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健康教育》结业论文
——浅谈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院、系:农学院植保系
班级:植保13-2班
学号:2013512155
姓名:马晓江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人格缺陷自信心团队精神人格塑造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自信心缺失、心理不健康、失信、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功利主义、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缺乏团队精神六个方面的阐述,表明了部分大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问题,进一步指出在当前大学生中进行健康人格塑造的必要性。
引言: 人格缺陷是指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或者说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格存在着某些缺陷,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理不健全、失信、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功利主义、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缺乏团队精神六个方面。人格缺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大学生的成长,关乎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强盛。
1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具体体现
1.1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是一种自己不相信自己的一种卑微心态。这种心态在大学生身上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去年初,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广东高校作了一个关于“是否具有自信心”的问卷调查,在对大学生“你是否觉得自信”的调查中,37%的人选择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7%的人选择了“有时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其中,女生不自信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在“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的调查结果显示,67.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不相上下,这其实也是一种不太自信的表现。事实表明,部分高校由于没有充分重视大学生自信心培养,导致半数以上大学生缺乏自信。大学生缺乏自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家景贫困;二是面容丑陋;三是生理缺陷;四是屡遭挫折,有关心理学资料表明,屡遭挫折会动摇人的信心。
1.2心理不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由来已久,只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据有关资料表明,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近年来已经上升到30%-40%。尤其是最近几年不断发生的大学生人格裂变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事件”,以及复旦大学某研究生“虐猫事件”等等,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凸现了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1.3失信
失信,简而言之,就是不遵守信约,即相约双方中的一方没有履行当初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从伦理学的角度而言,这是破坏道德规范的行为,是要受到道义谴责的。它与我国“诚信”的优良传统美德是格格不入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如洪水般泛滥,昔日的“诚信”意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道德出现滑坡,这种滑坡现象甚至影响到高校这块净土。总而言之,失信已危及大学校园,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我国几千年来的诚信意识也因此受到冲击,谴责“失信”,挽救诚信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教育工程。
1.4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又叫乐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这种思想是极端自私自利甚至是损人利己,从伦理学的角度而言,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是资本主义社会人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人性的自私性,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自私自利的人都坚信“人不利己,天诛地灭”,因此,在具体事情的处理上,都体现了极端的利己心理和行为。这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行为人认为国家与集体的整体利益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只有个人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只要切实维护好个人利益就好,至于国家和集体利益可以弃之不顾。这种自私自利行为还表现在务实功利上,据一次毕业班的抽查资料显示,41.28%的人希望将来在三资或合资企业工作,20.45%的人择业的标准就是挣钱多的,来钱快的。
1.5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
新时期,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是自我进步、自我发展的原动力,而且是促进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的源泉。因此,强化大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自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我国大学教育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受儒学和“中庸”思想较大,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怀疑精神”即“创新意识”,尤其是“高分低能”的现象还占有很大的比例。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中,敢于打破旧规,进行创新的仅占13.04%,而墨守常规的占57.35%。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创新意识。
1.6缺乏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然而,当今大学生身上却很难找到“团队精神”的痕迹,其原因主要是:一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大学生自小就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习惯,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二是大学生认同个性张扬,认为个性张扬是自我最佳表现形式。三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侵袭。据有关资料表明,有22.72%的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利用,还有15.64%的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不择手段的竞争。以上事实和数据说明,当今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团队精神,重塑大学生团队精神势在必行。
2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正是由于当代我国大学生人格存在着某些缺陷,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强盛,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
2.1加强人生现、价值观基础上的理想教育。
要遵循大学生生理发育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入手,引导学生在对道德理论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立志,逐步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人格待点。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正确的理想,能引导自己正确地走向人生旅途。大学生应将个人的价值、理想、前途与社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把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作为自己最大的理想。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势必作为一种强大的动力,促进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推动社会的发展。
2.2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首要因素。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必然直接而首先表现为教师的影响。优秀教师的人格应该是道德品质、意志作风、智慧能力三者的统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应身体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师本身就必须具有乐观开朗、情绪稳定、谦虚正直、宽容理智、奋发向上等良好的人格特征。所以,教师应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涵养品性,砥砺意志,真正成为学生除污去垢、塑造理想人格的一面明镜。
2.3重视心理卫生教育工作。
高校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目的,不仅是要发现、治疗和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更是要指导大学生运用各种良好的方法培养其健康人格,以便能很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心理卫生工作要针对实际,适时、适当、适度。另外,学校还应经常举办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讲座,教给他们人际交往技巧,提高其社交能力;指导他们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指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婚恋观、人生观,加强其品德修养等等,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避免自我认知误区。
2.4优化育人环境。
校风是学校的风貌,是全校师生员工精神状况的集中体现,对人格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校风,能随时为学生提供调节自己行为的信号。因此,学校应尽力创造和谐优美的成长环境,为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创造外部条件。这就要求学校的全体人员都要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尤其要把健康人格的培养目标纳入学校教育管理的总规划之中,使之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此外,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如多组织学术论坛、社团活动等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发展特长,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获得自信,建立健康的人格框架结构,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