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成形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锻按使用设备不同可分为:锤上模锻、曲柄压力机上模锻、摩擦 压力机上模锻、胎模锻等。
锤上模锻所用设备有 蒸汽-空气锤、无砧座锤、 高速锤等。一般工厂主 要使用蒸汽-空气锤,其 吨位为10~160N,可锻 造0.5~150kg的锻件。
锤上模锻:
是由上模和下模两部 分组成。上下模合在一 起,中间部分形成完整 的模膛。锻模上有分模 面和飞边槽。
外壁斜度:5~7° 内壁斜度:7~12°
4)设计模锻圆角 外圆角:r = 1.5~12mm 内圆角:R=(2~3)r
5)确定冲孔连皮:当孔径为25~80mm 时,冲孔连皮厚度取4~8mm.
模锻件图绘制实例:
10°
5° R8
二、坯料重量和尺寸的确定
坯料重量可按下式计算:
G坯料 =G锻件 +G烧损 +G料头
常见冲压材料---低碳钢、铜合金、铝合金、镁合金及塑性高的合金钢。 非金属材料如橡胶、皮革、毛毡、硬纸板等。
设备及模具----板料冲压是在冲床上利用模具进行冲压加工。
应用:在汽车、拖拉机、航空、电器、仪表、国防以及日用品工业中, 冲压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拖拉机:400多个。 三米收割机:1000多个。
3)形成纤维组织
2 . 纤维组织
铸锭在压力加工中 产生塑性变形时,基体金 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 布的杂质形状都将沿着变 形方向被拉长,呈纤维状, 叫纤维组织。
三、纤维组织的利用原则
存在纤维组织的金属,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
(1)在平行于纤维组织的方向上:塑性、韧性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提高 (2)在垂直于纤维组织的方向上:塑性、韧性降低,材料的抗剪强度提高
当温度继续升高时,金属原子获得更多的热能,开始以碎晶或杂质为 核心结晶成细小而均匀的再结晶新晶粒,从而消除全部加工硬化,这个 过程称为再结晶。 T再 = 0.4 T熔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加热已产生加工硬化的金属,使其发生再结晶而再 次获得良好的塑性,这种操作工艺称为再结晶退火。
这一特性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如冷轧带钢通过再结晶退火,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塑性。 进一步可用冷轧带钢来加工钢窗型材等。 ----如在板料拉深工艺中,通过退火提高塑性可增加变形程度。如日用 品中的脸盆、饭缸等。
当金属在大大高于再结晶温度下受力变形时,冷变形强化和再结晶过 程同时存在,变形中的强化和硬化随即被再结晶过程消除。
二、金属塑性变形分类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称为:热变形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变形
1 . 热变形及其影响
1)不产生加工硬化 2)使组织得到改善,提高了力学性能
① 细化晶粒; ② 压合了铸造缺陷; ③ 组织致密。
2.变形速度的影响
变形速度即单位时间内 的变形程度。它对金属锻造 性的影响可分为两个阶段。
3、应力状态的影响
金属在进行不同方式的变形时,所产生应力的大小和性质(压应 力或拉应力)是不同的。
实践证明,
压应力数目越多,塑性越好。拉应力数目越多,塑性越差。
三向压应力—塑性最好、变形抗力最大。 三向拉应力—塑性最差。变形抗力最小.
