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未来命运与21世纪的前景展望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社会主义的未来命运与21世纪的前景展望研究
(1)流言泛起——“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与“趋同”论
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东欧国家相继进入多事之秋,西方一些政要与学者开始预言社会主义的“大失败”与资本主义的“不战而胜”。尼克松所著《1999:不战而胜》、兹·布热津斯基所著《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以及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都是这类预言的典型的代表。布热津斯基把共产主义现象看成是“一场历史悲剧”,“一种错误的尝试”([美]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一一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福山则撰文指出,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并不仅仅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历史本身的终结,因而具有根本的性质。总体上看,持此类观点者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是把人类社会发生的种种灾祸的根源一股脑扣到了社会主义头上,称社会主义的崛起是“20世纪最大的不幸”,认为十月革命犯了“原罪”,断言“共产主义已走到了尽头”,宣称“21世纪将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等。
与“历史终结”论和“大失败”论同样流行的还有一种“趋同论”。持此论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正在互相趋同:在社会主义国家,私有制、自由市场和自由民主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在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政治制度、大范围的国家所有制和计划经济,以及大量的福利保障措施已经实行和发展起来。由此,他们断言,现实存在的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通常设想的也许没有什么不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正处于趋同之中。但有学者对此持有异议,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混淆是非的理论。“趋同论”是用表面趋同,掩盖了其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的。(参见张植卿:《社会主义进程的曲折性及其历史命运》,载《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9期。)
(2)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综合这几年的研究成果,学界对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的看法大体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21世纪是社会主义多模式化发展的世纪。
社会主义有共同的本质特征。失去这些本质特征就不叫社会主义了。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需要通过具体形式来体现。社会主义的共性和特殊性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共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来具体体现。因此社会主义应该有多种模式。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过将社会主义模式单一化甚至建立一个中心实行“老子党”统一指挥的尝试。这种尝试的失败,证明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模式化是必然规律。苏联的解体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也使世界再不会出现社会主义统一中心了。21世纪将是社会主义在多模式化中发展的世纪。在20世纪,各国共产党都走过了自己独特的道路。这些共产党在各自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已经产生了诸多不同点:经验不同、成熟程度不同、组织结构不同、活动方式不同等。这些不同点在21世纪将继续存在,并在适应本民族和本国特殊性的过程中、在适应世界多极化带来的
诸多新变化中、在特定的开放环境中不断增多,最终形成许多共同信奉科学社会主义,但却在具体政治纲领、组织结构、活动方式、思想作风、斗争道路等许多方面各有特殊性的共产党。这些各具特殊性的共产党在各自特殊的环境下从事社会主义实践,必将创造出许多各自特殊的社会主义模式来。但是,21世纪社会主义的多模式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前提下的多模式化。这种多模式化不是背离社会主义根本原则,而是在各自特殊的环境下以各自特殊的道路和形式实践着的社会主义原则。(参见陈立旭:《21世纪社会主义前瞻》,载《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2期。)也有学者提出,过去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那种“一种模式、一条道路、一个中心、赶超阶段”的状况将被克服。各国左翼政党和理论界将依据本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历史传统、民族特色、文化习俗以及本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创造适合本国国情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表现为道路的多样性、方式的多样性、体制的多样性和策略的多样性。(参见薛新国:《国外社会主义新探索及发展趋势》,载《理论前沿》2002年第7期。)还有学者从新科技革命和新社会运动的角度探讨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认为新科技革命将改变未来世界社会主义进程、发展方式和实现模式。未来的社会主义将是一元为主,多元互补,主调鲜明,异曲同工。而新社会运动与未来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运动在谋求与新社会运动的结合中开辟自己的未来;新社会运动在社会主义运动的主导下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变革的承担者。(参见姜爱风:《近年来关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新进展》,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9年第3期。)
第二,2l世纪是承认社会主义流派、思潮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世纪。
在新世纪里,世界格局将继续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的国家里必然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和任务,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各种社会主义政党、流派不仅政治主张不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是不奇怪的。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各政党、流派之间即使存在原则分歧,也会存在某种共同点,因为他们对资本主义都持某种批评的态度,都希望建立一个比当代资本主义更公正、更合理的社会。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和对待各政党、流派之间的共同点和分歧点,决不能重复过去那种互相揭短,绝对对立,无限上纲,惟我独革的做法,不能再采用大论战的方式。历史经验证明,大论战不仅不能解决彼此的分歧,而且往往会走向极端,对社会主义运动带来危害。要以积极的姿态开展党际间的交流,求同存异,互相借鉴,不强加于人,争取实现左翼力量的大联合,才能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参见周尚文:《论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将作为共产党和人民大众追求的长远的奋斗目标,而不可能在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状况下完全实现。现行社会主义国家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或流派,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只能围绕其中的某些价值目标而设计现实可行的社会制度或中短期可以实现的蓝图。(参见余文烈、姜辉:《21世纪社会主义流派发展展望》,载《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第三,21世纪是社会主义政治力量与左翼政治力量建立各种形式统一战线的世纪。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之一是社会主义运动内部的分裂和斗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