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建筑师盖里

关于美国建筑师盖里
关于美国建筑师盖里

关于美国建筑师盖里

ON American Architect Frank O 1Gehr y

吴焕加Wu Huan j ia

文摘:盖里1978年改建加州圣莫尼卡自用住宅,引起人们注意。此后,他的建筑作品以自由狂放著称,形成独特风格。他的近作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博物馆于1997年10月落成,再次引起广泛评论。本文介绍盖里建筑风格的根源和他的创作心态。

Abstract:Since Frank O.Gehry rebuilt his ow n house in Sant a M onica,CA,USA in 1978,he be -came w ell know n for his unique style of archit ecture t hroughout the w orld.Gehry 's latest works,the Guggenheim M useum in Bilbao,Spain,has been also aroused w idespread attent ion.T his art-i cle introduces t he sources of his st y le and his at titute on m akin g architect ure.关键词:建筑风格,当代西方文化,混沌,集合美术

Ke y words :Archit ectural st y le,Comt em p orar y w estern culture,Chaos,Combine art

作者: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收稿日期:1997年11月18日

盖里(Frank O.Gehry,1929~)1954年大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深造。1961年起开设自己的设计事务所,曾在多所大学建筑系科任教。

盖里的建筑作品,在60年代和70年代前期,与当时盛行的现代主义建筑并无明显的差别。那时他的名声也不显赫。70年代后期开始,盖里的建筑作品渐渐引人注目,特别是1978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的盖里的自宅完工之后,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盖里自己说,那座改建扩建的自用住宅是他的一个转折点。

盖里自宅原本是一幢普通的两层荷兰式小住宅,木结构、坡屋顶,位置在两条居住区街道的转角处。盖里大体保留原有房屋,但在东、西、北三面扩建单层坡屋。东面扩建部分是一小狭条,成为进入老房子的门厅。西面扩建部分也是一狭条,是老房子的又一门厅,面对内院。北面临街的一边扩充最多,中间一段为厨房,厨房东面为餐厅,西面为日常进食的空间。三面扩建的面积共约74m 2。但是这些添建的部分体形极度不规则。从所用的材料来看,有瓦楞铁板、铁丝网、木条、粗制木夹板、钢丝网玻璃等等,全都裸露在外,不加掩饰。从形体来看,可以说是横七竖八、旁出斜逸;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硬撞硬接。最引人注目也是盖里最得意的一笔是厨房天窗的奇特造型。天窗用木条和玻

璃做成,其形状如同一个木条钉成的立方体偶然落到凹入的房顶上,不高不低,正好卡在厨房上空。其余的屋顶上安置着若干铁丝网片,支支棱棱,使添建部分的轮廓线益加复杂错乱。所有这些处理,无论在材料上、体型上、风格上、观念上都同保留下来的老房子的上部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室内处理上大体也是如此。添建部分没有天花板,木骨坦露。厨房所在地跨在原来的汽车道上,车道的沥青路面就保留做了厨房和餐厅的地面。老房子内也经过一些处理,原有的天花吊顶被拆去,有些墙面,如卧室的一个墙面也打掉抹灰,露着木板条。

盖里改建后的自用住宅确实与众不同。盖里说他自己的房子,予算、工期都由自己掌握,可以充分地按自己的要求和观念来做,因此可以自由地做/研究和发展0(research and developm ent)。

盖里自述自己在70年代后期的追求,/我对施工中将完未完的建筑物有兴趣。我喜欢未完成的模样。,,我爱那种速写式的情调,那种暂定的、凌乱的样子和进行中的情景,不爱那种自以为什么都最终解决了的样子。0他又说:/我一直在寻找个人的语汇。我寻找的范围非常广,从儿童的想入非非到对不协调和看来不合逻辑的体系着迷,

我对秩序和功能有怀疑0,/如果你按赋格曲的秩序感、结构完善性和正统的美的定义出发来理解我的作品,你就会陷于完全的混乱。0(Pro g ressive

Arch.10:86,P.98)

盖里的这座自宅落成之时,的确使不少人感

1盖里加州自宅改建筑后正门(1978)2盖里自宅后部

3

盖里自宅改建之厨房及餐室

盖里

建筑师介绍

到迷惑和混乱。那个街区有人认为好象盖里把垃圾放置在街头了。盖里在一次谈话中说尽管他自己认为自己的住宅和同时建造的另一些他设计的住宅很美,但是真的吓退了与他合作的房地产公司,/罗斯公司的家伙看了我的小住宅就吓跑了,他们说-如果你喜欢这样的东西,你就别干我们的活.。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对的。我当时得重新干起来,真的从头干起。5年之中,我在重建业务,经济上很困难然而我自己很满足。0(Frank Gehry-Buildin g s and Pro j ects,Rizzoli,New York, 1985.P.115)。

