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叶性害虫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尺蛾
五、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结合耕作灭蛹除卵和人工捕捉;
2、物理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夜晚进行灯光诱杀;
3、生物防治 防治时期:1、2龄幼虫期; 防治药剂: 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病毒 和苏芸金杆菌制剂(BT);
4、药剂防治 防治时期:幼虫3龄前; 防治药剂: 喷洒10%二氯苯醚菊酯、2.5% 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等。
油桐尺蛾
(一)分布与危害
5.危害特点 幼虫咀食茶叶,极为
贪食,严重时茶丛被害 光秃;
危害状
油桐尺蛾 成虫
(二)识别特征
1. 成虫 体灰白色、密布小黑点; 前翅基线、中横线和亚外缘线为黄
褐色波纹; 后翅有两条黄褐色波纹; 腹部较肥,末端有黄色毛丛;
2.卵 椭圆形,兰绿色,孵化前
黑色。常数十粒至千余粒重叠一堆,
茶毛虫
(一)分布与危害
1.别名 茶毒蛾、茶黄毒蛾、茶辣子、毛辣虫、 摆头
虫、毛毛虫等。
2.分类地位 鳞翅目,毒蛾科。
3.分布 国内:各茶区均发生。 国外:日本、越南、印度等国家。
4.寄主 茶树 、山茶、油茶、柑桔、樱桃、柿、 批把、梨、乌桕、油桐、玉米等。
茶毛虫
(一)分布与危害
5.危害特点 ➢幼虫残食芽叶、
幼虫
绿,黄褐至黑褐色;
➢幼虫头略呈方形;
➢两侧略作角状突起,头顶
中央凹陷;
➢颜面有近1三角形黑褐色斑 纹。
(二)茶银尺蠖 Scopula subpunctaria
(Herrich-Schaeffer)
云尺護
茶银尺蛾
成虫体飞翅白色,前翅有4条淡棕色波状横纹,近翅前缘中 央有1个棕褐色点;
后翅有3条波状横纹,翅中央有1棕褐色点。
卵
越冬卵堆上覆黄色茸毛。
油桐尺蛾
(二)识别特征
3.幼虫
幼虫
➢老熟幼虫体色多变,灰褐、
深褐、灰绿、青绿色等;
➢头顶中央凹陷,两侧突起成 角状。
油桐尺蛾 蛹
(二)识别特征
4.蛹
➢ 圆锥形,初黄绿, 至棕红色;
黄褐色
➢头顶有一对小突起; ➢腹末背面有 一对突起;
➢臀刺明显,基部膨大,端部尖细 。
油桐尺蛾
(二)发生规律与环境的关系
1.温湿度 冬季温暖,春暖较早,加之适当 的湿度幼虫发生早,危害重。 该虫最适温度为20~25℃,湿度为 80%以上。
2.天敌 如赤眼蜂对卵的寄生率高达40%~70%。
三、茶白毒蛾 Arctornis alba(Bremer)
(一)分布与危害
1.别名 白毒蛾、花毛虫、毒毛虫; 2.分类地位 鳞翅目,毒蛾科;
3.分 布 各产茶区;
食叶性昆虫特点及危害状
(一)口器类型 咀嚼式。
(二)危害特点 缺刻、空洞、潜道、透明枯斑、卷叶、 嫩稍折断、蚕食叶片,仅剩叶脉、叶柄 和枝干,严重时如火烧。
鳞翅目 尺蛾、毒蛾、刺蛾、蓑蛾、卷
叶蛾、斑蛾、夜蛾、细蛾、蚕
(三)害虫类型
蛾等科幼虫。
鞘翅目 象甲、叶甲、金龟甲科成虫。
第一节 尺蛾类
尺蛾类
重要种类
一、茶尺護 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 二、油桐尺護 Buzura suppressaria Guen6e
一、茶尺蛾 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
茶尺蛾
(一)分布与危害
1.别名 小茶尺蛾、拱拱虫、量寸虫、卡步虫、吊丝虫。 2.分类地位 鳞翅目,尺蛾科;
二、油桐尺蛾 Buzura suppressaria Guen6e
油桐尺蛾
(一)分布与危害
1.别名 大尺護、拱背虫、量尺虫、柴棒虫;
2.分类地位 鳞翅目,尺蛾科;
3.分布 国内:淮河中、上游以南尤其是长江下游以 南广大区;
国外:日本、印度、缅甸等地;
4、寄主 茶树、油桐、核桃、 柿、梨、柑桔等;
油桐尺蛾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影响 早春温度直接影响越冬代始蛾发生期;
2.茶树栽培环境 茶园遮荫树和附近林木多,利于成虫产卵和幼 虫就近扩散危害;
(3)天敌影响其发生量 黑卵蜂、寄蝇、鸟类等。
三、茶园其他尺蛾
(一)云尺蛾 Buzura thibetaria Oberthü r (二)茶银尺蛾 Scopula subpunctaria
及主要习性; 4.请你制定一个防治茶园尺蛾类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节 毒蛾类
重要种类
茶毛虫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茶黑毒蛾 Dasychira barbarana Matsumura 茶白毒蛾 Arctornis alba (Bremer)
