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纲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复习纲要
一、北伐战争
1.背景: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召开
2.军事基础:1924年黄埔军校(孙中山创办)的成立
3.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4.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5.重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
6.战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7.失败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反共
8.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9.东北易帜:1928年底
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 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
3.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开创)
4. 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创建革命队伍
6. 中央政府成立:1933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
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时间:1934 ~1936年
3.转折点:遵义会议
4.主要事件: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雪山草地
5.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6.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基础知识梳理】
一、北伐战争
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中共三大
(1)时间:1923年6月。
(2)内容: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
国共第一次合作意向的提出是在中共三大上,实现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召开: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
(2)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创办是国成第一次合作的成果之一。
(1)建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
(2)组织: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警师北伐。
4.战场:湖南、湖北是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5.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和武昌战役。
6.战果: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被基本消灭。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表现
(1)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叛变革命。
(2)蒋介石:1927年4
民政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同时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
(3)汪精卫: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2.结果: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3.东北易帜
(1)过程: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最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2)结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知识点1.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3.概况:革命军占领南昌城,随后南下广东,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武装的开始。
知识点2.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是由国民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1)召开: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
(2)内容: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2.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地点、领导人:湘赣边界,毛泽东
(3)结果: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井冈山会师
(1)时间:1928年4月。
(2)会师:朱德、陈毅率领的军队和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
(3)结果: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5.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知识点3.工农武装割据
1.策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2.概况: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政权,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3.发展: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到1930年,全国各地建立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
4.成果:1931年冬,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重点难点讲解】
知识拓展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中国革命以农村为中心的原因
这是由两国的国情和实际形势来决定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占全部人口的绝大多数,无产阶级人数尽管增加不少,但仍很薄弱;在大城市中,敌人的力量占有绝对优势。而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时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远远超过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在城市中比较强大。
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战略转移
(1)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红军第五次反
红军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
(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长征转折点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央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
知识点2.过雪山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