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课堂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的课堂总结
【摘要】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应做到有“头”有“尾”,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对所授课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可成为前后课学习的纽带。
总结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师生讨论归纳,或由教师作画龙点睛式的
结论,也可由学生自己进行梳理,可以是一题一小结,也可以是系统总结,课堂小结具有“五”性。
【关键词】课堂总结入手点方式“五”性
课堂小结,是每节课都不能少的。
的确,在一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全面总结一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学习探究的历程,领悟重要的思
想方法(包括学习方法),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深化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包括学习能力)。
课堂小结虽然在一堂课中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几句话,却是一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
的组成部分,若总结得精妙,则能产生“余音绕粱”,课断思不断,语断意不停的艺术效果,起到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文就精妙的课堂小结结合平时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1.要明确课堂总结的必要性和入手点:
一堂生动的课,应讲究教学结构的安排,它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而且更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
结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的标志之一。
一位高明的教师,常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末场”。
越是临近“剧终”,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渴望。
同时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让他们
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主动地求索知识的真谛。
课堂总结应以精练的语言、提纲掣领式的概括出本节课堂的学习内容和特点;应突出解题技巧和方法,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应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为
目的。
课堂总结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知识点、方法、对学生的评价。
对知识点的总结可以是具体的知识点的理解,例如:苏教版九
年级第6章中,注意把握二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对称轴、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并由此发现和认识二次函数的一些性质,如:何时函数
值y随自变量x的增加而增加(或减小)?何时函数取得最大(小)值?在学习二次函数时,要善于运用图象,领会和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包括利用函数的图象求解方程与方程组)。
对方法总结是对一些的情景得出的结论,从而引出数学学习的方法,例如:在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首先抓住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和性质.对于一般的二次函数,常利用配方法,将函数关系式化为y=a(x-h)2+k(h、k为常数)的形式,
抓住它与y=ax2的图象之间的联系来研究.体会在研究具体实例的过程中的这种化归(化未知为已知,变复杂为简单)的思想方法。
三是学习数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一次回答问题的评价,这时常用词为:“好”、“很好”、“说得很好!还有没有补充的”;对其一节课表现的评价,可以这样表扬学生“这节课某某同学表现最好、很好!”;对其一段时间内表现的评价,对学生一周或几周内表现好的提出表扬。
2.学生参与课堂总结的几种方式
2.1 讨论串联式总结
在几节或几章学完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总结所学习的内容,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牵线,使前后知识贯通,融为一体,达到串联的目的。
如教师引导:以上我们分析了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那么,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又有哪些性质?学生讨论的过程就是总结知识、参与教学、强化记忆的过程,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
这样及时回头串联,一方面使知识在大脑中形成一系统网络,另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加深了印象,增强了记忆。
2.2 系统归类式总结
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契领地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总结可以由教师做,也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总结,老师再加以补充修正。
这种结课方式是最常用方式。
例如,教师在讲授初中几何中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后,可把三角形全等条件列出来,使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知道有那些条件可选,使学生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零碎分散变为集中,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同时也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条理化、完善化。
2.3 悬念并联式总结
在教学中,对前后知识有直接联系的新授课,一堂课内不能解
释清楚的知识点,不妨设置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来结尾,它能激起学生求知欲。
如“反比例函数”一节结束时,学生已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这时可以这样结果: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大家还记得吗,你能类比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探索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吗?这样学生的不习欲望被诱发出来,并告之学生这些问题将在下一章中解决。
学生为了寻根问底,会主动预习课文,为下一课学习打下基础。
2.4 口诀记忆式总结
教师把所学零散知识经过整理总结出的口诀,不仅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完《不等式组的解集》,我把主要内容口诀化:“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大小小题无解,大小小大取中间”,然后在随机的对照具体的题目进行求解。
在游戏活动中,学生的活动兴趣极高,从中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不等式组的解集,提高学生学习不等式组的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触觉、视觉和口语表达能力。
2.5 美文歌谣式总结
学完“正方体的展开图”,我是这样结课的:正方体的展开图一直是一个难点,我采用歌谣地形式加强他们的记忆:“中间四个面 ,上、下各一面;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中间两个面,楼梯天天见;中间没有面 ,三、三连一线。
”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念,两人一组像“扮家家”一样玩一会儿就背下了,然后边念边在黑板或本子上画出其图形,达到小结的目的。
2.6 行为激励式总结
在新课结束时,可联系与本课有关的问题,用激励的话语来激
励他们学好数学。
如学完“丰富的图形世界”后,我设计了美术活动《机器狗》,通过对机器狗像的观察让学生准确地说出机器狗像中有哪些基本图形,培养学生观察的细致性和想象的合理性,借此,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摹仿图象独立构图,自行设计出与别人不同的
图案,再让同伴猜一猜。
我班学生对基本的空间图形有很多独到的想法,于是我借题发挥,开展有趣的美术活动《会变的图形》。
〖jp4〗从学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
他们分别把空间图形变成一张张图案美丽精致的图案……〖jp〗真是形状各异,千奇百态,精妙绝伦!
