北京地铁隧道涌水涌砂应急预案_secre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 (1)
2应急预案的内容 (1)
3应急策划 (1)
3.1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
3.1.1工程概况 (1)
3.1.2工程地质 (1)
3.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3)
3.3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4)
4应急准备 (5)
4.1成立抢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5)
4.2应急资源 (6)
4.3组建抢险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7)
4.4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8)
4.5互助协议 (8)
5应急措施 (8)
5.1防涌水、涌砂应急措施 (8)
5.2隧道涌水、涌砂应急措施 (9)
6应急响应 (10)
6.1应急响应分级 (10)
6.2应急流程 (10)
6.3事故上报原则 (12)
6.4经济通讯联络 (12)
6.5事故报告程序 (12)
6.6事故报告内容 (12)
7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12)
隧道涌水、涌砂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2应急预案的内容
应急预案包含内容为:防隧道涌水(透水)、涌沙事故的应急预案。

3应急策划
3.1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3.1.1工程概况
XX庄站后折返区间里程为:K47+403.98~K47+583.86,总长179.88m,区间下穿XX干渠,采用矿山法暗挖开挖。

折返区间为双线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断面形式为马蹄形断面,标准断面开挖断面宽11.9m、高9.514m,结构拱顶埋深6.2~9.5m。

区间标准线间距5.0m,设计坡度-2.026‰。

折返线区间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分作六洞室开挖,临时支护(临时中板、临时中壁)采用设钢筋格栅并设锁脚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分3步成型(仰拱、两边墙及拱两侧、拱顶)。

3.1.2工程地质
⑴工程地质条件
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大深度为45m,根据钻探资料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将本工程场地勘探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Q ml)、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Q41al+pl)、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Q3 al+pl)三大类。

1)人工堆积层(Q ml)
粉土填土①层:黄褐色,松散~稍密,湿,含砖渣、灰渣,局部地段含植物根系,连续分布;杂填土①1层:杂色,松散~稍密,湿,含砖块、碎石,部分地段为路基填土。

该大层层底标高为34.81~36.57m。

2)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Q41al+pl)
粉土③层,褐黄色,密实,湿,属中高~中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粉质粘土③1层:褐黄色,可塑,高~中高压缩性,含氧化铁、云母、少量姜石;粘土③2:褐黄色,可塑,高~中高压缩性,含氧化铁;该层层顶标高为29.61~32.44m。

粉质粘土④层:灰色~灰黄色,软塑~可塑,中高~中压缩性,含氧化铁、局部夹饱水粉土薄层;粉土④2层:灰色,密实,湿,中高~中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该层层顶标高为21.71~23.85m。

3)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Q3al+pl)
细中砂⑤2层:灰黄色~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夹粘性土透镜体。

粉质粘土⑥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硬塑,中~中低压缩性,含氧化铁、少量云母、姜石;粉土⑥2层:褐黄色,密实,湿,中~中低压缩性,含氧化铁、云母、姜石;细中砂⑥3层,灰黄色~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个别砾石;该层层顶标高9.92~11.60m。

中粗砂⑦1层:灰黄色~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个别砾石;粉细砂⑦2层:黄灰色~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粉土⑦3层:灰黄色~褐黄色,密实,饱和,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有机物;粉质粘土⑦4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中~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

仅部分钻孔穿透次层。

粉质粘土⑧层:灰色,可塑~硬塑,中压缩性,含氧化铁、云母;粉土⑧2层:灰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钻孔未穿透次层。

⑵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临近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45m深度范围内共赋存4层地下水,四层水分别为:上层滞水(一)、潜水(二)、层间水(三)、承压水
(四)。

上层滞水(一):水位埋深1.67~5.21m,水位标高31.71~35.03m,观测时间为2009年7月、9月以及2010年6月,含水层岩性为粉土③层、粉细砂③3层,该层水分布连续,与一般上层滞水比较分布要稳定,水量较大,长期存在,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管沟渗漏、侧向径流补给为主,以蒸发、向下越流补给的方式排泄。

潜水(二):水位埋深为9.17~12.98m,水位标高为23.77~27.89m,观测时间为:2009年7月和9月,含水层为粉土④2层、细中砂⑤2层,该层地下水分布较为连续,水位标高随含水层的起伏而变化。

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的方式排泄。

层间水(三):水位埋深15.50~19.34m左右,水位标高17.36~21.70m 左右,观测时间为:2009年7月以及2010年6月,含水层主要为粉土⑥2层、细中砂⑥3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及越流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的方式排泄。

