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筋条形基础

无筋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单独基础)统称为扩展基础。扩展基础的作用是把墙或柱的荷载侧向扩展到土中,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扩展基础包括无筋扩展基础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条形基础施工

1)无筋扩展基础。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无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无筋基础的材料都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抗剪强度都不高,为了使基础内产生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相应的材料强度设计值,设计时需要加大基础的高度。因此,这种基础几乎不发生挠曲变形,故习惯上把无筋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无筋扩展基础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较低,因此必须控制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结构设计时可以通过控制材料强度等级和台阶宽高比(台阶的宽度与其高度之比)来确定基础的截面尺寸,而无需进行内力分析和截面强度计算。图9-3所示为无筋扩展基础构造示意图,要求基础每个台阶的宽高比(b2:h)都不得超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表8.1.2中所列的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可用图中角度α的正切tanα表示)。设计时一般先选择适当的基础埋深和基础底面尺寸,设基底宽度为b,则按上述要求,基础高度应满足下列条件:

由于台阶宽高比的限制,无筋扩展基础的高度一般都较大,但不应大于基础埋深,否则,应加大基础埋深或选择刚性角较大的基础类型(如混凝土基础),如仍不满足,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编辑本段墙下条形基础-公式

在计算墙下条形基础的宽度时,一般采用公式B=N/(R-D@Y).由于这种计算方法重复二次计算纵横墙交叉处承栽面积,因此计算的结果带有负误差,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计算精度和结构的安全度.以一个简化的基础平面为例,导出计算误差较小的建议公式,以改进墙下条形基础宽度的计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公式_secret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 1、工程量计算内容和步骤 a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包括:挖槽、垫层、混凝土条形基础、钢筋、砖基础、地圈梁、防潮层、回填土、余土外运等。 b 外墙的长度按中到中5 内墙的长度按内墙净长和(不考虑工作面的)槽净长 2、定额规定: a 定额规定混凝土条形基础大放脚的T形接头处的重叠工程量要扣除。扣除办法是选择有代表性接头,计算出一个重合的混凝土体积,然后乘以接头个数,得出总重合体积,再从混凝土基础工程量中扣除(V1、V2) b 定额中长钢筋搭接规定为:Φ25内的8M一个接头,Φ25以上的6M一个接头,搭接长度为30d(30×钢筋直径d),圆钢筋加弯钩长12.5d 3、T形接头重合体积计算公式:(扣除重合部分体积V1、V2) 重合体积V1=〖基础底部宽度(B1)-墙厚〗÷2×与其相交的基础底部宽度(B2)×搭接长方体高度(h1) 重合体积V2=棱台高度(h2)÷6×〖[基础棱台上宽(b1)-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棱台上宽(b2)+[基础底宽-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的底宽(b2)+[基础棱台上宽(b1)-墙厚(a)]÷2+[基础底宽(B1)-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棱台上宽(b2)+与其相交的基础底宽(B2)] 附:b1――外墙基础的棱台宽度,通常b1=b2 v1 v2 v3(v3通常不需计算)图示如下:

4、工程量计算程序公式: 首先,列L墙、L槽表: a、第一套算式:各断面基础分别计算工程量,然后合算。 ○11-1断面基础工程量: □A挖槽工程量: 槽长(L槽)×〖槽底部宽(B)+2×工作面宽度(C)〗×挖槽深度(H挖)+槽长(L槽)×放坡系数(K)×挖槽深度的平方(H挖2)=?立方 □B(C10)混凝土垫层工程量: 槽长(L槽)×槽内垫层宽(B)×垫层厚=?立方

