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中音乐形象个性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中音乐形象的个性化
摘要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舒曼是标题
性钢琴套曲的创始人,而《狂欢节》是其重要的标题性钢琴套曲作品。

本文试通过对《狂欢节》的标题性与音乐思想的分析,来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音乐形象。

关键词:舒曼《狂欢节》标题性钢琴套曲音乐形象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自小喜爱音乐,其音乐不安于遵循古典主义时期的传统创作,而是力寻能够突破当时音乐风格和音乐形式的方法,并逐渐显示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尚。

舒曼创作的钢琴套曲形式不同于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奏鸣曲,它们一改以往奏鸣曲冗长复杂的篇幅,将乐曲分成若干个短小的章节,并每段赋予了小标题。

而这些标题又不是简单的文字概括,它们极具文学性,是对每段乐曲形象性的概括与说明,具有浪漫色彩,是舒曼极富幻想性的独特开创。

钢琴套曲《狂欢节》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标题套曲,它的创作时期正值欧洲生产力迅速发展,先进文化希望推翻陈旧腐朽艺术的时期。

舒曼认为,“只能够发出空洞的音响,而没有适当手段来表达内心情绪的艺术,乃是渺小的艺术”。

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人士渴望推翻腐朽的庸夫俗子的思想。

舒曼矛盾的双重性格及其特殊的精神思想状态,反而赋予了他极
强的幻想能力,而他的这种强烈的幻想与刻画能力在《狂欢节》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狂欢节》共由二十一首风趣小曲组成,每个小曲中都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与场景。

这种创作手法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舒曼将一个个活生生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形象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在听众的面前。

最重要的是,这些小曲中还加有文字性的标题说明,活灵活现。

这在当时迅速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舒曼《狂欢节》套曲中的标题文学性形象十分鲜明:
1 不同性格的小丑
《彼埃罗》(白衣丑角):狂欢节中首先出场的是法国名丑彼埃罗(pirrot),他不仅身穿白色短衣与白色的长裤,而且脸也用白粉末涂成了白色,并且故意摆出大摇大摆、故作严肃的样子与可爱表情,这样反而更显得滑稽可笑。

彼埃罗试图用这种滑稽、极端夸张的表演来表现自己的苦恼,整个乐曲带有讽刺的意味;
《阿尔列金》(彩衣丑角):阿尔列金与第二小曲中彼埃罗的小丑形象有所不同,他是一个较为讨人喜爱的意大利小丑,灵活好动且嘴巴伶俐。

阿尔列金全身穿着彩衣,手里拿着长鞭,同时还跳着滑稽、快速的舞蹈,想让身边的行人给自己让路;
《潘塔隆和克隆宾娜》乐曲描写了两位丑角,潘塔隆是一位恋爱屡屡失败、可怜又可爱的老头,而克隆宾娜却是第三首乐曲中描写的名丑——阿尔列金的妻子。

乐曲同时描写了这两位滑稽的丑角,仿佛他们在狂欢节里恋爱了。

2 舒曼的自画像
《约瑟比乌斯》:约瑟比乌斯是舒曼在其初期创作的音乐作品和写作的音乐评论中所使用的笔名,因此,这首乐曲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舒曼描写的另外一种性格的“自画像”。

乐曲开始部分运用节奏均匀的八分音符让音乐平稳、深沉,宛如一位正在沉思的诗人,中间虽然有对比旋律五连音的出现,情绪有所起伏,可低音声部却采用了级进的和声线条,使乐曲仍然暗含着理性、深沉的一面。

并且,舒曼在乐曲中两次采用了主四六和弦作为终止,这让听众更对这位被刻画出的诗人形象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充分体现出舒曼在创作中极富幻想的音乐特点;
《弗罗列斯坦》:弗罗列斯坦是舒曼在音乐评论中所用的另外一个笔名,乐曲刻画出舒曼勇于和庸俗旧事物挑战、斗争的另一种性格,也仿佛是他的另外一个“自画像”。

舒曼生于一个社会动荡的年代,他渴望新的音乐文化和音乐观念,寻求对传统的突破。

乐曲每小节的伴奏多由节奏均匀的单音与柱式和弦组成,刻画出渴望战斗的战士形象,旋律中大幅度直线上行或下行的音阶,刻画出舒曼时刻准备战斗的心理,整个乐曲亢奋而激动,宛如一个即将要出发参加战斗的英勇战士。

