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潘陈艳

内容摘要:淡泊超然、固穷守节是陶渊明最大的人格魅力。他极力崇尚个性的自由、淡泊功名富贵,摆脱了现实的功利和政治的束缚;身体力行地去追求、实现人与人之间和睦、亲善、平等关系;重视人世间一切应有的真情,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真性情;他在物我合一的诗韵里,努力地追寻着彻悟明了的心境,追寻着至情至性的艺术风采,他的诗文中许多佳品长久地放射出璀璨的光芒,他的人格魅力更是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新境界。平淡之极,绝妙之极,把对朋友真挚的情感隐藏在一切平常的生活之中。陶渊明一生淡泊超然,年老时贫困交加,宁苦其身也不使自己的胸志和人格受辱,立志而进行到底,这正是他美好品格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淡泊超然民本思想深情宛转忧世怀民清颜傲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久在樊笼里,复得自然返。”……听着这些耳熟的诗句,我们一定会想到一个人——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颇具个性的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期,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和黑暗政治不满,辞官归隐,过上躬耕田园的生活,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他最先把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带入诗歌创作中,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即田园诗的创作,被尊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作品今存诗一百二十一首,赋、文、赞、述等十二篇。陶渊明的诗受到后世诗人的极高推崇,他的田园诗令古今文人骚客叹为观止,望尘莫及,除了作品以外,他的为人和事迹同样为读者津津乐道。我们熟悉他的许多故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拒绝檀道济馈赠的故事、蓄无弦琴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和他的作品结合在一起,便共同勾勒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正是这个人连同他的作品深深的感染了我们,也使他自身成为一个恒久的话题。

作为诗人,他的诗作有其独特的为后人所无法企及的艺术魅力;作为一种人格楷模,他的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围。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试谈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一.陶渊明具有淡泊超然、固穷守节的高洁品行

淡泊超然、固穷守节是陶渊明最大的人格魅力。这一人格的形成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因素。陶渊明是晋已故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做过太守,父亲也曾做过官,但在陶渊明幼年时便去世了,少年时家境已经衰落,“弱年逢家乏”、“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作为没落封建官僚主义家庭的后代,陶渊明自小就接受了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儒家思想的教育。他从小喜欢读六经,“师圣人之遗书”,对曾祖父陶侃可以说是推崇备至,在《命子》诗中,他历数陶门先世的功德,远推至上古的陶唐氏,直至官至长沙公,“功遂辞归”、“临宠不忒”的曾祖陶侃,“寄迹风云”的父亲。儒家的“用世”以及安民济世的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很深,祖辈的业绩也时时激励着他,使青年时期的陶渊明有着积极入世,报效国门、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魏晋以来玄学盛行,除六经以外,陶渊明尤其喜欢读老、庄之书。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道家思想,赋予他一种率真的豁达,一种超然物外的真胸怀,加上长期生活在宁静的田园环境中,又使他养成了爱好闲静,不慕荣利的性情。后来他离开家乡外出做官,希望有所作为。但是,东晋末年以来社会一直处于黑暗之中,各国之间战争连年,兵戈不息,东晋朝廷内部更加混乱,统治者争权夺利,你砍我杀,不顾国土沦丧,民生疾苦;官场中嫉贤妒能,贪婪成风;士大夫浮华竟奔,廉耻扫地。看到官场的污浊,陶渊明就想到家乡山水的秀美,眷恋起田园生活来,隐与仕的思想不断的在他的生命里纠集。

陶渊明一方面有强烈的政治理想,一方面要保全人格,决不同流合污,最终,他思想中“立身行己有严正”的思想还是占了上风。在他任彭泽令时,一天督邮到来,县吏劝陶渊明穿戴整齐率众官前去迎接,陶渊明很讨厌官场上的繁文俗礼,觉得很屈辱,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他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地辞官归隐。“当时士大夫浮华奔竞,廉耻扫地,是渊明最痛心的事。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

就在他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的第二年,写下了《归园田居》组诗。首先诗人对他居住的环境进行了描绘,这是一幅十分迷人的田园风光图:十余亩的宅院,八九间草房,房前屋后榆柳成荫、桃李飘香、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片清雅幽静。让人一看就知道居住在这儿的一定是个远离世俗的高雅之士。“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描写做官的感受,但不写官场黑暗,只用鱼鸟作比,人虽在官场,可却像鱼鸟一样“思故渊”“念旧林”,幽雅的环境反衬官场的污浊。“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自己本来想出去做一翻讲究节义的大事,可到了官场却发现,做了官就不能保持节义,那就辞官归隐保持清操,做一个远离世俗的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身居官场就像呆在一个束缚人身心的牢笼里,如今终于可以返回自然,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了。虽然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草露沾衣,日子过的很辛苦,但“沾衣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心愿,能够舒展性情,吃些苦也不觉得可惜。很多人害怕农村劳动的艰辛,走上仕途,干一些违背心愿的事,陶渊明为了保持自己的志愿,宁愿选择艰辛的乡村生活,这不正显示出其高洁的品格吗?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屡遭灾祸,晚年又疾病缠身,加上自然灾害常常影响庄稼的收成,生活越来越贫困,穷的常常挨饿,生活需要别人的资助才能维持。在这种情况下,他任然不找那些做官的朋友,也不去朝廷求官,始终不违背自己的志向,以古代的那些固穷守节的高士作为自己的楷模。《咏贫士》其一,以云鸟起兴,写自己高洁孤独,抱穷归隐;三、四、五首依次写荣启期、黔娄、袁安等古代的贫士,称赞他们安贫守贱的品德,“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借咏黔娄的守贫贱,点明自己也愿“安贫守贱”;六、七两首具体提出今后固穷守节的榜样和目标。通篇七首,一气呵成,借咏古贤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田夫携酒找他共饮,劝他“汩其泥”。而陶渊明则态度坚决地表示:“吾驾不可回。”这是诗人最后的誓言,理想不得实现,决不与世同流合污,宁守贫贱,以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檀道济做江州刺史时,慕名去拜访他,送给他粮食和肉并对他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和自苦如此?”在檀道济看来现在世道很好,陶渊明却觉得他的话和自己的思想相抵牾,于是诗人傲然回答“潜也何感望贤?志不及也!”他的意思说:“你说的‘贤’,我不感企望,我也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