无筋扩展基础计算书

一. 无筋扩展基础计算 地基承载力100kPa 。基底标高为-1.000m 。 1. 墙厚为490mm ,考虑干挂, 考虑风荷载, 故,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为55kN/m 2 。 ①.条形基础底面宽度 ②.基础材料及尺寸 详施工图。 ③ .验算台阶宽高比 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8.1.1查得砖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为1:1.5。 基础宽高比: 砖基础底部宽度取为: m kN 69.5385.26.585320490/..P =?+??=m 1200.100.1=+=d m 6875.000.12010055=?-=-≥d f F b G a k γm 970.0=b 取:kPa 100kPa 15.60054.0137.137.11120155max <=+????+?=++=W M A G F p k k ()5.113602402601206040 2==?+?=h b 2k m kN 14.140.009.13.10.2/w =???=m kN 45.814.185.385.321?=???=M 2 2 m kN 054.097010006 1100000045.8/P =???='

④.混凝土垫层验算 混凝土垫层宽高比允许值1:1,设计: 满足要求 2.墙厚为240mm ,考虑干挂, 考虑风荷载, 故,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为35kN/m 2 。 ①.条形基础底面宽度 ②.基础材料及尺寸 详施工图。 ③ .验算台阶宽高比 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8.1.1查得砖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为1:1.5。 mm 9704804906042'00=+=??+=b b m 1200.100.1=+=d m 44.000.12010035=?-=-≥d f F b G a k γm 72.0=b 取:kPa 100kPa 65.4510.01142.1142.11120135max <=+????+?=++=M W A G F p k k ()5 .1136024026012060402==?+?=h b mm b 1370=mm h 2000=()()112002/97013702/000 2=-=-=h b b h b 22m kN 10.072010006 1100000045.8=???='P 2m kN 44.3485.26.585320240=?+??=..P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doc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设计资料: 某六层中学教学楼,砖石承重结构,砖墙厚240m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纵墙设计底面出的竖向荷载F K=294kN/m,设地基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素填土,厚0.9m,m γ; 第二层为一般粘性土(试 = kN/ 17 8. 验用土,厚10.0m)。 设计过程: (1)选择基础材料与类型 材料: MU10砖、M5砂浆、C10素混凝土 类型:“二、一间隔收”基础。(60mm、120mm) (2)确定地基持力层 初选d=0.9m (3)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确定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0 由前面的试验可得e、I L,用内插法查表得f0,并列于下表: ○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采用GB5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E 0.1公式计算

048 .0516.0/025.0/025 .01 62516 .062516.02504.02520.02555.02506.02496.01 1 22111====-?-+++++= -∑=-= μσδμμσn n i n i 191 .0178.0/034.0/034 .01 62178 .06222.0213.0219.0217.0220.0216.01 1 22222====-?-+++++= -∑=-= μσδμμσn n i n i 067.0191 .01.0048.021=?+=+=ξδδδkPa f f f ak 1.3896.42791.00 =?=?=ψ 91 .0067.0)26 981 .76 884 .2(1)2981 .7884.2( 1=+ -=+-=δψ n n f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 附表—2 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

梁的配筋图画法(内容清晰)

一、梁的配筋图画法 梁平面整体配筋图是在各结构层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1、平面注写方式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将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在其上直接注明梁代号、断面尺寸B×H(宽×高)和配筋数值。当某跨断面尺寸或箍筋与基本值不同时,则将其特殊值从所在跨中引出另注平面注写采用集中注写与原位注写相结合的方式标注: 原位注写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将梁上、下部受力筋逐跨注写在梁上、下位置,如受力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下图表达了在轴线上梁的情况,引出线部分为集中标注。KL2(2A)300×650为2号框架梁,有两跨,一端有悬挑、梁断面300×650;φ8-100/200

(2)2φ25表明此梁箍筋是φ8间距200,加密区间距100,2φ25表示在梁上部贯通直径为25mm的钢筋2根;(-0.100)表示梁顶相对于楼层标高24.950低 0.100m,在轴与①~②轴之间梁下部中间段6φ252/4为该跨梁下部配筋,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在①轴处梁上部注写的 2φ25+2φ22,表示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当梁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略不注,如②轴梁上端所示。当集中注写的数值中某一项(或几项)数值不适用于某跨或某悬挑部分时,则按其不同数值原位注写在该跨或该悬挑部分处,施工时,按原位标注的数值优先选用。如③轴右侧悬挑梁部分,下部标注φ8-100,表示悬挑部分的箍筋通长都为φ8间距100的两肢箍。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根据梁的不同编号类型,按标准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2.截面注写方式 是将断面号直接画在平面梁配筋图上,断面详图画在本图或其它图上。截面注写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如在梁密集区,采用截面注写方式可使图面清晰。 下图为平面注写和截面注写结合使用的图例。图中吊筋直接画在平面图

