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教学设计

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教学设计
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教学设计

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教学设计

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实践中的触动

●教师们的困惑:

◆为什么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怎样才能让他们弄清楚知

识的前后左右联系?

◆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与追求课堂教学效率之间仿佛永远是个两难问题,有没有办法

突破这对矛盾?怎样做才能使他们的学习不要偏离课程要求太远,如何平衡学科的

问题、学生的问题以及老师的问题呢?

◆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只能解决老问题,却不能解决新问题,怎样做才能让我的学生

更智慧,让他们不仅能解决新问题,还能解决疑难题,甚至还能发现新问题?

◆学生在解决前一个问题之后,如何影响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前后的问题之间又有着

怎样的联系,系列问题之间又构成一个怎样的整体影响学习?

◆我需要知道学生对问题是如何理解的,如何解开他们的思维密码?

●研究者的思考:

由于知识是有前后联系的,它通常是一个庞大的整体,而人学习的时间非常有效,为了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也使我们变得更智慧,我们必须学会组块式的问题解决。打个比方,我们不能教给孩子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是要让他明白,当他种瓜时会不会影响豆的收成。不能让孩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让他们知道,种了这棵树,下一棵该是什么,与前一棵又是什么关系,而整个树林在森林中又处于怎样的生态地位。我们希望学习者通过对一个问题系统内诸多问题的持续性解决,催生智慧,帮助他建构知识树。此外,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系统来学习,最终的目的不仅是让他们高效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问题解决,包括从哪些角度思考,按怎样的顺序解决,学会分清主次,厘清关系,聚焦重点。因此,从理想的角度,这是一种高效能的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一种学习模式,它须是教师引导下的结构优化的自主学习,

...

...................PBL

模式并不适合需要讲求效率的课堂,对熟练掌握概念与技能也缺乏保障。这种自主学习既要........................................

体现知识结

........................................构的优化,也要体现学习过程的优化,还要体现一定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就

提出了一种改良的基于问题学习,即基于问题系统的学习;它也是一种改进的提问教学,提........................................

倡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即以学科的问

..................题为基础,学生的问题为起点,及教师的问题为引

......................

导,是一种整体认知

..优.化的学习。

.....

.........结构

二、核心概念

问题就是指在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由“给定”、“目标”和“障碍”这三个成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对于“问题”这个概念,在本课题中,我们采用广义的解释。一般通过设问以疑问句形式出现,最常见的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假如”等形式;也可以呈现为有待完成的任务,可以是在创设的情境中,或是在真实的状态下,学生所面临的困惑、挑战、机遇、欲达的目标等。“问题”可

以是练习中的习题,也可以是课堂中讨论的议题,也可以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问题系统: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单个问题层次、问题系统层次和问题总体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特征可分别称之为微观特征、中观特征和宏观特征1。问题系统是指问题的中观特征,是指在一个整体中具有内在关系的诸多问题所构成的问题集合。问题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从属性,其表现形态可有问题集、问题链,或问题网。组成问题系统的两个基本依据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具体的学科课程中,通常是指一门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具有内在联系,这种内在的本质联系就构成了这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规律,则包括符合学生当前年龄特点的认知规律,也包括特定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

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学习:是指用更宏观的视角,即问题系统来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研究问题间的相互关系。这在学习理论中,通常是被忽略的。它要求学习活动以问题的发现

.............

与提出为开端,用有层次可扩展、图式化可迁移的问题系统贯

.......................................穿并优化学习过程,整合各

种知识,通过问题系统中诸问题的解决及对问题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形成系统的问题观,........................................

实现学习的有效迁移与知识的整体建构。

..................因此,问题系统优化的学习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的优化,一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二是学习过程的优化。

....................

三、研究基础

2003年的12月,我所研究的“基于网络的问题化学习”幸运又意外地被立项为国家十五规划的青年基金课题。考虑到网络作为技术支撑的功能较为局限,同年在上海市教委立项的经费资助课题中,我们将课题名称调整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问题化学习”。

时任五年,我们在中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四大课程领域,我们探索了问题化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初步构建了基于问题集、问题链、问题网、问题域、树状问题系统、多维矩阵问题系统学习的多种实践模式;另外,就信息技术支撑的方式,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一是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问题化学习风暴器,用来优化学习中的问题系统,二是运用思维导图支持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表征,及描述问题间相互关系等,通过实践,初步发现这种可视化的认知工具有助于学生迅速表征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2008年6月25日,我们对现有的成果进行了论证,专家组认为课题最大的创新点,一是把握了教学研究发展的前沿,关注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了问题系统这个概念,并进行了大量实践;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此间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媒介,而是思维与认知的工具。当然,他们也认为问题系统的分类还缺乏科学依据,此外,课题还需要做一些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

在研究期间,发表与出版的主要成果包括了:由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问题化学习及信息技术支撑的方式》、《语文课程中的问题化学习》、《数学课程中的问题化学习实践及案例》、《科学领域中问题化学习实践及案例》、《综合领域的问题化学习实践及案例》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2006,4。由课题负责人撰写的论文《概念地图的教学应用与案例》发表于《信息技术教育》,2003,10。即将出版的书籍《有效学习设计:问题化图式化信息化》(教育科学出版社)、《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虽然前期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站在一个基层的视角,我自己反思下来,觉得研究中明显不足的有:一是各学科教学的规律有待进一步深入,能否在问题系统的形成与架构上更关注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及学科学习的过程规律。二是对学(而非教)的研究关注不够,其中包括学习者认知发展的过程与规律,例如在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的认知图式等等。三是研究没有关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情感的因素。

1张掌然著:问题的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页。

四、研究视角

前一个课题已申请结题,现思考的是今后两三年需要深入研究什么,需要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新课题。考虑下来,无论从现有成果值得深入的创新点上看,还是从将来对基层学科教学的应用价值看,我最终将研究深入的聚焦点确定为“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教学设计”,它是问题化学习研究的深化。里面侧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一步探索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系统会有哪些。比如,问题化作文中,记叙文写作的问题系统是什么?议论文写作的问题系统又会是什么样的?作者从审题立意、构思及语言表达,问题化的思维路径是什么?所形成的系统化的问题图式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学生写议论性散文,不怕无话可写,就怕学生废话连篇:整篇作文中心游移、层次不明、逻辑混乱,或者空发感慨、写不出深度。我们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外现,依循一定的问题路径进行构思,学生往往能有的放矢,思路大开。特别是在一些关节点上,能不能再推进一步,关系到写作文最重要的立意高低的问题。文章的深度和内涵往往取决于学生心中的那条问题链;而文章的视野与广度往往取决于学生心中勾画的那个问题集;文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与阐释分析则往往取决于学生心中生成的那张问题网。……这些带着学科学习基本规律的问题系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况且这些深入课堂的实践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是直接受益的且有推广应用的价值。第二个问题是研究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因为架构问题系统,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内在结构,更要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与规律。第三研究作为可视化认知工具的思维导图,对问题系统的优化作用与图式获得的促进作用。

