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古诗文中提高审美能力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诵读古诗文中提高审美能力

编入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哲理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师应通过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又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

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层峦迭嶂,云雾缭绕。”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路转峰回,云缠雾绕。”接着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二、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如陆游经过长时期战乱流离生活的体验,凝聚起死而不衰的深厚的爱国激情,从而写出饱含血泪和期望的《示儿》一诗。又如李白观赏了阳光照耀下的庐山瀑布凌空飞下时的美丽图景后,胸中勃发出对祖国壮丽河山无比热爱之情,从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一诗。可见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人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在教学过程中,可这样做:

由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人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人谛听鸟啼,回忆风雨,猜想落花,把爱春和惜春深情,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景人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人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的,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

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教古诗,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三、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的语言特别精警、跳跃、含蓄,为读者留下很多的“空白地带”或称其谓“艺术的空白”。因此,教师需要匠心独运,给予启发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中去作丰富的想象,并进行艺术的再造,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豪迈壮观,想像丰富,构思不同凡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美妙奇幻的境界之中: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峰,在红日的映照下,蒸腾着紫红色的烟霞,飞旋缭绕,飘忽于青山、蓝天之间。一个“生”字,便生动传神地状写出了烟雾升腾的动态,似乎那飘散萦回的紫烟,是从香炉中生出来的一样,给人以神奇缥缈之感。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如仙境一般的朦胧,而且涂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平常的瀑布创造了一个不平常的环境。诗人极尽夸张、悬想之能事,一个“飞流一直下”三千尺”,一个“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飞”

一“落”,一“直”一“疑”,“三千尺”“银河”“九天”,突出了流速之急,水势之猛,源流之高,气魄之大,惊天动地,撼人心魄,令人神往!更为绝妙的是诗人神思飞驰,想像飞跃,从眼前的奇景想到离奇的神话,进而奇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这一比喻新奇而又真切,夸张而又自然。手法高妙,出人意料,想像奇特,用语惊人,使得瀑布整个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意境更为雄奇瑰丽,充分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进入意境,领悟了其内蕴。

总之在古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展开联想,进入意境,联系生活经验和各种阅历去分析、理解、判断、推理,深入领悟诗的情境美、形象美、内蕴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与愉悦。看,初春,百尺校园里一片嫩绿,学生,隋不自禁地作诗赞美:“春风又绿百尺园”

四、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诗盼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在古代,诗是用于吟唱的歌,故称诗歌。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一、二、四句的“晓”、“鸟”、“少”押韵,旦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

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游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瀑布“挂”起来呢?这“挂”字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工伟力的赞颂。“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发挥古诗特有的审美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油然而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在古诗教学中实践了审美素质教育。参考文献

[1]《唐诗三百首》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中华古诗词诵读》内部版

[3】《美学与美育》山西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