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互关系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互关系及意义

————————————————————————————————作者:————————————————————————————————日期:

旅游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旅游管理

旅游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互关系及意义

李惠惠

本文从社会文化变迁的概念入手,通过阐述旅游地旅游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相互影响的特殊关系,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使我们能理性得认识二者关系背后的现实意义,从而更好的推动旅游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中国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美国学者克拉克洪和凯利认为:“所谓文化乃在历史里为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一切设计。在这一切设计中,有些是显明的、有些是隐含的;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反理性的,也有些是非理性的。这些设计任何时候都是人的行为之潜在的指导。……文化体系虽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也可被视为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什么叫文化变迁?有几种解释,有些辞书把文化变革也叫文化变迁。按照《文化社会学》一书的解释,所谓文化变迁是指凡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及其所引起的文化系统结构、模式、风格的变化,均称之为文化变迁。社会文化变迁,简单地说,就是指或由于民族社会内部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民族文化系统,从内容到结构﹑模式﹑分格的变化。本文所指的社会文化变迁,即指旅游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变迁,就是传统的社会文化在旅游的发展中被外来文化同化、侵蚀、丧失、减弱、演变的过程及现象。

二、旅游与社会文化变迁的关系

(一)旅游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

旅游发展促进传统社会文化的现代化变革。

社会文化变迁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生活方式所发生的任何变更,这种变更或是因为内部发展所引起,或是由于不同民族或地区之间的交流而产生。归因于内部发展的变迁往往追溯到发明或发现,而归因于外部发展或交往的变迁则常常追溯到借取或传播。由此可见,旅游对社会文化变迁的作用,属于外部因素。旅游之所以能促进社会文化的变迁,是因为旅游主体的构成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游客可以年龄不等,可以性别不同,可以国别不一,可以价值观、文化背景不同等等,因此旅游者进入旅游目的产生的影响就不同,旅游者选择的旅游方式就不一,而旅游目的地作为接待处,为了迎合更多旅游者的需求,赚取经济利益,不管是旅游开发者还是旅游目的地居民,他们会适时的改变或放弃传统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比如有的景区修建大型停车场,主要吸引自驾游的游客;有的景区则依靠地理优势,发展探险旅游;有的发展养生旅游;有的提供购物旅游等等,总之在旅游发展的刺激下,旅游地社会文化不得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适时变革。

第二,旅游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

旅游者是其常住地文化的载体,他们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实际上是旅游者的主体文化与旅游目的地客体文化之间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不管是团体游客还是个人,都会多多少少带有客源地文化的气息,在与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的交流中,无意间会形成两种文化之间的传播,起初交流双方可能不能认同对方的文化观念,产生抵触或排斥心理;而当双方的交流不断加深,涉及到更多的领域时,对方文化带来的冲击会让交流双方心理发生变化,又开始慢慢接受到逐渐被吸引,甚至产生吸纳外地文化、改变当地文化的冲动。旅游追逐经济利益是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旅游中当两种文化碰撞时,旅游开发者会敏锐的发掘外文

化带来的发展潜力,不断引进新的文化模式,形成新的旅游亮点;而旅游地居民会产生本地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文化保护意识。在敦煌的居民调查中,86%的被调查者认为外国游客的到来影响本地传统文化,不仅影响当地文化,还有价值观念、生活习俗都会产生影响。

第三,旅游发展导致文化的失真性和商业化。

旅游以经济行为的状态发生发展,就需要强有力的市场作为支撑。旅游产业开发者为旅游打造供给市场,为游客提供色彩斑斓的旅游消费项目;大众旅游的发展为旅游塑造需求市场,为旅游开发者输送源源不断地旅客。旅游开发资金和消费资金都在无形的市场内相互循环,不仅满足旅游开发者的经济目的,还满足了游客的消费欲望。这种资金的流动,让旅游开发者看到了经济利益的迅速回笼,他们开始想尽各种办法,运用各种手段,挖掘当地文化的价值,把它们(民俗节庆、社会风俗、民间传统艺术等)按照游客的口味加工包装,转化成适合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赢得游客的青睐。这种把社会文化按照旅游消费的需求加以改善的方法,一方面使当地人从不同角度到感知本地文化,有助于对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人们可能受到当前经济利益的刺激,更多的加工、出售文化商品,造成文化失去原真性,以致文化的商品化后果。为了满足游客的快餐消费理念,加工出售的文化从此丧失了其原有的文化意义,与一般商品的区别越来越小。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的“天天泼水节”就是旅游地文化商品化的典型代表。原来每年一次(公历4月15日)的傣族人民泼水节,变成了只要游客需要随时奉上的旅游消费项目;泼水节代表的傣族人民向佛祖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幸福的美好生活向往,变成了景区赚取游客经济利益的独特表演节目;一年一次的固定节日,有人会因为错过或没能赶上而遗憾,现在变成天天都有的日常节

目,降低了游客的旅游期望;原本傣族人民在劳作之余的节庆活动,变成了死板的表演艺术,甚至成为有些人的工作。旅游地开发文化追逐经济利益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规律下形成的文化生态系统,使原本的文化生态丛林出现越来越多的商业足迹。

(二)社会文化变迁对旅游的影响

第一,文化价值创新,旅游地生命周期延长。

R·W Buter于1980年基于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将生命周期引入旅游地研究,建立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得到普遍的认可。他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由“早起探险”、“地方参与”、“发展(开发)”、“巩固”、“停滞”和“衰退”几个阶段构成。巩固阶段旅游人数增张速度开始慢;停滞阶段旅游人数已达到高峰,旅游地吸引力开始减弱。由此可以看出,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是旅游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面对旅游地停滞状态,旅游开发部门只有通过创造新的旅游产品,设计新的旅游形象等方法延续当地旅游的发展。而这种具体的创新,就是在保留原有特色产品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吸纳其他旅游地的先进模式,更主要的是要通过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分析游客的价值追求,挖掘和开发原有资源的附加值,形成旅游新亮点。一些景区的缆车开发,就是在传统爬山和坐车上山的基础上,为满足游客的不同体验要求而开发的。

第二,旅游地可进入性增强,旅游收入增加而旅游地游客接待合理化

大众化旅游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方面,大众化旅游的快速发展,使旅游创造的经济收入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开始重视旅游的发展,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和旅游资金支持,使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增强,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娱乐接待环境的塑造,都极尽可能满足现代人挑剔的消费观念。再加之现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