1.关注整体认知的学习,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图式建构

2.关注学的研究,把握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学习规律

3.进一步探索在不同领域学科学习的规律

五、研究目标

1.在十五研究基础上,依据学习理论及学科教学论基础,结合大量实践性归纳,进一

步研究梳理出学习中问题系统的基本类型及各科教学中各种类型。

2.探索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学习设计的操作框架,及学科教学中的实施模式。

3.通过实验研究和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探索运用思维导图认知工具对学生

建构问题图式的促进作用。

六、研究假设

基于问题系统优化学习的六类模式:

1.问题集优化:根据知识的内在要素,或思维的结构模型,形成问题集,此类模式结

构稳定,有助于学生整体认知,避免学习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问题链优化:根据同类问题解决的过程规律,从解决老问题、解决新问题、解决疑

难题到发现新问题,设计循环往复的问题化学习链,此类模式预设性强,有助于促

进学习迁移。

3.问题网优化:围绕核心问题与辅助问题的解决,形成纵横交错的问题网状系统,此

类模式生成性强,适合于开放式探究。

4.问题树状系统优化:基于“主题——专题——问题”进行学习扩展,形成树状问

题系统,此类模式适合各种综合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5.问题系统两维表优化:根据问题的类型、层次,可形成各种类型的问题两维表,此

类模式适合指向目标的学习,可直接检测所提问题与学习目标的联系。

6.问题域优化:在综合领域,可根据多元智能的参与程度,跨领域的知识整合,形成

一个更宏观的问题域,此类模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体系。

七、研究具体内容

1.学习中问题系统类型的深化研究

(1)在十五研究基础上,依据学习理论基础,结合大量实践性归纳,进一步研究梳理出学习中问题系统的基本类型。在本课题结题前,主要完成以系统

论与图式理论为基础的问题系统理论梳理工作。

(2)依据学科教学论基础,结合学科教学实践,包括语文、数学、科学与综合四个课程领域的进一步实践,归纳出学科学习中较典型的问题系统类型。

在本课题结题前,在语文与课程中先行,并有所突破。

2.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操作框架

依据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包括研究基于课程单元的中观设计、与基于课时的微观设计。这部分的内容已在开题前完成大部分的研究,接下去

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实践的深化与案例的积累。

目前已建构的框架有:

(1)三位一体设计学习问题: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

(2)定义问题的目标属性:目标的分类学依据、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目标与问题的系统设计。

(3)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过程设计:基于单元的中观设计、基于课时的微观设计。

(4)问题化学习的评价:对问题的评价、对问题化学习成效的评价、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对学习指导的评价——基于师生交互的评价。

在本课题结题前侧重解决的问题有:

1)教师分析课程教材,把握学科基本问题的;预估学生起点问题的方法与策

略;规划课堂核心问题与引导性问题的技术。积累典型课例。

2)运用豪恩斯坦整合的目标分类学思路,基于问题整合目标的不同维度。积

累典型案例。

3)问题系统优化知识结构、优化学习过程的典型课例。

4)课堂问题解答记录与分析的技术:A、解答过程分为两条路径,教师提问、

学生应答、教师回应;学生提问、教室理答与引导交互式讨论。B、问题

的认知层次的研究,包括基本层次与学科化处理。C、问题之间的结构关

系,主要是指对形成的问题系统的分析。文献梳理与实践归纳结合。

3.各科教学中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教学设计

根据目前研究力量,规划了在中小学各学科、各学段进行应用研究的侧重点(相关子课题):

4.思维导图在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1)在小学、初中、高中各选部分学生样本,在语文阅读(蔡玉锐李文英)、

作文(唐秋明李荀楼)、科学实验设计(唐宛漪马海珠赵金)选取三个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问题系统的学习案例,通过实验研究,探索运用思维导

图认知工具对学生建构问题图式的促进作用。

2)支持群体协作学习的网络版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上大附中张治)

5.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学习对提升学习效能的研究

1.数学变式学习——问题链设计与教学对提高学生解决新问题能力的实验

(冯吉等)

2.问题集设计与教学镀金学生科学概念获得的实验(赵金等)

3.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有效阅读的实验(蔡玉锐)

4.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写作的个案研究(唐秋明)

5.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综合问题解决与图式归纳(须文娟)

2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 在《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一书中,从理解的复杂性出发,将理解分为“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六个方面,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我们试图将这种分类法转释到阅读的整体性理解上来,将整体把握能力分解为六个纬度,用以分析其内在构成,构建能力培养的着力点。

八、研究基本过程

本课题沿用“十五”课题的研究组织形式,在总课题下设立“语文组”、“数学组”、“科学组”、“综合组”和“技术应用组”五个分课题组和一群子课题组的形式开展研究。

采用大学专业人员、区教师进修学院与基层骨干教师(科研团队、教研团队)、基地学校几方结合研究的方式进行。

(1)理论梳理与研究规划阶段:2009年2月——2009年6月:对前期成果进行梳理,规划新的课题方案。

(2)前期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2月:搭建研究框架,进行理论梳理,设计子课题实验方案,落实研究人员分工,确定成果形式,召开开题论证会议。

(3)实践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0月,就学科课程中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发代表不同风格的典型范例。举行实践研讨,采集实验数据,积累各项资料,整理案例、课例、个案与专题论文。

(4)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撰写研究报告,出版成果,举办结题会议。

九、最终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与课例集

2.问题化学习教师培训网络课程

3.《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化学习——基于问题系统优化》,本阶段内侧重总结的内容为:

a)问题化语文学习

b)问题化科学探究

十、成果应用前景

1.对教师教学应用与专业发展的价值:进行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学习设计,可以提升

教师中观课程设计的能力,并学会从优化学习者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的角度进行教

学设计。

2.对区域教学改进的价值:研究后开发的代表各学科不同学习规律的典型案例与实践

模式,可以指导高效能的学科学习。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掌然著.问题的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版。

3.[英]S. lan Robertson著.问题解决心理学[M],张奇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4.施良方著.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

5.(美国)W·迪克等著,庞维国译,系统化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胡小勇著.问题化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美]Linda Torp,Sara Sage著.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译丛[M],刘孝群、李小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8.陈爱苾著.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研究丛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年版.

9.邓铸,姜子云.问题图式获得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111-115.

10.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5.