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方式

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方式 条形基础计算方法 (1)素土垫层工程量 外墙条基素土工程量=外墙素土中心线的长度×素土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素土工程量=内墙素土净长线的长度×素土的截面积 (2)灰土垫层工程量 外墙条基灰土工程量=外墙灰土中心线的长度×灰土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灰土工程量=内墙灰土净长线的长度×灰土的截面积 (3)砼垫层工程量 外墙条基砼垫层基础=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砼垫层基础=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4)条形基础工程量 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 注意:净长线的计算①砖条形基础按内墙净长线计算 ②砼条形基础按分层净长线计算 有些地区(天津)计算规则规定,条形基础以地圈梁顶为分界线,这就造成了计算墙体时候必须加上+-0.000以下的高度;而且一个工程条形基础同时出现不同标高的圈梁时候,计算墙体时候必须区分出墙的底标高,对手工造成了麻烦。(5)、砼垫层模板 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砼垫层模板按砼垫层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砼垫层模板=砼垫层的侧面净长×砼垫层高度 (6)、砼条基模板 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砼条基模板按砼条基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砼条基模板=砼条基侧面净长×砼条基高度 . (7)、地圈梁工程量 外墙地圈梁的工程量=外墙地圈梁中心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面积 内墙地圈梁的工程梁=内墙地圈梁净长线的长度×地圈梁的截面积 (8)、地圈梁模板 ①计算方法之一:天津2004年建筑工程预算基价地圈梁模板按地圈梁以体积计算。 ②计算方法之二: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地圈梁模板=地圈梁侧面净长×地圈梁高度 (9)基础墙工程量 外墙基础墙的工程量=外墙基础墙中心线的长度×基础墙的截面积 内墙基础墙的工程梁=内墙基础墙净长线的长度×基础墙的截面积 (10)基槽的土方体积 基槽的土方体积=基槽的截面面积×基槽的净长度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word精品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设计资料: 某六层中学教学楼,砖石承重结构,砖墙厚240m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纵墙设计底面出的竖向荷载F K=294kN/m,设地基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素填土,厚0.9m, 17.8kN/m;第二层为一般粘性土(试验用土,厚10.0m )。 设计过程: (1)选择基础材料与类型 材料:MU10砖、M5砂浆、C10素混凝土 类型:“二、一间隔收”基础。(60mm 120mr) (2)确定地基持力层 初选d=0.9m (3)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①确定地基承载力基本值f o 由前面的试验可得e、I L,用内插法查表得f°,并列于下表: ②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采用GB5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 E 0.1公式计算

2 2 2 2 2 2 2 0.4961 2 3 4 5 6 0.5062 0.555 2 0.5202 0.5042 0.516 -6 0.5162 6 -1 =0.025 /」-0.025/0.516 =0.048 2 2 2 2 2 2 2 0.16 0.20 0.17 0.19 0.13 0.22 6 0.178 =0.91 427.6 =389.1kPa 6 -1 = 0.034 =;丁2 2 =0.034/ 0.178 =0.191 、.=1 〔2 = 0.048 0.1 0.191 =0.067 7.981 2 n 2.884 7.981 =1 -( —)0.067 6 62 n 42 -n 」2 y | f 2.884 十 = 0.91

120 (5) 基础剖面设计并绘制基础施工图 ◎确定基础埋深修正的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 fa =fak ? d m (d -0.5) =389.1 1.6 17.8 (0.9 -0.5) =400.5kPa (4) 确定基础底面宽度 F K 294 400.5 -20 0.9 =0.769 取b=0.8m,查GB5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表 8.1.2得台阶 宽高比< 1.52,由于基础类型:“二、一间隔收” 即高60mm 120mm 贝U 宽< 90mm 考虑到砖的长度120mm 为便与砌筑和节省砖,最终取宽为 60mm 800 —60 X2 N 4.4 二 5 b=240+120X 5=840mm=0.84m f a

