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

《世说新语》二则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6.陈太丘与友期行()

7.去后乃至()()8.尊君在不()

9.君与家君期日中()()

10.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1.元方时年七岁()二.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三.一词多义

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君与家君期日中()

四.古今异义

1.下车引之:古义()今义()

2.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3.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今义()

4.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5.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

6.相委而去:古义()今义()

五.翻译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六.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是:

3.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4.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的才气赞赏的句子是:

5.陈太丘舍去的原因是:

6.客人发怒的原因:

7.《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元方入门不顾):

孺子巧对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②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物:人和事物。②瞳子:瞳孔中的人像。

1.翻译加粗的字

2.翻译句子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4.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世说新语》二则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谢太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间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下列向子中加点词语与成语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项是( ) A.白雪纷纷何所似.(似.是而非)B.散盐空中差可拟.(无可比拟.) C.待君久不至,已.去(死而后已.)D.友人惭.(大言不惭.) 2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无礼。 2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日。 (2)尊君在不? 23.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的有 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4.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人认为元方用无礼应对讨无礼,有失涵养,不值得 推崇。你觉得呢? 【答案】 20. C 2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2.(1)一会儿,雪越下越大,谢太傅高兴地说。(2)你父亲在吗? 23.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 2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0.A项“似”意思都是“像”;B项“拟”意思都是“相比”;C项“已”意思分别是“已 经∕停止”;D项“惭”意思都是“惭愧”。故选C。 21.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 句话意思是: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 2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 略的成分补充完整。俄而:一会儿;骤:急,紧;欣然:高兴地样子;不:通“否”。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23.解答此题首先要紧密结合对联的要求,如语意相关,词性相对。上联有“陈元方”字样,可考虑下联中出现乙文中的人物“谢道韫”;上联中“驳客”是事件,可对应乙文中事件 “咏雪”,上联中人物品质“义正词严”,下联要结合乙文中内容组织语言对出“形神皆 备”。据此分析拟写下联即可。 2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可 答失礼,理由是: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是父亲的朋友,属于长辈, 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可答不失礼,理由是: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选自《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年代:南朝宋 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 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 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

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知识点梳理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 《咏雪》 一、文学常识 文章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本文和《陈太丘与友期》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二、重点字音 谢太傅(fù)俄而(é)雪骤(zhòu)差可拟(chā nǐ) 柳絮(liǔ xù)无奕(yì) 王凝之(níng)谢道韫(yùn) 三、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公/大笑乐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文言知识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 5.骤:急速 6.欣然:高兴的样子 7.因:凭借 8. 差:大致,差不多 9.拟:相比 10.未若:不如,比不上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和“撒盐空中差可拟”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②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5、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陈太丘与友期》 一、重点字音 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 二、朗读节奏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友人惭,下车/引之 5.元方/入门不顾 三、文言知识 (一)重点词语 1.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2.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________________ (2)歆辄.难之()___________ (3)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 (4)遂携拯.如初()_________ (5)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 ..()(2)幸.尚宽,何为不可() (3)陈太丘与友期.()(4)太丘舍去 ..()(5)既已纳其自托.()(6)宁.可以急相弃邪() 3.根据课文填空。 (1)《乘船》中表明王朗轻诺寡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船》中表明华歆重诺重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发挥你的想像,把“友人”遭驳斥后的神态、心理活动及言行描述出来,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训练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

《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 (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 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分)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 参考答案:22.⑴才⑵派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0.5分。共4分。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24.⑴新病起; 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分。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白——告诉。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⑵家人咸以惊骇()⑶云是变怪()⑷果如之() 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 A、何陋之有 B、录毕,走送之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2、B 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世说新语》二则习题精选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一、理解填空题 1.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 《咏雪》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温馨、融洽、欢快、热闹的家庭气氛。 二、词语注解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 拟:相比未若:不如,不及因风:乘风。因:趁、乘 三、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的急了。 2、白雪纷纷何所似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风吹得漫天飞舞。 四、简答题 1、文章哪句话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谢太傅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谢太傅并未直接表态,但从其态度及作者后面的补叙可知“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3、“未若柳絮因风起”妙在哪里? ①柳絮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你认为两个咏雪的比喻句哪个更好? “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个比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空中撒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从形似的角度来说,“撒盐”这个比喻好。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好(见上一题) 5、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作者更赞赏“未若柳絮因风起”。 作者虽然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6、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7、你能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专项复习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词语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 重点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4.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词语积累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附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 一)、给加粗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柳絮()无奕()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4.尊君在不: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四)、填空: 1.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___________ ,它是由___________ 朝人__________ _________ 组织人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 ,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_____________ ”人物 ________________ 事件“ __________ ”等要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 ,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5.从《咏雪》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6.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7.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8?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世说新语练习题含答案

世说新语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世说新语》是中国1、____________________ (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 谈轶事的2、 _____________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3、_____________ (403-444年)组织一批 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4、 _____________ ,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 分为德行5、 __________ 、政事、6、 _____________ 、方正、雅量7、 _____________ 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8、______________ 到 9, _____________ 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10、__________________ 、清谈玄言和机智 应对的故事。 二、选择题(30分) 1、关于《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 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关于《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则故事中可以得岀,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 B.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意识到自己错了,想挽回元方好感。 C.元方“入门不顾”表示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D.文章用语和人物刻画的主人公是陈太丘。

3、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B ?即公大兄无奕女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 D.元方入门不顾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栖之间 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 5、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XU ) B.拟(ni ) C ?在不(f&u ) D. ?( yu ) 雪骤(ZhdU ) 6.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友期行(约定) B.去后乃至(才) C.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D.下车引文(引领)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班姓名 学号 一、《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签疏_》。《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述了汉末、东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称为“名士底教科书”。他是_南______________ 朝宋