11.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2.彭蜀晋,林长春,主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附:文献综述

1.关于问题解决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问题解决是一种智慧技能和高级规则的学习与应用,就是学习者运用规则以达到一定目标的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一种学习形式3。从桑代克(Thorndike,E.L 1898)起,心理学家就不断地探讨“问题解决”心理机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解决”进行解释: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尝试错误而最后成功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问题解决是“顿悟”的结果;奥苏贝尔等把问题解决看作是填补空白的过程;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则视其为搜索算子的过程。如纽威尔和西蒙(Newell & Simon)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转化到“目标状态”的通路;加涅则将问题解决看成是最高层次规则学习的结果;建构主义则把问题解决视作经验(问题图式)的重新建构过程。

与此相关的还有“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流行,PBL关注的是真实性的劣构问题解决,因此比较适用于研究性学习,但并不适合目前我国学科课程中的大部分课堂教学。

而“问题教学”或“提问教学”,“问题导向的教学”或“问题引探型教学”4,是中国教师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倡导通过“提问—答问”的过程来教授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也有很多学者研究问题教学,比较突出的是孙春成的“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研究”。而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与胡小勇博士所研究的问题化教学,开始提出教学问题集合的概念,本课题在十五期间的研究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步深入的。

与教学问题集合相关的研究,近年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4MA T模式(Bernice McCarthy,1996),其设计的核心是根据学习风格与兴趣进行问题编列。包括具体-反思型学习者偏好关注意义的为何(why)类问题;具体-行动型学习者偏好关注概念的是何(what)类问题;抽象-行动型学习者偏好关注应用的如何(how)类问题;抽象-反思型学习者偏好关注创造的假如(if)类问题。4MA T模式强调让学习者尝试各种类型的问题和学习风格,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全面性和均衡性。但他对各类问题的具体解决过程关注不深,没有提供问题设计的系统方法和指导原理。5

梅里尔(M. David Merrill)“首要教学原理”又称“五星教学原理”(FPI: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or five star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它强调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根植于问题的,学习涉及四个阶段的过程:“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共有15个要素6:①交代学习任务;②安排完整任务;③形成任务序列;④回忆原有经验;⑤提供新的经验;⑥明晰知识结构;⑦紧扣目标施教;⑧提供学习指导;⑨善用媒体促进;⑩进口目标操练;⑾逐渐放手操练;⑿变式问题操练;⒀实际表现业绩;⒁反思完善提高;⒂灵活创造应用。再辅以“指引方向、激发动机、协同合作和多向互动”四个教学环境因素的配合。该模式的实质是教学任务应被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

3R.M.加涅著,皮连生,王映学,郑葳等译.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3页。

4盛群力等著.学与教的新方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5胡小勇著.问题化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6盛群力等编著.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9.

还有就是David H .Jonassen的面向问题解决的设计理论(DTPS:Toward a Design Theory of Problem Solving)。Jonassen在良构型问题(well-structured)与劣构型问题(Ill-structured)连续体中鉴别定义了11类问题:逻辑问题、算法问题、情节问题、规则运用问题、决策制定问题、故障排除问题、诊断问题、策略运用问题、个案分析问题、设计问题与两难问题。

关于问题连续体的教学研究,还有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梅克(J.Maker)与斯基夫(1991)等人的分类,是把问题按解决它所需要的创造性程度,即随着问题结构性的递减来划分等级。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就问题本身、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结论这三个维度的已知或未知状况,或从问题的答案是惟一的、系列的还是开放的这些不同层次,构成问题连续体矩阵(PCM:Problem Continuum Matrix),简称问题连续体。7类型一:师生知道该问题及解法,但问题的答案只有老师知道,学生是未知的。问题、方法、答案各只有一个;类型二:问题已为师生所知,但问题的解法与答案只有老师知道,问题、方法、答案各只有一个;类型三:问题为师生所知,有一系列的方法可以解决,且有一系列的答案或结论,解决方法及答案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类型四:有一个定义清楚的问题,且问题为师生所知,但方法与答案师生都不知道;类型五:对问题的提出者与解决者而言,问题、解答、方法都是未知的。

而由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提出的问题化教学,胡小勇8博士将其定义为“是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9胡小勇博士强调了教学问题集在教学设计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对实现学习者学习潜能的作用。

7陈爱苾著.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研究丛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现工作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9胡小勇著.问题化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0.

需要说明的是,学习理论中的问题解决是一种学习类型,通常指向学习结果。而基于问题的学习、问题教学、问题化教学,包括本课题所研究的问题化学习(目前进一步明确为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学习),本质上讲都是一种学或教的方式,通常指向学习过程。比如,我们可以用“谁向谁通过什么途径说什么并产生什么效果?”,这种问题化学习的方式理解传播和交流的定义。从学习类型的角度,这只是一个概念的学习,并不涉及问题解决。但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是一种用问题化学习的方式实现对概念的理解。而4MAT等却都是教学设计的模式。

本课题中的问题涉及事实性问题、经验性问题、创造性问题等,因此是一种广义的问题解决。受到问题连续体研究的启发,基于问题系统优化的学习更强调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行为,通常以问题系统来展开。此外,与问题教学(提问教学)以及其他问题化教学相比较,本课题更强调以学习为中心。

另外,与问题系统相关的一个概念是“问题解决系统”,它是俄国学者阿利赫舒列尔(G.S.Altshuller,1946)提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中的一个概念。TRIZ是基于知识的、面向人的发明问题解决系统化方法学。它致力于研究创造性问题的系统分析方法,通过一个科学的问题解决系统提高技术问题或发明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而本课题所指的问题系统是系列问题组成的系统化的问题集合。主要的视角是研究在一个系统中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而问题解决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鉴定材料 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

二?一?年四月 1、鉴定大纲 2、计划任务书 3、工作报告 4、技术研究报告 5、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6、用户使用报告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鉴定大纲 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 二?一0年四月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鉴定大纲 一、鉴定条件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项目是临沂矿业集团公司2010 年度科技计划,由山东省邱集煤矿研究实施,经过应用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目前,技术文件已经齐全,应用后效果明显才,具备了鉴定条件。特申请鉴定。 二、项目名称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三、项目来源及编号 临沂矿业集团公司2010年度科技计划 四、鉴定目的 通过专家评议做出结论,以便进行推广应用。 五、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 六、鉴定内容 1、审查技术文件是否齐全、完整、正确、统一。 2、评价系统是否科学、合理、先进。 3、审查改造后的系统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七、鉴定资料文件 1、计划任务书; 2、工作报告; 3、技术研究报告; 4、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5、用户使用报告。

八、鉴定程序 1、成立鉴定委员会; 2、讨论并通过鉴定大纲; 3、项目完成单位向鉴定委员会汇报研究开发情况; 4、专家质疑; 5、专家评议,通过鉴定意见; 6、专家、评委签字。 鉴定委员会二0—0年四月

编号 类另U 二O一O年科学技术项目 计划任务书 项目名称:矿井诵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负责单位:临沂矿业集团邱集煤矿起止年限:2006 年5月?2010 年4月