同时乐曲中也不失戏谑、反动的情趣,充满了学生般天真活泼的形象特点。

3 大卫同盟中的作曲家与作品回顾
《肖邦》:乐曲以肖邦夜曲的音乐风格为基础,仿佛克拉拉正在远处弹奏肖邦的乐曲。

这是二十一首乐曲中唯一的一首复拍子节
奏,完全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嵌入剔透优美的旋律线条,乐曲华丽而浪漫,近乎相似的肖邦写作手法,形象逼真,曲子优雅而浪漫,使人不自觉地联想到了肖邦的形象;
《帕格尼尼》:乐曲中,舒曼用独特的断奏技巧模仿出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音乐创作风格。

全曲除了结尾处以外几乎都采用了十六分音符来完成,右手起伏的八度跳进十六分音符与左手重音加音程的十六分音符穿插而行,仿佛模仿出了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的独特演奏风格。

乐曲与第十六首古老的阿勒曼德舞曲不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气氛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蝴蝶》:本曲是对舒曼另一钢琴套曲《蝴蝶》的回忆。

乐曲中采用了重复的写作手法,乐曲a部分中第二乐句对第一乐句进行了重复,而两乐句中的后两小节又分别对其前两小节进行了重复,仿佛蝴蝶飞来飞去。

然而,后面左右手交替的八度十六分音符又让蝴蝶在狂欢节中翩翩起舞。

在狂欢节上,难道蝴蝶也跑来凑热闹?这也许是因为在场面盛大的化装舞会中,有人将自己打扮成蝴蝶的模样在跳舞吧。

乐曲形象地描写出了蝴蝶轻盈飞舞的优美舞姿。

至此,“斯芬克斯”的音列活动被打断;与此同时,男青年与妖艳女子的倾心交谈也到此为止。

4 爱情中的人物
《基阿林娜》:基阿林娜是克拉拉名字的意大利文发音。

克拉拉本身就是一名非常有才华的钢琴演奏家,她14岁就开始与舒曼相恋,虽然两人的恋情一度遭到克拉拉父亲维克(舒曼的钢琴老师)
的强烈反对,但经过六、七年的斗争之后,他们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克拉拉成为了舒曼的妻子。

乐曲连续使用了连绵不绝的浮点音符,加之规律的伴奏织体,使音乐亲切而带有欣赏之情。

这确切表达出了当时舒曼对克拉拉的感受;
《埃斯特列拉》:本曲是对波希比亚男爵女儿埃纳斯蒂娜的描写,标题《埃斯特列拉》就是舒曼对埃纳斯蒂娜的昵称,他在创作《狂欢节》的时期正与埃纳斯蒂娜在热恋当中,因此本乐曲中充满了舒曼对埃纳斯蒂娜的爱慕之情,以及对埃纳斯蒂娜的甜情蜜意。

乐曲中连续使用的切分音形式使全曲充溢了浪漫的温馨气息。

5 乐曲中的谜
《回答》:本曲好像是对妖艳女子勾引的答复,表现出热情澎湃的男子想要答谢女子的期盼,并作了倾心交谈。

另外,乐曲中还暗含有三个谜,在第八、九首乐曲中写出了分别由4个字母来代表音符的三种排列方式让观众来猜:
(1)s c h(um) a(nn)
(2)as c h
(3)a (es) c h
谜底“斯芬克斯”其实是指在首都开罗附近人面狮身的一座大雕像。

传说中的这个怪物常常独自坐在路边,出谜来询问路人,路人一旦回答不出来,它就会残忍地杀害他们;
《跳舞的字母》:这是一首以ba、c、b(即asch)三个音符为基础而作的圆舞曲,它的全部标题是“a.s.c.h.—s.c.h.a—文字舞”,
不过贯穿在全曲的其实还是标题上没有出现的”asch”。

6 舞曲呈现
《高贵的圆舞曲》:这首圆舞曲是一首承上启下的小曲,它为接下来两位“大卫同盟”成员(舒曼的两个“自画像”)的登场做好了铺垫。

乐曲高贵典雅,符合接下来将要登场人物的性格;
《阿勒曼德舞曲》:阿勒曼德是德国一种古老的舞曲。

舒曼将德国这种传统的古老舞曲与下一首小曲《帕格尼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帕格尼尼音乐中的浪漫气息,力图用帕格尼尼音乐中的浪漫气氛来刺激德国传统腐朽陈旧的艺术气息。

