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全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疫病的問題不在於會不會爆發,而是 什麼時候爆發 病毒先侵入寄主細胞,再以大量而快速的方 式自我複製,以至於它們的基因密碼(DNA 或RNA)很容易發生錯誤,產生基因「突 變」。病毒的適應力極強,任何的突變都可 能使它愈來愈強悍,甚至比寄主適應、演化 來得快。也因此,新型傳染病從未止歇。 病毒不斷會突變,人類既無抵抗力,也無法 醫療救治,任何人都暴露在不可知的生命危 險中。
地球峰會成效不容樂觀的原因很多,較理 論性的困境在於三誖論(弔詭):一、經 濟發展與環保的誖論;二、成本效益與環 保的誖論;三、全球化趨勢與貧富分化對 環保造成的誖論。這三項基本矛盾不解, 地球的環境危機不可能獲得根本的解決。
UN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京都協議書
2006甫落幕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1次締約國會 議及京都議定書第1次締約國會議(COP11/ MOP1)通 過「加強執行公約以因應氣候變遷之長期合作行動對話 (dialogue on long-term cooperative action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by enhanc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將以2年時間討論後京都時期(postKyoto)規範。 為期2年之國際對話,將著重4個面向:
每天有25萬噸硫酸以酸雨形式落在北 半球,有60噸塑膠包裝袋和372噸魚網 被拋進大海
每天有55人因農藥而中毒,大約有7萬 不同種類的化學藥品侵入人們的生活 環境,並以每年多出大約1000種的速 度增長 每天世界人口增加23萬,主要在貧困 的國家和最貧困地區
每天可飲用水供應量在減少,1970年人均佔 有量為1.7萬立方米,1998年只有7500立方 米;若不採取補救措施2050年世界將有2/3人 面臨飲用水缺乏危機
我們正對大自然做什麼?
拉茲洛於1998年6月1日在倫敦說: 每分鐘 有21公頃(52英畝)的熱帶森林被砍伐 50噸肥沃的表層土被風吹走 1.2萬噸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氣層中,主要是 由於3.5725萬桶石油作為工商業燃料被燒掉 造成 每小時有685公頃(1696英畝)農用旱地荒漠化 了,每年大約是500~700萬公頃 每5小時有一種物種滅絕
謝謝聆聽下週見
目前線性或成長導向的經濟體系轉換成均衡 導向的系統。一個均衡導向的經濟明確的承 認自然體系。它承認資源是會被耗盡的,因 此必須被回收,而投入率必須減低至環境不 會持續被永久破壞的水準。而一個均衡導向 的經濟體不代表是成長的結束,而是一個鼓 勵低能源、高勞動力成長的新社會體系。
wk.baidu.com
永續發展原則
體系(Systems)
(1) 整個體系的一般情況 (2) 體系的 回復能力 (3) 體系的封閉性 (下降外部性) (9) 風險評估 (4) 體系與自 然的完整性 (6) 規模和科技
價值(Values)
(10) 倫理與公平 (11) 股東的利益 (7) 價值化
(5) 外部性 的量化
(8) 測量與適應
(12) 資訊、對話與期待 (13) 公聽座談與報告 Fig. 1. Sustainability principles: systems, values, and processes (14)商業的全球化
大氣層不斷受到污染:在原始自然界中,大 氣中氧氣含量占總容量的38%,本世紀中葉 其比例是23%,而現在平均為19%~21%,城 市則下降到17%;而降至6%~7%,人的生命 就無法維持了若不採取補救措施,再過200 餘年,大氣中氧氣含量就會降到人生命無法 維持的6%~7%水平
氣候異常的徵兆:聖嬰現象
非洲和印度的季風,在正常雨季下的不是雨而是塵 沙。 印尼森林火災到處蔓延,乾旱烤焦了澳洲和大部分 的非洲。 但同時,豪雨摧毀了祕魯、厄瓜多爾、阿根廷、烏 拉圭和巴西的作物和建築物。 風暴登陸且橫掃全美,近世紀以來未曾有過颱風記 錄的大溪地卻在1982年連遭六個颱風的侵襲。 時間間距必需大到足夠讓海洋與大氣的交互作用發 揮功能,否則亦無法產生類似聖嬰現象的情況。故 大西洋和印度洋(較太平洋寬度小)沒有聖嬰現象。
320
ú © ê ¼ Ò ¦ ¡ 330 Á
307
220 2000¦ ~
2005¦ ~
2010¦ ~
2015¦ ~
2020¦ ~
2025¦ ~
註:有關我國比照OECD國家溫室氣體成長率1%之目標,曾於2005年全國能源會議討論,惟未達成共識 ,將再於國家永續發展會議中討論。
病毒全球化
彼得斯(C.J.Peters)在《病毒最前線》說: 「病毒屬於一個奇異的地下世界,它們活著就 是為了製造更多的自己。」 從伊波拉病毒、漢他病毒、庫賈氏症(狂牛 症)、鉤端螺旋體菌 、禽流感到SARS 抗生素、疫苗、免疫力 檢疫的原文quarantine,是「40天」的意思。 以前貨船到了港口,必須在外海待上40天,只 要這段時間沒有傳出病情,40天後就可獲准進 港。