浅谈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技术

浅谈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技术 摘要:对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具体问题,如矿井通风系统阻力研究、矿井通风网络优化调节研究、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优化、矿井通风系统主通风机工况优化研究、矿井通风系统测量平差优化等进行阐述,并指出具体技术措施。 关键词: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 0 引言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生产系统,同时又制约着生产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灾害防治和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矿井通风系统的不合理,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和矿井的抗灾能力,导致矿井经济效益的严重滑坡。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稳产和高产,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最终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通风系统必须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因此,建立完善、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和提高效益的基本保证。而实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正是为这一目的而进行的,它是通风管理工作和矿井设计过程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和内容。 1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生产矿井由于生产布局的变化、自然条件的影响及生产能力的提高,必须进行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 2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问题 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类:矿井通风系统阻力研究、矿井通风网络优化调节研究、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优化、矿井通风系统主通风机工况优化研究矿井通风系统测量平差优化。2.1矿井通风系统阻力优化 降低矿井通风阻力技术措施的研究对于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矿井通风优化设计还是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都要尽力降低矿井通风阻力,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矿井通风阻力的影响因素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2.1.1风量对阻力的影响 (1)根据通风阻力定律2 h RQ =可知:通风阻力与风量的平方成正比。当矿井总风阻不变,矿井总风量增加时,通风总阻力按风量的平方的倍数增加;同理,各个分支风量增加时,分支的阻力也相应地随风量的增加按风量平方的倍数增加。 (2)各个分支通过的风量(包括用风地点需风量)越接近自然分风风量,矿井通风阻力越小,各个分支的阻力就越接近平衡。 2.1.2分支风阻对通风阻力的影响 巷道风阻()7/ R kg m取决于巷道的长度() L m、断面积()2 S m、周长() U m、支护形式等参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3 LU R m α =

通风系统优化方案

通风系统优化方案 平禹煤电公司一矿 编制:陈占旭 2009年5月8日

一、矿井概况 平禹一矿位于禹州市北9km,郑平公路两侧。井田西起小王庄断层,东至315勘探线,北至二1煤层露头及魏庄断层为界,南到黑水河断层、肖庄断层,即-800m水平,东西长8km,井田面积10.5km2。 平禹一矿始建于1969年,1976年10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经过多次技术改造,2005年实际生产能力达100万吨/年,矿井二1、二3两层煤。主采二1煤层,煤厚0.99—12.55m,平均5.69m,一般4.0---7.0m,井田西北有一条封闭型的断层,造成局部瓦斯富存量较大,在开采过程中,由于二1、二3煤层间距较小,易出现未采煤层瓦斯释放到开采煤层的现象;二3煤层较薄平均厚度在1.8m左右。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平禹一矿,地质构造处于白沙向斜的东北部。矿区北、西、南三面环山,为一向东南开阔的“箕形”向斜汇水盆地。多次受水灾的危害,造成矿井巷道普遍压力大,巷道变形快,有效通风断面小,通风阻力大,维护周期短。目前矿井正处于东区水灾复矿阶段。 矿井运输、回风大巷、采区上、下山及车场采用砌硂、U型钢、裸巷、锚喷、锚网、工字钢等多种支护形式,由于受压力和顶板(顶板破碎严重)条件影响,巷道变形较大,

一定程度上影响通风。 矿井目前的通风系统为中央边界抽出式,主要通风机为FBCDZNo26型对旋式,一台使用,一台备用,转速740r/min,风机叶片安装角度为-9/-9o,配用电机功率为2*355KW,两条立井进风和一条斜井进风,一条并联回风斜井:1、新鲜风流由副井(主井)进入主石门、东西大巷,经采区运输上山供给各采面、掘进工作面,乏风流经采区轨道上山进入采区回风巷,经风井由主要通风机抽出地面。2新鲜风流由明斜井进入三采区,经采区运输上山供给各采面、掘进工作面,乏风流经采区轨道上山进入采区回风巷,经风井由主要通风机抽出地面。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的必要性 平禹一矿目前总进风量为5416m3/min,总回风量5703m3/min(风速为9.70 m3/s,超过最高允许风速8m3/s),风机房水柱记读数为3000Pa。主石门的供风量为3547m3/min(风速为6.03m3/s,接近最高风速8m3/s),明斜井的供风量为1869m3/min(风俗为3.80m3/s)。 东翼实际进风量为2629m3/min。设计风量为(各地点)1160*(通风系数)1.2+300(一采区下车场至明斜井之间避免出现盲巷和风路絮乱情况)=1692m3/min。目前有效用风地点为2个扒修工作面(三皮带下山扒修需风量为

系统优化最佳方案

WindowsXP终极优化设置(精心整理篇) 声明:以下资料均是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而来,在进行优化设置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备份!!! ◆一、系统优化设置 ◆1、系统常规优化 1)关闭系统属性中的特效,这可是简单有效的提速良方。点击开始→控制面板→系统→高级→性能→设置→在视觉效果中,设置为调整为最佳性能→确定即可。 2)“我的电脑”-“属性”-“高级”-“错误报告”-选择“禁用错误汇报”。 3)再点“启动和故障恢复”-“设置”,将“将事件写入系统日志”、“发送管理警报”、“自动重新启动”这三项的勾去掉。再将下面的“写入调试信息”设置为“无”。 4)“我的电脑”-“属性”-“高级”-“性能”-“设置”-“高级”,将虚拟内存值设为物理内存的2.5倍,将初始大小和最大值值设为一样(比如你的内存是256M,你可以设置为640M),并将虚拟内存设置在系统盘外(注意:当移动好后要将原来的文件删除)。 5)将“我的文档”文件夹转到其他分区:右击“我的文档”-“属性“-“移动”,设置 到系统盘以外的分区即可。 6)将IE临时文件夹转到其他分区:打开IE浏览器,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常规”-“设置”-“移动文件夹”,设置设置到系统盘以外的分区即可。 ◆2、加速XP的开、关机 1)首先,打开“系统属性”点“高级”选项卡,在“启动和故障恢复”区里打开“设置”,去掉“系统启动”区里的两个√,如果是多系统的用户保留“显示操作系统列表的时间”的√。再点“编辑”确定启动项的附加属性为/fastdetect而不要改为/nodetect,先不要加/noguiboot属性,因为后面还要用到guiboot。 2)接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在“系统属性”里打开“硬件”选项卡,打开“设备管理器”,展开“IDE ATA/ATAPI控制器”,双击打开“次要IDE通道”属性,点“高级设置”选 项卡,把设备1和2的传送模式改为“DMA(若可用)”,设备类型如果可以选择“无”就选为“无”,点确定完成设置。同样的方法设置“主要IDE通道”。

系统的优化的教学设计

系统的优化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和延伸,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节教材中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案例分析 “建造隔音墙”案例,目的是为了阐述系统的意义。从实例分析入手,降低教学难度,运用系统的思想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优化,在分析过程中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体会分析和优化仅仅靠定性的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定量计算才行,以“为江边码头选址”为例,让学生们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 第二部分:根据案例分析总结阐述系统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要求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比较、优化方案。总结归纳出系统最优化方法的含义。 第三部分:通过试一试和技术试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个系统优化的过程,体验系统是如何优化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往往会局限在具体问题的深入探究上,不能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优化系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系统分析和系统优化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 2、能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3、初步掌握系统最优化的方法 4、能够对一个简单系统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5、运用系统最优化方法的一般性步骤对简单系统进行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懂得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指导学生把系统优化的思想延伸到整个生活和学习当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系统最优化方法和一般性步骤 难点:系统优化的过程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与过程: ★复习巩固::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及可靠性评价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及可靠性评价Optimization and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2015年09月20日 September 20, 2015

