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

研究论文的基本结构

(1)题目研究论文题目的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命题式以准确的判断或假设反映文章研究的问题,如: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②对称式用两个词性和结构相对称的短句组成题目,如:发展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改革。

③主辅式由一个主句和一个辅句(从句)组成题目,如:寓教于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④正副式由一个正标题和一个副标题构成题目,如:网上适应性学习资源的重复利用——介绍一个可以描述适应性学习对象的扩展元数据规范。

⑤连接式用破折号或冒号将题目前后两部分连接起来,如: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2)摘要同前

(3)关键词同前

(4)引言阐明论文的目的、意义、背景、原因、方法等内容,其中提出问题是引言部分的核心,是论文的价值所在。

由于论文篇幅不大,引言要直奔主题,直截了当地阐明自己的观点,点出本文的主题思想。具体写作时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用提问质疑的方法,揭示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背景,提出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

②用陈述交代的方法,说明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价值,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作者研究本课题的宗旨、方法和手段。

③用商榷立论的方法,指出别人论点或论据中存在的错误和值得商榷的问题,以批驳的方式引出作者的观点。

(5)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旨在展开课题、提出论点、表达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论述。在写作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理论观点的确立在篇幅上应占全文的大部分。可采用总论、再分论、后总结的方式,也可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方式构建论文体系框架,形成一个由中心论点、分论点、小论点组成的相互贯通的理论观点体系。

②每一级论述都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中心论点的论证与陈述过程应涉及到分论点的呈现方式和整个正文部分的逻辑结构,从而使正文成为一个由中心论点统帅和涵盖的有机整体。在论述中,各论点都要有充分的论证和严密的论据。

③正文的写作要注意层次、段落的划分,叙述中要分清主次,结构合理。

(6)结论结论是对全文的综合,是从论证得出的基本结果或课题要解决的答案,是对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与提炼,因此应写得简明扼要,精炼得当。撰写结论的基本方法有:

①总结式综合、归纳全文后得出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往往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②评论式在全文论证的基础上,写出作者对成果的评价。特别是一些鉴定性的论文、填补某学科空白的论文或纠正了某项错误的论文,都要在结尾前对前人的成果作重要的补充。

③问题式有的研究课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出问题,在结尾时要用概括性的语言把问题集中提出来。

④建议式论证式、调查式的课题成果是为了向有关机构提供决策咨询,因此在结尾时要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7)注释同前

(8)参考文献同前

研究论文从结构上可以分为论述、综述、评述和译述,在具体写作时可根据任务的不同,把握不同的重点。

一般将来时基本结构解析和习题及答案初中英语

一般将来时 1.要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内发生,是“纯粹的将来动作”。 eg I shall / will not be free tomorrow. 2.表说话人的意图、打算或某种可能性 eg Who is going to speak first 3.按计划要发生的动作或命令他人做某事 eg The new bridge is to open to traffic in 3 days. 一般将来时基本结构 由will 加动词原形构成,当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也可以用shall 加动词原形。 例如: Telephone me this evening. I’ll be at home. 今晚给我打电话,我会在家。 I’ll (shall/will) do a better job next time. 下次我要干得好些。 The car won’t start. 车开不了啦。 Oil and water will not mix. 油和水没法混在一起。 时态详解:一般将来时 主要用来描述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于未来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将来时间”是指“说话、写文章那一刻以后的时间”。它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shall / will + 动词原形这种表示方法是说,动作在现在或目前还未发生,要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内发生;它没有主观性,是“纯粹的将来动作”。例如: I shall / will not be free tomorrow .我明天没空。 He will arrive here this evening .他今晚抵达这里。 2) be( am / is / are ) + going +不定式 这种表示方法主要是说明A)“说话人的意图、打算”;B)“某种可能性”。例如: A) He is going to spend his holidays in London . 他打算在伦敦度假。 Who is going to speak first 谁先发言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附件1 xxxx学院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 学时范围:72 学时。 2.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2.1 教育部教高[2000]2号:《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2.2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3xxxx学院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各相关工种》。 3. 课程性质与作用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属必修课性质。它包括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几部分。本课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耦合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a.具有进行一般结构构件(受弯、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b.具有一般多层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能力;c.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d.具有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由于《建筑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4.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5.1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高职高专的特点设置,并顺应实践领域对学生的要求。 5.2课程目标定位 《建筑结构》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需要具有的主要技能和本领域的学习领域。本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广,综合性强,是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在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三学期开设,学生应在学习之前应具备《建筑材料》、《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构造》等专业知识,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综合性大的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5.3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根据建筑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以及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为要求,来选择课程内容。 5.4课程项目设计(或学习情景设计等) 通过方法和任务推动真实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作为行动者成为课堂的中心,在专业、方法及社会能力上,以行动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 6.课程目标 6. 1知识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训项目,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构件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混合结构、框剪结构的设计的计算方法及施工图的绘制,培养学生计算、绘图技能,并训练学生运用结构设计规范、结构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设计资料的能力。 6. 2能力目标 1.能够对荷载进行分类,并对永久荷载标准值,活荷载标准值、活荷载组合值进行计算, 能够在结构极限状态设计中正确取值; 2.能够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能够对钢筋混凝 土构件进行挠度计算和裂缝宽度计算; 3.能够进行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4.能够进行单层工业厂房荷载和排架内力的简单计算; 5.能够进行砌体结构刚性方案房屋计算; 6.能够进行钢结构中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偏心; 7.能够对常见的结构施工图进行识读。 6. 3素质目标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

