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一键多功能按键识别设计

单片机一键多功能按键识别设计
单片机一键多功能按键识别设计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片机应用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一键多功能按键识别设计姓名: xxx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班级:电信097

学号: 090301704

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李炎

设计完成日期 2010年12月26日

前言

单片机的应用介绍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功能强、灵活方便等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智能仪器的应用

单片机用于各种仪器仪表,是仪器仪表智能化,可以提高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简化仪器仪表的硬件结构,减小体积,提高其性价比。例如:温度智能控制仪表、医用仪表、数字示波器等。

通信设备的应用

单片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促使通信设备的智能控制水平大大提高,广泛应用于通信的各个领域。例如:调制解调器、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移动电话、固定电话机等。

(3)家用电器的应用

传统的家电配上单片机以后,提高了智能化程度,增加了功能,倍受人们的喜爱;单片机使人类生活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例如:洗衣机、电冰箱、电子玩具、收录机、微波炉、电视机、录像机、音响设备、程控玩具、游戏机等。

工业控制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方向。机电一体化产品是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机电产品,例如微机控制的车床、钻床等。单片机广泛用于导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在比较复杂的系统中,常采用分布式多机系统。多机系统一般由若干功能各异的单片机组成,各自完成特定的任务,它们通过串行通信相互联系。协调工作。单片机的高可靠性和强抗干扰能力,使它可以置于恶劣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1)掌握单片机中有关指令的使用方法。

(2)掌握循环程序的设计方法。

(3)掌握子程序的应用方法。

(4)掌握延时时间的计算、应用。

课题设计意义

计算机与计算机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送可以采用串行通讯和并行通讯二种方式。由于串行通讯方式具有使用线路少、成本低,特别是在远程传输时,避免了多条线路特性的不一致而被广泛采用。在串行通讯时,要求通讯双方都采用一个标准接口,使不同的设备可以方便地连接起来进行通讯。RS-232-C接口(又称E IA 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它是在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 IA)联合贝尔系统、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共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标准。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 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采用一个25个脚的DB25连接器,对连接器的每个引脚的信号内容加以规定,还对各种信号的电平加以规定。

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单片微型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单片机来对一些工业控制系统中如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PC机具有强大的监控和管理功能,而单片机则具有快速及灵活的控制特点,通过PC机的RS-232串行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是许多测控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通信解决方案。因此如何实现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题要求

开关SP1接在P3.7/RD管脚上,在AT89S51单片机的P1端口接有四个发光二极管,上电的时候,L1接在P1.0管脚上的发光二极管在闪烁,当第一次按下开关S P1的时候,L2接在P1.1管脚上的发光二极管在闪烁,再按下开关S P1的时候,L3接在P1.2管脚上的发光二极管在闪烁,再按下开关S P1的时候,L4接在P1.3管脚上的发光二极管在闪烁,再按下开关SP1的时候,又回到L1在闪烁了,如此循环下去。晶振频率为12MH z,发光二极管闪烁的频率为0.6s编程

实现,每隔10ms 检测一下开关状态。

硬件设计

1、主要元器件选用型号和数量如下:

2、AT89C51

功能及引脚简介:

上图是AT89C51的引脚图,引脚说明如下 :

VCC` :AT89C51 电源正极输入,接+5V 电压。 GND :电源接地端。

XTAL1: 接外部晶振的一个引脚。在单片机内部,它是一反相放

大器输入端,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振荡器。它采用外部振荡器时,些引脚应接地。

XTAL2 :接外部晶振的一个引脚。 在片内接至振荡器的反相放大器输出端和内部时钟发生器输入

元器件

数 量

AT89C51 (单片机)

RES (电阻)

发光二极管

BUTTON (开关按钮)

Vcc (电源)

接地端

1个

4个 4个 1个 4个

1个

端。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则此引脚接外部振荡信号的输入。

RST :AT89C51 的复位信号输入引脚,高电位工作,当要对芯片又时,只要将此引脚电位提升到高电位,并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时间,AT89C51 便能完成系统复位的各项工作,使得内部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均被设成已知状态。