一、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第2节背面有一“八”字黑纹;
➢第3、4节背面有菱形黑斑;
4.蛹
➢第8节背面有一倒“八”字黑 纹。
触角和翅芽达腹部4节后缘;
蛹
臀棘三角形,雄性则分为2叉。
茶尺蛾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
1.世代 长江流域各省一年发生6~7代,一般以6 代为主,3代后有时代重叠;
2.越冬 以蛹越冬;
3.成虫习性 ➢有趋光性和趋化性; ➢产卵成堆于茶树枝上部枝丫间、茎干裂缝
坡茶园产卵;秋后气温低,侧在阳坡茶园多;
2.天敌 黑卵蜂、广赤眼蜂、日本黄茧蜂、步行虫、 蜘蛛等
二、茶黑毒蛾Dasychira barbarana Matsumura
茶黑毒蛾
(一)分布与危害
1.别名 茶茸毒蛾。
2.分类地位 鳞翅目,毒蛾科。
3.分布 浙江、湖南、四川、江西、安徽、贵州、云 南、台湾等省。
习性; 4.掌握各类茶树害虫的综合防治原理、方法及措施。
三、教学安排
(一)学时及分配 总学时 24学时 理论课 14学时 实验课 10学时(3次)
(二)理论课教学进度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食叶性害虫(4学时) 第二章 刺吸式害虫(4学时) 第三章 钻蛀性害虫(2学时) 第四章 地下害虫(2学时) 第五章 茶树害螨(2学时)
(二)识别特征
4.蛹和茧
茧
茧
蛹 黄褐色,体表多黄 色短毛,腹末臀棘 较尖
茧 棕褐色,丝质。
蛹
茶黑毒蛾
(二)发生规律与习性
1.世代 4~5代/年 如杭州4代/年 ,浙江、安徽、福建 4~5代/年;
2.越冬 以卵在茶树叶背、细枝或枯草上越冬;
3.成虫习性 趋光、喜温暖潮湿 长江中下游以夏茶受害重;
4.幼虫习性 (1)初孵幼虫群集老叶背面取食叶肉; (2)2龄后分散; (3)喜在黄昏或清晨为害; (4)老熟后爬至茶丛基部枝杈间、落叶下或土缝里结茧化蛹。
茶黑毒蛾
(二)识别特征
2.卵
卵近球形,顶部中央 略凹陷,初为灰白色,
孵化前为黑色。
茶黑毒蛾
(二)识别特征
3.幼虫
老熟幼虫体细长多毛; 腹部1~4节背面各竖立有黄褐色刷状毛丛1对;
第5节有l对黄白色毛丛; 第8节生黑褐色或灰色毛丛l对,倾斜于尾部。 胸部、尾部各具白色长毛2对。
茶黑毒蛾
二、 课程的任务
1、巩固、应用所学的昆虫基本知识; 2、掌握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种类、及其生活习性,
害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各类害虫的综合防 治的原理和方法; 3、为发展茶叶生产,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奠定良好 的专业基础。
三、目的要求
1.掌握危害茶树害虫的类型及各自危害特点; 2.掌握各类危害茶树害虫的分类地位及其重要种类; 3.掌握重要茶树害虫的主要识别特征、发生规律及其主要
五云山那一段,在路边发现不少这样的茶园,要么被虫子吃光要么 杂草丛生,这可是核心保护区的西湖龙井茶哦。
秋季茶园茶毛虫旺发, 被茶毛虫吃得相当严重,不见一片绿叶 (浙江绍兴)
第二部分 茶树害虫
一、课程的性质
1、该课程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一门应用学科课 程;
2、是茶学专业学生的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 强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
(二)茶银尺蠖 Scopula subpunctaria
(Herrich-Schaeffer)
茶银尺蛾
幼虫青色,气门线银白色,体背有黄绿色 和深绿色纵向条纹各10条;
各体节间出现黄白色环纹。
复习题
1.茶园内常见尺蛾有哪几种? 2.用1~3条特征区别下列昆虫
(1)茶尺蛾 与油铜尺蛾成虫和幼虫; (2)云尺蛾与茶银尺蠖成虫 3.简述茶尺蛾与油铜尺蛾危害症状、发生规律
4.寄主植物 茶、油茶、小山茶花、红毛树等。
(一)分布与危害
5.危害特点 幼虫咀食茶树叶片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 把叶片、嫩梢食光;具间歇发生和局部严 重危害特点
茶黑毒蛾
(二)识别特征
1.成虫
➢ 成虫体翅暗褐色至栗黑色; ➢ 前翅内横线和中横线锯齿状,翅中部近前缘处具1
灰白色近圆形斑块,近臀角处有1白色斑点近顶角 出常有3个短小黑斜纹; ➢ 后翅色较浅.无斑纹; ➢ 腹部纵列黑色毛丛3~4个。