临川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二、阅读《咏雪》,并完成下列练习。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诗文) 3、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4、差可拟(大致、差不多)(相比) 5、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6、未若:(不如、比不上) 7、俄而雪骤:(紧) 8、因风起(凭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

差可拟”—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按要求填写课文内容1、〈咏雪〉这篇课文交代咏雪的背景的语句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公大笑乐。表明

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四)、理解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 “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 庭气氛?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任选一)的_

世说新语两则复习知识点资料

精品文档 《咏雪》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二、注音: 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 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 三、解释词语: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急速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9无奕女:指谢 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10(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11(稽内史等。 四、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 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 得满天飞舞。”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译文作者简介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字词解释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

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二则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二、《观沧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三、《次北固山下》 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8《世说新语》二则《咏雪》练习题及答案

一、经典练习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字词。 内集:欣然:未若:差: 2、翻译下列文言句。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 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文中两个比喻,谢太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二、随堂训练 阅读咏雪,完成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拟 .. (3)俄而 ..文义 ..雪骤(4)与儿女讲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3.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4.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三、综合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阅读《咏雪》,完成下面的作业。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咏雪》选自南朝宋组织编著的一书。 2、解释字词。 内集;讲论文义;即;

2016年初一语文8《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带答案)

2016年初一语文8《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带答案) 8 《世说新语》二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 太傅( ) 韫( ) 无奕女( ) 2.给下面的句子 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君与家君期日中 (3)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待君久不至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陈太丘与友期行( ) (4) 去后乃至( ) (5)元方时年七岁 ( ) (6)元方入门不顾( ) 4.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点词的成语。例: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 (1)友人便怒 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 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陈太丘与友期》中对陈太丘的描写很少,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友人和元方,这是否恰当?为什么? 7.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的有关内容对出下联。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下联:______ ____________ (一)阅读《咏雪》,完成题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11.“寒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含答案)(最新整理)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临川王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所选两则中,《咏雪》出自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篇。 二.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2)古今异义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 ②与友期行(古义:今义:) ③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④相委而去(古义:今义:) ⑤下车引之(古义:今义:) ⑥元方入门不顾(古义:今义:) (3)一词多义 1.而:俄而雪骤: 相委而去: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下车引之 (4)特殊句式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疑问代词“何”做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三.其它重要词语 1.《咏雪》 ①内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太丘与友期》 ①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 3.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 4.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 5.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省略句) 翻译: 6.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省略句) 翻译: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 一、填充: 1.《世说新语》是古代()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末到()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不能()。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 3.相委而去(委:) 4.元方入门不顾(顾:) 5.友人惭,下车引之(引:) 6.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辄:) 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尚:何:可:) 8.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贼:舍:) 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10.即已纳其自托(纳: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宁:以:) 11.遂携拯如初(遂:拯:)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惭,下车引之 5.元方入门不顾 6.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 7.幸尚宽,何为不可 8.即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四.简答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2.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 ;

《<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 一、填充: 1.《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体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南宋)(朝代)文学家,彭城人。 3.《期行》这则故事告述人们做人要(讲诚信)、(讲礼貌)。 。 4.《乘船》这则故事告述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二、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离开。) 3.相委而去(委:丢下,抛弃。) 4.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5.友人惭,下车引之(引:牵引,拉。) 6.有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欲:想要。辄:当即。) 7.幸尚宽,何为不可(幸:幸而。尚:还。何:什么。可:肯,同意。) 8.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贼:这里指作乱的人。舍:扔掉,抛弃。) 9.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的原因。) 10.即已纳其自托(纳:接纳,接受。托:请托,请求。)宁可以急相弃邪(宁:难道。以:因为。) , 11.遂携拯如初(遂:于是,就。拯:救助。) 三、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4.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5.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6.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7.幸尚宽,何为不可(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 8.即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四.简答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世说新语二则课后习题.docx

. 《世说新语》两则 【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雪骤()柳絮()差()可拟()王... 凝()之 . 2、文中找出你认为难写的、易写错的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寒雪日集()俄而() ... 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差可拟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期日中()太丘舍去 ... () 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4、翻译句子。

.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未若柳絮因风起③ 、尊君在否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请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不少于四个) 【阅读理解】 阅读《咏雪》,完成下列题目。 6、中“寒雪”“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7、用“撤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8、请你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 9、文章结尾交代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 【实践与探险】 通读下文并完成下文的练习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①。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②米餈③,用蜜麨④灌之⑤,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⑥, 目如二尺镜,闻糍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 后斫得数创。 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⑦: “汝⑧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⑨! ”于是寄 乃缓步而归。 【注释】 ①咋蛇犬:能咬蛇的狗。②石:量词,十斗为一石。③米餈:用米或米粉做的团子。④蜜麨:指用麦芽精搅拌炒面粉做的馅。⑤灌之:包在里面。灌,注。⑥囷:圆形的米团。⑦咤言曰:惋 叹地说道。⑧汝:你们这些人。 ,辈。⑨哀愍:哀怜。 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寄乃告请 好剑及咋蛇犬 .. (3)先啖食之 (4)寄从后斫得数创 (5)疮痛急, . . 蛇因踊出 . (6)悉举出 (7)为蛇所食,甚 可哀愍 (8)于是寄 ...(2)至八月朝,便诣 庙中坐 . .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归纳考点概括

《世说新语》两则考点复习 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 二、句读停顿: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 ⑦元方/入门不顾 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 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 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 (四)表谦称与敬称的词 1、解释下列词语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令郎⑦老朽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其它重要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 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 ②下车引之 ..引:拉之:代词,他 ③乃至乃:才 ④则是无信则:就 《咏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庭聚会 ②俄而 ..雪骤:俄而:不久 ③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 ④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