盖里的困难是暂时的。虽然有人不欣赏他的自宅那样的建筑,但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喜爱上他的新风格。到80年代,他和他的作品不但在美国而且在世界上有了名声。先前他只做一些小的建筑设计任务,此后他得到了许多公共建筑的设计任务。重要的有加布里罗海洋博物馆(Cabrillo M arine M useum,San Pedro.Calif.1979年),罗约拉法学院(Lo y ola Law School,Los An-geles,Calif.1981~1984年),法国尼姆现代艺术中心(Centre d'Art Contem p orain,Nimes, France,1984年),瑞贝卡餐馆(Rebecca's Rest aurant,Venice,Calif.),加州大学艾尔文分校信息与电脑科学中心(Information&Com p ut-er Sciences,Universit y of C alifornia at Irvine, 1984年),洛杉矶加州航天博物馆(Calif ornia Aeros p ace Museum,Los An g eles,Calif.1982~ 1984年),明尼阿波利斯,韦札塔,温顿住宅客房(Winton Guest H ouse,Wayzata,M inneapolis 1987年),德国莱茵河畔魏尔市维特拉家具博物馆(V itra Intenat ional Furnitrue Manufact uring Facilit y&Design Museum,Weil am Rhine, Germ an y),巴黎美国文化中心(American Center, Paris,1989年),加州威尼斯契阿特)戴广告公司(Chiat/Day Advert ising Agency,Venice, Calif.),明尼苏达大学魏斯曼美术馆(Weisman Art M useum,U niversit y of M innesot a,Min-neapolis1994年)等等。这些建筑作品的形式上的共同点是进一步发展了盖里在1978年自用住宅上显示的风格。

明尼苏达大学魏斯曼美术馆是有代表性的一个。这座4层的美术馆座落在密西西比河的峭岸上。下面两层用作停车及储藏空间,顶层为管理室,第三层为展览空间。有人认为那里展览室设计效果很好。美术馆外体形仿佛是由许多造型奇特的体块偶然地堆积拼凑而成,体块的表面覆盖着不锈钢板片,轮廓凸出凹入,高低不一,斜正相倚。有的部位悬伸出风帆形或鱼形的遮阳板。整个建筑从外部看来好象是一个复杂奇特富有动感的现代抽象雕塑。

盖里的建筑作品新奇有刺激性,有一种使人振奋的视觉效果。明尼苏达大学校长邀请盖里做建筑设计时特地说明不要乏味的方盒子房屋。加州艾尔文分校信息与电脑科学中心建成后,有的学生说它的造型象是硬件商店,另一些人认为它是/校园中最丑陋的建筑0。但是校长说:/我不一定要人喜欢它,但是它能吸引人来参观,这是重要的。0副校长宣称/这座建筑对我们学校有积极作用,我们现在需要与众不同的建筑0。因为要/醒目提神0(a tonic t o t he eye and a lift to the spirit. P/A10:86P.90)

盖里较晚近的一座大型建筑设计是1997年10月开幕的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区首府毕尔巴鄂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 gg enheim Museum in Bi-l bao,S p ain).这座建筑物建筑面积214万m2,位于勒维翁河滨,下部有石质墙面的较方正的管理用房等,而主要的建筑体量异常弯扭复杂,那些难以名状的流动弯曲的体量内部是钢架,外表覆盖钛板,钛板的总面积达21787万m2。结构设计由SOM事务所承担。结构方式同造船相近。这座建筑几乎不用图纸,全部依靠电脑。如果没有电脑,这样复杂造型的建筑物是难以完成的。由于造型极度不规则,工程人员说内部钢构件没有两件的长度是完全相同的。建筑物的造价达到11357亿美元。由于工程复杂,建筑师时常被召到工地上去,盖里说,建筑师可能再度成为建造大匠(master builder)。1996年7月盖里到工地察看,他说建造中的建筑物与原来的构想吻合,他叹道/我看到那30m高的空中曲线准确地与草图相同,我惊住了,,从电脑中产生的东西是有生命的设计产物,纯净利落,体现原来意图的力量。0(美国5Archit ecture619961Se p.177~179)。当地有人认为这座博物馆外观象/一艘怪船0,又有人说它象一朵/金属花0。

不久以前,盖里又为韩国汉城拟建的三星现代艺术博物馆(Samsung M useum of Modern Art,S eoul,Sout h Korea)拟制建筑方案。博物馆高6层,内部展室都是立方体,但外形用钛板组成扭曲错落的形体。盖里说这一次他是从韩国水墨画显示的韩国风景中获得灵感,建筑外形隐喻那儿的行云、山峰和层叠的瀑布。造型类似西班牙那座博物馆,有过之而无不及。两座博物馆的形式都

4维特拉家具博物馆局部

5维特拉家具博物馆过厅

6维特拉家具博物馆会议室7维技拉家具博物馆内庭

8明尼苏达大学魏斯曼美术馆1994年

近乎中国书法中的狂草作品,其自由奔放之态差可用/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0(唐#孙过庭5书谱6)这样言词来形容。

盖里为什么会搞出他那些建筑作品呢?下面摘引盖里在80年代和以后的一些谈话,从中可以窥见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我对业主的要求也有兴趣,但它不是我为他创建房屋的驱动力。我把每一座房子都当做雕塑

品,当做一个空的容器,当做有光线和空气的空间来对待,对周围环境和感觉与精神的适宜性作出反应。做好以后,业主把他的行李家什和需求带进这个容器和雕塑品中来,他与这个容器相互调适,以满足他的需要。如果业主做不到这点,我便算失败。0

/这个容器的内部处理,对我来说又是一件独立雕塑任务,与塑造容器本身同样有趣。内部空间的处理要使空间能适合经常改变的要求。在我的工作中,对目标的直觉是基本的。形象实际而不抽象,利用廉价的材料,加以变形和叠置,产生超现实的构图。这全是在追求坚固、适用和愉悦。0这番话见于5Cont em p orar y Architects,Macm illan Press,19806盖里条目下。同书的评论者认为盖里的设计成果与他把建筑看作纯艺术和雕塑品的观念分不开。

