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全球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全球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314532222.html,

全球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作者:李璐瑶

来源:《丝路视野》2017年第04期

【摘要】全球化使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外部生态环境压力,又为我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给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全球化背景下,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不失时机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全球化;生态环境;生态殖民主义;可持续发展

一、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一)全球化兴起的背景

20世纪60~70年代,全球化概念开始在国际经济交往、政治文化交流中被提及,是一种不可逆转和不可抗拒的客观历史进程与时代潮流,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较为复杂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其主要背景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分工和产品交换不断扩大,国内的市场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产品的消费,生产所需要的原料也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满足,资本主义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断开拓海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同时对原料基地进行残酷的掠夺和殖民剥削,市场从国内转移到国外,使国内的分工不断演变为国际分工,使世界市场迅速形成。当前,我们谈论的全球化主要是指二战结束后加上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更为显著的现象,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二)全球化的内涵

最早提及到全球化概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中“全球的”“世界性”“世界市场”这些词语,它们带有当今全球化概念的雏形。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首次在1961《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中出现,直到1985年美国经济学家提奥多尔·拉维特在其《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正式提出“全球化”这个概念,其最初意指经

济全球化,即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及投资领域中的扩散。至此,全球化才真正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和一种理论在各个领域被普遍使用。全球化概念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国内外学者以及国际性组织大多是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对全球化进行概括和解释,所以目前还没有对全球化的内涵作出一个统一的界定。笔者以为全球化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性的概念,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各领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一个客观历史过程。但是从目前来看,全球化主要还是西方发达资本主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4)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从实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市场体制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影响。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缺陷问题,单一的讲,就是自身的水源不足问题;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制造也的发达。首先,水源问题;这是我国自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北方水源日益捉襟见肘,而单靠我国自身解决此事,是有点困难。内蒙,东北,华北,京津地,均可以感觉到严重缺水的窘态。由此带来的就是沙尘暴的日益强大,对整个世界环境也是大为不利的。其解决之道:从我国自身方面来看。一是海水淡化;一是南水北调。在我看来,海水淡化成本太高,而现实的可操作行又太差。这条路在现有的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南水北调,南水源于长江之系,南水本身并不充裕。且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看,也并不可取。那解决的方案呢?就是引俄罗斯贝加尔湖水注入我国北方,这样我国整个北方就会有充足的水源,并且有利于全球的环境问题。《世界地理》显示“每年有60亿吨的高清澈高含痒的贝加尔湖天然矿泉水白白流入北冰洋化为海水。”在北极溶入亿万年的冰块,宝贵富足的水资源就这样为人类源源不断的制造着北极的极度寒冷,且贝加尔湖南引对西伯利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极度寒冷状态也是大有好处的。对全球化的今天,是资源不浪费,是对环境问题也有利的。其次,中国自身的优势是制造业。1978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我国与全球化的第一次接触。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国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环境挑战——论经济对于生态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的处理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面临的环境挑战 ——论经济对于生态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的处理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作为一个大国以及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呢?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生态平衡性和环境保护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本文将着重讨论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以及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对于环境问题的一些具体举措。环境的恶化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可逆的过程,所以在全球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如何合理的利用环境和解决环境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同时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因为,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大自然,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挑战、环境保护、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也在不断的进步,世界的经济也正在稳步上升,达到了历史从未有过的高度。诚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当然,这是伟大的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和空间。最近,经济全球化这一名词已经深入人心。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呢?经济全球化是指 。 竭,使得海域中鱼的数目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地大物博物种繁多,其生物多样化自不必说,但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以上这些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对于生态环境中的自然生物的一些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以生态的影响还主要体现于环境与大气中。由于经济的发展而对环境的索取,据调查和研究表明,在今后五六十年,在全球范围内将有三亿六千万人成为气候变化难民。气候变化同时也会加剧已经非常严重的用水危机,由于冰川的融化和降水规律的改变,到2080年面临饮水困难的人口可能新增18亿。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和水温的升高,将带来海水侵蚀和热带风暴,这些灾害将造成居住在沿海和地势低洼地区3亿3千万人口流离失所。一旦气温升高超过2摄氏度,地球上20%-30%的物种面临加速灭绝的危险。气候变化同时会令人们面临更多健康方面的威胁,其中一个例子是,疟疾病毒的扩展,世界上将有4亿人面临疟疾疾病的威胁。如果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以前升高2摄氏度,这将是一个警戒线。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以前升高了0.7摄氏度。根据计算,要想把气温升高2摄氏度的可能性控制在50%以内,人类每年只能向大气排放145亿吨的二氧化碳,但我们目前的排放量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这意味着世界各国政府必须团结一致到2050年前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水平的50% 。这些数据是惊人的,不免带给人对于环境的沉重的思考——大自然还能坚持多久。 因经济全球化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还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有毒物质的转移。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危险废弃物约3亿吨,其中90%来自发达国家。有毒物质的转移的起因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废物处理费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这些差价使得垃圾商有利可图,于是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便产生了有毒物质的转移,仅1986到1988这两年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有毒物质就高达600万吨。这种经济利益的成本就是有限的自然环境以及落后国家人民的健康,显然,成本是远远大于利益的。经济全球化产生的这些环境问题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那些有毒物质转移之类看似保护了自己国家的大气和环境,其实只是污染自己的环境的另一种形式,因为毕竟大气是相通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不容推卸。 当然,经济全球化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增强了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地球环境的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然而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