舒曼在《狂欢节》这二十一首的乐曲中,都采用了文学性标题的形式,细致地诠释了他在音乐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狂欢节中的舞会场景,这种标题是能够透过乐曲本体深入人心、意义深邃的文学性标题,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发人深思。

舒曼将音乐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等艺术融入到了音乐当中来,其形式新颖独特,在当时是很少见的;而在钢琴套曲中采用这种标题形式的,舒曼更是第一人。

舒曼力求在音乐中更细致、准确地反映现实,扩大音乐的界限与表达手段。

他还大胆提出并解决了新的音乐创作课题,革新了音乐,形成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音乐风格。

在《狂欢节》中,舒曼刻画的每个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形象,都能够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在听众的面前。

在第十二首《肖邦》和第十七首《帕格尼尼》中,舒曼选择具有相似音乐风格的作曲家的名字来作为标题,不仅使音乐风格明朗化,更展现出自己风格多变的音乐形式。

在第十六首《阿勒曼德舞曲》中,舒曼巧妙地用传统舞曲的名字作为标题,乐曲中更是用这种舞曲来表示德国传统古老陈旧的腐朽旧艺术,与下一首代表新艺术风格的帕格尼尼的音乐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舒曼的钢琴套曲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是象征浪漫主义的伟大创造。

曲中这种虚幻的表达与真实形象的结合是舒曼首创的,即将现实中的人物形象与虚幻的音乐形象结合在一起,将真实融入幻想,又用虚幻来反映现实,是舒曼极富幻想思想的独特开创。

俄国一位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曾这样说过:
“(舒曼)是一位诗人,又是肖像画家和历史学家。

他刻画人,画他们的肖像,他们的表情、气质、情感……”
舒曼在钢琴套曲中不但加入形象性的小标题,还能够在作品中利用音符当画笔,逼真地刻画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如《狂欢节》中的第二首《彼埃罗》,舒曼利用旋律中忽快忽慢、忽强忽弱的半音进行和不断跳跃的分解和弦伴奏织体,形象地刻画出了彼埃罗故意摆出大模大样、故作严肃的样子与表情,滑稽可笑,带有讽刺意味,引起观众的阵阵笑声。

此外,舒曼的作品中还暗含隐喻性形象在其中,在他的作品标题之下,还隐喻着另外一层形象,如在《狂欢节》第八首《回答》、第九首《蝴蝶》中,分别由4个字母代表音符形成了三个谜,谜底
“斯芬克斯”虽然是指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的人面狮身的大雕像,可它其中暗含的字母却是asch,表达了舒曼对埃纳斯蒂娜的款款深情;第五首《约瑟比乌斯》与第六首《弗罗列斯坦》实为描写优雅的诗人和大卫同盟中勇敢的战士,可却暗喻着舒曼自己的双重性格,是他对自己双重性格的诠释,是舒曼幻想中的自我。

由舒曼双重性格造成的其音乐中这种矛盾的两面性,形成了舒曼独特的音乐风格,而这也正是他音乐思想的独特之处。

在舒曼的《狂欢节》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要表达的新音乐思想,他渴望打破旧传统腐朽的音乐形式,追求崭新的、代表音乐新风尚的音乐新艺术。

饱受磨难的生活经历,给舒曼的精神造成了负担,但这却恰恰赋予了他更强的幻想能力。

这种极强的幻想能力,突出了其音乐中的形象性,使舒曼的音乐处处流露着浪漫的气息。

舒曼,作为当时浪漫主义时期先进音乐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创的标题性钢琴套曲为后来的欧洲乃至全世界钢琴套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他音乐作品中处处漫溢着的浪漫气息,他用音乐刻画的准确逼真、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则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

舒曼的音乐作品不仅成为欧洲音乐史上的一道璀璨的风景,更为后世人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

参考文献:
[1] 古·杨森,陈登颐译:《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版。

[2] 周颖:《从钢琴组曲〈狂欢节〉看舒曼音乐得双重性风格》,《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第2期。

[3] 中央音乐学院编:《舒曼钢琴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版。

[4] 巴琴斯卡娅:《舒曼传》,音乐出版社,1969年版。

[5] 范元绩:《舒曼和他的〈狂欢节〉》,《乐府新声》,1985年第3期。

[6] 王茜:《舒曼钢琴音乐的精髓——周铭孙教授舒曼专题讲座听后感》,《钢琴艺术》,2006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