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灭菌的缺点及防范 技术资料汇编

臭氧灭菌的缺点及防范 技术资料汇编
臭氧灭菌的缺点及防范 技术资料汇编

关于臭氧的描述

臭氧( OZONE),分子式O 3 ,分子量47.9982(≈48),在常温下为蓝色气体,有类似鱼腥的气味。

有关臭氧的理化数据如下: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 2.144g/L。由于接近地面的干燥空气,密度为1.293g/L,因此臭氧密度是空气的1.658倍。

在 -195.4 0 C时,液态臭氧密度为1.164g/ml。

临界温度为 -12.1 0 C,临界压力为5.45×10 6 帕。

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气约大 10倍。

空气中含有 0.02PPm左右的臭氧。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 1PPm臭氧可取2.14mg/m 3 ,水中1PPm臭氧为1mg/L。

长期呼吸 >0.1PPm臭氧,对人体有害。

臭氧浓度在 0.02PPm时,嗅觉敏锐者能感觉到,称“感觉临界点”;0.15PPm时,一般人能嗅出,称“嗅觉临界值”(亦为卫生标准点);1-10PPm为“刺激范围”;10PPm以上为“中毒范围”。

臭氧不稳定,在高温时会迅速分解,在常温下会缓慢分解为(氧气),在1%的臭氧水溶液中半衰期约16分钟,在空气中的半衰期约25分钟。

臭氧的不稳定性使其很难实现瓶装贮存,一般只能利用臭氧发生器现场生产,随产随用。臭氧是比氧气更强的氧化剂,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氧化。所以,臭氧的一切应用(消毒、灭菌、水净化、漂白、作氧化剂等)本质上都是利用其强氧化能力。由上可知,臭氧的强氧化性、常温作用性,特别是其“工作”后能还原为氧气,是其应用经久不衰,备受人类青脒的三大原因。

纯臭氧在受撞击、磨擦时会发生爆炸而分解,含高浓度臭氧溶液加热时易发生爆炸,但只要注意避免,此类事故即不易发生(至于臭氧对人体的毒害,臭氧问世 150余年来,尚无一例中毒死亡的报告)。臭氧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现场不应有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

臭氧与水同存时为强烈漂白剂,其作用比氯气( Cl 2 )、双氧水(H 2 O 2 )、二氧化硫(SO 2 )快得多。

臭氧的获得

臭氧可通过高压放电、电晕放电、化学等方法获得。利用高压电离(或化学、光化学反应),使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分解聚合为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转变过程;亦可利用电解水法获得。臭氧的广泛用途

臭氧主要应用于消毒灭菌(对空气、物体和水)和污水处理(环境治理) [详见第三章《臭氧的应用领域》。

此外,它还有漂白、水脱色、除异味、参加工业氧化反应、治疗疾病等许多特别用途。

臭氧消毒灭菌机理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臭氧灭菌过程属生物化学氧化反应, O 3 灭菌有以下三种方式: 臭氧能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使细菌灭活死亡。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