美国5进步建筑6杂志1986年10月号的一篇文章刊载了盖里的一些谈话。他表示他不赞成詹克斯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论点,不同意詹克斯把折衷主义看作是未来的潮流的观点。关于他自己,盖里说:/我属于20世纪,我做的事是反后现代主义。,,事物在变化,变化带来差别。不论好或坏,世界是某种发展过程,我们同世界不可分,也处在同样的发展过程中。有人不喜欢发展,而我喜欢。0盖里说:/我走在前面0。他讲他的创作源泉时说:/我从大街上获得灵感。我不是罗马学者,而是街头战士(a st reet fighter)0。/有人说我的作品是紊乱的嬉戏,毫不严肃。,,我在这个地区(加尼福尼亚州)也许搞了些游戏,但时间将表明究竟是否如此。0他主张对现有的东西采取批判的怀疑的态度,他说:/应质疑你所知道的东西,(What y ou know ,y ou q ues -tion.)我就是这样做的,质疑自己,质疑现时代,这些看法多多少少体现在我的作品中0。但是他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我不诱引我的顾客,如果我不愿照他的要求办,我就照直讲。,,但我是乐观的,在一定时候我做的东西总会得到理解。这

需要时间。0

在另一次访谈中,盖里深一步阐述他的一些创作观念,(见Frank Gehr y -Buildin g s and Pro -ject ,Rizzoli 1985年。5No,I 'm an Archit ect -Frank Gehry and Peter Arnell:A Conversa -tion 6)盖里说自己是一个建筑师,不是美术家,但他说明他对美术极感兴趣,与画家们密切往来,常从绘画中得到启示。他提到绘画中的笔触能直接表现画家的创作过程,于是他追求在建筑中也有类似的体现,/这引导我探索着把房屋结构和构造坦露出来,采用粗糙的木工技术,让房屋看来好象是碰巧成了那个样子,好象有谁让施工突然停顿下来。0访谈者问道:/你是不是认为这种状态比完工之后更能表现我们的文化?0盖里回答:/许多人不这样看,但在我看来,我们正处于这样一种文化之中。这种文化由快餐、广告、用过就扔、赶飞机、叫出租车等等组成)))一片狂乱。所以我认为可能我的关于建筑的想法比创造完满整齐的建筑更能表现我们的文化。另一方面,因为到处混乱,人们可能真的需要更能放松的东西)))少一点压力,多一些潇洒。我们需要平衡。0又说:/我们大家都按自己的方式解释我们视野中的东西,我以自己的倾向看事物,,我不寻求软绵绵的漂亮的东西。我不搞那一套,因为它们似乎是不真实的。对于人民和政治,我抱有社会主义的或自由主义的态度。我想着穷困的孩子,忘不了我接受的改良主义者的那一套。因此,一间色彩华丽漂亮美妙的客厅对于我好似一盘巧克力水果冰淇淋,它太美了,它不代表现实。我看现实是粗鄙的,人互相啮咬。我对事情的反应源自这种看法。0

关于建筑师与业主的关系,盖里说建筑师向来要处理和解决的事,他都做到,按时、按预算、按环境条件完成任务。但另一方面,他对各种条件和要求提出质疑。/我比别的建筑师更多与业主争论。我质疑他们的需求,怀疑他们的意图,我同他们之间关系紧张,但结局是协力得到更积极的成果。0盖里全身心力投入建筑创作:/我醒着的每个小时都干工作,我爱孩子和妻子,但我干起工作来会忘掉生日、忘掉纪念日,个人的事我都记不住。0关于工作方法,他说他能画很漂亮的透视图和渲染图,但后来不画了。因为感到那种漂亮圆滑的渲染图并不真实。早在60年代初期,他就试用别的方式,后来用单线画图,作纸上研究,随即作模型研究,然后又在纸上画画,如此反复进行,都是过程中的一些步骤而已。到末后,因为业主实在需要,我们才强迫自己

9盖里.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模型10古根海姆美术馆模型11古根海姆美术馆入口处

夜景(1997年10月)12古根海姆美术馆一角13

古根海姆美术馆入口

建筑师介绍

做个比较精致的模型,画出比较好的表现图来。0盖里说他的工作方法和步骤与雕塑家类似,主要是在立体的东西上推敲。

盖里解释他后来的许多建筑作品出现鱼形的饰物。起初是偶然的,一次原本做个老鹰体形却画出鱼形。以后就常把鱼形作为一种个人的标志物。他又解释:童年时常在浴盆中玩鱼,自己又喜爱游泳,/我是个水手,我是水人,0所以鱼饰物有象征意义。又说鱼象征完美圆满。

盖里的建筑艺术风格与解构主义建筑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盖里80年代以来的建筑作品具有典型的解构建筑风格特征,即散乱、残缺、突变、动势和奇绝诸端。

P1埃森曼大势扬言自己的解构建筑风格源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盖里则不然,他不谈论解构哲学,并且否认自己是解构主义建筑师。那么盖里的解构建筑风格是不是也受着建筑以外的什么东西的影响或启示呢?