课程标准-工程构造1

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构造”课程标准 二○一○年四月

一、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工程构造是建筑工程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以工程识图与工程制图知识为基础,全面系统的认识建筑物的整体构造、各部分的细部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读。课程以系统知识为主,结课课堂实训等操作环节以达到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目标。 2. 课程定位 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本课程主要培养预算员岗位能力要求中的专业识图能力,课程学习后学生能够熟练识读各专业工程图纸中的建筑施工图部分,掌握一定的建筑规范识读与应用能力。 本课程序前置和后续课程如下图。 3.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学生能够准确的识读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及各节点详图,能够准确认识建筑构造及其细部节点构造的图纸及实物,对建筑工程各构件使用材料能够详细的识别并合理应用,能够绘制基本的建筑平立剖面施工图,同时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4.课程目标 一般建筑工程主要分为民用与工业两大类,本课程主要掌握民用建筑的宏观构成及细部组成,工业建筑的宏观构造识读,使学生具备识图、实操、合作等多方面综合知识。具体分为以下三类: 1.专业能力 (1)了解建筑物的分类。 (2)了解建筑平立剖的基本设计原理与常用设计形式、设计尺寸。

(3)能够识读不同建筑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类别。 (4)能够识读建筑物各构件的详细构造。 (5)能够掌握建筑抗震、防火、耐久等要求的构造方法。 2.方法能力 (1)具备认识及判断建筑物类型的能力。 (2)具备识读、绘制建筑平、立、剖、详图的能力。 (3)认识各建筑物组成部分,并能够绘制构造节点施工图。 (4)认识各种建筑材料在各不同建筑构件中的应用,并能够熟练的选择并应用建筑材料。 (5)能够进行简单的建筑平面设计及楼梯平面设计。 3.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资源收集、处理能力。 (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程序三种基本结构教案

程序三种基本结构教案 设计者:李明昊执教者:李明昊学号:0610220007 时间:2007年12月27日 一、教材内容 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2》(初中二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第2小节,具体内容如下: 1、顺序结构就是各运算步骤按照顺序依次执行,分支中重复的程序结构。 2、选择结构又叫分支结构,当程序执行到某一步时,会到一个条件判断,这个条件有几个结论就会有几个分支,程序会根据不同结论执行相应的分支。 3、活动:设计判断闰年的程序。 4、循环结构:程序执行到某一步后,会遇到一个条件,满足了条件,循环体就被执行;反之,程序会跳过这个循环体而继续向下执行,并且控制条件决定着循环的次数。 5、活动:编写画同心圆程序。 二、学生特征分析 1、该课程的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本班大二同学模拟) 2、同学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掌握了用流程图描述算法,同时也对VB有了一定的感性 认识。 3、学生对那些照本宣科的理论在学习上并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所以要以一种大家喜 欢的、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 三、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3、分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程序设计中的三种基本结构及应用它们通过流程图来画出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能更好的认识、理解三种结构,同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使同学们习

惯用计算机的逻辑方式解决问题 注: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展示事实;B、创设情景;C、提供示范;D、呈现过程,解释原理; E、设疑思辨,解决问题; F、其他。 2、媒体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评;B、讲解——播放——概括;C、讲解——播放——举例;D、边播放,边讲解;E、复习巩固;F、其他。 PPT设计:见PPT

