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物形象给人的一代人的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人物形象给人的一代人的教育

一、电影给人教育的内涵

关于全人教育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但共同点都是强调对人的自身的不断完善,注重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是把人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器”或“半人”。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具有可塑性,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成“全人”的潜质。而电影是人类文明活动方方面面的综合反映,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感知活动,以开放的艺术形式,呈放射状向受众群体传输各种信息,承载着全人教育的意义。

优秀电影是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化、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内容综合而成的人类文化的精华,是戏剧、摄影、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表现手法的集粹,它用电影特有的技法,以运动的、直观的形象为人们提供各式各样、丰富逼真的银幕形象,《孤岛少女》中的余英男,《欢乐颂》的安迪,学生在如此包罗万象的电影世界里,通过情境刺激,接收信息,受到引导和教化,或通过审美体验,获得愉悦,使智慧明达,道德完善,情致发展等。所以,通过电影课程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是完全可能的。

笔者认为:电影是专为人而创作、为人的情志而设计的艺术作品,它不是说教、布道,而是通过人的体验对人实施全方位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电影课程,将有利于促进人的整体发展。

二、电影课程实现全人教育的路径

电影创作因呼应了受众群体的想象需求、情志需要而获得了成功。它存在的意义是给观众提供更为丰富、迷人的体验。这种体验既熟识又陌生,熟悉增加了体验的可接受性,陌生又增加了接受的好奇心。无论观众的信息接收是怎样的结果,他们都是通过观众的知觉、审美和情志等活动而获得的。为此,电影课程实践全人教育的途径主要依靠以下几个通道:

(一)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获得对世界的认知

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主要是眼、耳、鼻、舌、皮肤等。一般认为,只要人的感觉器官感受到某一客观对象,就能产生有关这个客观对象的形状、大小、颜色、声音、冷热、香臭、酸甜等方面的感觉。当学生走进电影世界时,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与影视世界接触并获得直接反映。如《音乐之声》有一段阿尔卑斯山的场景。上校要求玛丽亚像他一样对孩子严厉,但是玛丽亚没有认同,而是用善良、美丽、快乐、平等与孩子交往。她趁上校不在家的时候,用窗帘给几个孩子缝制了郊游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奔跑、嬉戏、野餐,还坐在草地上教他们唱歌。当这一场景进入学生的感觉器官时,学生会随着玛丽亚和几个孩子的活动而展开知觉活动——他们看到了雪山绵延的气势,嗅到了绿野飘香的味道,仿佛自己在唱歌、打滚、野炊,或许学生们与自然万物还有着更多的灵性的沟通。

所以,以电影课程践行全人教育理念,首先需要学生通过感觉器官接通电影展现的各个场景,体验电影带给自己的知觉经验,从而获知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知识。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对世界的认知,虽然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还是属于对事物的外部现象的认知,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价值判断标准对电影传输信息接收的影响。

(二)通过人的审美体验获得对生命的感悟

审美体验,按现代美学范畴,指人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审辩中所达到的精神超越和生命感悟,是一种极为强烈的人格、心灵的高峰体验。

人有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这五种感觉是相互贯通、彼此联系,但在审美活动中却又有不同的审美价值,起着高低不同的作用。其中视觉、听觉活动与美感联系紧密,属于高级审美感官。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

当学生进入电影情境时,电影的艺术美就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视听感觉器官,在学生的情感世界中引起关于挫折、压抑、痛苦、忧郁、挣扎、激奋、斗争、希望、幸福、快乐等等体验,正是这种审美体验使学生对人的美、社会的美以及自然的美有了价值判断而产生愉悦感,在审美时空中瞬间达到精神的超越和生命的感悟。如上所述,《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带着几个孩子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的绿草原上奔跑、嬉戏、野餐、唱歌。那迷人的快乐、诱人的幸福和质纯的音乐之声与学生的渴望交汇成一幅立体的声像画境,令学生心在跳越、情在奔腾,在心驰神往中进入审美境界,在境界审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体悟生命的可贵,领悟到难以言传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这也正是电影的审美意义所在。

所以,以电影课程践行全人教育理念,其次是通过人对电影世界的审美体验,使学生“悦耳”、“悦目”而“赏心”、“明心”,有所收益。优秀电影均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使受众群体在审美观照中将电影艺术的深刻性内化为情感,使之受到生命的憾动,满足受众群体在精神、时空领域中所向往的生命追求。(三)通过人的情志反应获得对生活的理解

情志教育与知识教育不同,它是“着眼一个人的全生活而领着他去走人生大路”,梁漱溟先生指出:“工具弄不好,固然生活弄不好,生活本身(即情志方面)如果没有弄得妥帖恰好,则工具将无所用之,或转自贻戚;所以情志教育更是根本”。梁漱溟先生把情志看作生活本身,把情志教育看作对生活的调顺和培养。

情志,即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种情绪。电影让人哭、让人笑、让人怒、让人悲、让人思的情绪反应正是源于人的情志对影片情境的感应,使心在破碎又聚合的过程中得到生命意义的体验,情志的升华和对生活深层的理解。如,笔者儿时在露天看的电影《烈火中永生》、《南征北战》、《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永不消逝的电波》、《大篷车》、《流浪者》、《叶塞尼亚》等作品或优美或悲壮或惨烈,至今影响着笔者的爱恨情仇和价值观的判断。笔者相信:学生经过电影艺术美的培养、调顺后,亦更具有灵通的心境与悲怀之情,因而也就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更具有豁达平和的胸襟,更能体验、享受、珍惜生活美好的一面。

所以,以电影课程践行全人教育理念,再次是通过人对电影境界的情志反应,使学生的喜、怒、忧、思、悲、惊、恐等情绪得到宣泄和慰藉,达到以电影的积极力量引领学生走人生大路的目的。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利人,也能害人。同样,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也是利弊兼有,但只要人的情志得到适度的调顺、导引,就会使人产生对生活的深层次的体会和理解,认识到生活本身的意义。

三、结语

余秋雨说,电影使人哭着、笑着,心甘情愿地改变了自己。电影这种开放的艺术形式,是学生全面体验、自主思考、自我完善的良器,是使学生走向和乐安康的理想而有效的途径。它通过体验将人的身体、精神、情感及各种关系的不同方面融合在一起理解和体察对象世界,促进人的完整、自由、和谐的发展。笔者认为:电影课程的开设,正是在践行全人教育理念。它以电影为教育信息通道,引导学生开阔眼界,体验不同的人生和境遇,突破自我狭隘的圈子,逐渐走向健康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