承压水(四):水位埋深23.1m,水位标高14.10m,观测时间为2010年6月,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砂⑦1层、粉细砂⑦2层和粉土⑦3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及越流补给,以侧向径流、人工开采方式排泄。

本段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腐蚀性评价结果如下:
上层滞水(一)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潜水(二)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层间水(三)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

3.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图3.2-1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3.3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突发事件、紧急情况风险分析。

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及地质情况,充分考虑到施工技术难度和困难、不利条件等,经多方讨论和分析,确定本项目的突发事件、风险或紧急情况如下:
⑴隧道穿过不良地层时,因围岩自稳性差、涌水、涌砂引起开挖面坍方或隧道冒顶。

里程从YCK0+204.394处为下穿沈家村干渠,渠深约2.3m,勘察时水深约0.4m,隧道结构顶距渠底净距3.4m,在里程YCK0+214.394处下穿奶善路,出入段线以30m暗挖段(CK0+610~CK0+640)近似90°穿越香江北路,该路现状路宽约12.5m,路面标高37.14m,隧道轨顶标高23.853m(23.625m~23.92m),开挖断面顶标高30.988m(30.76m~31.055m),
隧道结构顶埋深6.152m(6.38m~6.085m)。

开挖易坍塌。

⑵隧道开挖原因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造成地面的裂缝、倒塌、地面沉降等,如下穿沈家村干渠、横穿香江北路、奶善路。

⑶暴风雨的侵袭,使竖井隧道内涌水、设备人员等被淹,井架、材料库房、工棚被破坏。

⑷设备倾覆、人身伤亡、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人员疏散、灼烫、高出坠落事故等情况,
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隧道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周围建筑物和居民、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⑴了解地表水、出水地点的情况,并对地表进行必要的处理,以防止地表水下渗。

⑵认真分析地质资料,做好超前预报,对地质情况不明的地段一定要申请补勘,做到心中有数。

⑶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作业。

施工中要经常分析土质变化,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分析,不得冒进。

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工艺。

并做到“四及时”即及时量测、及时反馈、及时支护、及时封闭。

⑷成立抗洪抢险领导小组,并成立抢险救灾队伍,与当地气象部门密切联系,做好预防工作,工地自备内燃发电机组,抽水设备,以防停电。

⑸施工场地设专门抢险救灾物资库,库房距施工现场近,道路保持畅通,以备急用。

⑹工地和附近医院建立密切联系,工地设医务室,配齐必要的医疗药品。

一旦出现意外的工伤事故,可立即进行抢救。

4应急准备
4.1成立抢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为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项目部成立抢险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抢险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
应急指挥车辆
领导小组职责:研究、审批抢险方案;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讯联系,及时发布现场信息。

⑴组长职责:负责全面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本项目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小组人员分工、向上级单位请示启动上级部门应急预案等。

⑵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工作,在组长不在场的情况下行使组长权利、协调处理相关工作,具体负责各分工区生产安全的现场管理,恢复和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王小刚负责车站的现场安全、危险情况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雷必增负责折返线暗挖区间的现场安全、危险情况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姚克松负责出入线明挖区间的现场安全、危险情况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⑶组员:
负责具体的方案的实施工作,其中唐俞富、寇卫国负责车站的现场监控,张刚、杨永生负责折返线暗挖区间的现场监控,陶刚、舒奇智负责出入线明挖区间的现场监控,张科、赵娟负责资金的保障工作,廖军抢险交通工具工作及后勤保障工作,后家平负责物资的发放和储备工作,叶和平、陈其德、王长安、徐文龙负责现场的具体抢险工作,王思远负责现场的警戒工作,冯永川负责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李景志、刘倩倩负责现场救护工作。

4.2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的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资源,包括:物资储备、交通工具和生活保障物资。

表4.2-1 主要应急物资设备储备表
4.3组建抢险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项目部组建抢险队,队长为雷必增,发现危险时首先抢险队进行抢险,需用较多人员时可由各工区及时进行汇集,对抢险队和项目部所有人员均进行针对性的应急知识培训。

表4.3-1 抢险队人员名单
4.4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为了在出现险情时处理迅速,不至于手忙脚乱,项目部对预设险情进行实地演练,由安监部王思远负责组织安排,使所有人员均参与其中,并填写应急演练记录表,记录演练内容、人员分工、方案、处理程序等。

4.5互助协议
与相关单位建立快速联系通道,以便及时处理问题,主要有:轨道公司项目管理三中心、北京建工京精大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崔各庄乡派出
所、北京市望京医院、北京市急救中心等建立联系。