有的,那就是当代的绘画。盖里强调自己是一名建筑师,但是他十分关注现代绘画,与画家的来往极为密切,受画家们的影响很大。他曾表示/在一定意义上我也许是一个艺术家,我也许跨过了两者间的沟谷。0盖里提到过本世纪法国画家杜尚(M arcel Ducham p1887~1968年),说那一流派对自己很有影响。杜尚是20世纪著名画家,他不拘泥于某一种风格,不模仿重复。1911年杜尚画了著名的5下楼梯的裸女,第一号6,突破当时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画风。1913年杜尚推出所谓/现成取材法0(readymades)将日常用品转为艺术作品。如1913年的作品/自行车轮0就用了自行车轮子。1914年作5药房6,用的是商业印刷品风景画,在上面加两个小药品的图形。1917年,杜尚将一个尿器送到艺术展览会,题名为/泉0。1919年他在5蒙娜丽莎6的照片上添加胡须,轰动一时。二次大战中,杜尚迁往美国。60年代,美国新一代艺术家重新发现杜尚。杜尚认为人在生活中认识和与之打交道的只有运动和变化,而非绝对和定形的东西。所以艺术也应该是易变的和无定形的。杜尚后期长久住在美国,对本世纪后期美国波普艺术的产生有重大影响,美国波普艺术家用日用品或废品制作装配艺术和废品雕塑盛行一时。劳申柏(Robert Rauschen-berg,1925~)是一位著名的代表,劳申柏说:/绘画既与生活又与艺术有关,两者都不能硬造出来。我试着在两者之间搞创作。0他常将纸板、胶合板、绳子、木棍、甚至枕头、轮胎等组合成所谓/结合绘画0 (combine p aint in g)。劳申柏在美国年轻艺术家中有很大的影响。盖里显然从杜尚、劳申柏等艺术创作中获得启示,他将杜尚、劳申柏等人的观念和追求移植到建筑创作中来。加州圣莫尼卡的盖里自宅的建筑创作同劳申柏的/组合艺术0可以称得上是一唱一和或一脉相通。

艺术反映社会和时代,不管人们喜欢或不喜欢杜尚与劳申柏的绘画,不管人们喜欢或不喜欢埃森曼与盖里的建筑艺术,它们都从一个侧面曲折地反映着20世纪西方社会的状况。前面提到盖里自己说/我们正处于这样一种文化之中,,,一片狂乱。所以我认为可能我的关于建筑的想法比创造完满整齐的建筑更能表现我们的文化。0作为一位建筑师,这是很自觉的一种态度。

盖里自从他建造自宅以后,声名日振,成为当代西方世界第一流活跃的建筑大家。这表明他现今的风格获得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由认同而产生美感。他的一系列建筑形象,从往日正统的审美观出发,会觉得怪诞不经。/如果你按照赋格曲的秩序感、结构的完善性和正统的美的定义出发来理解我的作品,你就会陷于完全的混乱。0但是,对于当代社会如果抱有同盖里相似的看法的人,则可能从他创作的怪异的建筑形象中判读出一种深层、复杂和有震撼力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明代画家傅青主曾提出/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0的艺术主张。中国现代文学家梁实秋记述他的一位国文老师告诫他作文/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有力。,,文章起笔,,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要兜圈子,不必说套语。/这些话似乎也适合于盖里的建筑艺术手法。总之,盖里的建筑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精神,又具有特定的审美价值,或者说他发展了一种特定的建筑审美范畴。

以上种种,或许有助于我们对这位西方建筑师的理解。t

参考文献:

1.And rew s M.Frank O.Gehr y:Buildin g s an d Pro j ects. N ew York:Rizzoli,1985

2.Frank O.Geh ry&Associates.Progressive Architec-tur e.Oct.1986

3.Zulaik a J.Th e S edu ction of Bilbao,Architec-tur e.Dec.1997

14古根海姆美术馆一角15古根海姆美术馆一角16古根海姆美术馆内景17古根海姆美术馆内景

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简介

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简介篇首语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从建筑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说蕴涵的文化。从一个建筑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一、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简介二、世界著名建筑之夜景欣赏一、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作品简介(1)、Frank Lloyd Wright 赖特(2)、Le Corbusier 勒??柯布西耶(3)、Richard Meier 理查德??迈耶(1)、 Frank Lloyd Wright 赖特生平简介:※1867年6月8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里奇兰森特,(年代不详)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但成绩平平,差3个月毕业时即离校。※ 1887年前往芝加哥寻找工作。在芝加哥建筑界深受建筑师 D.阿特勒(Adler)和L.沙利文 Louis Henry Sullivan 的影响。※ 1888年进入https://www.360docs.net/doc/f12794339.html,建筑事务所。※ 1889年结婚与第一任妻室有六个孩子。1867(1869)年6月8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里奇兰森特※1893年开设事务所,直至去世,其间共设计出800 余座建筑物,其中建成的约 400处。※ 1905年到日本旅行。※ 1909年爱上一位顾客的妻子,与第一任妻室分居。同年赖特到欧洲与日本旅行,以躲避社会各界对其的指责。※ 1911年赖特回国居住在其家乡威斯康星州塔里埃森。※ 1914年赖特情人与他的孩子在塔里埃森被意外的大火烧死。※ 1959年4月9日于美国菲尼克斯逝世。主要作品概况:※ 1902年芝加哥威利茨住宅 Willitts House ※ 1904年纽约州布法罗市拉金公司办公楼(Larkin Building)※ 1907年伊利诺州罗伯茨住宅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

