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作者:高倩倩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8年第02期
一、山西黄河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
黄河的秦晋段和晋豫段,是历史遗迹、风光美景、民俗民风最动人的河域。芮城的大禹渡,永记蒲津的古渡口,唐代的铁牛、铁人等。歡雀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西厢记》的爱情圣地也在这里。河津是“华夏文明第一门”,大禹凿山泄洪的龙门,鲤鱼跳龙门成仙的神话发源地。号称天下奇观的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万荣有汉武帝巡游黄河汾河前来祭祀的后土祠和他题写《秋风辞》的秋风楼,附近有纪念人祖伏羲的人祖山,离石的黄河边有充满黄土风情的碛口古镇,北端有“黄河民歌之乡”的河曲,风光胜似江南的黄河河心第一岛——娘娘滩。
(二)旅游政策
为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2017年9月21日,山西省出台了新修订的旅游奖励政策。包括对新评定5A、4A级景区进行奖补,对“引客游晋”表现突出的、优秀导游等实行一次性奖励等。
(三)旅游基础设施
黄河流域资源丰富,流经山西众多县市,黄河精神“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培育和弘扬黄河精神意在推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流经山西4市十九县(市),其中临县、石楼县、永和县、大宁县和古县等为国家级贫困县,柳林县、万荣县、垣曲县为省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提高。
二、打造黄河旅游文化品牌和旅游创新的建议
(一)树立山西黄河旅游文化品牌,提高沿黄景区知名度
黄河文化是农业社会文化的一种代表,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悠久的历史性,在所有地域文化中具有正统地位。黄河文化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统一,黄河文化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这种黄河精神和其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对中华民族的今天来说依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西作为华夏古文明的载体之一,本身并不缺乏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但是沿黄的景区知名度远不如河南和陕西做得好。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今天,我们不得不考虑重新给沿黄旅游一个定位,围绕沿黄旅游带特色的传统民居,如年节礼仪、社火戏曲等文化旅游资源,研发独具
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编辑沿黄旅游相关知识简介和历史文化脉络书籍,拍摄沿黄旅游电影、电视剧、宣传片等新型旅游文化产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视频、知名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推广沿黄特色经典景点,扩大沿黄旅游景区的知名度,树立品牌效应。要在不同的区域打造不同特色旅游品牌,比如碛口古镇,可以在古镇附近开发民宿,民宿在未来的旅游需求中比重会加大,发展体验旅游经济,尤其针对自驾游、骑行等散客会更倾向于民宿,切身体验不同地方的民俗民情。对于还未开发或者开发的不理想的特色重点旅游资源,要加大投入力度,按5A级景区的高标准进行开发建设,同时沿黄景区之间的交界地带,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要深度开发。使景区之间的衔接畅通,构建一条灵活生动的沿黄旅游经济带,迅速提高沿黄旅游经济带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沿黄旅游带的品牌影响力。
(二)加强沿黄经济带建设,发展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全域旅游是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加快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避免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山西文化旅游针对的目标群体为大学生和国内外大众游客。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要完善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和创新旅游文化产品,有重点的深入开发典型旅游产品,相关部门要重视对旅游产品生产过程和开发合理性的监管,保证产品质量。要加强与沿黄各省的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链,线上线下的宣传,把沿黄旅游带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精品旅游路线。联动共赢,打造“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旅游经济带。
(三)发展沿黄文化旅游,助攻精准扶贫
黄河流经山西4市17县(市)中有1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沿线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较差、旅游接待设施落后。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所以,要加大在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维修和改造沿黄旅游公路,在此基础上修建连接沿黄各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观光公路,以实现县(市)与景点之间的“一站式换乘”。据预测,未来家庭旅游和教育旅游将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主流趋势。在此基础上,自驾游和学生团体短期出游会逐渐增多,结合山西沿黄地区的城乡布局、自然景观和风俗文化资源等,规划沿黄自驾游露营路线地点、户外健身观光设施设备和教育旅游的相关文化载体,成为开发沿黄旅游带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要全面提升沿黄乡村旅游接待能力。由于区域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交通、公共厕所等基础旅游设施建设上需要更多的资金扶持来改善当前的局面。重点完善特色村镇的建设,优先帮扶一批贫困村,系统改善贫困村的村容镇貌和基础设施状况,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出得去”,统筹城乡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尽快在沿黄一带构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旅游扶贫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风俗资
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还需要注重对景区或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景区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地域文化和区域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和支撑。文化旅游作为山西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调整产业结构,以旅游为支撑产业,打通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做活旅游市场。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知名度低,影响力小,在采访调查中,很多外省的潜在游客并不太清楚山西具体景点的具体方位,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因此,需要规划好旅游精品路线,开通旅游直通车,沿黄观光游、沿黄古文明游、沿黄古镇游、沿黄农家乐体验等。沿黄旅游带的主要县市要有统一的产业愿景,不同的旅游文化主题。旅游业的愿景要统一,一方面,避免景点开发分散杂乱,有助于旅游管理系统化;另一方面,不同的主题做到精细化开发,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体现当地浓厚淳朴的风俗人情。这样能降低游客产生厌倦的概率,减轻游客审美疲劳。贫困县市在政府帮助下,发展农产品集约化,开发特色产品、农家乐,供游客在游览之余有一个休闲暂留的地方,也有助于让其深入了解山西的风俗人情。为了在开发旅游过程中兼顾沿黄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在适宜植树种草的地方鼓励游客有偿植树,可以让游客自己命名编号,设专人看管。对景区来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游客来说,有纪念意义,有利于吸引回头客。要想拉动扶贫地方就业和经济收入,就要做好宣传和培训,提高村民普通话水平和热情好客的民风。
(四)注重短期旅游精品路线的开发
中国节假日比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对较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追求生活的质量。互联网方便了人们对未知区域的了解,未来家庭旅游和教育旅游会逐渐被人们重视,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山西应该开发1~2日的短期旅行精品路线,方便游客的出行,充分利用时间了解自己到达的地方。旅游精品路线可以考虑:以文化为分类,黄河沿岸民歌、戏曲探索两日游;以自然风景分类,渡口专游两日游。例如,山西省碛口古镇是典型的择水而居的古村落。碛口位于黄河与湫水的交汇处,曾作为黄河水路货运的中转站,占据北方商镇龙头位置,有“水旱码头小都会”和“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家庭旅游、教育旅游在未来旅游市场上将有很大的潜力,具有很好的发展态势,可以考虑新兴职业技能培训,如野外儿童看护师。黄河沿岸历史文化介绍,在旅游路线设计中,多融入文明元素,比如展示栏。发展民宿在沿黄地区,食住行游购娱都能潜移默化的向游客展现山西沿黄悠久的文明发展史,丰富旅游观光体验。
三、结语
弘扬黄河精神,发展特色旅游。山西文化源远流长,开辟黄河流域文化旅游新局面,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途径之一就是取长补短,学习沿河流域其他地区成熟的转型经验和产生良好旅游效益的方法,利用地区特色发展文化旅游,避免盲目复制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资源特色发展文化旅游。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未来随着山西经济的向好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景点知名度和品牌化影响力逐渐提高,在政府的扶持和游客的消费趋势的推动下,沿黄旅游经济带蕴藏的文化资源价值将会得到更充分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