一般将来时的构成

一般将来时的构成: 人称肯定句否定句 一I/We will/ am/is/are going to + do. I/We will not will/ am/is/are not going to + do 二You will / am/is/are going to + do You will / am/is/are not going to + do 三He/She/It/They will / am/is/are going to + do He/She/They will / am/is/are not going to + do will= am/is/are going to 一般将来时由助动词(will,shall)+动词原形构成,shall主要用于以第一人称(I,We)为主语的疑问句中. 1.概念: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及打算、计划或准备做某事。 2.时间状语:tomorrow, next day(week, month, year…),soon, in a few minutes, by…,the day after tomorrow, etc. 3.基本结构:am/is/are/going to + do;will/shall + do. 4.否定形式:will + not am/is/are not going to 动词用原形 5.一般疑问句:be放于句首;will/shall提到句首。 6.例句: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competition with us in studies. It is going to rain. 1. There __________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 A. will be going to B. will going to be C. is going to be D. will go to be 2. Charlie ________ here next month. A. isn’t working B. doesn’t working C. isn’t going to working D. won’t work 3. He ________ very busy this week, he ________ free next week. A. will be; is B. is; is C. will be; will be D. is; will be 4. There ________ a dolphin show in the zoo tomorrow evening. A. was B. is going to have C. will have D. i s going to be 5. –________ you ________ free tomorrow? –No. I ________ fre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A. Are; going to; will B. Are; going to be; will C. Are; going to; will be D. Are; going to be; will be 6. Mother ________ me a nice present on my next birthday. A. will gives B. will give C. gives D. give 7. – Shall I buy a cup of tea for you? –________. (不,不要。) A. No, you won’t. B. No, you aren’t. C. No, please don’t. D. No, please. 8. – Where is the morning paper? – I ________ if for you at once. A. get B. am getting C. to get D. w ill get 9. ________ a concert next Saturday? A. There will be B. Will there be C. There can be D. There are 10. If they come, we ________ a meeting. A. have B. will have C. had D. would have

花的结构和解剖

(五)花的解剖结构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一朵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具有上述4部分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梅等;缺少其中一部分的花称为不完全花,如桑、榉等。从进化角度来分析,花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而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变态的叶。 1.花梗和花托 花梗(柄)是花与茎的连接部分,主要起支持和输导作用。花梗的顶端是着生花的花托。花托的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各式各样,如玉兰的花托呈圆锥形,蔷薇花托呈杯状等等。 2.花被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 (1)花萼 位于花的外侧,通常由几个萼片组成。有些植物具有两轮花萼,最外轮的为副萼,如木槿、扶桑等。花萼随花脱落的称为早落萼,如桃、梅等;花萼在果实成熟时仍存留的称为宿存萼,如石榴、柿子等。各萼片完全分离的称离萼,如玉兰、毛茛等;花萼连为一体的称合萼,如石竹等。 (2)花冠 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对花蕊有保护作用。由于花瓣中含有色素并能分泌芳香油与蜜汁,所以花冠颜色艳丽,具有芳香,能招引昆虫,起到传粉作用。 花冠的类型 A—十字形花冠;B—蝶形花冠;C—管状花冠;D一舌状花冠; E—唇形花冠;F—有距花冠;G一喇叭状花冠;H—漏斗状花冠 (A、B为离瓣花;C~H为合瓣花) l一柱头;2—花柱;3—花药;4一花冠; 5一花丝;6一冠毛;7—胚珠;8一子房 花冠形态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千姿百态,按花瓣离合程度,花冠可分为离瓣花冠与合瓣花冠两类(如上图所示)。①离瓣花冠:花瓣基部彼此完全分离,这种花冠称为离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蔷薇型花冠:由5个(或5的倍数)分离的花瓣排列成,如桃、梨等。 十字型花冠:由4个花瓣十字型排列组成,如二月兰、桂竹香等。 ②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的花冠称为合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doc