§2 塑性变形后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一、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 在常温下经塑性变形后,金属内部组织将发生如下变化:
①晶粒沿变形最大的方向伸长; ②晶格与晶粒均发生扭曲,产生内应力; ③晶粒间产生碎晶。
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逐
渐升高,塑性、韧性逐渐降低的现象。又称冷变形强化。
同号应力的变形抗力大于异号应力的变形抗力。
第二章 锻造
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砥铁或锻模中变形,从而 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锻件的工艺方法。
锻压成形工艺可分为:
自由锻造成形 (也称自由锻)
模膛锻造成形 (也称模锻)
§1 锻造方法
一、自由锻造成形(也称自由锻):
概念:是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块(或砥铁)
板料的冲压成形:是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成形工艺。通常 在常温下进行,所以又叫冷冲压。 当板厚>8--10毫米时,才用热冲压。
特点:
①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率很高,操作简便。 ②冲压件一般不需再进行切削加工,因而节省原材料,节省能源消耗。 ③原材料是表面品质好的板料或带料,所以产品质量小、强度高、刚 性好。 ④产品尺寸稳定, 互换性好,可以成形形状复杂的零件。
二、模膛锻造成形(也称模锻):
概念:是使加热到锻造温度的金属坯料在锻模模膛内一次或多次 承受冲击力或压力的作用,而被迫流动成形以获得锻件的压力加工方 法。
特点(与自由锻相比):
①生产效率高;
②锻件尺寸精度高,机加工余量小;
③可锻造形状较复杂的锻件;
④可实现大批量生产,节省金属材料,降低成本;
⑤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胎模的种类主要有三种:扣模、筒模、合模。
(1)扣模
对坯料进行全部或局部扣形,生产长杆非回转体锻件;也可为合 模进行制坯。
(2)筒模
主要用于锻造齿轮、法兰盘等盘类锻件。
(d)组合筒模
(2)合模
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并有导向机构,可生产形状复杂、精度较高 的非回转体锻件。
§2 锻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锤上模锻工艺规程包括:绘制模锻件图、计算坯料尺寸、 确定模锻工步(选择模膛)、选择设备及安排修整工序。其中 最主要的是模锻件图的绘制和模锻工步的确定。
变形程度越大,纤维组织越明显。为 了获得具有最佳力学性能的零件, 应充分利用纤维组织的方向性.一 般应遵循两项原则: ①使纤维分布与零件的轮廓相符合而不 被切断; ②使零件所受的最大拉应力与纤维方向 一致,最大切应力与纤维方向垂直。
四、 锻造比
金属的变形程度通常用锻造比来表示。即:
Y拔 = AO /A
间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几何形状及内部品质的锻件加工方法。坯料在 受力变形时可沿着变形方向自由流动,不受限制。又可分为手工自由锻 (已逐渐被淘汰)和机器自由锻。
特点:
优点:使用工具简单、通用,生产周期短,灵活性大使用范围广。 特别适合单件、小批生产,而且是大型锻件唯一的锻造方法。
缺点:生产效率低,对工人的操作技术要求高,工人劳动强度大,锻 件精度差,后续机加工余量大。
冲压设备
1. 剪床: 下料设备 1)斜刃剪 2)平刃剪 3)圆盘剪 2. 冲床: 冲压设备 1)开式冲床 2)闭式冲床
弯曲连杆零件
2、胎膜锻
在自由锻设备上利用胎具生产锻件的方法。先采用自 由锻方法制坯,然后在胎模中成形。 因此,其生产特点具有某些自由锻与模锻的特点。
与自由锻比较具有的特点: (1)操作简便,生产率高,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 (2)锻件形状、尺寸精度高,敷料少、加工余量小。 (3)内部组织致密,纤维组织分布更符合性能要求。 与模锻比较具有的特点: (1)设备简单。 (2)工艺灵活,可以局部成形。 (3)胎具简单,制造容易。
锻模
模膛 — 形成锻件基 本形状和尺寸 的空腔。
飞边槽 桥部 — 增加金属流动的阻力,促使金属充满模膛。
仓部 — 容纳多余的金属。
模膛的分类(按功能)
模膛
预锻模膛 模锻模膛
终锻模膛
拔长模膛
制坯模膛
滚压模膛 弯曲模膛
切断模膛
根据模锻件的复杂程度,所需变形的模膛数量不等,可将锻模设 计成单膛锻模或多膛锻模。 单膛锻模:一副锻模上只具有一个终锻模膛。 多膛锻模:是在一副锻模上具有两个以上模膛的锻模。
自由锻设备:
锻锤 空气锤 65~750Kg 蒸汽—空气锤 630Kg~5T
压力机 水压机 油压机
锻锤吨位 = 落下部分总重量 = 活塞+锤头+锤杆
压力机吨位 = 滑块运动到下始点时所产生的最大压力
1、自由锻工序
工序
基本工序
辅助工序 精整工序
镦粗
拔长
压钳口
整形
弯曲
扭转
压肩
冲孔
切断
158
2、锻件分类及基本工序方案
①分模面应选在锻件的最大截面处;
②分模面的选择应使模膛浅而对称;
③分模面的选择应使锻件上所加敷料最少;
④分模面应最好是平直面。上下锻模的模膛深度基
本一致,便于锻模制造。
b
a
a
c
c
d
d
按上述原则综合分析,图中的b d—d面是最合理的分模面。
3)设计模锻斜度
模锻斜度:5~15°。与模膛深度与宽度的比值 (h/b)有关,比值越大,斜度值越大。
AO 、A——坯料变形前、
AO
A
后的截面积。
H
0H
Y镦 = HO / H
HO 、H——坯料变形前、 后的高度。
§3 金属的可锻性
可锻性----是综合衡量材料在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制品难易程度 的工艺性能。