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 三、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善照明技术的过程中,白炽灯比蜡烛发光效率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率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率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降低了照明成本。目前全世界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约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之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涉及发电、送电、用电以及大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该发扬光大。 四、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

环境巨变下的全球策略规划

环境巨变下的全球策略 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系主任黄恒奖主讲 真正重要的全球化心态,不会太偏重功能性的专业,而是有综观全局的能力,能包容矛盾、把改变视为机会…… ----------------------------------------------------------- 谈到国际企业的策略,第一个要谈的是竞争策略。策略简单来说,就是达到任务与目标的方法。早期国际企业走的是「入境问俗」式的策略,就是依照他国的法律约束、商业习惯来发展策略,属于零散式的策略。但是后来跨国企业的目的不同了,是为了协调整合,善用综效,建立全球规模经济效果。 因此,跨国企业经理人所要具备的知识就分了几个层次。第一、跨国界的交易知识,像开信用状等;第二、区域知识,譬如你对亚洲市场或欧洲市场特别了解等;第三层是最困难的跨文化知识。你要把东方人与西方人背后的价值观、道德观弄清楚,这非常困难。 在这个情形之下,企业该怎么调适?这与全球化心态

(mindset)有关,也就是既要有知识,又要有技能。全球化心态包括要有全球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观点、产 业的专 业技术;比较困难的是要具备文化调适的能力,及管理多样 化的能力。真正重要的全球化心态不会太偏重功能性的专 业,而是有综观全局的能力。跨国企业必须包容矛盾性,要具备能适应环境的流程,把改变视为机会,同时接受改变是常态。 跨国企业是演化而来的。从演化的过程中,海外市场涉入程度不断在提高。企业随着演化的进行,唯一会改变的是心态障碍的排除,胆子会愈来愈大。从过去「因地制宜」的时代,一直走到偏向中央集权的策略,企业其实不断在这两者之间.摆荡。 全球策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价值链。这与生产地点的改 变,以及生产 活动的切割有关。也就是运用各个国家最有效的条件与专业,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活动,最后完成一个产品。现在的电子业就是典型的例子。