表4.5-1 相关单位联系电话表
5应急措施
5.1防涌水、涌砂应急措施
(1)基坑开挖前,应检查降水效果,确保地下水达到预计降水指标后
方可进行开挖。

(2)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应紧跟开挖进度,眼睛开挖面出现裸露时间过长的情况发生。

(3)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基坑侧壁是覅有存在渗水情况,以及基底地下水情况,一旦发生渗漏水或者基底水量增大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做到信息化施工。

(5)隧道开挖、支护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十八字”方针进行作业。

隧道开挖前必须线进行超前注浆;开挖时严格控制循环进尺,严禁超挖;上下台阶距离严格控制;合理安排工序规范进行控制;提高支护速度,缩短土体暴露时间;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初期支护混凝土的强度。

(6)对完成的支护面应随时进行观察是否有裂纹、变形等现场,每天对测设的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正确指导施工。

(7)定期检查施工降水效果,确保隧道开挖前水位已经降至设计要求值。

5.2隧道涌水、涌砂应急措施
开挖掌子面始终存有钢筋网、锚杆、管棚、钢格栅、注浆设备、喷射机等抢险物资,一旦出现开挖掌子面或隧道上方冒顶、涌砂、涌水时:
①隧道内其他掌子面立即停止作业,所有人员立即撤至洞外等待命令。

②采用水泥将用涌水涌砂口部封堵。

③立即对掌子面挂网、喷射砼,当出水较大时应集中引排水,及时架设工字钢,方木等,对坍体进行封堵和反压,并挂网,喷射混凝土进行加固,喷射厚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④从封堵墙位置打设超前大管棚,大管棚采用φ108的钢管,长度为25m,间距为0.6~0.8m,并从大管棚钢管中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进行加固前方周围土体。

⑤加强降水,将地下水位降至隧道开挖面以下。

⑥如果隧道冒顶到地面,则采用C15片石混凝土、或碎石土分层夯实,从地面将塌陷处进行回填,回填至地面处平整顺畅,在其上铺设一层钢板,
并做好地面排水以防雨水进入塌陷处。

⑦采用超前钻孔的方法,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和地下水情况。

⑧破除封堵墙上台阶,开挖掘进隧道上台阶部分,架设格栅钢架,形成初期支护,如果仍有涌水、涌砂现象,紧跟打设超前小导管进行超前预注浆,再按照隧道正常掘进方法进行掘进,开挖下台阶,支护紧跟。

6应急响应
6.1应急响应分级
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附件九“施工突发事故应急机制参考”对施工等级进行规定,并与施工响应单位及到现场领导如下要求:
表6.1-1 事故分级表
6.2应急流程
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

由综合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

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
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
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安质部向建委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
预案。

图6.2-1 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
①值班电话:实行昼夜值班制,项目部值班时间和人员如下:
表6.2-1 地铁14号线24标值班表
②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9、110等求救电话。

③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

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

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

由综合部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

④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
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

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6.3事故上报原则
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上报事故情况
6.4经济通讯联络
紧急报警电话 110
紧急增援消防电话 119
急救中心电话 120
应急救援领导组办公室电话
事故报告程序
施工现场发生重大涌水、涌砂事故后应立即向应急抢险领导组办公室报告,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要说明情况,并随时报告后续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够要求与110、120、119联系增援。

6.5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险情的基本情况。

(3)原因的初步分析。

(4)已采取的救援措施。

7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抢险救援结束后,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参加的恢复生产会,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下部恢复生产应采取的安全、文明、质量等施工措施和管理措施。

施工单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恢复生产:
①做好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对受害人或受害单位进行领导慰问或团体慰问,对良性事迹加强报道。

②严格落实公司ISO9002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认真学习应急预案,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将创优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队,责任到人,从单位工程到分部、分项直至工序。

③健全各组织机构,加强人员管理,建立矩阵管理,完善安全、质量
保证体系,健全安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整个项目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各级、各部充分发挥管理的机能、职能和人的作用。

④依据安全、质量体系有关文件,制定安全、质量检查计划制度,形成安全、质量管理依据,做到“有法可依”,严格实施岗位责任制。

⑤做好技术、试验、测量、机械、施工工艺、后勤等各项保证工作。

⑥对恢复生产确保资金投入不受阻。

⑦确保设计、施工方案可行,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可利用现场存有的机械、设备和材料。

⑧及时调用后备人员和机械设备,补充到该工区,进行生产恢复,尽快达到生产正常。

抢险结束和生产恢复后,对应急预案的整个过程进行评审、分析和总结,找出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评审及修订,使以后的应急预案更加成熟,遇到紧急情况等能处理及时,将安全、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底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