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塑性越好,变性抗力越 小,可锻性越好。 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金属的本质和加工条件。
可锻性
一 . 金属的本质(内因)
1. 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纯金属的可锻性比合金的 好;碳钢含碳量越低,可锻性越好;合金 中含有碳化物形成元素时,其可锻性显著 降低。如铬、钼、钒、钨等合金钢都不易 锻造。
合金成分%
2.金属组织的影响
纯金属和固溶体(如奥氏体)可锻性好, 碳化物(如渗碳体)的可锻性差; 晶粒细小而又均匀的组织可锻性好于铸态柱状组织和粗晶粒组织。
二、模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1.有合理的分模面,保证锻件易于从锻模中取出锻件; 2. 零件的外形应力求简单、对称、平直;避免薄 壁、 高筋、凸起等结构; 3.非加工表面应设计模锻斜度;两个非加工面所形成的 角都应按模锻圆角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4. 避免设计深孔、多孔结构; 5. 采用锻焊组合工艺。
第三章 板料的冲压成形工艺
坯料尺寸:按坯料的重量、截面形状及尺寸确定 锻件截面及尺寸。
三、 模锻工步的确定及摸膛种类的选择
圆盘类零件:镦粗 长杆类零件:制坯
预锻 预锻
终锻 终锻
§3 模锻件结构工艺性 一、自于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1.尽量避免锻件上的斜面、锥体等复杂形面。 2.锻件体应由简单几何体构成且其交线为简单曲线、避免复 杂曲线,如相贯线等。 3.锻件上不应设计筋条(板)、凸台、工字形等。 4.锻件的截面有急剧变化或形状复杂时,应设计成由几个简 单体构成的组合体。
二、加工条件的影响(外因)
1.变形温度的影响
变形温度: 变形温度越高,材料的可锻性越好。 注意:若加热温度过高,晶粒急剧长大,金属力学性能降低,产生“过热”。 后果与解决办法:锻造易击碎,退火消除。
若加热温度接近熔点,晶界氧化破坏了晶粒间的结合,金属失去塑性 而报废,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金属锻造加热时允许的最高温度称为始锻温度。 停止锻造时的温度称终锻温度。 锻造温度是指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之间的温度。
第三篇 金属的塑性 成形工艺
塑性成型工艺(也称压力加工):在不破坏金属自身完整性的情况下, 利用外力的作用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获得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称为。
外力:冲击力(锤类设备)和压力(轧机和压力机)
锻造工艺 冲压工艺 轧制工艺 挤压工艺 其他特种成形工艺
§1 金属塑性变形实质
近代物理的金属滑移与位错理论表明:金属的 塑性变形是由于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晶粒之间 产生相对移动的结果。
有利:强化金属材料,可通 过冷轧、喷丸等方法对金属 进行强化的理论根据。
不利:进一步的塑性变形带 来困难。
是一种不稳定现象,有自发 回复到温度状态的倾向。
温度升高,原子获得了热能,热运动就会加剧,使原子排列回复到 正常状态,从而消除晶格扭曲,并部分消除加工硬化,这个过程称为回 复。 T回 = (0.25~0.3)T熔
G坯料=G锻件+G烧损+G料头 3、锻造工序的确定:选择什么工序,工序顺序,控制工序
寸,画出工序草图; 4、确定吨位,即选择设备; 5、确定温度范围:主要根据相图和合金材料; 6、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等; 7、制订技术要求和合格检验要求; 8、填写工艺卡片。
2)分模面的选择 分模面是指上下锻模在模锻件上的分界面。
模锻件图的绘制 模锻工步的确定及模膛种类的选择 模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2 锻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1、 绘制锻件图
1)确定加工余量、公差和敷料
1. 敷料
2. 锻件余量 3. 锻件公差
为简化 锻件形状、 便于进行锻造 而增加的一部 分金属。
为保证 切削加工的 精度而增加
的尺寸。
允许锻件 尺寸的变化
范围。
2、下料坯料的质量、尺寸计算;
滑移面 整体刚性
滑移
τ τ
τ
τ
线缺 陷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可以看作是: 单个晶粒的位错及晶粒之间的滑动和转动的综合结果。
P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 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是从弹性
塑性的过程,其中一定存在“残余”的弹 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将恢复, 既“弹复”现象。
弹复现象的存在,对金属的压力加工精度 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产生尺寸误差。
锤上模锻所用设备有 蒸汽-空气锤、无砧座锤、 高速锤等。一般工厂主 要使用蒸汽-空气锤,其 吨位为10~160N,可锻 造0.5~150kg的锻件。
锤上模锻:
是由上模和下模两部 分组成。上下模合在一 起,中间部分形成完整 的模膛。锻模上有分模 面和飞边槽。
外壁斜度:5~7° 内壁斜度:7~12°
4)设计模锻圆角 外圆角:r = 1.5~12mm 内圆角:R=(2~3)r
5)确定冲孔连皮:当孔径为25~80mm 时,冲孔连皮厚度取4~8mm.