2.7 问题提问式总结
一堂课结束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似懂非懂,知其
然而不知所以然。
一旦应用由容易出错。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使知识得以理解巩固呢?通过问题提问式结尾可以解决这一
难题。
如学完“4.1一元二次方程”后,留这样一组思考题: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什么?②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何区别?
③一元二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有何区别?④一元二次方程与分式方程有何区别?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所学的知识得以理解,并加强了巩固。
教师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口头提问或用其它方式逐一展示给学生,由学生集体口述或单独回答,并将要掌握的知识利用结论加以强化,再由教师重复强调正确知识
并纠正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
这样就有利于把总结、复习、巩固、检查融为一体。
2.8 练习实践式总结
这种总结常常与课堂作用或课后练习相结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练习形式,让学生完成。
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一章可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完成,以达到总结知识的目的: 考查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中,如:已知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y=(m-2)x2+m2-m-2额图像经过原点, 则m的值是〖cd#4〗。
综合考查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习题的特点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考查两个函数的图像,试题类型为选择题,如:
如图,如果函数y=kx+b的图像在第一、二、三象限内,那么函数y=kx2+bx-1的图像大致是( )
〖hz(〗〖xc杨国庆.tif〗〖hz)〗
2.9 自由发挥式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一堂课所学习的知识。
一般用于一节课后,给学生留出时间,可口述总结,也可书面总结。
老师用语言引导,如:“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学习了概率的含义,下面自己总结一下概率
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也可启发学生列表总结,也可以将内容划在书上,也可以归纳写在书上或笔记本上。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教学方式,是传统课堂教学程序中不能接受的教学环节,其实这
正是新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因为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归纳、总结知识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训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多种总结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方式、综合利用、交错利用。
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活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过程中应注意“五”性
3.1 计划性
课堂小结作为数学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应与导入新课、教法选择、难点突破、练习安排一样,在课前周密考虑,精心设计。
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并充分估计教学中的情况,
设计好小结的内容、采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时小结什么、怎样小结,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
3.2 准确性
一个好的总结性结论,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准确性,一个准确、生动、形象的结论,学生易于接受,并且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容易遗忘。
如果学生接受某结论时,模糊不清,将会影响他对结论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3.3 直观性
总结应该是从直观的感性认识经过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形
成的。
直观性是相对于抽象性而言的,人的认识来源于人的感觉,来源于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的直接反映。
直觉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教师要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与抽象的理性认识联系起来,建立桥梁,就能加深学生对结论的学习兴趣和印象,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把握住结论的基本属性。
3.4 简洁性
一个结论的表述应该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及简洁性。
应该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完整的意义,少一字就不准确,多一字显得罗嗦。
3.5 实践性
结论的内容来自学习过程,应该应用于学习过程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锻炼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总结无定法,妙在巧结中。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并进行课堂教学总结艺术的结果,艺术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总结创造及运用课堂总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总结艺术水平,使每一名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并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