加強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推動調適氣候變遷工作(action on adaptation )。 瞭解技術之全部潛力(full potential of technology)。 瞭解市場基礎機會之全部潛力(the potential of market-based opportunities)。
不同減量情景之二氧化碳排放趨勢
620
531 2 0 0 5 ¦ ~ © ò « Ç ª ¡ ´ º 468
520
«CO2 U ¾ Ê ¸ ¦
420
374
413 366
w © ¼ ê ¼ Ò ¦ ¡ ü © ¬ ê ¼ Ò ¦ ¡
¤« ñ Ó O ECD© ê ® a ¦ ~ ¦ ¨ ø ² ª v 1¢ H 337 H § ¤ ¡ 13¾ « CO 2
社會規劃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強者得利 短期獲利 頭痛醫頭 風險利益 國際主義 人為建設 拓荒策略 科技主義 強者 弱者 短期 長期 制標 制本 風險 安全 經濟建設 國際 鄉土 人為 自然 拓荒 保育 科技 文化 疼惜鄉土 尊重生命 保育策略 文化規範 弱者福利 長期規劃 千秋萬世 安全舒適
風 險 認 知 系 統 與 風 險 文 化
生態思潮下新世紀社會的「典範」 舊典範 文化規範 1 2 3 4 5 6 7 8 個人問題 提升道德 金錢掛帥 量大即美 精英主義 中央集權 望聖賢出 法統稱王 個人 整體 道德 平凡 金錢 知識 量化 品質 政治体制 精英 大眾 中央 地方 聖賢 体制 法統 自主 共同合作 民主自治 集体智慧 自主公投 結構問題 承認平凡 知識無價 小即美 新典範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經濟發展的政策與計劃所衍生的成本和所帶來的利 益經常相同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詞在 1987 年由「世界環境及發展委員會」,或稱 Brundtland 委員會,所出版的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一書所提出的。定義為在沒有損 及未來世代需求之下,對於目前的需要所進行的發 展。絕大多數同意永續發展的定義,但是其執行的 政策工具卻含糊不清,並沒有指明特定的需要與滿 足。
新的挪亞方舟
胚胎冷凍、胚胎性轉移、雜交、複製人 (無性繁殖)、代孕母親等等 生物基因科技
Society risk perception and risk culture
基因科技 基因醫藥
人 複製人 類 基 基因治療 因 組 圖 譜 人類健康 壽命延長 基因農業 基因改造 動植物 基因環境工程 生 態 衝 擊
生態與環境的全球化效應
James Hou / 2007
人類破壞生態類別(舊)
山林濫伐和生物棲地破壞 土壤問題(侵蝕、鹽化和肥力流失等) 水管理問題 過度放牧 過度捕撈 人口膨脹 每人對生態的衝擊漸增
人類破壞生態類別(新)
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 有毒化學物質在環境中沈積 能源短缺 人類將地球光合作用使用到極限
成長的極限
世界發展的目的:生活、工作、營養、健康、用 水、空氣、運輸、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和 脫序問題會在所有的層次發生。兩個關鍵問題在: 環境限制的挑戰與財富分配。 世界環境:一個連結空氣、水和生存事物的複雜 體和互動關連,受到1.已開發2.開發中國家雙重 擠壓,3.環境構成成長極限。 未來40 年內已知石油蘊藏將使用殆盡,燃木蒐 集是森林濫墾的一項主因。 環境脆弱:土壤、水位、森林、水、氣候、溫室 效應、聖嬰效應、臭氧層、核試驗、核災變
過程(Processes)
國外
國民福祉
環境品質 (ex.水資源) 消費能力 與消費量
GNP
自然資源的 存量(森林、 礦產、水土 涵養)
自然資源 的耗竭
污染物產 生與分佈
投 資
自然再生
農工業生產
圖 1. 自然資源與國民福祉的關係示意圖。
地球高峰會
1992 年是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的地球 高峰會。但結果卻成為「半球決鬥」(dueling hemispheres)。已開發國家關注環境議題, 而開發中國家關心經濟議題。 經濟活動所造成環境的問題,大別為四類: (1)汙染,(2)野生動植物與其棲息地的 保育,(3)非再生自然資源與(4)環境的 公平。
南美厄瓜多爾和秘魯一帶的漁民暱稱為艾尼諾 (EL Nino,西班牙語,意思為聖嬰)的海水溫度 異常現象。 一般聖嬰現象發生後,往往持續一至二年即回復 正常狀況。不過若偶爾有時在回復過程中衝過了 頭,此時氣候雖與原正常類型相同,但天氣狀況 卻有增強的現象,此現象則又被稱為拉尼娜(La Nina,聖女嬰之意),此為偶爾伴隨聖嬰(其實應 為聖男嬰)現象後的過度回復結果。 聖嬰現象首先產生的徵兆為海水溫度的異常增暖, 而在全球性的監測海水溫度方面最有效率的方法 即為應用人造衛星遙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