模锻件图绘制实例:
10°
5° R8
二、坯料重量和尺寸的确定
坯料重量可按下式计算:
G坯料 =G锻件 +G烧损 +G料头
常见冲压材料---低碳钢、铜合金、铝合金、镁合金及塑性高的合金钢。 非金属材料如橡胶、皮革、毛毡、硬纸板等。
设备及模具----板料冲压是在冲床上利用模具进行冲压加工。
应用:在汽车、拖拉机、航空、电器、仪表、国防以及日用品工业中, 冲压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拖拉机:400多个。 三米收割机:1000多个。
3)形成纤维组织
2 . 纤维组织
铸锭在压力加工中 产生塑性变形时,基体金 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 布的杂质形状都将沿着变 形方向被拉长,呈纤维状, 叫纤维组织。
三、纤维组织的利用原则
存在纤维组织的金属,具有各向异性的性质:
(1)在平行于纤维组织的方向上:塑性、韧性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提高 (2)在垂直于纤维组织的方向上:塑性、韧性降低,材料的抗剪强度提高
当温度继续升高时,金属原子获得更多的热能,开始以碎晶或杂质为 核心结晶成细小而均匀的再结晶新晶粒,从而消除全部加工硬化,这个 过程称为再结晶。 T再 = 0.4 T熔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加热已产生加工硬化的金属,使其发生再结晶而再 次获得良好的塑性,这种操作工艺称为再结晶退火。
这一特性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如冷轧带钢通过再结晶退火,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塑性。 进一步可用冷轧带钢来加工钢窗型材等。 ----如在板料拉深工艺中,通过退火提高塑性可增加变形程度。如日用 品中的脸盆、饭缸等。
当金属在大大高于再结晶温度下受力变形时,冷变形强化和再结晶过 程同时存在,变形中的强化和硬化随即被再结晶过程消除。
二、金属塑性变形分类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称为:热变形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称为:冷变形
1 . 热变形及其影响
1)不产生加工硬化 2)使组织得到改善,提高了力学性能
① 细化晶粒; ② 压合了铸造缺陷; ③ 组织致密。
2.变形速度的影响
变形速度即单位时间内 的变形程度。它对金属锻造 性的影响可分为两个阶段。
3、应力状态的影响
金属在进行不同方式的变形时,所产生应力的大小和性质(压应 力或拉应力)是不同的。
实践证明,
压应力数目越多,塑性越好。拉应力数目越多,塑性越差。
三向压应力—塑性最好、变形抗力最大。 三向拉应力—塑性最差。变形抗力最小.