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赖特的设计理念

赖特的设计理念 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 从建筑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说蕴涵的文化。从一个建筑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 赖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赖特从小就生长在威斯康星峡谷的大自然环境之中,在农场赖特过起了日出而居,日落而歇的生活。想大自然索取的艰苦劳动中他了解了土地,感悟到蕴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的力量和潜在的生命流,体会到了自然固有的旋律和节奏。 赖特还认为住宅不仅要合理安排卧室,起居室,餐橱,浴厕和书房使之便利日常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家庭的内聚力,他的这一认识使他在新的住宅设计中把火炉置于住宅的核心位置,使它成为必不可少但又十分自然的场所。赖特的观念和方法影响了他的建筑。 赖特的一生经历了一个摸索建立空间意义和它的表达,从由实体转向空间,从静态空间到流动和连续空间,在发展到四度的序列展开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戏剧性的空间。布鲁诺。塞维说如此评价赖特的贡献:“有机建筑空间充满着动态,方位诱导,透视和生动明朗的创造,他的动态是创造性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是寻求表现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动本身。 赖特提出了: 1.崇尚自然的建筑观。 赖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自然的综合它们使住房与宅地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花园几乎伸人到了起居室的心脏,内外混为一体。就日同人的生命。这样,居室就在自然的怀抱之中。他认为:我们的建筑如果有生命力,它就应该反映今天这里的更为生动的人类状况。建筑就是人类受关注之处,人本性更高的表达形式,因此,建筑基本上是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 2.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 我们不应该无视后代的要求,但更应该寻求现时的欢乐和丰富的生活,革命不能无视过去的创造,但我们应该努力消化吸收使之进入我们的思想。赖特首先立足于吸收民间传统有价值的东西去创立美国自己的文化,一个例证是住宅的门廊,它最早源于瑞士和帝国的敞廊,后来出现在美国南部种植园主的住宅中,到十九世纪初,美国的住宅普遍采用了门廊作为一个娱乐休息的面积,赖特接受了这一传统构件,但在他的草原式住宅中他不是用门廊围绕住宅内部而是把它用来保持和延长住宅的平面构图,如温斯路住宅。还有一个就是十字行平面的运用,这原来是美国传统住宅的固有形式,这种平面有利于三面采光,赖特继承了这种形式,但他使空间向外伸展,上下穿差,从而产生新的空间效果。 3.活的有机的建筑 建筑师应与自然一样地去创造,一切概念意味着与基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使用木材,石料等天然材料,考虑人的需要和感情。赖特认为“只有当一切都是局部对整

三十、常见外国学会(协会)机构

ARI Air-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Institute 空气调节与制冷学会(美)AS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HE American Society of Chemical Engineers 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 ASE American Society of Engineers 美国工程师学会 ASEE American Society Electrical Engineers 美国电机工程师学会 ASHAC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s 美国采暖及空调工程师学会 ASHV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ngineers 美国采暖和通风工程师学会 ASM 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l 美国金属学会 ASM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NT American Society fo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美国无损探伤试验学会ASQC 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 Control 美国质量控制学会ASRE American Society of Refrigerating Engineers 美国制冷工程师学会ASTM 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and Materials 美国试验及材料学会 ASTME American Society of Tool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s 美国工具与制造工程师学会 AWPA American Wood Preservers Association 美国木材防腐工作者协会AWS American Welding Society 美国焊接学会 AWWA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美国给排水工程协会BSI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英国标准学会 BWRA British Welding Research Association 英国焊接研究协会 CSA Canadian Standard Association 加拿大工业标准协会CSCE Canadian Socie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加拿大化学工程学会CSJ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日本化学会 EPA European Petrochemical Association 欧洲石油化学协会 ERA Electric Research Association 电气工业协会(英)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现代建筑五位建筑大师: 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格罗皮乌斯: 建筑思想: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是被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1914年发表的《包豪斯纲领》和格罗皮乌斯宣言中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综合全部造型活动,使之凝集于建筑之下,创造绘画、雕塑、建筑为一体的统一艺术。 第二,造型活动的基础是手工艺,美术家都必须重新回到手工艺(或手工劳动)中来。从而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 代表作品分析: 包豪斯校舍 概要:包豪斯校舍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

形式特点:这样不同高 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 在这里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即先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再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精编版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 1: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所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每年一次的颁奖都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该奖项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指针性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O.Gehry(盖里),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无一不是当代的大师级人物。2000年的得主是来自荷兰的建筑师Rem Koolhaas(库尔哈斯)。Pritzker奖的由来Pritzker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该奖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Jay 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已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发起设立了这个奖。他们的长子Thomas J. Pritzker现在是凯悦基金会的主席。他介绍说:“我们之所以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建了许多饭店,与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营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关切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生活在摩天大楼诞生的地方,一座满是象Louis Sullivan(沙里文),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 Mies van de Rohe(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我们对建筑的热爱不足为怪。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那高挑的中庭成为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一个标志。很明显,这个设计对我们的客人以及员工的情绪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和建设则让我们认识到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因此,在1978年我们想到来表彰一些当代的建筑师。爸爸妈妈相信,设立一个有意义的奖,不仅能够鼓励和刺激公众对建筑的关注,同时能够在建筑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我为能代表母亲和家里其他人为此继续努力而自豪。”普利兹克建筑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开始,到凯文·罗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库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它能打破地域偏见,三位日本人和两位拉丁美洲建筑师的入选,显示了评选范围的全球性特征;出生于巴格达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的登场,多少弥补了它在性别取向上的一些遗憾;而对弗兰克·盖里(1989年)的关注,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远见:当时盖里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其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尚未出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确实能够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一个奖项成为伟大,是因为获奖者足够伟大,而这首先要求评委们足够睿智,评选程序足够公正。在短短的27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29位得奖者如群星闪耀,风光无限。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 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奖赏Pritzker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Pritzker建筑奖的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1987年以后还增加了一块铜质奖章。(在这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制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奖章正面图案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著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 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评奖任何国家