摘要 作为煤矿生产中重要的一环,矿井通风系统会对煤矿的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运行可靠性进行评价,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与整改,以期矿井通风系统达到最优的工作状态。分析了可靠性评价的主耍内容包括可靠性评判指标与评判方法、确定可靠性评价指标权重与建立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望对相关工作实施有所借鉴。 关键词:矿井通风;可靠性评价;优化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the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afe of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mine production ,so it is needed to evaluate the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of it,optimize and rectif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timal working condition of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reliability assessment are analyzes,including reliability assessment index and assessment methods,determin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assessment index weight and construction of reliability system,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ated work. Keywords:Mine Ventilation;Reliability Assessment;Optimization

设计优化合理化建议

设计优化合理化建议 1,单相回路开关型号GSH202可以用GSH201代替,节省配电柜体尺寸,因为建筑配电采用TNS系统。末端单相回路L线发生短路故障则本回路切断,N线可以不单独设置保护。 2,各安装开关电源回路所接入数量宜作部分调整。 3,直流出线线缆RVV2*4 宜选用阻燃型,虽非强制规定,但可以降低由于吊顶内敷设并且处于部分商业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隐患。 4,部分户外投光灯灯杆基础接地极制作与系统图存在矛盾之处,宜根据具体情况深化。 5,考虑到龙湖金融中心的定位,其独特地理环境与整个区域的业态分布,局部商业区域宜预留可扩展功能,满足日后与智慧城市,商业系统营销传播,体验式光环境等交互端口。调光控制系统控制主机,主控器、分控器宜与确定的主要灯具供应商进行技术沟通,在满足技术要求与扩展的前提下,系统构架力求简洁。 对控制系统方案及预留扩展、整体项目控制系统兼容性及整体效果调试(提供系统原理图与文字描述方案)的实施与保证措施 一、智能控制系统 总体上,要严格遵照设计要求对各种设备(尤其模块)进行选型采购,保证主机协议、接口满足延华智能(设计文件规定)系统要求,提前并充分了解龙湖金融中心项目上级管理部门的特殊管理需求,在系统可扩展性,冗余度做好预留,使系统运行在满足可靠易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可在线监测,节能管控的技术特长。 调试实施流程 1、配电系统调试 ☆配电箱内的线路要条理清楚,去向明确。标识包括:路名、电缆型号; ☆所有电缆线路均应分别做绝缘测试,并作记录,无误后方可送电; ☆合闸前,仔细检查接线就是否正确,确保万无一失; ☆合闸时,有人监护,且应就是高级工监护低级工; ☆若在调试时发现问题,一定要拉闸并且派专人瞧守并挂牌“正在工作”等字样。逐步检查待问题查清后方可再次送电调试; ☆灯具安装完毕,各个支路的绝缘电阻摇测合格, 全部灯具逐步调试检查完毕无问题后通知甲方监理作全负荷试运行。公用建筑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问为24h,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且每2h记录运行状态1次,连续运行时间内无故障。同时检查灯具的控制就是否灵活、准确;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如果发现问题必须断电,然后查找原因进行修复。 2、控制系统调试 (1)系统的构成:

优化计算机教案

优化计算机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计算机优化 扬中树人信息组范伟霞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教材,第二章第二小节内容,对应《纲要》中“信息的存储与管理”部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重点内容。第一小节中,介绍了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并安排了配置电脑的网络实践活动,为顺利开展本节内容,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安装与卸载应用软件的方法,学会优化操作系统,从而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这将开启后一阶段word、excel等应用软件学习的大门,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安装操作系统,安装硬件驱动程序、安装与卸载应用软件、磁盘清理、系统还原、系统更新。鉴于时间有限,内容较多,且内容较为分散,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开展各个知识模块的学习。 ■学情分析 根据调查,我校学生具有网络收集资料的技能,对计算机硬件组成有所了解,但是对于操作系统如何安装,尚且缺乏经验常识。在日常的维护方面,家长都有限制学生使用电脑的情况,甚至有些学生家里没有电脑,那么更是鲜有学生做到日常维护电脑。所以,本节课,学生起点基本持平,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一个契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了解操作系统的安装流程。 (2)学会安装与卸载应用程序。 (3)学会常用系统维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需求。 教师播放操作系统安装视频,使学生了解安装操作系统的完整流程。 学生通过分组竞赛,体验卸载软件的不同方法,及其适用性。 教师制作软件模拟情境,学生通过实践模拟,了解系统的还原、磁盘整理方法。

DVent在大型复杂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3DVent在大型复杂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戴晓江、陈日辉、王丽红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 650093) 摘要:云锡老厂矿13-8#矿群的通风系统是大型复杂系统。本文通过介绍3DVent 通风软件在该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介绍了对这类通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及3DVent通风软件的优越性 关键词:矿井通风通风系统设计 3DVent通风软件云锡老厂矿 1 引言 3DVent是3DMine矿业软件的专业通风解算与模拟软件包。3DVent依托3DMine强大的三维建模功能,在完成通风巷道单线图的三维模型建立后,即可快速生成通风巷道关联的数据库。通过三维图形和表格交互的操作界面,可在数据库中直观方便地输入通风系统解算的基础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的数据准备效率和准确性。 在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方面,3DVent提供了完善的系统功能。如多级机站复杂通风网络解算、风机自动选型、特殊分支巷道的风量调节、计算风窗面积并确定安装位置,自动选择辅扇,计算出辅扇的工作参数、通风巷道风速三维动画模拟等。应用于矿井通风设计,可以显着地提高通风设计工作的效率,降低的通风网络分析计算的技术难度。本文拟结合云南锡业公司老厂分矿13-8#矿群通风设计的实例,介绍3DVent作为专业通风设计软件的先进性与优越性。 2 矿山概况 老厂锡矿是云南锡业公司下属的大型矿山,已经有上百年的开采历史。正在开采设计中的13-8#矿体群位于老厂矿田白龙井矿段,主要赋存标高为1360~1560m,是老厂锡矿深部重要资源接替区之一。因地处矿区腹地深部,13-8#矿群距离地表最近的巷道距离超过了8km。 13-8#矿群采区的设计年生产能力为65万吨,选用无轨斜坡道开拓。依矿体厚度不同,分别采用人工间柱连续高效采矿法;切顶、护顶下向平行中深孔落矿连续高效采矿法;顶板剥离废石充填连续高效采矿法。采用2m3电动铲运机出矿、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优化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 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措施名称:矿井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人:×××× 矿长:×××× 编制单位:×××安技科 编制时间:2013年6月29日

