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形式:梯队建设(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形式:梯队建设(一)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结构形式梯队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它的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呈以青年合格教师为基础,“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中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领军的梯形结构。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尤显得重要。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它既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升格,也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更不是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翻版,它是按照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是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途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所有这些改革与创新都要依靠一批技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来完成,否则寸步难行。教师,是职业院校中第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各项教学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大规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尚处在初创阶段,学校师资现状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技术应用能力薄弱;教师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意识滞后;一些紧缺专业师资来源匮乏,缺乏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兼课;中青年教师流动性大,不稳定。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改革意识强、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成为职业院校当务之急,长久之虑。
一、教师梯队的构成
一名教师从大学毕业或研究生毕业入职学校,从实习教师到合格教师、主讲教师、骨干教师甚至专业带头人,少则十几年,多则二十几年。
一个专业按普通高校工科类专科层次的最低教师数配置:至少有2名副高以上高级教师,2名中级职称教师,2名中级技能型教师。
根据教师的成长规律和专业教师的配置标准,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应是以青年合格教师为基础,“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中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领军的梯形结构。
(一)以青年合格教师为基础
具有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新教师,依靠本人努力和老教师的帮带,经过2-3年时间的历练,一般能够顺利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一个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他们了解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领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熟悉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体系,掌握课程教学规律,对学校、对学生建立了感情。这些青年教师年轻,成长性快,可塑性大,是学校教师队伍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庞大群体,是教师队伍的基础。在民办职业院校中恰又是这部分教师最不稳定。
(二)以“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中坚
主讲教师是高等院校承担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他们应该是“双师型”的。因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其人才的培养特征是理论够用、实践为重。这就决定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是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质,在职称上他们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或经济师,或程序设计师,或技师等等的“双师型”。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能使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校内基本技能训练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在数量上,“双师型”专业教师要达到专业教师的80%以上,所以“双师型”专业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师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