世界建筑大师介绍 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 著名的流水别墅作者

世界建筑大师介绍 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 著名的流水别墅作者 2010-09-01 01:16 (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赖特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赖特于18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他在大学中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达而从事建筑。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众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楼诞生的地点。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中,他在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新州、伊利诺州和密执安州等地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墅。这些住宅大都属于中等阶级。坐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在这类建筑中赖特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建筑处理手法。 剌赖特这个时期设计的住宅即将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它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赖特这一时期设计的住宅建筑被称为“草原住宅”,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建造在大草原上。 赖特的青年时代在十九世纪渡过,那是惠特曼(W.Whitman,1819-1892)美国诗人)和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的时代。赖特的祖父和父辈在威斯康星州的山谷中耕地土地,他在农庄上长大,对农村和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他的“塔里埃森”就造在祖传的土地上,他在八十岁的时候谈到这一点还兴奋地说:“在塔里埃森,我这第三代人又回到了土地上,在那块土地上发展和创造美好的事物”,对祖辈和土地的眷恋溢于言表。

近现代著名建筑大师简介

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1819-1900) 约翰·拉斯金拉斯金生于伦敦。是英国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是英国“工艺美术”的思想倡导者。 (英国“工艺美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为了解除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以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实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1834—1896)

莫里斯生于伦敦旁边的瓦瑟斯多。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真正实现了约翰·拉斯金思想的现代设计史的先驱人物。他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博学多才的人物之一。莫里斯打击产业革命大量生产的粗俗制品,仰慕中世纪基尔德社会手工制作的实用美的器物,励志以美术工艺品美化现实世界,提升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莫里斯与他的商会活动通过制品的输出与杂志媒体报道,影响到欧美诸国,使他成为近代设计运动先驱的典范。1864年成立的设计事务所。大约是最早的独立产品和平面设计事务所之一。 当时准备结婚的莫里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婚房而自主设计出哥特风格的“红屋”为“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莫里斯代表作“红屋”) (莫里斯设计的壁纸图案) 莫里斯虽是画家,却主要是致力于工艺美术,从事绘画设计出漂亮的玻璃、陶器、家具、壁纸、绒毯、书籍装帧等各方面的工作。莫里斯在设计中,大量的装饰都是东方式的、

最新世界著名的十大建筑师备课讲稿

世界十大最有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先容一: 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有名的 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 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构造设计与艺术建筑驰 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 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 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有名的2004年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 重身份,他对构造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 绳的控制。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 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雅观, 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力。所以,他经常以大 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示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洁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驰名,展示出技巧理性所能浮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出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约束。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巧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惯例预感。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专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似乎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明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高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端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孔。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 展厅,名号不大,实在却造成了尽对喧宾夺主的局势,End...。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建筑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作品欣赏

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 流水别墅:赖特最著名的设计作品——考夫曼别墅(流水别墅)建成于1936年,流水别墅被誉为“绝顶的人造物与幽雅的天然景色的完美平衡”,是“二十世纪的艺术杰作”。悬挑的楼板在后边的石墙和自然山石中锚固。内部空间相互流通,一乘小梯与溪水联系。大胆的设计手法使之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著名现代建筑。 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溪流和嶙岣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 忘情地将手伸进溪水中,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这样的别墅中度假,该是怎样的画境,怎样的诗意,怎样的享受…… 建筑在山林之中的度假别墅,也许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但是建在溪水瀑布之上的别墅,你可曾听说过?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叫做“熊跑”的幽静峡谷中,就有这样一幢奇妙的房子。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溪流和嶙峋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从大阳台上顺梯子往下爬,你在屋子里便已听到的潺潺流水声,此刻便在你足下。你可以趴在岩石上,忘情地将手伸进溪水中,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这样的别墅中度假,该是怎样的画境,怎样的诗意,怎样的享受?这幢房子建成后就名声远扬,经常有人来此参观,人们称之为“流水别墅”或者“落水山庄”。 建筑的外形显得自然、随意、舒展,主要房间与室外的阳台、平台以及道路,相互交织在一起,错落有致,亦取得与周围自然景色相溶合的效果。建筑材料主要用白色的混凝土和栗色毛石。水平向的白色混凝土平台与自然的岩石相呼应,而栗色的毛石就是从周围山林搜集而来的,有着“与生俱来”、自然质朴和野趣的意味。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莱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暗,岩石铺成的地板上,隐约出现它们的倒影,流瀑在起居室空间之中,而从北侧及山崖上反射在楼梯上的光线显得朦胧柔美。在心理上,这个起居室空间的气氛,随着光线的明度变化,而显现多样的风采。 “流水别墅”这个建筑具有活生生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座落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落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瀑布上的大平台连带1/3的起居室都飞挑于瀑布之上,对于当时的工程技术而言,无疑是一大创举。