安全技术措施审批意见表

矿井风量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因+500水平巷道即将贯通形成通风回路,为确保全矿井通风可靠,对井下采掘工作面以及主要通风巷的风量进行重新分配和调整,为使整个调风工作能顺利进行,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及相关管理措施,请有关单位和部门遵照执行: 一、计划调风日期:预计贯通日期为2013年7月5日,巷道贯通后应立即停止井下作业,构筑通风设施,调整通风系统。 二、采掘工作面风量计算: (一)、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 1、按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①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回采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的浓度不超过0.75%的要求计算: Q采=q瓦采×K采/c 式中:q瓦采—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K采—采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通常机采工作面取1.2~1.6;炮采工作面取1.4~2.0; K采=1.5。 c—回采工作面正常生产时工作面及回风流中允许的最大瓦斯浓度, c取0.75%。 根据兵团发改委对我矿2011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41m3/min,且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82m3/t,属低瓦斯矿井。 则:Q采=q瓦采×K采/c=0.41×1.5/0.75%=82 m3/min ②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回采工作面回风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1%的要求计算: Q采=q采×KCO2/c

式中:Q采—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q采—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涌出量m3/min。 Kco2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通常机采工作面取1.2~1.6;炮采工作面取1.4~2.0;水采工作面取2.0~3.0, Kco2=1.5。 c—回采工作面正常生产时工作面及回风流中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碳浓度,c取1%。 根据兵团发改委对我矿2011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83 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3.63m3/t。 则:Q采=q采×KCO2/c=0.83×1.5/1%=124.5 m3/min 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需风量 采煤工作面应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其气温与风速的关系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 长壁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按下式计算: Q采=60×V采×S采×K采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V采—采煤工作面适宜的风速,v=1.0m/s; 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面积,s=7.4㎡ 平均断面积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计算; K长—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按下表取: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

第一章矿井通风系统 定义: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矿矿井通风方式、通风方法和通风网络的总称。井通风方式、通风方法和通风 网络矿井通风方式是指进风井(或平硐)和回风井(或平硐)矿井通风方式的布置方式,即所谓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和混合式等;矿井通风方法是指产生通风动力的方法,有自然通风矿井通风方法法和机械通风法(压入式,抽出式);矿井通风网络是指井下各风路按各种形式联接而成的矿井通风网络网络。 建立完整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目前用通风方 法排除井下瓦斯、粉尘和热量的平均能力。 研究表明,矿井通风系统能:排除全矿井瓦斯量的80%?90%,排除回采工作面瓦斯望的70%?80%,排除装有抑尘装置回采工作面的粉少量的:20%?30%排除深井回采作面热量的60%?70%。 在影响矿井安全的诸多因素中,瓦斯、高温和有自燃煤层的矿井对矿井通风系统有不同的要求,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应有利于排除矿井瓦斯、降低工作面的温度和防止煤炭自燃。 第一节通风系统的类型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增大,煤层的开采技 术条件日趋复杂化,相应的矿井瓦斯涌出量也增大,岩层温度也升高,矿井自然发火也越来越严重这就导致各矿井通风系统的差异也越来越大。为了使矿井通风系统与矿井开拓开采的条件相适应,应对不同开 拓开采条件的矿井的通风系统提出不同的要求。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类

型与级别根据瓦斯煤层自燃和高温对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和特点,为了便于管理、设计和检查,可把矿井通风系统分为:一般型、降温型、防火型、排放瓦斯型、防火及降温型、排放瓦斯及降温型、排放瓦斯及防火型、排放瓦斯与防火及降温型矿井通风系统及其相应的级别,如表1—1所示。 将矿井通风系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级别,具有以下优点1)有利于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规范化。1)有利于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规范化。有利于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的规范化根据不同类型的矿井对通风系统的不 同要求,规范。按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具体制定出每一类型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提高了矿井没计的质量。 2)可使通风管理标准化2)可使通风管理标准化。可使通风管理标准化矿井通风系统类型不同,通风管理酌标灌也有差异,根据每一类型矿井迎风系统类型的特点,制定出每一类型矿井通风系统具体的管理标准,即可使通风管理有的放矢。3)提高了矿井通风的管理质量提高了矿井通风的管理质量。3)提高了矿井通风的管理质量。根据矿井通风系统的不同类型,制定出了具体的管理标准,在进行通风质量检查时,按照通风系统的不同类型分别对待,提高了4)可使矿井的开拓开采和矿井通风结为一体可使矿井的开拓开米和矿井通风结为一体。4)可使矿井的开拓开采和矿井通风结为一体。在进行通风质量控查时通风检查,首先要检查的是矿井通风系统是否符合要求,然后才是检查通风 管管理是否符合质量标准。通风检查把矿井的开拓、开采与通风检查 联系在一起,可健全矿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都重视起通风工作。5)增强了矿井的技灾能力。5)增强了矿井的技灾能力。增强了矿

通风系统优化方案

xxxxxx煤业有限公司 2014年通风、抽放系统优化方案 科长: 分管领导: 通风科 2013-11-19

2014年通风系统优化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通风系统,保证矿井通风系统完善、合理、稳定可靠,现根据我公司井下通风系统现状,特制定2014年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调整方案。 一、矿井通风基本情况 矿井采用两翼对角抽出式和采区小风井独立进、回风相结合的通风系统。进风井有三个,即主井、副井和12区进风井;回风井有三个,即11区、12区、14区回风井。我公司为高瓦斯矿井。 11区回风井担负11采区上、下山及15采区开拓供风,12区回风井担负12采区供风,14区回风井担负14采区供风。11区回风井安装FBCDZ№.18-2×110型主通风机两台,电机功率为2×110Kw;12区回风井安装FBCDZ№.16/2×55型主通风机两台,电机功率2×55Kw/台;14区回风井安装FBCDZ№.18-2×110型主通风机两台,电机功率分别为2×110Kw;每个风井两台主通风机,互为备用。 矿井等积孔2.85m2,通风难易程度为容易,总进风量为6258m3/min,矿井总回风量为6387m3/min,矿井有效风量为5810m3/min。现11采区及14采区风量、负压不匹配。 二、系统优化的目的 减小通风阻力、提高通风能力,力求通风系统简单可靠,

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采区通风负压大,其原因是: 1、11区、12区、14区的主要进、回风巷部分段巷道喷浆层脱落、巷道底板隆起,造成巷道断面小、回风阻力大。 2、15采区未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现15采区通风采取压入式通风,风机安设在11采区大煤仓向东35米处,增加了11采区的通风负担,使11采区通风负压偏大。 3、我公司属典型的“三软”煤层,工作面上下巷巷道受采动影响极易底鼓、变型。 (二)采区变电所未形成独立通风系统: 1、15采区未形成独立通风系统。 2、12区、14区采区变电所目前没有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 四、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和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特制定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 (一)通风系统主要优化方案 1、矿井主要进回风巷道局部地段变形严重,影响巷道的通风断面,增加了通风阻力,需要对其进行扩修。2012年对矿井主要进回风巷扩修了1200米;2013年截至目前已扩修了750米,预计年底完成850米;2014年计划对矿井主要进回风巷进行扩巷降阻1050米。