独立基础钢筋计算

第一章钢筋计算原理和 框架实例手工答案 第一节独立基础钢筋计算 一、独立基础钢筋的标注 现阶段独"甚础钢筋杯注存住两种方式;传统标注方式和Y法杯注方式.F 面分别讲解。 (-)传统标注方式 独立基础钢筋传统标注方式.般要画出独立基础的平血图和剖面图.如图】?】?1所示。 JC-I 1-1 图1.1.1独立基础(J(1)钢筋传统标注方式 (二)平法标注方式 独立基础的平法标注方式. 般只需圖出平曲图.在f ifii图中克接标出剖面 的侑息.如图1.1.2所示. DJpOl表示编号为01的坡形独立基础(若是台阶形独立呈础.用DJj表示人3( >0/20()独“展础底泾台阶命反为3()0.斜坡高度为200. “衣示底泾钢筋. X&、创2@ 150衣示,\和Y方向钢筋均为仕衿为12的螺纹钢筋.钢筋间距为150mm* 注意*传统标注方式?基础名字可以由设计人员随意起■ P法杯注甲名字是

固定的.如l)jj表示台阶形普通独立堆础?l).lp表示坡形菁通独立基础. BJ J表示阶形杯门独J堆础?& 示坡形杯口独立堪础。 关]独、7雄础的#法标注.行较多内容.这甲只讲1号办公楼涉及到的内容.其他内容请参石图集06G10】6。 二、独立鉱础要计算哪些钢筋 的甚础嗖什算的钢筋?仆底部钢筋■頂部制筋以及基础梁的钢筋. 如图 1.1.3所示. 图1.L3独立基 础要计算的钢筋敢杯口 綸形单杯门 图1.1.2 I)J P O1¥法杯注方式普通做立就題 阶形M刚筋 形 长麼 》方向 m e屁笳严回 就杯叩m杯门丫方向底棉制筋- --------- )方向 頂筒歆筋边 角筋 収杯n副单杯门 同议柱e独立垦咄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 用C25混凝土,=t f 1.27N/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 .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见附图-1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0.49m )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哈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1.6m 。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5.019 2919 24=--=--= ωωωωL P L I 75.017 .18) 24.01(8.971.21) 1(=-+??= -+= γ ωγωs d e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202.5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 aK f =162.5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62.5KPa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9.0118 ) 29.01(8.97.21) 1(=-+??= -+= γ ωγωs d e

75.05 .215.315 .2129=--=--= ωωωωL P L I 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0.9, I L =0.75,二者均小于0.85。 查教材表4-2 =b η0.3,=η 1.6 3/63.176 .16 .07.18117m KN m =?+?= γ a m d ak a KP d f f 5.193)5.06.1(63.176.15.162)5.0(=-??+=-+=γη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方法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一个是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让我们通过实际例子,明确图中的平法标注、钢筋和基本信息,学会钢筋长度和根数的计算。 ▍图1 独立基础底部配筋 首先看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什么呢? 包括: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高度、X和Y方向的底部钢筋等。 原位标注的内容有什么呢? 包括:底部的平面尺寸等。 通过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信息,我们知道图1所示独立基础底部配筋的基本情况。 需要知道的是,钢筋的重量=长度*理论重量。 而理论重量可以通过钢筋的直径确定。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平法图集的构造规定,确定每根钢筋的直径、长度、根数,从而进行钢筋的计算。 通过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了钢筋的直径、每一个方向的间距,那么如何确定每根钢筋的长度,如何根据间距确定根数呢?