建筑大师贝聿铭个人简介及作品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 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 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 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 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 斯和布鲁尔。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 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 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 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 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中国情缘 贝聿铭一九三五年赴美国求学,之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至今已整整七十八个年头。但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他祖籍苏州,生于广州,所以他常对人称“我是苏州人”、“我是广州人”。他的夫人卢爱玲曾在美国卫斯理学院念书,后来在哈佛大学攻造园设计。夫妇俩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依然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他们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有一个“中”字。依次是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女儿叫贝莲,也是典型的中国化的名字。七十年代初,贝聿铭首次回到阔别近四十年的中国探亲观光。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以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对我的牵引非常大,所以我不论哪一次回去,都觉得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多变的是我的建筑设计,不变的是我的中国心。”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东馆

苏州博物馆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着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Calatrava(卡拉特拉瓦) ?SantiagoCalatrava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

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里斯本车站 密尔沃基美术馆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二“非人类的建筑语言”:开创神话园林与宇宙观念建筑的鬼才戴帆 作前卫的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戴帆(DAIFAN)以突如其来巨变般全新图景的建筑设计冲击着当代社会的定性观念和价值,其作品内容思想繁复,精确的表现、精心设计的逻辑结构、丰富的创造力及想像力将空间和感觉在建筑语法、建筑形式的各种可能性上作了多样化的呈现,。 戴帆的建筑设计倾向于冒险性,他所追求是一切多元的创造力与解放,以及与对此力量的无限肯定性。这种时间、空间的跳跃颠覆了主流建筑。他的设计和艺术从来不是被标准的知识形式把握的东西,它在概念和表现上的高度实验性和颠覆性造成观众读解的吃力。而是抓住概念的创造性在思想的制高点上飞掠、穿行,看到全新的图景,朝着不断前进的曲线飞向未来,未来是力量实践的场域。 戴帆的“宇宙宣言”(UniverseManifesto)首先作为一种复杂的谜一样的建筑设计与理论、一种能量巨大的建筑语言非常震撼,这种震撼既是建筑语言上的,也是观念方面的。就观念而言,戴帆重新更新了人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与人、与世界、与社会、与政治的关系,他的“宇宙宣言”动摇了既定的有关建筑的成见,或者说,他从另外的不同于所有的人角度,

论建筑大师莱特的风格

我喜欢的风格与流派 ——论建筑大师赖特的风格在历史的演变中,产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他们的延续使得现在的建筑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在这些风格中,我比较喜欢被誉为美国著名现在建筑大师的赖特。他的许许多多作品都深深的感染着我,听过老师的讲述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位伟大建筑大师的艺术创造精神。 说道赖特,他十分的追求草原是主宅,这都表现主工艺运动的极致,也代表着现在住宅设计的起始。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追求着一种自然式的和谐——有机建筑,多建别墅和小住宅。 这些住宅大都属于中等阶级。坐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很多都是注重材料的运用。在这类建筑中赖特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建筑处理手法,影响后期的建筑风格。 赖特这个时期设计的住宅即将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它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赖特这一时期设计的住宅建筑被称为“草原住宅”。 草原式住宅的代表作——流水别墅,可以堪称经典。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而材料方面大多采用当地的。天花设计和照明也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让建筑有了生命力。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 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要桥,便道,

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整个建筑看起来象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象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是一幢包含最高层次的建筑,也就是说,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 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建筑师应与自然一样地去创造,一切概念意味着与基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使用木材,石料等天然材料,考虑人的需要和感情。这就是赖特提倡的“有机建筑”。以一种建筑与景观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画作。流水别墅这个建筑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座落花流水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落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流水别墅可以说是一种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做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也可以说是水平或倾斜穿杆或近几年推移的空间手法,交错融合的稀世之作。 赖特的另一个创新就是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造。他没有跟随以往的博物馆形式,而是打破惯例采用了一种新的体验——螺旋构造。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完成了博物馆的自然采光。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是将博物馆的名字装饰了一下。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盖在墙上,使它们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 赖特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赖特 别墅设计 2005-3-21 物,是利用最好的技术完成的艺术品。”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筑大师赖特的奇思妙想造就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建筑佳作,其设 计理念是对20世纪建筑和艺术的革新。作为举世公认的建筑大师,尽管 赖特已辞世将近半个世纪,但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影响力迄今犹存,许 多作品都是现代建筑师们争相模仿的不朽之作,不少革新派的建筑作品 也都打上了深深的赖特烙印。 【设计师简历】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年6月8日,在威斯康星州的 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Richland Center出生;1959年4月9日,在亚利桑那州的Phoenix死去,享年91岁。他的父亲William Cary Wright是一个音乐家、传教士;他的母亲Anna Lloyd Jones来自一个位于威斯康星州的Spring Green附近的威尔士家庭,是一个老师;赖特有两个妹妹,Jane(生于1869年)和Maginel (生于1877年)。 早年,他们一家人过一种游牧式的生活,在1878年来到Madison之前,他们曾经在Rhode Island、Iowa、和Massachusetts住过。从11岁开始,赖特在Madison待了九年,他总是和他的叔叔James Lloyd Jones一起在Taliesin hill附近的农场里度过夏天。其时,他的父亲在Unitarian教堂里当牧师。这段早年在威斯康星州农村的生活经历对赖特的影响非常深刻1885年他的父母离婚了,那之后赖特再也没有见过他的父亲。为了支持这个家庭,赖特开始为Allan Conover工作,此人是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院长。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赖特花了两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土木工程,同时他还为建筑师Joseph Lyman Silsbee画图、监督Unity小教堂的施工。 在芝加哥的日子:1887年赖特离开Madison,到芝加哥和Silsbee一起工作和几个月。在1888年,为自己在 Adler和Sullivan的事务所赢得一分画图的工作,并在Louis Sullivan手下工作了六年。Sullivan是少数对赖特 有影响的人之一。Sullivan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形式跟随功能”(或者说是“功能决定形式”),这个理论是来源于他完全基于自然的装修设计观念。后来,赖特对这个理论进行了修正,成为:“功能和形式是一体的”。