煤矿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策略研究

煤矿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煤矿矿井生产作业难度的不断提升,不仅仅需要重点关注 于生产的效率,往往还需要重点围绕着生产安全性予以严格把关,尽量降低煤矿 矿井作业中安全事故发生几率。针对现阶段煤矿矿井生产作业中存在的各类安全 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因为通风质量不佳导致内部存在较高的瓦斯,进而可能对于 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影响,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安全影响因素。 关键词:煤矿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策略 1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简介 通风设施、通风方法以及通风网络共同构成了煤矿矿井的通风系统,对矿井中的空气进 行换气操作,从而确保矿井中的空气处于安全的范围内,排除有毒有害的气体,并且传输氧 气到矿井中。因此,煤矿矿井的通风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可以保障在井下工作的工 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且能够通过改善矿井下环境的条件,提升煤矿的工作效率。由此可见 需要对煤矿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充分的重视,不断地优化煤矿矿井的通风系统,从而为矿井 下的工作提供更加优越的工作的环境,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加安全与舒适的工作环境,并且能 够对施工的设备进行保护,确保减少受到潮湿空气的腐蚀,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设备 的工作状态。 2煤矿矿井通风系统构建原则 在煤矿矿井生产作业中充分发挥通风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明确相应构建原则是基本前提。结合当前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需求,其在优化构建中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在通风系统的设计构建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煤矿矿井实际生产作业状况,了解其面临的通风 需求,进而才能够设计更为合理的通风系统运行能力,确保通风条件能够匹配以煤矿矿井生 产作业要求,避免出现通风能力较差带来的威胁问题;其次,在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构 建中,往往还需要表现出较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确保其能够伴随着煤矿矿井生产作业,持续性发挥应有通风价值,并且在一些调控系统方面更是需要表现出较强的稳定运行效果, 降低通风系统自身出现故障问题的几率;另外,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构建往往还需要表 现出较强的简洁性特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自身对于煤矿矿井生产作业影响的基础上, 保障其可以更好关注于煤矿矿井的各个区域,形成最为高效的通风条件;最后,对于煤矿矿 井中通风系统的优化构建,往往还需要重点考虑到相关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对于 《煤矿设计规范》以及《煤矿安全规程》,更是需要设计人员深入研究,杜绝违规行为出现。 3煤矿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策略 3.1通风方式的优化布置 在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的构建中,选择适宜合理的通风方式是关键条件,通风方式不合理,不仅仅会导致通风效率较差,难以满足通风需求,还会产生严重的能耗损失,需要作为优化 的重要目标。在通风方式的优化设置中,构建人员往往需要充分考虑到进出风井的具体布置,确保形成较为协调有序的相互关系。一般而言,当前比较常用的通风方式有对角式进出风井、混合式进出风井以及中央式进出风井三类,需要结合不同煤矿矿井作业状况进行恰当选择和 布置。从中央式进出风井的布置上来看,其又可以根据不同矿井特点合理划分为分列式通风 方式以及并列式通风方式,需要在综合分析各个因素的基础上予以恰当选用和布置。在对角 式进出风井的布置中,则主要针对出风井设置在两翼区域,进而也就可以明显降低通风阻力,

WIN7操作系统服务优化大全

1、了解 Win7系统服务优化的基础知识 与Windows XP和Windows 2003才七十多个服务相比,到Windows 7时代,系统已经增加到一百五十多个服务(Vista系统有130多个),这不可避免地加大了系统资源占用,拖慢了系统速度,占据了系统CPU和内存资源。 当然,在Windows 7 的各个版本中,启动默认加载的服务数量是明显不同的,功能最多的是Ultimate版本(旗舰版),肯定加载的服务也最多。 Windows 系统的服务加载数量严重影响Win7的开机速度,因此,优化服务就显得更加重要。 2、如何设置、开启、关闭Windows7系统的各项服务 1)用Win7系统自带的服务管理软件: 方式A、在Win7系统中随时按下 Win键+R键快捷键打开运行窗口,输入 Services.msc 回车; 方式B、点击开始菜单——搜索框中输入服务两个汉字,或者输入Services.msc 回车; 方式C、点击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也可以到达同样的界面。 2)用Windows7优化大师里面的服务优化大师(或者魔方的服务管理也可以),在系统优化菜单栏点击左侧的服务优化即可打开。 3、用Win7优化大师中的向导进行设置 打开Win7优化大师第一次都会自动弹出优化向导,如果没有弹出,请点击Win7优化大师左侧的优化向导,依次点击下一步到第四步 第四步里面罗列了3个建议关闭的服务(勾选中的服务保存后会被自动关闭并禁止下次启动加载): 1)服务名称 Remote Registry :本服务允许远程用户修改本机注册表,建议关闭; 2)服务名称 Secondary Logon:本服务替换凭据下的启用进程,建议普通用户关闭; 3)服务名称 SSDP Discovery:本服务启动家庭网络上的UPNP设备,建议关闭; 这四个服务普通用户都禁止掉行了,然后跟随向导进入第五步,这儿列出了6个建议关闭的服务: 1)服务名称 IP Helper:如果您的网络协议不是IPV6,建议关闭此服务; 2)服务名称 IPsec Policy Agent:使用和管理IP安全策略,建议普通用户关闭; 3)服务名称System Event Notification Service:记录系统事件,建议普通用户关闭; 4)服务名称 Print Spooler:如果您不使用打印机,建议关闭此服务; 5)服务名称Windows Image Acquisition(WIA):如果不使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建议关闭此服务; 6)服务名称 Windows Error Reporting Service:当系统发生错误时提交错误报告给微软,建议关闭此服务;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范本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矿井基本简况5 第一节矿井简况4 一、井田简况4 二、煤层地质简况4 三、瓦斯简况5 四、水文简况5 五、煤尘、煤炭自燃简况5 六、通风简况5 第二章通风系统设计可行性论证8 第一节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背景8 一、矿井目前通风及生产能力情况8 二、矿井生产能力发展前景8 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分析、论证9 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的主要手段10

第四节通风系统改造总体技术方案的选择10 第三章矿井通风参数计算14 第一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需要风量的计算14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14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14 第二节通风系统改造后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19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9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9 第三节通风系统改造技术方案比较33 第四章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35 第一节主要通风机选型35 一、设计依据35 二、通风设备选型35 第二节矿井主要通风设备的配置要求38 第五章通风费用概算40 第六章矿井安全技术措施43

第一节粉尘灾害防治43 一、防尘措施43 二、防爆措施43 三、隔爆措施43 第二节瓦斯灾害防治44 第三节防灭火44 一、煤的自燃预防措施44 二、外因火灾防治44 第四节矿井防治水45 第五节井下其它灾害预防45 一、顶板灾害防治45 二、机电运输事故防治45 前言 矿井通风是一个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输送、调度空气在井下流动,维护矿井正常生产和劳动安全的动态过程。在生产期间其任务是利用通风动力,以最经济的方式,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质优量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工作人员