《数据结构》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 学时:72 前导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 一、课程性质 《数据结构》是大数据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面向Android软件工程师的岗位需求,主要讲述集合、线性表、堆栈和队列、树和二叉树、查找和排序等基本数据结构和算法。本课程着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利用c语言进一步处理数据奠定基础。 二、课程理念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兴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1、课程地位理念 在许多类型的程序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许多大型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了数据结构,算法随之确定,是数据而不是算法是系统构造的关键因素。 2、课程学情理念 本课程开设在嵌入式系统工程专科第一学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已具备计算机基础、C语言基础等知识,本课程力图让学生学会在C语言环境下,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编写规范的代码,实现经典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熟悉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使学生初步具备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所应有的基本能力。 3、课程内容理念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了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五个组成部分:集合结构、线性

表、堆栈和队列、树和二叉树、查找和排序。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线性表、有序线性表、堆栈、队列、树、二叉树、二叉树的遍历、顺序查找、折半查找、插入排序、选择排序等。 4、课程要求理念 《数据结构》是一门偏重理论的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数据结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七化”教学方法,即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师精讲主导化、学生学习团队化、教学过程流水化、程序项目核心化、知识技能点索引化、和C 语言结合化。 5、课程考核理念 如何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数据结构的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的实际情况,传统的闭卷考试有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对考核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形成全方位、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考核方法采用“N+2”成绩评定方式,采用“课堂考勤+课堂实训练习+期末考试”的方式。 三、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形成服务;为今后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为IT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从业者。 (二)分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数据结构课程的体系结构,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线性表结构,能够运用C语言实现线性表结构; (3)掌握堆栈和队列以及树和二叉树结构。 (4)掌握查找和排序算法,并且结合项目达到在项目中运用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备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所应有的基本能力:会编写基本的算法、会利用数据结构解决基础编程语言不能直接表达的数据; (2)为学生利用C进一步研究与学习大数据处理技术奠定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规范意识:让学生学会编写规范代码,熟悉常用程序设计技巧。 (2)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协调工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3)探究精神:关注学科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对新技术的探究精神。

一般将来时结构及练习

一般将来时结构及专项练习 现在看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标志性词语: tomorrow,soon,next year / week / month, in a few days, in the future, this afternoon, the day after tomorrow, one hour later, tomorrow morning 基本结构:(will/shall +do) 肯定式:主语+will/shall+动词原形+…… 否定式:主语+will/shall+ not+动词原形+…… 一般疑问式:Will/Shall+主语+动词原形+…… 肯定回答:Yes, 主语+will/shall 否定回答: No, 主语+won’t/shan’t 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will/shall+主语+动词原形+…… 其他表将来时结构: I. be going to+动词原形(表打算,预测) 表示现在的意图,即打算在最近或不久的将来做某事eg:We are going to ask him 表示现在已有迹象表明即将収生某事eg: Look, it is going to rain II. 现在进行时(come, go, arrive, leave, start, move) 表示按计划或安排要发生的事eg: We’re having a party next week

课堂练习 1. There _______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 A. will be going to B. will going to be going to be D. will go to be 2. Mike _________here next month. A. isn’t work B. doesn’t working C. isn’t going to working D. won’t work 3. He _____very busy this week, he ______free next week. A. is, will B. will, is , will be ,is 4. Mother ___ me a nice present on my next birthday. A. gives B. are going to give C. give D. will give 5. He _______ her a beautiful hat on her next birthday. A. gives B. will giving going to give D. gave 6. He ___ in three days. A. came back B. will come back going to coming back D. will coming back 7. The day after tomorrow, we ____ a football match. A. will watch going to watch C. watches D. will watching 8. They ____ an English party next Sunday. A. are going to have going to have C. will having D. having 9. ____ you _____ free next Monday A. Are, be B. Will, be C. Do, be D. Will, are 10. I _____ for Tibet next Wednesday. leaving B. will leaving C. leaves going to leaving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模板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课程标准编写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编写说明”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性质即指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任务指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教学要求可根据课程的性质使用相应的定性词汇,对教学内容作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慨念的内容可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可按“学习、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实验(实践环节)可按“观察、学会、掌握、应用”等几个层次要求。 3. 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4.实践环节: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 5.学时数分配:说明学时数(用表格形式表示),分章列出讲授、实验、讨论和习题时数等。 6. 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8.课程考试与评估:简要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及评估方法。如:考核形式:应用性独立作业、课堂回答和解决问题、闭卷考试几种形式相结合。评估方法:注重多元评价,知识与能力并重;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学校职能部门评价、教师自评、互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激励性功能。 9.一些说明:可对本课程相关问题,如教学内容的详略和增删处理上等作一些补充说明。 第二部分为“教学内容纲要”部分。这一部分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说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按章节顺序编写。 每一章要说明以下3项内容: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3.教学重点和难点。 每一节要详细说明本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限,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立体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课 基准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与设计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安排在第三学期完成。《立体构成》是艺术专业中既属于基础造型课,又属于专业设计课,国际上称为“构成学”。因此,这门课程既可作为设计基础课,又可直接支持学生进行毕业创作设计。它的作用有: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及各类立体形态设计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造型构思的抽象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及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4、掌握三维设计的构成知识和方法,提高艺术的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能力,最终将体积、空间、结构等知识以最佳方式应用到建筑与环境、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设计应用领域。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对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组致力于对基础教学的探索与设计方法的研究,要重视全面系统的设计实践教育,强调“基础教学”可以从实践入手,“起始于实践,立足于实用”。在实践中入门,在实践中提高。通过设计方法及案例教学使学生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自我感受和自身的基础能力,就每个设计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寻找最佳的表达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体验为基础,在学生灵活、全面的掌握三维形态的构成法则的同时, 通过对不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构成练习,强化学生的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大(小)组作业”模式与岗位模式相结合,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小组进行主题的选择、构思、选材和形态制作。