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复习过程

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扩 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同时又促进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了环境的全球化管理。迄今为止,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其正面影响。不管怎样,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人类只能在认识其双重影响的基础上,尽量消除、减少它的负面影响,扩大其正面影响,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一、经济全球化导致地球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后果之一就是由于经济迅速增长而使地球生态支持系统迅速达到极限,而全球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具体说,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经济全球化把各类国家都卷入了资本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国家间和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极大地破坏了全球生态环境。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都是由资本主导的,所有被卷入全球化的国家都采用GDP或GNP的计算方法,都把增长作为核心目标,所有参与竞争的企业不管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都追求效益与利润。在竞争的压力下,资源的有限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被忽略,许多国家都采用了不计生态成本的西方生产方式,进而重复着环境破坏的后果。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之内还是之外,都无法逃离这一恶性逻辑,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环境陷于困境。 其次,全球贸易自由化加速了地球生态资源前所未有的消耗,直接威胁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系统。贸易自由化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消极后果:一是全

球木材贸易导致了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进而严重地损害了生物多样性系统。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种蕴藏在森林中,随着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森林原有的植物群落遭到破坏,生物物种在大量灭绝。二是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诱惑推动了全球捕捞业的发展,致使海洋渔业资源面临耗竭。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如今世界70%的主要鱼类种群面临完全捕捞和过度捕捞的问题。三是野生动植物贸易加剧了濒危动植物的灭绝,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重大威胁。尽管《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明令禁止800多种动植物的贸易,然而在利润驱使下,非法贸易屡禁不止。四是有毒化学品贸易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不仅危害全球环境,也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五是贸易的扩大还使得异地物种突破自然地域限制入侵他乡,导致衍生地物种及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丧失。外来生物入侵已经与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共同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小规模家庭农业转向出口导向型种植单一作物的规模农业,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全球化使农业日益成为一种全球一体化的产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开垦荒地使曾经是自然的生态系统被转变成了农田,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一是鼓励了农民转向化学密集型的单一作物农业,造成土壤退化、农田生态系统受损。而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被动地卷入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为了大规模种植能出口创汇的经济作物,大面积地毁林开荒;为了提高效益,放弃了传统的对环境较少破坏的耕作方式;为使农产品较快地进入市场,修建了庞大的交通网络。凡此种种,都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成本,既危害了自然,也破坏了农业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 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着环境的全球化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其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也迅速凸显,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使人类的全球意识增强,使加强环境合作共同对付这些问题的需求上升,使全球环境管理的制度机制也在迅速形成。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的必须环节是结合实际、结合本身。仅是泛泛而谈,是一篇无血肉、无精神的散文;不能提出结合实际和本身的具体思惟、具体措施、具体改革,是情势主义、空中楼阁。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地球环境的恶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 广泛关注,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做到以下几点: 一、谢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现在,社会上构成一种盲目攀比、寻求豪华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令人们舍得花高价购买和使用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但是这类畸形的消费观念正对大自然造成严重的破坏。珍贵木材取自珍稀树种,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一万年前,地球上约l/2的陆地面积覆盖着森林,约62亿公顷,而如今只剩下28亿公顷了。全球的热带雨林正在以每一年l7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着,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的热带雨林资源就会被全部破坏。保护珍稀树种从谢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 二、谢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但是,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进程的屡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蛮横的掠夺行动,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

