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河灌区的发展思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辽河灌区的发展思路

【摘要】东辽河灌区区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境内,为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受灌区原有渠系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且超期服役,现有渠系及建筑物设备老损严重,灌溉效率低下,致使灌区一直没有充分发挥设计效益。

【关键词】灌区;管理;发展

1、灌区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

东辽河灌区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境内,沿东辽河右岸呈带状分布。灌区横跨两市(公主岭市、双辽市)11个乡镇。距离长春、四平、公主岭、双辽等省、地、县城市较近,交通十分便利。

1.2地形地貌

灌区在区域地貌单元上属松辽平原的松辽分水岭南翼东辽河河谷冲积平原,在内外地质应力综合作用下形成现状地貌景观。根据区域地质历史、第四系沉积物结构、地形形态,将本区地貌按成因类型划分如下:

1.3区域水资源概况

降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75.4~506.7mm,降雨量在年内和年际间变化较大。年最大降水量为793.9mm,发生在1994年,最小降水量为307.4mm,发生在1982年,两者相差2.6倍。

河川径流:东辽河灌区沿东辽河右岸呈带状分布,东辽河上游建有二龙山大(1)型水库。水库以下东辽河右岸较大支流有二十

家子河、大榆树河、黑山嘴子河、卡伦河、小辽河、温德河等汇入;左岸主要支流有二道河子、新开河等汇入。水库供水与区间径流为灌区主要可利用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分布于东辽河一、二级阶地,水量较丰富。地下水用于生活、企业等生产用水。

2、目前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东辽河灌区始建于1943年,现已运行65年之久,为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受建设初期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灌区原有渠系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且超期服役,现有渠系及建筑物设备老损严重,灌溉效率低下,致使灌区一直没有充分发挥设计效益。

建筑物老化、配套不齐。由于东辽河灌区始建于1943年,现已运行65年之久,超过了预定的工程寿命,不少工程早该更新改造,尤其是机电站,长期带病运行,得不到更新改造,装置效率下降。同时,有些工程是“文革”期间在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条件下建设的,灌区规划和设计不尽合理,渠道及其建筑物配套不全,配套率低。

工程标准低,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水情、工情、农情不断变化,导致水利工程不相适应。灌区原有渠系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且超期服役,现有渠系及建筑物设备老损严重,灌溉效率低下,渗漏严重,输水渠道线路长、断面大,渗漏严重,部分渠道布局不合理。

管理体制不活,经营水平不高。灌区自成立以来,虽然在灌溉

管理、工程管理上形成一套管理体系,但由于现行的水费标准偏低,征收制度不完善,造成经费紧缺,使得服务网络不健全,技术力量跟不上,灌区经营管理缺乏活力,很多灌溉渠道和引水建筑物长期无人看管,管头不管尾、管点不管线、管线管不了面。

3、对东辽河灌区改造的几点思考

抓住机遇,积极做好大型灌区改造工作。根据《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吉林省计划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完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土地治理复垦,建设高标准粮田,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新技术和研发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等措施,整体提高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粮食产量由500亿斤提高到6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吉林省水利厅制定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水利专项规划》,将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步伐。这给我市大型灌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应该抓住这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灌区改造速度。

节水灌溉势在必行,由于工程年久失修、老化破坏、渠系淤积渗漏严重,加之近年来连年干旱,造成该区域水资源紧张,42%的灌溉面积成为中低产田,改造中低产田为高产稳产农田势在必行。所以,在有限水资源的情况下,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改革灌溉制度,可有效地改善现有灌区的供水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水的利用率。灌区改造要注重效益,综合治理。一是以节水增效为中心,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三是与灌区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国土规划、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区划等规划相协调;四要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碱、渍综合治理;五是坚持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不断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实现灌区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要加快实施灌区引排骨干工程的配套改造。由于灌区内灌排沟渠长期运行,淤积严重,过水断面缩小,引排流量不足,调蓄能力降低,部分排水骨干河道排涝标准偏低。因此,必须加快灌区骨干工程配套建设。一是对灌区内引排河道进行改造,对严重淤塞的引水河段进行清淤疏浚,对引水流量不足的河段进行拓宽,增加引排流量,提高灌排标准;二是对灌区原病、老涵闸工程进行改造,兴建拦蓄设施,增加回归水量利用率;三是对灌溉泵站进行改造,提高泵站装置效率,增加提水能力;四是对渗漏严重的干支渠道进行防渗衬砌,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同时制定节水用水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调度、分配水资源,以提高水的利用率。

要着力抓好田间工程配套建设。田间工程是灌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发展,建设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农业的必要措施,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关键所在。田间工程改造以灌区改造总体规划和骨干工程的总体布置为基础,适应农业现代化及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要求,达到沟渠系统完整,灌排不越级,田块

方整,田面平整,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按照江苏省近期农田水利建设八条标准,实行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桥、涵、闸、站全面配套。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不足0.5,浪费严重,且随着灌区经济的发展,工业、生活用水量加大,灌区用水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因此,灌区节水改造十分必要。首先是搞好输水节水工程,推广应用防渗渠道和地下管道,减小渠道输水断面,降低渠系输水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节水、节地、省工、省时、增效的目的。其二是加强用水管理技术的推广。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和相应的农技措施,改大水漫灌、浅水勤灌为浅、湿调控灌溉。三是推广应用田间装配式建筑物,提高田间工程配套率。

对大型灌区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同时改革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促进灌区的良性运行,是21世纪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举措,要深化灌区体制改革。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使灌区走上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