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程序的三种基本逻辑结 构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学习目标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学习过程 提出问题 (1)请大家再次观察上节课中所画的一些程序框图例子. (2)回答什么是顺序结构什么是条件分支结构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 (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循环结构. (4)指出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结果: 很明显,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 三种逻辑结构可以用如下程序框图表示: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 应用示例 例1 阅读以下程序框图,分析其所实现的算法功能. 算法分析:第1步,0+1=1. 第2步,1+2=3. 第3步,3+3=6. 第4步,6+4=10. …… 第100步,4 950+100=5 050. 步都可以表示为第(i-1)步的结果+i=第i 步的结果. 为了方便、有效地表示上述过程,我们用一个累加 变量S 来表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S+i 的结果 仍记为S ,从而把第i 步表示为S=S+i , 其中S 的初始值为0,i 依次取1,2,…,100,由 于i 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 第一步,令i=1,S=0. 第二步,若i≤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 出S ,结束算法. 第三步,S=S+i. 第四步,i=i+1,返回第二步. 程序框图如右: (1)(2) 点评:在数学计算中,i=i+1不成立,S=S+i 只有在i=0时才能成立.在计算机程序中,它们被赋予了其他的功能,不再是数学中的“相等”关系,而是赋值关系.变量i 用来作计数器,i=i+1的含义是:将变量i 的值加1,然后把计算结果再存贮到变量i 中,即计数器i 在原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变量S 作为累加器,来计算所求数据之和.如累加器的初值为0,当第一个数据送到变量i 中时,累加的动作为S=S+i ,即把S 的值与变量i 的值相加,结果再送到累加器S 中,如此循环,则可实现数的累加求和. 变式训练 已知有一列数 1 ,,43,32,21 n n ,设计框图实现求该列数前20项的和.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上课时间第星期第课时年级初中三年级课题第十课顺序结构课型新授课教材新疆教育出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程序的循序结构特征,并能画出它们的流程图。 2.熟悉利用val()函数的使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利用程序的循序本结构编写计 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理念和方法 通过教学实例的讲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体验思考,讲练结合,以任务驱动等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制作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实例分析深入展开,小结归纳,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和特点一一呈现,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最后完成课堂自评。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 学生活 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求圆面积”的程序,请看程序段 (演示),程序中语句的执行是如何的? 教师解释,程序的执行是按顺序从第一条语句 开始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这种程序结构称为 顺序结构,是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一种。 学生思考, 回答。 引起学生的 思考。 新课讲授 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程序结构,它是由若干个 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如图,A语句和 B语句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语句后, 才能接着执行B语句。学生听讲 解,观看流 程图,并思 考问题。 了解顺序结 构的执行过 程。 顺序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应用举例:交换两个数的值。 题目:输入两个数,然后交换这两个数,再输 出它们交换后的结果。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要交换两个数,要利用几个变量来保 存数据?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 析,让学生明 确顺序结构 的执行过程。