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黄褐色; 各体节有8个黄色(前期)或黑色毛瘤,上生黄褐
色毒毛。全体还密生长短不齐的黄色毒毛。
茶毛虫
(二) 识别特征
4. 蛹及茧
蛹黄 褐色, 长约9毫
米;
茧土 黄色, 长约13 毫米;
茶毛虫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
1.世代 3~7代。如在湖北 3代;苏、浙、皖6~7代;
(三)发生规律与习性
1.世代 一年3~4代,如安徽、湖南、贵州2代; 江西3代;广东4代;
2.越冬 以老熟至根际1~2寸深表土,多集中在根际 30厘米内作土室化蛹越冬;
3.成虫习性 趋光性 雄成虫趋光性强,雌成虫产卵后扑灯; 产卵习性 成堆产卵于树茎干裂缝中或茶丛枝椏内;
4.幼虫习性 趋嫩绿、吐丝下垂、畏光习性。
茶毛虫
(二) 识别特征
1. 成虫 前翅外横线和内横线黄白
色,中央部分向外方曲折;
雌成虫 雄成虫
翅尖两个黑点呈上下排列;
雌蛾略大,腹端有黄白色 丝毛,黄褐色;
雄蛾夏型为深茶褐色。
茶毛虫
(二) 识别特征 2. 卵及卵块
➢卵圆形,淡黄色;
➢卵块椭圆形,覆黄褐色厚 绒毛,多产于叶背面;
茶毛虫
(二) 识别特征
枝皮、花、幼 果,仅剩秃枝; ➢严重摧残树势, 使当年无收,次 年也难恢复
凤冈娄山春茶园遭遇虫害 几天时间被毛毛虫啃掉100余亩
近日,凤冈县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园遭遇了罕见的虫害, 100多亩茶园几天内就被毛毛虫啃光了绿叶,光秃秃的一片,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万元。新华网 ( 2012-06-28)
二、重点 1.掌握各种危害茶树的主要食叶害虫的识别特征; 2.掌握危害茶树的各食叶类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和主要习
性; 3.掌握各类食叶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三、难点 1.掌握各类食叶害虫的综合防治时期; 2.掌握各类食叶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食叶性昆虫的类型
尺蛾类 毒蛾类
刺蛾类类型Fra bibliotek蓑蛾类 卷叶蛾类
其他蛾类 食叶性甲虫类
主讲教师:吴刚副教授/硕导
概述
一、种类 全世界约有12000种,中国400多种,
其中经常发生为害50~60种 1.食叶性害虫 2.刺吸害虫
二、类型 3.钻蛀性害虫
4.地下害虫 5.螨类
第一章 食叶性害虫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危害茶树的食叶类害虫种类; 2.掌握各类食叶害虫主要种类及其识别特征; 3.了解主要食叶类害虫发生规律和主要习性。
(Herrich-Schaeffer)
一)云尺蛾 Buzura thibetaria Oberthü r
外横线
内横
➢1.成虫
线
➢体翅白色;
➢前翅具三条黑
色弯曲带纹;
➢内横线内侧和
外横线外侧均
有淡黄色带。
(一)云尺蛾 Buzura thibetaria Oberthü r
2.幼虫
➢幼虫体色多变,通常为灰
3.分布 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省;
4、寄主 大豆、豇豆、芝麻向、日葵、辣蓼等;
茶尺蛾
(二)识别特征
1.成虫
成虫
➢体灰白色; ➢前翅具4条黑褐色
波状黑线; ➢翅外缘有7个黑点。
卵
2.卵 椭圆形,10~100粒堆成,并覆
盖有白色丝絮。
茶尺護
(二)识别特征
3.幼虫
幼虫
➢体灰褐至褐色,亚背线黑色;
2.越冬 ➢一般以卵块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近主脉处越冬; ➢福建南部常有蛹在土中或幼虫在茶树上越冬。
3.危害时期 一般以春、秋两季发生重;
4.群集性 3龄前幼虫常数十头群集一起取食叶肉。
茶毛虫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 影响发育进度和发生期
早春温度高利于第1代发生;同一地区高山较低山、 山区较平原发上迟; 影响成虫产卵场地的选择 气温高一般在郁蔽或阴
和枯枝落叶间;
4.幼虫习性 ➢幼虫有趋嫩绿、受惊后吐丝下垂习性; ➢4龄后暴食,食量大;
茶尺蛾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地势 四周环山,避风向阳茶园受害重; 2.茶树长势 茶树长得好留叶多的较郁闭茶园发生重; 3.气候 秋季前期温暖促使发生第7代,后期温度低,
越冬基数少,春季雨水多第二年发生轻; 4.天敌 姬蜂、茧蜂、寄蝇、步行虫、蚂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