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明显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谢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学习和工作中谢绝使用木杆铅笔。 三、使用节能型灯具 在改良照明技术的进程中,白炽灯比烛炬发光效力高70倍,寿命长100倍;比油灯效力高20倍,同时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明。最新节能照明产品小型荧光灯比白炽灯效力又高3倍,寿命长9倍,而且发出的光的亮度相当。和白炽灯一样,小型荧光灯下降了照明本钱。目前全球使用着大约5亿个小型荧光灯。如果同时使用的话,节俭的电能相当于28座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发电量约2.8万兆瓦。除此以外,使用节能灯还可通过减少耗电量减轻由能源使用致使的环境副作用。如气候变化、酸雨和煤炭燃烧时产生铅、砷等有毒金属。同时,使用电能触及发电、送电、用电和大型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所有步骤都会产生废物。我国素有节电传统,应当发扬光大。 四、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便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讲,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进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加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本身有机物资分解使水生态系统负荷太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由于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构成“死亡带”。为了尽可能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应当多用肥皂,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我国经济落后,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纵向分工的不利地位。大量初级产品的出口,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在处于转轨中的我国,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加上缺乏约束的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种种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生。再加上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浓,政府对环境立法、执法的力度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环保积极性不够等自身原因,造成了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国外国内原因,我们应积极思考有效对策以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应有以下几条策略: 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组织、新闻媒体参与环保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关注环保的局面,加强环境保护参与活动,在宣传、活动中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思想。 2、建立全社会都参与的环境知识教育网络·加强环境知识教育,提高公众环境知识水平。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环境教育网络。建立环境教育协调机构,加强环境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和加强课外环境教育;建立环境教育基地。二是要开展针对成年人群体的环境知识教育,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发挥农村和城市社区的作用。 3、是要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和企业组织的环境教育,提高党政领导的环境政策水平,规范企业组织的环境行为。 为减少全球化对中国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充分利用全球化对中国环境的积极作用,中国要走“内外兼修”的路径:对内,必须探索和实践一种适合中国的有益于环境和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要通过国际合作广泛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1、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以减少污染排放,涉及企业外部性问题,在增加社会福利的同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通过法律和政策创新改变企业生产的边界条件,使企业排放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成本,而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排放能降低企业成本。制定并认真执行污染物有偿排放政策是根本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从污染免费排放到污染高价排放,在社会经济系统内加入新的成本要素,必然会使经济“总成本”提高,使得价格总水平上升。所以,必须动员全社会理解和承受这一后果,

全球化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全球化对生态环境(以下简称环境)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相互交织、颇为复杂。一方面全球化加重了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全球化又为解决环境问题 提供了新的视野。全球化在为中国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付出了巨大 的环境代价。为减少全球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全球化对中国环境的 积极作用,我国必须走“内外兼修”的路径:对内,必须探索和实践一种适合 中国的有益于环境和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要通过国际合作广泛参与全 球环境治理。 关键词:全球化;环境;影响 莱维特(Levitt)于1985年在《市场的全球化》一文中首次使用“全球化”一词来概括1985年以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那以后,全球化 成为人们概括资本、技术、资源、信息、劳动力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重组、 配置而导致全球经济和社会日益融合化、一体化现象最常用的词汇。全球化是 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形式,包括以资源、投资、劳动力、 技术、贸易、消费的国际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以知识交流、观念互动、 信息共享、技术流动为特征的知识全球化,以国际协议和机构为平台开展的治 理全球化,等等。不同表现形式的全球化对改进人类总体福利提供了很多机会,也产生了很多挑战,在环境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全球化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化(尤其是全球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对环境的影响有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而且二者相互交织、颇为复杂。一方面全球化加重了环境问题,另一方面 全球化又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 (一)全球化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1 扩大了环境危害的范围。自由贸易拓展了人类攫取资源的范围,扩大了 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如,木材的国际贸易对热带雨林的损害;濒危动植物及 其制品的非法国际贸易对生物物种生存的威胁;贸易范围的扩大使异地物种侵 入他乡,导致当地物种及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丧失;国际贸易的发展还增加 了大量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的交易而引发跨国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 2 加剧了全球资源消耗,加深了全球范围内环境和生态危害的程度。全球 化促进了经济增长,但这是以更快速度的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为代价的,对 化石燃料、土地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影响尤其突出。如,经济全球化导致资源开 采和产品运输的大量增长,使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迅猛增加,大量占用有 限的农业用地和植被占地;导致对化石燃料的消费大大增加。在一定的技术经 济水平之下,资源的大量消耗将不可避免地加剧环境破坏。 3 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全球化通过三种方式导致污染向发展 中国家转移,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利的环境影响。一是通过全球化的投资和生产,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等高污染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据联合国环境署统计,美国39%的高污染产业已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日本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也已转移到东南亚和拉丁美洲。二是通过国际贸易使废弃物从发达国家流向发 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具备劳动力优势,废弃物处理费用较低,同时环境标准 较低。废弃物国际贸易既有合法交易,也有非法交易。合法的废弃物转移,如 果处理技术水平不高、管理不严,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环境污染。而随着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第一要素,下面是给大家带来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与借鉴。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一: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摘自十八大报告) 笔者记得看过一部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人问“21世纪什么最贵?”电影桥段中答案是“人才”。我想大家对这并不陌生。人才确实重要,但是一直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打的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国家乃至这个地球,发展中带来的负面效应,资源、能源、环境这些越来越阻碍我们进步的步伐,不,应该是我们前进的步伐严重影响了环境、自然的规律,资源的锐减,能源的紧缺,环境的破坏,自然规律的更张,这一些都亟待我们去解决。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