一般将来时的定义 结构 例句 用法

一般将来时 一、定义 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一时刻的动作或状态,或将来某一段时间内经常的动作或状态。常常和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 如:tomorrow(明天),next week(下周);in the future(将来)等。一般将来时由助动词shall(第一人称),will(第二、三人称)动词原形构成。美国英语则不管什么人称,一律用will。 二、结构 (一)常见结构 1、will / shall + 动词原形(否定句在will/shall后加not) 这种方法一般单纯地表示将来某个时间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will用于各种人称;shall只用于第一人称。例如: I will / shall go to visit him next week. 下周我将去拜访他。 What time shall we go there tomorrow? 明天我们几点去那儿? 2、be going to+动词原形 be going to 相当于一个助动词(其中be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与它后面的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用来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以及计划、安排和打算要做的事。 例如: There is going to be a football match this afternoon.今天下午将有一场足球赛。 I‘m going to go to the park. 我将要去公园。 (二)常用结构 1、用于"I expect, I'm sure, I think, I wonder等的宾语从句"中。 Don't worry about the exam. I'm sure you'll pass. 不要担心这次考试,我确信你会通过的。 2、用于祈使句和陈述句中。 Work hard and you will succeed. 如果你努力,就会成功的。 3、与表示时间或条件的状语从句连用。 I'll let you know as soon as he arrives. 他一到我就通知你。 三、例句 (1)He will get married. 他就快结婚了[1] (2)She will have a daughter.她就会有个女儿了 (3)The cat will have a master.猫要有主人了 (4)The dog will have a house. 狗就要有窝了 (5)Telephone me this evening. I‘ll be at home. 今晚给我打电话,我会在家。 (6)I'll(shall/will)do a better job next time. 下次我要干得好 (7)The car won‘t start.车开不了啦。 (8)Oil and water will not mix. 油水没法混在一起。 四、用法 (一)一般将来时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或情况。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全)

解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 【新旧课标比较】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花的解剖结构详解

花的解剖结构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一朵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具有上述4部分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梅等;缺少其中一部分的花称为不完全花,如桑、榉等。从进化角度来分析,花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而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变态的叶。 1.花梗和花托 花梗(柄)是花与茎的连接部分,主要起支持和输导作用。花梗的顶端是着生花的花托。花托的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各式各样,如玉兰的花托呈圆锥形,蔷薇花托呈杯状等等。 2.花被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 (1)花萼 位于花的外侧,通常由几个萼片组成。有些植物具有两轮花萼,最外轮的为副萼,如木槿、扶桑等。花萼随花脱落的称为早落萼,如桃、梅等;花萼在果实成熟时仍存留的称为宿存萼,如石榴、柿子等。各萼片完全分离的称离萼,如玉兰、毛茛等;花萼连为一体的称合萼,如石竹等。 (2)花冠 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对花蕊有保护作用。由于花瓣中含有色素并能分泌芳香油与蜜汁,所以花冠颜色艳丽,具有芳香,能招引昆虫,起到传粉作用。 花冠的类型 A—十字形花冠;B—蝶形花冠;C—管状花冠;D一舌状花冠; E—唇形花冠;F—有距花冠;G一喇叭状花冠;H—漏斗状花冠 (A、B为离瓣花;C~H为合瓣花) l一柱头;2—花柱;3—花药;4一花冠; 5一花丝;6一冠毛;7—胚珠;8一子房 花冠形态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千姿百态,按花瓣离合程度,花冠可分为离瓣花冠与合瓣花冠两类(如上图所示)。①离瓣花冠:花瓣基部彼此完全分离,这种花冠称为离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蔷薇型花冠:由5个(或5的倍数)分离的花瓣排列成,如桃、梨等。 十字型花冠:由4个花瓣十字型排列组成,如二月兰、桂竹香等。 ②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的花冠称为合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花的结构示意图

花的结构示意图 基本结构(以桃花为例)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外形,然后指导学生按要求逐步解剖并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一)观察花的外形 教师结合挂图,指导学生参照课本上“花的基本结构图”,有步骤地观察以下内容: 1.花柄:它的颜色、着生的部位。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2.花托:它的形状、颜色。想一想它的作用。 3.花萼:由萼片组成。数一数萼片的数目,着生在哪里。 4.花冠:由花瓣组成。注意它的颜色和数目。 完成上述观察,由一位同学归纳小结,然后教师再作补充性讲述,指出: 花柄紫红色,一端着生在茎上,另一端连接着花朵。它支撑着花朵,使它展放在空间。顺着花柄往上看,可看到略为膨大,呈杯状,紫红色的部分,这是花托,花的各部分着生在花托