美国著名建筑

For almost two hundred years, the White House has stood as a symbol of the Presidenc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nd the American people. Its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s capital, began when President George Washington signed an Act of Congress in December of 1790 declaring tha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would reside in a district "not exceeding ten miles square……on the river Potomac." President Washington, together with city planner Pierre L'Enfant, chose the site for the new residence, which is now 1600 Pennsylvania Avenue. As preparations began for the new federal city, a competition was held to find a builder of the "President's House." Nine proposals were submitted, and Irish-born architect James Hoban won a gold medal for his practical and handsome design. Construction began when the first cornerstone was laid in October of 1792. Although President Washington oversaw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ouse, he never lived in it. It was not until 1800, when the White House was nearly completed, that its first residents, President John Adams and his wife, Abigail, moved in. Since that time, each President has made his own changes and additions. The White House is, nt's private home. It is also the only private residence of a head of state that is open to the public, free of charge. The White House has a unique and fascinating history. It survived a fire at the hands of the British in 1814 (during the war of 1812) and another fire in the West Wing in 1929, while Herbert Hoover was President. Throughout much of Harry S. Truman's presidency, the interior of the hous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third floor, was completely gutted and renovated while the Trumans lived at Blair House, right across Pennsylvania Avenue. Nonetheless, the exterior stone walls are those first put in place when the White House was constructed two centuries ago. Presidents can express their individual style in how they decorate some parts of the house and in how they receive the public during their stay. Thomas Jefferson held the first Inaugural open house in 1805. Many of those who attended the swearing-in ceremony at the U.S. Capitol simply followed him home, where he greeted them in the Blue Room. President Jefferson also opened the house for public tours, and it has remained open, except during wartime, ever since. In addition, he welcomed visitors to annual receptions on New Year’s Day and on the Fourth of July. In 1829, a horde of 20,000 Inaugural callers forced President Andrew Jackson to flee to the safety of a hotel while, on the lawn, aides filled washtubs with orange juice and whiskey to lure the mob out of the mud-tracked White House. After Abraham Lincoln's presidency, Inaugural crowds became far too large for the White House to accommodate them comfortably. However, not until Grover Cleveland's first presidency did this unsafe practice change. He held a presidential review of the troops from a flag-draped grandstand built in front of the White House. This procession evolved into the official Inaugural parade we know today. Receptions on New Year's Day and the Fourth of July continued to be held until the early 1930s. President Clinton's open house on January 21, 1993 renewed a venerable White House Inaugural tradition. Two thousand citizens, selected by lottery, were greeted in the Diplomatic Reception Room by President and Mrs. Clinton and Vice President and Mrs. Gore.

世界著名十大超高层建筑排名综述

世界著名十大超高层建筑及未来的九大 绿色建筑

NO.1 迪拜塔 ●地点: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 ●高度:有162个楼层,总高度828米 ●设计单位: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设计, 韩国三星公司负责实施。 ●竣工时间:在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在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 设计特点: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 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 状多塔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 形,基座周围采用了富有伊斯兰建筑 风格的几何图形——六瓣的沙漠之花。 总投资:总投资超70亿美元。 世界第一高楼828米---迪拜塔

NO.2 台北101大楼 ●地点:台北市信义区西村里信义路五段7号 ●开工时间:1999年7月 ●竣工时间:2003年10月17日 ●占地面积:30278平方米 ●建筑面积:28.95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508米 ●建筑层数:地上101层,地下3层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式的巨型结构 建筑造价:580亿元新台币 投资单位:台北金融大楼控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 建设用途:购物中心,办公,观景, 施工单位:KTRT 地位,高度:508米 设计特点:超越单一量体的设计观,以中国人的吉祥数 字“八”作为设计单元。

NO.3上海中心大厦(在建)●建设地点: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2地块。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29日。 ●竣工时间:2014年。 ●占地面积:30368平方米。 ●建筑面积:574058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 面积约410139平方米。 ●建筑高度:632米。 ●建筑层数:地下结构5层,地上部分包括124 层塔楼和7层东西裙房。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结构。 ●用钢量:约100000吨。 ●建筑造价:148亿元。 建筑/结构设计单位:M.Arthur Gensler Jr.&Associat -es,Inc.美国旧金山根斯勒建筑设计所总裁阿瑟~根斯勒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