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成都,补短板、促发展(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标成都补短板促发展

成都作为目前我国西南部的中心城市,由于坐拥西南最大的平原,所以自古以来就是西南的政治经济中心,而西安则是作为中国的“古都”一直闻名于世界,两个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是我们经常在成都与西安两座城市之间进行比较的原因。在十年前,成都和西安在经济总体量上相比,还难分伯仲。而在短短数年间,成都就发展成为了一座能够影响区域的经济布局结构,引领国内经济发展和进步,主导国家的产业转型、改革创新等重大政策实施,具备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和示范带动功能的综合性城市。成都发展如此之快,让人侧目的同时也在反思,除了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向该地区集聚,成为了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因素,带给了这座城市如此大的发展和变化。在新华社半月谈上的《成都,是什么样的“都”》这篇文章中,我们解码了成都的“成长密码”——上善若水的包容态度,让城市充满了无限成长的可能;生生不息的进取与坚毅精神,

给城市注入了发展的活力;“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更为城市的飞跃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西安,也曾被誉为“天府之国”(在《史记》中,西安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被誉为“世界历史名城”。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这些年,相较于成都,西安的发展相对是落后的。除了于成都相比,西安人口承载能力较差、经济腹地狭窄等因素之外,在文化方面,城市有着历史的时代感和沧桑感,市井文化比较浓;在思想观念方面,比较保守、缺乏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整个城市的创新精神和魄力比较薄弱。由于古都的小富即安的意识,也造就了西安人守着资源,不愿意共同创造的思想观念。这些文化因素也影响着西安目前在产业转型、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西安是国家在“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布局建设的工业基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名噪一时,生产了大量优质产品,创造出很多著名品牌。回顾30年前的“西安制造”,如“蝴蝶”手表、“骆驼”搪瓷、“太阳”食品等等。

从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西安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中依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我们以内陆5大中心城市数据进行比较,西安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速方面都比较弱,与郑州也有差距。

2017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西安是重庆的36%,成都的55%,与差距最小的郑州,还相差736亿元。基数小,增速慢,使得西安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西安与成都工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一、西安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制造业水平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和发达程度

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没有坚实的制造业做支撑,任何繁荣的经济都只是昙花一现。因此,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西安制造”的愿景更多在于重塑产业竞争优势和区域经济实力。

1、产业结构情况:

从内陆5大中心城市数据对比中不难发现,我们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主要在制造业。2016年西安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3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1%。

从产业结构上看,西安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第二产业偏弱,第三产业偏强,轻工业偏轻,西安重工业占全市比重的78.3%。

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矿业等。五城市,四城市占比超过40%,最高为郑州,占比46.89%;西安最低,只有32.3%,以至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1%。

从各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深圳的产业结构三产占比也超过60%,但分析不难看出北京、上海、深圳金融、信息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大,广州、杭州信息、科技服务占比较大,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第三产业支撑。而西安除旅游业著称外,其他均都不能称雄。

2017年上半年,西安第三产业,占比达到64.5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0.38个百分点。西安的第三产业犹如一匹经济“黑马”,拉动着经济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0.6%。西安市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一路高歌猛进——第三产业增速的持续发力,成为西安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优势。但从经济学角度讲第三产业的占比快速提高,意味着经济脱实向虚,是实体经济弱化的一个结果。

2017年上半年,西安第二产业增速为5.4%,远远低于GDP

增速7.8%,而同期,成都的第二产业增速为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西安为5.5%,成都为8.7%。2017年上半年西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仅仅只有0.3%,其中:轻工业增速为-7%,小型工业企业增速为-4.1%。

2、上市公司情况:

截止2016年底A股统计

截止2016年底A股,西安A股上市公司数量偏少。西安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许多已属于外地企业。截止2016年西安新三板挂牌企业为122家,而成都挂牌企业为215家。从调研的情况看,西安的资本市场不发达,资本的活跃度不够,企业的观念比较落后,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

3、西安规模以上工业情况:

从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强中国110家企业来看,西安占有2席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和陕煤化工集团,这两家企业均为资源型企业;武汉1席为东风汽车集团,为制造型企业。尽管我们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们占2席,而其他内陆中心城市即便是没有世界500强企业,但其经济总量仍将西安甩在后面。终其原因,西安工业经济总量偏小,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西安1153家。成都3486家,武汉2545家,西安是重庆的19.4%,是郑州的36.6%。与我们最接近的郑州规模以上工业排前5位的行业合计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60%,而西安规模以上工业前5位的行业合计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

值的46%。工业的不强不大是制约西安经济发展的“核心短板”。

2016年西安规模以上工业最大的是汽车和计算机通讯设备,涉及113家企业,仅占全市国有企业比重的9.8%。郑州的工业支柱行业规模较大,产业集中,西安分布较为分散,规模小,集约化不高,从各区县开发区的行业分布情况就可以看出各区域产业定位不明确,形成同质化竞争。招商引资成为各区县考核政绩的首要标准,放进篮里都是菜的招商模式,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同时偏重招商而忽略培育、注重国企、央企忽略民企的思想也影响西安当地企业的发展。

201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8.5亿元,装备制造业353.65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8%,装备制造业占据了西安工业“半壁江山”。这与国家早期的工业项目布局密切相关,目前西安的工业基础优势也大多来自装备制造领域。这一方面导致西安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在面对技术更新、市场波动、需求不足等情况时,容易出现转型困难。另一方面,导致其他制造业领域发展不足,成为“工业短板”。

2016年西安规模以上工业中产值超过14%的产业仅有汽车制造业,年产值822.83亿元;而同期武汉的汽车制造业年产值3053.08亿元,西安的主导产业不仅少,而且规模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