相扣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始终贯穿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是未来国家乃至全球共同的建设目标,因为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我们“真爱自然,保护生态”。笔者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保护好各种资源,珍惜资源。要科学发展,科学利用,集约高效利用。二是合理规划、调整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是开发与治理并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提高各方面资源开发能力。开发新能源,才能永不落后,细水长流,同时要综合治理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等。 笔者认为无论是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还是调整产业布局、机构,最后目的就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二: 今年,x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

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环保心得学生 关于“环保”的心得体会 环保是为了让地球更和谐、更美好。可你在生活中真的做到了环保吗?真的 为地球做出了贡献吗? 我可以发自内心的说:“我并没有真正的做到在生活中环保。”可是我突然发 现其实环保很简单。如:把洗过菜和米或洗过拖把的水拿来冲厕所、把废旧报纸 垫在衣柜里可以防潮、去饭店里吃饭自己带筷子不用一次性筷子??自从我发现 环保很简单时,我去饭店里吃饭自己会带筷子不用一次性筷子,用过的电池会投 入回收垃圾箱;出门带茶壶;出门随手关电源插座。 现在我还成一个“环保小卫士”呢! 关于“环保”的心得体会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 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 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 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 不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 识,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 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 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六(2)中队 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 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矗在学校组织的“让 地球充满生机”的

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 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 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 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 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 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 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 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 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 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 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 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 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 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 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 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 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 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 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 为美好的乐园”。未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重点复习

整理者:南京农业大学电子商务戚爱静 第一章战略管理与竞争 1.定义战略竞争力、战略、竞争优势、超额利润和战略管理过程 战略竞争力:一般当一个公司成功地制定和执行了价值创造的战略时能够获得。 战略: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竞争优势:当一家公司实施的战略竞争对手不能复制或因成本太高无法模仿时,它就获得了竞争优势。 超额利润:指一项投资的利润超过投资者预期能从其他相同风险的投资项目获得的利润。 战略管理过程:是一家公司想要获取战略竞争力和超额利润而采用的一整套约定、决策和行动。 风险:一项特定投资盈亏的不确定性。 2.描述竞争环境和条件,并解释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如何促使其形成。 环境:超级竞争:市场稳定的假设已经被不稳定和变化的观念所取代。 条件:1)全球化:全球化为在当前竞争格局下竞争的公司增加了机会; 全球化公司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必须制定文化敏感性决策; 全球化在许多维度上使评判公司业绩的标准变得更高。 2)技术进步:技术扩散和突破性技术;信息时代;不断增加的知识密度。 全球经济:指货物、服务、人员、技术和观念超越地理界限自由流通。 全球化:指反映在商品、服务、金融资本和知识跨国界流动中的国家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 战略柔性:指公司用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各种需求和机遇的一系列能力。 3.利用行业组织模型(输入/输出模型)解释公司如何获取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的行业组织模型解释了外部环境对公司战略行为的决定性影响。) 1)研究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环境。 2)选择超额利润潜力巨大的市场。 3)找出该行业专区超额利润所需的战略。 4)发展或购买实施战略所需的资产和技能。 5)利用公司优势实施战略。 4.利用资源基础模型解释公司如何获取超额利润。 (资源基础模型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组合,其独特性是企业战略和超额盈利的基础。) 1)找出公司资源,研究其对竞争者而言的优势与劣势。 2)确定公司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可以让公司做些什么以战胜竞争对手。 3)确定公司的资源和能力能够多大程度上增强其竞争优势。 4)定位于有吸引力的行业。 5)选择能使公司最大程度利用其资源和能力来发掘外部环境机会的战略。 资源:指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要素,如资本设备、员工技能、专利技术、资金以及有才能的管理者。(分为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本) 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战胜其竞争者提供竞争优势来源的资源和能力。 5.描述愿景和使命,并讨论其价值。 愿景:对公司期望最终成为什么所作的描绘。 愿景反映了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和志向,以此来吸引员工,甚至是其他利益相关者。 使命:指明了一个公司从事的和想要从事的业务,以及所要服务的顾客。 使命塑造个性,鼓舞员工,照顾到利益相关者。