上。在花托的边缘上着生有萼片,共5片,它们组成了花萼。在花萼的内侧有花瓣,粉红色,5片,它们组成花冠。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 (二)解剖并观察花的结构 结合挂图,教师指导学生依次解剖花,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将花的各部分粘贴在白纸上制成标本。 1.用镊子将萼片摘下,并粘贴在白纸上。 2.用镊子将花瓣摘下,依次粘贴在白纸上。 3.观察雄蕊:摘去萼片、花瓣后,露出雄蕊和雌蕊于它们合称为花蕊。先观察雄蕊,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桃花的雄蕊有多少枚。每一朵都一样吗? (2)每枚雄蕊由哪两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3)取一张白纸放在桌子上,将雄蕊的花药在纸上来回摩擦,能看到有黄色粉末散落吗?这是什么? (4)观察完成后,用镊子摘下部分雄蕊,粘贴在白纸上。 4.观察雌蕊:摘去全部雄蕊,这时在花托的顶部只剩下1枚雌蕊了。 (1)观察雌蕊由哪三部分组成。 (2)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配合,用刀片分别将子房作横切和纵切。然后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注意看看有几个胚珠。 完成上述观察后,组织同学讨论归纳花的结构。花的主要结构是什么?接着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述,指出: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它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里有胚珠(桃花只有一个胚珠)。花开放后,花粉落到柱头上,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这些变化今后再研究)。由此看来,只有花蕊与结出果实、种子有关,所以它是花的主要部分。 二、花的其他结构 有些植物的花(如桃花)除了上述的基本结构外,还有其他一些结构,例如蜜腺。 用放大镜观察子房的基部,看到有小突起,这叫做蜜腺。蜂蜜采集的花蜜就是由蜜腺产生的: 有些植物的花,能散发出芳香的气味,它是花瓣里的一些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这些物质容易挥发成气体,从而使花散发出香气。人们利用它可制取香精,如玫瑰花、桂花。

课程标准(例)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标准(例) 一、学习领域(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 2、课程编码:0140905 3、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4、适用学制:三年 5、课程学时:104 6、课程学分:3 二、学习领域(课程)性质与作用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自动化生产线及自动化设备制造、操作、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必修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辐射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专业群,是衔接“工作”与“学习”的重要课程,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之间的“桥梁”。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气及机械工具、仪器和仪表,根据给定技术资料,对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及管理维护。课程任务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加工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的全过程和工艺要求,完成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分析、设计、安装调试,能够进行 PLC控制程序设计,能进行工业控制网络总线系统配置,基本具备应用PLC 技术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维护,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通过本门课程及其先修课程的学习,取得PLC 中级工证、机电一体化高级工的相应技能证书。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熟悉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2. 掌握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常用机械结构和装置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气动元件的结构和应用,基本气动回路的工作过程; 4. 掌握传感器等电气元件的结构、特性、应用和选择规则; 5. 掌握典型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操作、拆装、软硬件设计、维护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 (1)识读PLC硬件系统接线图的能力;

一般将来时的定义结构例句用法28988

一般将来时 一、定义: 一般时表示将来某一时刻的动作或状态,或将来某一段时间内经常的动作或状态。常常和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 如:tomorrow(明天),next week(下周);in the future(将来)等。一般将来时由助动词shall(),will(第二、三人称)动词原形构成。美国英语则不管什么人称,一律用will。 二、结构 (一)常见结构 1、will / shall + 动词原形(否定句在will/shall后加not)这种方法一般单纯地表示将来某个时间将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will用于各种人称;shall只用于第一人称。例例如: I will / shall go to visit him next week. 下周我将去拜访他。 What time shall we go there tomorrow? 明天我们几点去那儿?

2、be going to+动词原形 be going to 相当于一个助动词(其中be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与它后面的动词原形一起构成。用来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以及计划、安排和打算要做的事。 例如: There is going to be a football match this afternoon.今天下午将有一场足球赛。 I‘m going to go to the park. 我将要去公园。 (二)常用结构 1、用于"I expect, I'm sure, I think, I wonder等的"中。Don't worry about the exam. I'm sure you'll pass. 不要担心这次考试,我确信你会通过的。 2、用于和陈述句中。 Work hard and you will succeed. 如果你努力,就会成功的。 3、与表示时间或条件的连用。 I'll let you know as soon as he arrives. 他一到我就通知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