▍图2 某独立基础施工图 我们知道,16G图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图规则,第二部分是构造详图(包括一般构造和各个构件的标准构件详图)。 一般构造的内容是在使用构造详图时,为我们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这里暂且不谈。 那么,对于每一个构件的标准构件详图,就是用来确定不同的钢筋之间,它的长度、间距、如何排布等问题,通过查阅每一个构件的标准构造详图,结合它的制图规则来整个确定钢筋的布置和构成。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将平面的标注的图纸,还原成立体的构件。也就是我们图集的使用方法。

▍图3 图集16G101-3第67页 图3所示是两种独立基础的底板配筋构造(一个是阶形,一个是坡形)。我们看这个图的时候,觉得钢筋一个疏一个密,有的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阶形的钢筋布置就密一些,坡形的 就疏一些呢? 不是的。图3所示只是一个例子,具体的钢筋布置的疏密是由设计人员决定的,不是预算人 员决定的。我们学习这张图,就是为了学会钢筋的排布规则,用以确定钢筋计算的信息而已。如图3所示,独立基础底部的X和Y方向都是受力钢筋。那双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如何确定?我们可以依据保护层的定义进行确定:用构件的外截面尺寸,减去两个保护层的厚度,就得 到了受力钢筋的长度。X方向和Y方向均是这样。

(整理)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0/s y y a M f b h =??目 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0/s y y a M f b h =?? 0.5(1s r =?+ /KN m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 本文通过一个是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一个是独立基础底板配筋计算的实际例子,明确图中的平法标注、钢筋和基本信息,学会钢筋长度和根数的计算。 图1 独立基础底部配筋 首先看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什么呢? 包括: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高度、X和Y方向的底部钢筋等。 原位标注的内容有什么呢? 包括:底部的平面尺寸等。 通过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信息,我们知道图1所示独立基础底部配筋的基本情况。 需要知道的是,钢筋的重量=长度*理论重量。

而理论重量可以通过钢筋的直径确定。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平法图集的构造规定,确定每根钢筋的直径、长度、根数,从而进行钢筋的计算。 通过原位标注和集中标注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了钢筋的直径、每一个方向的间距,那么如何确定每根钢筋的长度,如何根据间距确定根数呢? 图2 某独立基础施工图 我们知道,16G图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制图规则,第二部分是构造详图(包括一般构造和各个构件的标准构件详图)。 一般构造的内容是在使用构造详图时,为我们提供基础性的数据,这里暂且不谈。 那么,对于每一个构件的标准构件详图,就是用来确定不同的钢筋之间,它的长度、间距、如何排布等问题,通过查阅每一个构件的标准构造详图,结合它的制图规则来整个确定钢筋的布置和构成。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将平面的标注的图纸,还原成立体的构件。也就是我们图集的使用方法。

图3 图集16G101-3第67页 图3所示是两种独立基础的底板配筋构造(一个是阶形,一个是坡形)。我们看这个图的时候,觉得钢筋一个疏一个密,有的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阶形的钢筋布置就密一些,坡形的就疏一些呢? 不是的。图3所示只是一个例子,具体的钢筋布置的疏密是由设计人员决定的,不是预算人员决定的。我们学习这张图,就是为了学会钢筋的排布规则,用以确定钢筋计算的信息而已。 如图3所示,独立基础底部的X和Y方向都是受力钢筋。那双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如何确定? 我们可以依据保护层的定义进行确定:用构件的外截面尺寸,减去两个保护层的厚度,就得到了受力钢筋的长度。X方向和Y方向均是这样。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

课程设计 一. 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让我们熟练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 步骤、方法及具体计算过程。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 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柱网布置图(水平间距4500,竖向8000,3000,8000) 设计主要内容——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 寸;确定基础的高度;基础底板配筋计算;绘制施工图(平面布置图、详图) 1、设计资料 (1)地质资料 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粘性土,土的天然 重度为18kN/m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230kN/m 2,地下水位在处,无侵蚀性。 (2)、荷载资料 柱截面尺寸为350mm ×500mm ,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由上部结构传来轴心荷载为N=680kN ,弯矩值为M=80kN ·m ,水平荷载为10kN 。(3)、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可以调整)