全球化对环境的影响

篇名 全球化對環境的影響 作者 戴君瑋。私立大明高中。資訊科。二年2班柯佑昇。私立大明高中。資訊科。二年2班廖凱文。私立大明高中。資訊科。二年2班

壹●前言 人類對於科技就好似小魚兒不能沒有水一樣依賴,在科技的發展與進步下,對人類而言是一大福祉,但享受這些科技的同時,以前不曾存在的問題,亦隨之而浮現,而且嚴重地撼動了我們整個賴以生存的環境──地球。熱帶雨林的過度砍伐、全球石油與天然氣的過度使用、造成氣候異常,使許多珍貴的動物、植物瀕臨絕種的,在諸多的衝擊中,「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已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全球暖化」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關注,是因為它造成北極與南極的冰山逐漸溶化,海平面逐年的上升,許多位於低海跋的國家因為受到影響,使的原來居住其地的居民流離失所,無非是它所牽涉到的層面,將是我們賴以為生的地球。 「全球暖化」所造成的議題,不再是一個團體組織或一個國家的責任,如果繼續放任不管的話,它所造成的問題,足以影響到整個生物的存亡。因此,面對這諸多的環境問題,身為地球一份子的我們,亦無由推卸、置之不理。是故,反思問題的根源所在,尋求一適當的因應對策,將勢必是我們刻不容緩的一個切身的責任。 貳●正文 (一)何謂「全球化」 何謂全球化?全球化的因素涵蓋了政治、經濟、科技、勞動、文化工業、媒體、生態環境和社會認同等面向,這些因素之間互為系統性的影響,而驅動全球化的軸我們就無法再以馬克思下層建築(科技、經濟)影響上層建築(政治、文化)之教條主義來理解,無寧從社會系統分化、生產和互動的角度來觀察它。也就是說,全球化的發生源於社會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的系統整合發展,因此,全球化不僅發生於現在,而早就濫傷於三、四百年前。根據U. Beck,當下所形成的全球化是指向一個動態、辯證的過程,由政治、經濟和跨國行動者所運作、發展跨越、穿越民族國家主權與管制能力的行為,如跨國企業、國際組織、全球網絡化的非營利組織(NPO/NGO)(如Greenpeace)等。因此,全球化強調超越國家、跨全世界性的組織活動,它穿透、踰越了國家間的界限,並且形成動態的連線,按照此說法,全球化的範疇相當廣泛,我們將以類型分析之。

跨国公司投资对东道国环境影响的研究.