§2 塑性变形后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一、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和性能 在常温下经塑性变形后,金属内部组织将发生如下变化:
①晶粒沿变形最大的方向伸长; ②晶格与晶粒均发生扭曲,产生内应力; ③晶粒间产生碎晶。
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逐
渐升高,塑性、韧性逐渐降低的现象。又称冷变形强化。
同号应力的变形抗力大于异号应力的变形抗力。
第二章 锻造
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砥铁或锻模中变形,从而 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锻件的工艺方法。
锻压成形工艺可分为:
自由锻造成形 (也称自由锻)
模膛锻造成形 (也称模锻)
§1 锻造方法
一、自由锻造成形(也称自由锻):
概念:是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块(或砥铁)
板料的冲压成形:是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成形工艺。通常 在常温下进行,所以又叫冷冲压。 当板厚>8--10毫米时,才用热冲压。
特点:
①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率很高,操作简便。 ②冲压件一般不需再进行切削加工,因而节省原材料,节省能源消耗。 ③原材料是表面品质好的板料或带料,所以产品质量小、强度高、刚 性好。 ④产品尺寸稳定, 互换性好,可以成形形状复杂的零件。
二、模膛锻造成形(也称模锻):
概念:是使加热到锻造温度的金属坯料在锻模模膛内一次或多次 承受冲击力或压力的作用,而被迫流动成形以获得锻件的压力加工方 法。
特点(与自由锻相比):
①生产效率高;
②锻件尺寸精度高,机加工余量小;
③可锻造形状较复杂的锻件;
④可实现大批量生产,节省金属材料,降低成本;
⑤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胎模的种类主要有三种:扣模、筒模、合模。
(1)扣模
对坯料进行全部或局部扣形,生产长杆非回转体锻件;也可为合 模进行制坯。
(2)筒模
主要用于锻造齿轮、法兰盘等盘类锻件。
(d)组合筒模
(2)合模
由上模和下模组成,并有导向机构,可生产形状复杂、精度较高 的非回转体锻件。
§2 锻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锤上模锻工艺规程包括:绘制模锻件图、计算坯料尺寸、 确定模锻工步(选择模膛)、选择设备及安排修整工序。其中 最主要的是模锻件图的绘制和模锻工步的确定。
变形程度越大,纤维组织越明显。为 了获得具有最佳力学性能的零件, 应充分利用纤维组织的方向性.一 般应遵循两项原则: ①使纤维分布与零件的轮廓相符合而不 被切断; ②使零件所受的最大拉应力与纤维方向 一致,最大切应力与纤维方向垂直。
四、 锻造比
金属的变形程度通常用锻造比来表示。即:
Y拔 = AO /A
间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几何形状及内部品质的锻件加工方法。坯料在 受力变形时可沿着变形方向自由流动,不受限制。又可分为手工自由锻 (已逐渐被淘汰)和机器自由锻。
特点:
优点:使用工具简单、通用,生产周期短,灵活性大使用范围广。 特别适合单件、小批生产,而且是大型锻件唯一的锻造方法。
缺点:生产效率低,对工人的操作技术要求高,工人劳动强度大,锻 件精度差,后续机加工余量大。
冲压设备
1. 剪床: 下料设备 1)斜刃剪 2)平刃剪 3)圆盘剪 2. 冲床: 冲压设备 1)开式冲床 2)闭式冲床
弯曲连杆零件
2、胎膜锻
在自由锻设备上利用胎具生产锻件的方法。先采用自 由锻方法制坯,然后在胎模中成形。 因此,其生产特点具有某些自由锻与模锻的特点。
与自由锻比较具有的特点: (1)操作简便,生产率高,对工人技术要求不高。 (2)锻件形状、尺寸精度高,敷料少、加工余量小。 (3)内部组织致密,纤维组织分布更符合性能要求。 与模锻比较具有的特点: (1)设备简单。 (2)工艺灵活,可以局部成形。 (3)胎具简单,制造容易。
锻模
模膛 — 形成锻件基 本形状和尺寸 的空腔。
飞边槽 桥部 — 增加金属流动的阻力,促使金属充满模膛。
仓部 — 容纳多余的金属。
模膛的分类(按功能)
模膛
预锻模膛 模锻模膛
终锻模膛
拔长模膛
制坯模膛
滚压模膛 弯曲模膛
切断模膛
根据模锻件的复杂程度,所需变形的模膛数量不等,可将锻模设 计成单膛锻模或多膛锻模。 单膛锻模:一副锻模上只具有一个终锻模膛。 多膛锻模:是在一副锻模上具有两个以上模膛的锻模。
自由锻设备:
锻锤 空气锤 65~750Kg 蒸汽—空气锤 630Kg~5T
压力机 水压机 油压机
锻锤吨位 = 落下部分总重量 = 活塞+锤头+锤杆
压力机吨位 = 滑块运动到下始点时所产生的最大压力
1、自由锻工序
工序
基本工序
辅助工序 精整工序
镦粗
拔长
压钳口
整形
弯曲
扭转
压肩
冲孔
切断
158
2、锻件分类及基本工序方案
①分模面应选在锻件的最大截面处;
②分模面的选择应使模膛浅而对称;
③分模面的选择应使锻件上所加敷料最少;
④分模面应最好是平直面。上下锻模的模膛深度基
本一致,便于锻模制造。
b
a
a
c
c
d
d
按上述原则综合分析,图中的b d—d面是最合理的分模面。
3)设计模锻斜度
模锻斜度:5~15°。与模膛深度与宽度的比值 (h/b)有关,比值越大,斜度值越大。
AO 、A——坯料变形前、