钢筋:采用HPB235(可以调整) 2、计算书要求 计算书包括封面(见统一格式)、正文,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3、制图要求: 完成2张图:1张基础平面布置图,1张详图(包括基础平面图和剖面图)。建议图纸采用A3幅面,手工或CAD 绘制均可,表达要清楚,施工图(图纸折叠成A4大小)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确定基础埋置深 根据GB50007-2002规定,初步将该独立基础设计成阶梯形,取基础埋置深度d=,室内外高差300mm 。基础高度为h =650mm ,基础分二级,从下至上分350mm,250mm 两个台阶;h 0=610mm (40mm 厚的垫层),h 1=350,h 01=310mm ;a 1=1200mm ,b 1=800mm 。 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查表得b η=0; d η=所以: a f =ak f + b ηγ(b-3)+d ηγm d =230+0+×18×∕m 2=248 kN ∕m 2 3)确定基础底面面积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G k 时的基础埋深d = 2 1 ?+)m= A 0= d f F G a k γ-=35 .120248680 ?-m 2= m 2 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面积按20%增大,即: A= A 0=? m 2= m 2 初步选择基础底面面积A=l b =? m 2,且b=﹤3m 不需要再对f a 进行修正。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 设计实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用C25混凝土,=t f 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哈 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 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 =b η,=η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 附图2 教学楼某教室平面及外墙剖面示意图 1、外纵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见附图-2) (1) 屋面荷载 恒载: 改性沥青防水层: m 2 1:3水泥沙浆20m m 厚: ?20=m 2 1:10 水泥珍珠岩保温层(最薄处100mm 厚+找坡层平均厚120mm ): ×4=m 2 改性沥青隔气层: m 2 1:3水泥沙浆20mm 厚: ×20=m 2 钢混凝土空心板120mm 厚: m 2 混合沙浆20mm 厚: ×17=m 2 ————————————————————————————————————

某独立基础设计 (详细计算过程)

某独立基础设计 (详细计算过程)

现浇独立柱基础设计(Jc-1)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本文简称《地基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 1 设计资料: 1.1 已知条件: 类型:阶梯形 柱数:单柱 阶数:1 基础尺寸(单位mm): b1=1100, b11=500, a1=2000, a11=1000, h1=400

2.1 基底反力计算: 2.1.1 统计到基底的荷载 标准值:Nk = 160.80, Mkx = -1.44, Mky = -9.88 设计值:N = 201.00, Mx = -1.80, My = -12.35 2.1.2 承载力验算时,底板总反力标准值(kPa):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pkmax = (Nk + Gk)/A + |Mxk|/Wx + |Myk|/Wy = 119.55 kPa pkmin = (Nk + Gk)/A - |Mxk|/Wx - |Myk|/Wy = 66.63 kPa pk = (Nk + Gk)/A = 93.09 kPa 各角点反力 p1=115.62 kPa, p2=66.63 kPa, p3=70.56 kPa, p4=119.55 kPa 2.1.3 强度计算时,底板净反力设计值(kPa):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pmax = N/A + |Mx|/Wx + |My|/Wy = 124.44 kPa pmin = N/A - |Mx|/Wx - |My|/Wy = 58.29 kPa p = N/A = 91.36 kPa

8-3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例题

例题3-1 墙下条形基础墙宽0.36m ,竖向荷载F =210kN/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100kPa ,限制基础埋置深度在1.0m 以内,应采用何种基础? (A) C15素混凝土基础; (B) 砖基础; (C) 三合土基础; (D) 钢筋混凝土基础。 [分析] 基底宽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条件,即最小宽度为 210 2.6()10020 1.0 a G F b m f d γ≥==--? 对C15素混凝土基础,其允许台阶宽高比为1:1.0,基础高度应满足 00 2.60.36 1.12()12tan 2 1.0 b b H m α--≥==? H 0>d , 故C15素混凝土基础不能满足埋深条件,砖基础、三合土基础更不能满足。所以只能选用扩展基础即答案D 。

