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和发展路径不同,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地区间的差距日趋扩大。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愈来愈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而关于其发展道路的研究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国内外的经验不断证明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和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阶段。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特征凸显的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新型工业化道路
欠发达地区,是指受历史、区位、资源、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上有着较大差距,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具有较大潜力,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尚未遭到严重破坏,而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的区域。
欠发达地区既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又是一个社会学的范畴(表现为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总体上都处于滞后地位)。
我国欠发达地区之所以落后,既有西方经济理论所阐述的一般机理,但更有其特殊性。
本人认为,重要生产要素短缺、地区发展战略不均衡、思想观念滞后、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发展道路选择不当等,是经济转轨的特殊背景下造成我国欠发达地区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各因素之间相互耦合成超稳定结构,使欠发达地区不仅分享到
的改革开放成果远少于沿海发达地区,而且走向贫困的循环。
这是西方经济学的某一种理论所无法完整解释的。
一重要生产要素短缺的硬约束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初始原因
一般来说,欠发达地区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并不低于有些还甚至高于发达地区,发展的初始约束主要来自资本和人才两个方面。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缺乏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是区域经济中心对外扩散的边缘地区。
特别是基础设施落后,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状况差,通信不发达,信息不灵,不仅很难接受到外界辐射,很难分享到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好处,而且还进一步加剧了原有资本和人才的约束。
在市场逐利动机的驱使以及发达地区极化效应、回波效应的综合作用下,本就极度稀缺的资本通过银行融通、横向投资、股票交易等方式大量流向获利高的发达地区。
尽管生产要素向高收益地区流动,有利于提高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益,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但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则无异于釜底抽薪,极度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政策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有效激发了经济活力,带动了地区经济和全国经济总量迅速做大。
但同时,由于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使欠发达地区在缺乏资本和人才的同时,又缺乏外部的政
策助动力,发展滞后进一步加剧。
比如,1978年以来中央出台的各项改革开放措施大多率先在沿海地区试行,等取得一定经验后,再向中西部推开,这些措施大多是以放权让利为前提的,因此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区可以获得其他地区转移过来的“超前利益”,这种“超前利益”是推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其中,财政包干政策使经济越发达地区增收自留的资金越多,地方财政自主权越大,而越落后地区自主支配权越小,经济发展能量越不足;投资政策向东部地区倾斜,对中西部那些长期依靠国家投入的省区,特别是对以资源为主导的地区产生了不利影响;对外开放中特殊的优惠政策使沿海地区吸收了大量外商投资,有效解决了其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矛盾,欠发达地区则因缺乏相应政策而使外资引进困难。
另外,价格体系的差异使得依靠输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来谋求经济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在不等价的商品交换中所创造的价值被价格剪刀差转移到发达地区,利益严重流失,直接影响不发达地区的资本积累。
三思想观念转变缓慢是造成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内在原因
改革开放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
实践证明,凡是敢于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传统条条框框约束的地方,经济发展就比较快。
广东、浙江就是这样的典范。
广东人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改革开放初期利用毗邻港澳地区的优势大量吸引外来资本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的领头羊。
浙江人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不等不靠、敢闯、敢冒、敢为,
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完成了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民间资本的积累,从一个资源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强省。
而欠发达地区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遇事中庸不愿冒尖,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冒险意识和创新意识,错过了许多发展良机。
四体制机制创新不足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制度性原因
制度主要包括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方面。
制度创新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欠发达地区与不发达的经济状况相对应的是不发达的制度结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制度障碍。
所有制结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欠发达地区生产力水平不高,所有制结构应多元化才能适应多层次的生产力,才能有利于各种经济成分快速发展。
而实际情况则恰恰相反,欠发达地区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高,非公有制经济发育不足。
五发展道路选择不当是导致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行政原因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路径选择非常重要,而经济转轨时期,这种选择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需要地方政府有效干预和正确抉择;既要考虑自身的资源条件,更要发挥优势,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许多欠发达地区往往基于资本、技术、人才的制约,在路径选择上更多地依赖于农业,在发展主体上习惯于依靠国有企业,因此战略定位上超越不了农业经济范畴,工作重点主要在国有经济上做文章,这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的重要原因。
国内外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要加快发展,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阶
段,必须走工业化、城市化相结合的道路,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激活民间的发展活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还要全方位对外开放,通过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开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拓展市场。
我国最具生机和活力、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就是率先走出了农业经济的范畴,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不断扩大的开放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富强、张丽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落后的成因及发展对策探讨[j].北方经济,2009(6)
[2]周航.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9(3)
[3]王卓敏.我国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特区经济,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