AO
A
后的截面积。
H
0H
Y镦 = HO / H
HO 、H——坯料变形前、 后的高度。
§3 金属的可锻性
可锻性----是综合衡量材料在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制品难易程度 的工艺性能。
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塑性越好,变性抗力越 小,可锻性越好。 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金属的本质和加工条件。
可锻性
一 . 金属的本质(内因)
1. 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纯金属的可锻性比合金的 好;碳钢含碳量越低,可锻性越好;合金 中含有碳化物形成元素时,其可锻性显著 降低。如铬、钼、钒、钨等合金钢都不易 锻造。
合金成分%
2.金属组织的影响
纯金属和固溶体(如奥氏体)可锻性好, 碳化物(如渗碳体)的可锻性差; 晶粒细小而又均匀的组织可锻性好于铸态柱状组织和粗晶粒组织。
二、模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1.有合理的分模面,保证锻件易于从锻模中取出锻件; 2. 零件的外形应力求简单、对称、平直;避免薄 壁、 高筋、凸起等结构; 3.非加工表面应设计模锻斜度;两个非加工面所形成的 角都应按模锻圆角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4. 避免设计深孔、多孔结构; 5. 采用锻焊组合工艺。
第三章 板料的冲压成形工艺
坯料尺寸:按坯料的重量、截面形状及尺寸确定 锻件截面及尺寸。
三、 模锻工步的确定及摸膛种类的选择
圆盘类零件:镦粗 长杆类零件:制坯
预锻 预锻
终锻 终锻
§3 模锻件结构工艺性 一、自于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1.尽量避免锻件上的斜面、锥体等复杂形面。 2.锻件体应由简单几何体构成且其交线为简单曲线、避免复 杂曲线,如相贯线等。 3.锻件上不应设计筋条(板)、凸台、工字形等。 4.锻件的截面有急剧变化或形状复杂时,应设计成由几个简 单体构成的组合体。
二、加工条件的影响(外因)
1.变形温度的影响
变形温度: 变形温度越高,材料的可锻性越好。 注意:若加热温度过高,晶粒急剧长大,金属力学性能降低,产生“过热”。 后果与解决办法:锻造易击碎,退火消除。
若加热温度接近熔点,晶界氧化破坏了晶粒间的结合,金属失去塑性 而报废,这种现象称为“过烧”。
金属锻造加热时允许的最高温度称为始锻温度。 停止锻造时的温度称终锻温度。 锻造温度是指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之间的温度。
第三篇 金属的塑性 成形工艺
塑性成型工艺(也称压力加工):在不破坏金属自身完整性的情况下, 利用外力的作用使金属发生塑性变形获得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称为。
外力:冲击力(锤类设备)和压力(轧机和压力机)
锻造工艺 冲压工艺 轧制工艺 挤压工艺 其他特种成形工艺
§1 金属塑性变形实质
近代物理的金属滑移与位错理论表明:金属的 塑性变形是由于金属在外力作用下,晶粒之间 产生相对移动的结果。
有利:强化金属材料,可通 过冷轧、喷丸等方法对金属 进行强化的理论根据。
不利:进一步的塑性变形带 来困难。
是一种不稳定现象,有自发 回复到温度状态的倾向。
温度升高,原子获得了热能,热运动就会加剧,使原子排列回复到 正常状态,从而消除晶格扭曲,并部分消除加工硬化,这个过程称为回 复。 T回 = (0.25~0.3)T熔
G坯料=G锻件+G烧损+G料头 3、锻造工序的确定:选择什么工序,工序顺序,控制工序
寸,画出工序草图; 4、确定吨位,即选择设备; 5、确定温度范围:主要根据相图和合金材料; 6、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退火等; 7、制订技术要求和合格检验要求; 8、填写工艺卡片。
2)分模面的选择 分模面是指上下锻模在模锻件上的分界面。
模锻件图的绘制 模锻工步的确定及模膛种类的选择 模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2 锻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1、 绘制锻件图
1)确定加工余量、公差和敷料
1. 敷料
2. 锻件余量 3. 锻件公差
为简化 锻件形状、 便于进行锻造 而增加的一部 分金属。
为保证 切削加工的 精度而增加
的尺寸。
允许锻件 尺寸的变化
范围。
2、下料坯料的质量、尺寸计算;
滑移面 整体刚性
滑移
τ τ
τ
τ
线缺 陷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可以看作是: 单个晶粒的位错及晶粒之间的滑动和转动的综合结果。
P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 金属在发生塑性变形时,是从弹性
塑性的过程,其中一定存在“残余”的弹 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将恢复, 既“弹复”现象。
弹复现象的存在,对金属的压力加工精度 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产生尺寸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