跨国公司投资对东道国环境影响的研究 内容提要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的环境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在分析全球化的发展对东道国的环境影响时,要综合考虑跨国公司所带来的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三种因素,在政策考虑上促使跨国公司发挥对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关键词跨国公司环境污染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直接投资日益活跃,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愈益深广。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转让、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就业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对我国的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环境的影响由于跨国公司在母国的生产受到政府和环保主义者的限制,环境成本正在朝着内在化方向发展。所谓环境成本内在化,是指将环境成本纳入到生产成本之中,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及污染付费原则。环境成本内在化在各国有权制定本国环境标准的情况下,使各国环境标准存在差异、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存在差异,企业在不同国度和地区生产同样产品,所承担的环境成本不同。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标准成本要高,由此必然引发直接投资主体——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寻租”活动。即将资本从环境标准高、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撤出,投向环境标准低、环境成本内在化程度低(实际上是一部分环境成本外部化)的国家和地区,以获取源于环境成本差异的“租金”(超额利润)。因此,在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背后,是环境恶化的代价。跨国公司大量开采能源,把发展中国家作为“污染避风港”,将污染严重、耗费量大的生产制造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还有一种观点是“污染光环”论。持这种论点的经济学家认为,受国内较严规则管制的外国企业所使用的新的清洁技术以及环境管理体系向东道国扩散。由于跨国公司在母国内要面临更严格的环境标准以及政府、社会、消费者的环境要求,跨国公司相应的具备更先进的环保或污处理技术。跨国公司在向东道国投资的同时,不仅能改善资源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通过技术外溢、知识扩散,来解决东道国本土企业的污染问题。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跨国公司这种“污染光环”的做法,正是达到帕累托最优。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给东道国带来的正面影响,在于它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国民对环境标准的要求提高。跨国公司在投资过程中,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投入促进了东道国环保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国家之间深层次、广泛的环保合作,这对实现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二、跨国公司影响环境的效应Grossman and Krueger提出了经济活动通过三种效应影响环境:规模 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类似的,跨国公司对环境污染的效应也分为三种: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一方面,生产和消费的增长(规模效应)会导致更多的环境压力,例如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污染物向环境(空气、水和土壤)的排放;另一方面,结构变化和技术效应提供了增加材料和能源生产的新的可能性。全球化对环境的结果依赖于这三类效应的综合变化。(一)规模效应因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就是“规模效应”。随着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污染系数和生产结构一定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规模扩大使用大量资源,并带来大量的废弃物,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规模效应应当是负的。但是规模效应究竟有多大,要取决于研究中特定的环境要素。事实上,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范例】

( 心得体会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范例】Experie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范例】 生态环境保护心得体会【篇一】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如果我们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严重破坏地球母亲:使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毁灭;给人类造成危害,如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下降、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受到不利影响。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我们美丽家园,当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为了地球母亲和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保护环境。“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烈的呼声! 怎样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呢?首先我们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倡导

文明新风!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炭生活的理念,节能减排,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保护生态环境,未来的地球家园,一定会成为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

全球化时代的环境问题

全球化时代的 环境问题 姓名:王家琳 学号:2124195109

院系:美术学院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 当今时代,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问题关乎着人类生存,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人类应共同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 环境问题生态稳定环境保护环境教育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人类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文明达到空前水平,物质财富高速积累时,人类生存共有的家——环境,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青山绿水不在依旧,蓝天白云已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环境面临着能否为人类继续提供一切人类生存所需物质的极大危机,人类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清楚地认识环境问题,并对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挽救措施,共同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引言 环境问题——人类生存的难题 自人类诞生起,就与环境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环境对于人类而言,是生存的空间,是物质和能量的来源。人类(生物)对于环境而言,是实现其自身价

值不可缺少的一环。没有环境就没有人类,没有人类,环境就很难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环境问题就是形成与人类与环境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对立的矛盾之中的。 所谓环境问题,并不简单局限于环境污染,即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气污染,废液污染和噪音污染的问题,而是指影响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诸多环境和社会因素,比如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可持续等,概括来说就是环境与发展的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四类,分别为以污染为主的环境污染,以植被水土破坏为主的生态破坏,以资源能源短缺为主的资源能源问题,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起来的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人类深灰如何面对未来,如何面对环境问题的挑战,如何选择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途径,归根结底还是如何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滑坡,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不能只顾对其恐惧逃避,而应该对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看灾害是天灾还是人祸。也许我们平时少砍一棵树,多植一片草,很多的悲剧就不会在我们身边发生。 生态环境——人类生存的基础 自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高速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在经济腾飞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许多制约经济发展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人口膨胀,煤电供应紧张,石油对外依赖性增强。要使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能源的供应是一个关键,但是无论是石油还是煤矿,过度开采将会对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