的呼吸,稀释并排除瓦斯、粉尘等各种有害物质,降低热害,给井下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在发生灾变时,能有效、及时地控制风向及风量,并与其它措施结合,防止灾害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剖析历次煤矿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及扩大的原因,无不与矿井通风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立一个既能满足日常生产需风,保证风向稳定、风质合格,在灾害时期又能保持通风设备运行可靠、稳定、能快速实现风流控制的通风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设计基于郑兴义兴(新密)煤矿的现状,本着为矿井的长期发展,提高矿井生产能力进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总设计技术方案:维修扩大矿井东回风巷的断面,回收矿井西回风巷,对皮带巷进行扩修增大通风断面减小阻力,并经过矿井通风设施改造。通过风量、风阻等计算,选择出主要通风机以及配套的电机型号。通过各种论证,本设计可靠可行,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提高了矿井的经济效益。

系统服务优化方案

Windows XP系统服务优化最佳方案 Alerter 微软: 通知选取的使用者及计算机系统管理警示。如果停止这个服务,使用系统管理警示的程序将不会收到通知。如果禁用这个服务,所有依存于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补充: 一般家用计算机根本不需要传送或接收计算机系统管理来的警示(Administrative Alerts),除非你的计算机用在局域网络上 建议: 禁用 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 Service 微软: 提供因特网联机共享和因特网联机防火墙的第三方通讯协议插件的支持 补充: 如果你不使用因特网联机共享(ICS) 提供多台计算机的因特网存取和因特网联机防火墙(ICF) 软件你可以关掉 建议: 禁用 Application Management (应用程序管理) 微软: 提供指派、发行、以及移除的软件安装服务。 补充: 如上说的软件安装变更的服务 建议: 手动 Automatic Updates 微软: 启用重要Windows 更新的下载及安装。如果禁用此服务,可以手动的从Windows Update 网站上更新操作系统。 补充: 允许Windows 于背景自动联机之下,到Microsoft Servers 自动检查和下载更新修补程序 建议: 禁用 Background Intelligent Transfer Service 微软: 使用闲置的网络频宽来传输数据。

补充: 经由Via HTTP1.1 在背景传输资料的,例如Windows Update 就是以此为工作之一 建议: 禁用 ClipBook (剪贴簿) 微软: 启用剪贴簿检视器以储存信息并与远程计算机共享。如果这个服务被停止,剪贴簿检视器将无法与远程计算机共享信息。如果这个服务被禁用,任何明确依存于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补充: 把剪贴簿内的信息和其它台计算机分享,一般家用计算机根本用不到 建议: 禁用 COM+ Event System (COM+ 事件系统) 微软: 支持「系统事件通知服务(SENS)」,它可让事件自动分散到订阅的COM 组件。如果服务被停止,SENS 会关闭,并无法提供登入及注销通知。如果此服务被禁用,任何明显依存它的服务都无法启动。 补充: 有些程序可能用到COM+ 组件,像BootVis 的optimize system 应用,如事件检视器内显示的DCOM 没有启用 依存: 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 和System Event Notification 建议: 手动 COM+ System Application 微软: 管理COM+ 组件的设定及追踪。如果停止此服务,大部分的COM+ 组件将无法适当?#092;作。如果此服务被禁用,任何明确依存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补充: 如果COM+ Event System 是一台车,那么COM+ System Application 就是司机,如事件检视器内显示的DCOM 没有启用 依存: Remote Procedure Call (RPC) 建议: 手动 Computer Browser (计算机浏览器) 微软: 维护网络上更新的计算机清单,并将这个清单提供给做为浏览器的计算机。如果停止这个服务,这个清单将不会被更新或维护。如果禁用这个服务,所有依存于它的服务将无法启动。

系统优化

《系统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系统 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教学重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二、学情分析 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很好理解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因此,系统优化的约束条件和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成了本节教学内容上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能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并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四、教学资源准备 “技术与设计2”配套教具旋转木马30套(江苏南京宝高公司提供)、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系统分析,承上启下) 情景设置:有一个农夫带一条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过河。如果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但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请你帮农夫解决难题?

学生:1、农夫带着羊首先过河,农夫回来; 2、农夫与狼过河,农夫与羊回来; 3、农夫搬白菜过河,农夫回来; 4、农夫与羊一起过河。 教师提问:说说你们对该系统分析的过程? 学生:问题的突破口在——狼与白菜能够共存!农夫、狼、羊、白菜和船组成了这个系统。系统中各要素是一个整体,都依赖农夫过河;最大的问题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和“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的冲突。我们联系已知条件,做了一系列的分析实验,但是比较其他方案不能实现所有要素都安全过河。最后得出以上方案。 教师:你们的思维过程很有价值,很清晰。而且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抓住了系统分析的三大原则——整体性、科学性、综合性。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产品在不断更新,系统在不断的升级。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追求更好,希望投入尽可能少,回报越多越好。为了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目标所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法,称为最优方法。但是有很多复杂系统,实施方案五花八门、干扰因素四面八方,我们不可能的逐个比较权衡,或者漫无目的瞎蒙。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定性定量的科学分析,寻找系统最优值。 (二)新课教学 1.案例分析: 案例一:“农作物种植系统的优化——农作物间作套种” 槟榔林套种香草兰收益高

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

登金字﹝2014﹞号签发人:刘发展 登封市金星煤业有限公司 关于印发《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的通知 矿属各部门: 为确保矿井通风系统完整、合理、稳定、可靠,使井下每一工作地点风量符合规程要求,实现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目前我矿井下通风系统现状,特制定2014年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调整方案。 一、矿井通风状况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主扇工作方式为抽出式,由主、副立井进风、立风井回风,主扇采用FBCDZ54-8-№.22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备一用,风机工作风量范围55~123m3/S,风压范围1158.7~2182.7Pa。电动机型号YBF315-8型专用防爆电机2台,供电电压380V。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现场存在问题

(一)通风系统存在问题 1.老主副斜井、一7斜井、二1东西斜井存在矿外漏风(300方以上)不利于通风管理。 2.130水平一7东巷采空区漏风严重(400方),属矿内漏风。 3.井下个别通风设施老化,部分需要更换和修理,同时也增加了矿内漏风。 4.由于人员不够的原因,临时设施比较多,造成系统不稳定,需要构筑永久设施。 5.部分地点存在下行风,造成通风不畅通, 6、个别密闭墙体爆皮,密闭前卫生差。 7、斜风井六巷下15米处密闭漏风。 8、对井下无用巷道(包裹以前的老井筒)进行统一论证,如老主副井、一7主副井、二1东西斜井、六巷东一斜巷、老主井六巷以上与回风斜井贯通段等。论证后该回撤的回撤,该封闭的封闭。 (二)局部通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局扇的安装因受地点、空间的限制,没有全部实现安装双风机,自动倒台,三专两闭锁。 三、优化调整方案和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特制定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 (一)通风系统优化方案 1.构筑永久性通风设施,确保风流稳定性。 A、老井区通风设施的构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