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摘要】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父母长辈过渡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从而导致幼儿的独立性减弱。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家长应耐心指导孩子,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家长应归还孩子独立抉择的机会;第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第四,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五,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独立性。
【关键词】幼儿;独立性;家庭;培养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打点好一切,让孩子快快乐乐、轻轻松松的生活学习,殊不知,这种包办代替让孩子因此缺乏了独立性,那么,应该如何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首先,父母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让孩子抛弃依赖他人的心理。
例如:孩子让家长写作业,反映的是一种依赖心理,是缺乏独立性的表现。孩子的这种依赖,很大程度上是家长造成的孩子上学后,许多家长喜欢陪孩子一起写作业,看孩子会不会写,写得对不对,认真不认真。看到哪里不对了,子指出来,让孩子擦掉重写。这样做,的确能够保证孩子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却也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只要家长不陪着,作业就写不好或者干脆不写作业。至于检查作业,在这些孩子看来,理所当然是家长的事情。错、得分不理想时,边埋怨家长没有吧错误检查出来,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当家长抱怨孩子总是缠写作业时,应首先进行自我反思。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绝不应陪伴甚至替孩子写作业,也不应包办孩子应当自己做的事情,而应让孩子养成习惯、独立生活的习惯,建立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维模式。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孩子们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于身边有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就不做了。放弃了可以自己做的事得不到通过自己努力随之而来的快乐。更会让孩子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
二.在孩子学习独立的过程中多给予正确引导和鼓励。让孩子做些简
单的事情,既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又可以培养孩子责任感。可以让孩子擦桌子、扫地、洗碗等,孩子做完之后,父母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奖励,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机会。只要孩子可以做的,就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做的时候可以给孩子适当的指导,不仅使孩子体验到了父母的辛苦,也从中体会到了独立的乐趣,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性。但要注意提出的要求应该和孩子的能力相符合。如果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自卑心理,要求过低又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当儿童看到自己双手完成了许多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如孩子自己洗袜子,一开始孩子肯定洗不干净,甚至把全身都弄湿了,没关系,袜子洗不干净家长再洗一遍,衣总之,只要孩子有这个意愿,家长就可满足,然后给予正确地引导,教孩子洗袜子的方法,多试几次,孩子就能这件事了,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还让孩子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
三.让孩子学会与同伴协商问题,千万不要替他拿主意。
当孩子为争抢某样东西,与同伴争论起来时,你是否会急于参与其中,为不愉快的他们裁决问题呢?其实你可以提醒他们,生气是不能
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让自己安静下来,各自去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办示他们可以采用扔硬币等老套但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决定。
四,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有的家长很注意丰富孩子的知识,也常常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往往忽略培养考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常见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一页页的讲,一本本的讲,孩子只是静静地听。其实,给孩长也应适当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参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作决定的能力。鼓励孩子独立思
考。不会独立思考的孩子就不会有独立性。孩子有了疑难问题向父母求帮助时,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好时机,父母要好好利用。当孩子提出难题时,父母不要立即为孩子解答,而是应该恰当地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比如,每次带孩子出门玩,可以让孩子想想要带什么?几次提醒,孩子便主动想起要戴好帽子或穿好外套。孩子会表达思考以后,可让孩子试着安排一下今天到哪里玩?准备做什么?并帮助孩子分析这样做的优劣和可能性。当孩子要带东西出去而忘记带或把带出去的东西忘在外面而生气发脾气时,父母千万不能自揽责任包办代替,而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自己应该安排好,并且学着负责到底。孩子的独立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家长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有一个小小的实例:一个假日,我在公园里见到一位父亲,带着他大约四岁的儿子,在走道三叉路口时,他弯下腰去说,咱们走哪条路,到哪儿去玩?”孩子认真思索了一会说:“咱们走这条路吧,去看小猴。”
这位父亲很值得赞赏。首先,他很尊重孩子,体现出父子间一种平等的关系。同时,他又是个教育的有心人,能从
小培养孩子自我抉择的能力。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深爱孩子的父母们,
让手让孩子自己去走!孩子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自主能力,而自主的目的是成为一个有主见的、可以自我调节的、独立的人。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更大的意义上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以提高孩子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使孩子不为自己的依赖行为找借口并主动远离依赖。
六,家长要学会狠心。现实的情况,许多孩子的独立性令人堪忧。“我还小,这件事你必须帮我”,“这种事情做起来太难,我的能力好像还达不到”,看到这些情形,我认为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真的很有必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孩子玩耍时,母亲一般都不紧盯着。一旦孩子摔倒了,她们往往只在远处注视,叫孩子自己爬起来继续玩,孩子也很少哭。而我们在国内常见的情况是,孩子玩时,父母常常是死盯在孩子后面,大声地喊叫:“别跑!当心摔着!”“别摸!那儿脏!”“别走远了,危险!”等等,喊个不停。当孩子不小心被绊倒时,赶快上去抱起来,又拍又哄。孩子本来并没有哭,反倒大哭起来。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养成了依赖的习性,稍遇困难或挫折,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找出各种借口。而父母因为对孩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