例题3-2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某承重砖墙混凝土基础的埋深为1.5m ,墙体大放脚底面宽度b 0 =0.84 m 。上部结构传来的轴向压力F =200kN/m 。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其天然重度γ =17.5kN/m 3,孔隙比e =0.843,液性指数I L =0.7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150 kPa ,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试设计此基础。 1) 求经深宽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 按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基础宽度b min ; 3) 若基底埋深为1.5m ,选择确定基础宽度b 【解】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宽修正 先按基础宽度b 小于3m 考虑,不作宽度修正。由于持力层土的孔隙比及液性指数均小于0.85,查表得 ηd =1.6。 kPa 178.0= )5.05.1(5.176.1150= ) 5.0(0d ak a -??+-+=d f f γη

钢筋工程量计算

钢筋工程量计算 一、理论部分 1、钢筋单位理论质量:是指钢筋每米长度的质量,单位是kg/m。钢筋密度按7850kg/m3计算。 2、钢筋单位理论质量=(πd2/4)X7850X(1/1000000)=2,其中d——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弯钩按弯起角度分为180°(旋转90°的“U”)、135°、90°三种。见图1-10 3、钢筋锚固长度(L Ae 、L a )是指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如梁内钢筋伸入到柱内)见图1-12 所示 4、为了便于钢筋的运输、保管及施工操作,钢筋是按一定长度(定尺长度)生产出厂的,如6m、8m、12m等,所以在实际施工时必须进行连接。 钢筋的连接包括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等方式。 5、绑扎搭接:是利用钢丝(扎丝)将两根钢筋绑扎在一起的接头方式,其用于纵向受拉的接头。见图1-18 6、钢筋计算公式:钢筋质量=∑(钢筋长度X单位理论质量X构件数量),其中钢筋长度——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长度,根据施工图纸及相关标准图集计算;单位理论质量——钢筋的单位理论质量;构件数量——按施工图纸计算。 7、独立基础和杯口独立基础配筋,均为双向配筋,其注写规定如下: ①以B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底部配筋。X向配筋以X打头注写,y向配筋以y打头注写,见图2-8(a)中集中标注的B:x:14@200. Y:12@15: 当两向配筋相同时,则以x&y打头注写。见图2-8(b)中集中标注的B:x&y:14@200 ②当圆形独立基础采用双向正交配筋时,以x&y打头注写;当圆形独立基础采用放射状配筋时,以R S 打头,先注写径向受力钢筋(间距以径向排列钢筋的最外端度量),并在“/”后注写环向配筋。见图2-9 当独立基础底板的边长不小于时,钢筋长度按基础底板的边长缩短10%,即按边长的90%

毕业论文(设计)__无筋扩展基础

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毕业设计无筋扩展基础设计书 姓名高晨 学号 0905020242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 班级高职 0902 指导教师王海燕

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下)。 2、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每名学生一份。

目录 摘要 (2) 前言 (3) 1、无筋扩展基础构造 (3) 2、无筋扩展基础施工 (5)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6) 1、设计题目 (6) 2、设计资料 (6) 3、设计过程 (6) (1)外纵墙基础设计 (6) (2)山墙基础设计 (7) (3)横墙基础设计 (8) (4)纵墙基础设计 (8) 辞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这些材料都是脆性材料,有较好的抗压性能,但抗拉、抗剪强度往往很低。为保证基础的安全,必须限制基础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基础材料强度的设计值,基础设计时,通过基础构造的限制来实现这一目标,即基础的外伸宽度与基础高度的比值应小于规规定的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关键词: 基础埋深;淤泥层修正系数;外墙软弱下卧层承载力;修正特征值

前言 1、无筋扩展基础构造 无筋扩展基础是基础的一种做法,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这种基础的特点是抗压性能好,整体性、抗拉、抗弯、抗剪性能差。它适用于地基坚实、均匀、上部荷载较小,六层和六层以下(三合土基础不宜超过四层)的一般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无筋扩展基础的截面形式有矩形、阶梯形、锥形等。 为保证在基础的拉应力、剪应力不超过基础的容许抗拉、抗剪强度,一般通过构造上加以限制。 H0≥(b-b0)/(2tanα) 式中:b—基础底面宽度; b0—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或柱脚宽 度; H0—基础高度; tanα—基础台阶宽高比b2:H0,其允许值可按表1选用。 无筋扩展基础构造示意图

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方法

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方法 独立基础工程量如何计算独立基础是整个或局部结构物下的无筋或配筋基础。一般是指结构柱基,高烟囱,水塔基础等的形式。下面小蚂蚁素算量工厂根据自己的工程量计算经验,来总结下自己的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方法。 一、基础知识 独立基础分: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3种。 独立基础的特点一:一般只坐落在一个十字轴线交点上,有时也跟其它条形基础相连,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尽相同。独立基础如果坐落在几个轴线交点上承载几个独立柱,叫做联合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的特点二:基础之内的纵横两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钢筋,且长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 长宽比在3倍以内且底面积在20m2以内的为独立基础(独立桩承台)。 二、计算方法 (1)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 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 (2)独立基础垫层模板 垫层模板=垫层周长×垫层高度 (3)独立基础体积 独立基础体积=各层体积相加(用长方体和棱台公式)

(4)独立基础模板 独立基础模板=各层周长×各层模板高 (5)基坑土方工程量 基坑土方的体积应按基坑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基坑底面积应以基坑底的长乘以基坑底的宽,基坑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6)槽底钎探工程量 槽底钎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积计算。 小蚂蚁算量工厂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下独立基础工程量计算方法。 如果你还有不明白,或者不会计算,建议找人代算,有代算公司,也有代算私人,你也可以去平台委托,费用不等。 三、方法 1、你可以搜索下小蚂蚁算量,能做工程量计算、预算,高质、高效 2、你可以在网上搜下预算造价单位,有一些单位做的比较好 3、你可以去第三方平台委托别人做,平台上注意防骗,你可以找单位、也可以找个人来做。 四、造价预算收费标准 1、部分收费为造价预算的(假设工程造价为100万,那费用为2000-5000);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答案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 Ⅰ 设计资料 一、设计题目 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1-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一) 工程地质条件如图1-2所示 (二)室外设计地面-0.6,室外设计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三)由上部构造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分别 1K F =558.57KN ∑外纵墙 2K F =168.61KN ∑山墙 3K =F 162.68KN,∑内横墙4K F =1533.15KN ∑内纵墙。

图1-2 工程地质剖面图 (四)基础采用M5水泥少浆砌毛石,标准冻深1.2m。 Ⅱ基础设计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2010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基础工程实训任务书二、设计步骤 (一)荷载计算 1、选定计算单元取房屋中有代表性的一段作为计算单元

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墙体 山墙、内横墙:分别取1m 内纵墙:取①-②轴之间两门中心间的墙体 2、荷载计算 外纵墙:取两窗中心间的距离3.3m 为计算单元长度, 则 1K 1K F 558.57KN F 169.26KN/m 3.3m 3.3m ∑=== 山墙:取1m 为设计单元宽度, 则 2K 2K F 168.61KN F 168.61KN /m 1m 1m ∑=== 内横墙:取1m 为设计单元宽度, 则 3K 3K F 162.68KN F 162.68KN/m 1m 1m ∑=== 内纵墙:取两门中心间的距离8.5m 则 4K 4K F 1533.15KN F 180.37KN/m 8.5m 8.5m ∑=== (二)(1)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 考虑基础底面应位于冻结线下200mm ,故基础埋深为 0d=z 200(1200200)1400mm +=+= (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假设b <3m ,因d=1.6m >0.5m , 故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只需进行深度修正 3m 140.5180.9 17.29KN/1.4 m γ?+?= = []m a ak d (d 0.5)196 1.617.29KPa=220.90KPa f f γη+-=+?=(1.4-0.5) (四)确定基础宽度、高度 1、基础宽度 0.6 d 1.4m 1.7m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