ALE/PROG :ALE 是英文"ADDRESS LATCH ENABLE"的缩写,表示允许地址锁存允许信号。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ALE 信号负跳变来触发外部的8位锁存器(如74LS373),将端口P0的地址总线(A0-A7)锁存进入锁存器中。在非访问外部存储器期间,ALE 引脚的输出频率是系统工作频率的1/16,因此可以用来驱动其他外围芯片的时钟输入。当问外部存储器期间,将以1/12振荡频率输出。EA/VPP :该引脚为低电平时,则读取外部的程序代码(存于外部EPROM 中)来执行程序。因此在8031 中,EA 引脚必须接低电位,因为其内部无程序存储器空间。如果是使用AT89C51或其它内部有程序空间的单片机时,此引脚接成高电平使程序运行时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当程序指针PC 值超过片内程序存储器地址(如

8051/8751/89C51的PC 超过0FFFH)时,将自动转向外部程序存储器继续运行。此外,在将程序代码烧录至8751 内部EPROM、89C51内部FALSH 时,可以利用此引脚来输入提供编程电压(8751为2lV、AT89C51为12V、8051是由生产厂方一次性加工好)。

PSEN :此为"Program Store Enable"的缩写。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指令码时,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二次PSEN 信号。在执行片内程序存储器指令时,不产生PSEN信号,在访问外部数据时,亦不产生PSEN 信号。

P0 :P0 口(P0.0~P0.7)是一个8 位漏极开路双向输入输出端口,当访问外部数据时,它是地址总线(低8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外部不扩展而单片应用时,则作一般双向I/O 口用。P0 口每一个引脚可以推动8个LSTTL负载。

P1 :P1 口(P1.0~P1.7)口是具有内部提升电路的双向I/0 端口(准双向并行I/O 口),其输出可以推动4个LSTTL负载。仅供用户作为输入输出用的端口。

P2 :P2 口(P2.0~P2.7)口是具有内部提升电路的双向I/0 端口(准双向并行I/O 口),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它是高8 位地址。外部

不扩展而单片应用时,则作一般双向I/O 口用。每一个引脚可以推动4个LSTL负载。

P3 :P3 口(P3.0~P3.7)口是具有内部提升电路的双向I/0 端口(准双向并行I/O 口),它还提供特殊功能,包括串行通信、外部中断控制、计时计数控制及外部随机存储器内容的读取或写入控制等功能。

其特殊功能引脚分配如下:

P3.0 RXD串行通信输入

P3.1 TXD串行通信输出

P3.2 INT0 外部中断0输入,低电平有效

P3.3 INT1 外部中断1输入,低电平有效

P3.4 T0计数器0外部事件计数输入端

P3.5 T1计数器1外部事件计数输入端

P3.6 WR外部随机存储器的写选通,低电平有效

P3.7 RD 外部随机存储器的读选通,低电平有效

3、键盘多功能按键识别器原理图:

设计思路:

在给单片机通电后我们要求立刻有一个发光二极管P1.0发光,当第一次按下按钮后P1.1口所对应发光二极管发光且前一个灯灭,以此类推……完成要求.

软件总体设计

(1).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用一个存储单元作为秒计数单元,当一秒钟到来时,就让秒计数单元加1,当秒计数达到60时,就自动返回到0,从新秒计数。

(2).对于秒计数单元中的数据要把它十位数和个数分开,方法仍采用对10整除和对10求余。

(3).在数码上显示,仍通过查表的方式完成。

(4).一秒时间的产生在这里我们采用软件精确延时的方法来完成,经过精确计算得到1秒时间为1.002秒。

源程序设计: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30H

MAIN:SETB P3.7

MOV TCON,#00H

MOV SP,#6FH

MOV P1,#0FEH

KEY1:MOV P1,#0FFH

L1:CLR P1.0

LCALL DELAY

SETB P1.0

LCALL DELAY

JNB P3.7,KEY2

LJMP L1

KEY2: MOV P1,#0FFH

L2:CLR P1.1

LCALL DELAY

SETB P1.1

LCALL DELAY

JNB P3.7,KEY3

LJMP L2

KEY3:MOV P1,#0FFH

L3:CLR P1.2

LCALL DELAY

SETB P1.2

LCALL DELAY

JNB P3.7,KEY4

LJMP L3

KEY4:MOV P1,#0FFH

L4:CLR P1.3

LCALL DELAY

SETB P1.3

LCALL DELAY

JNB P3.7,KEY1

LJMP L4

ORG 0010H

DELAY:MOV R3,#4

DEL3 :MOV R4,#100

DEL2 :MOV R5,#150

DEL1 :NOP

DJNZ R5,DEL1

DJNZ R4,DEL2

DJNZ R3,DEL3

RET

END

仿真调试:

单片机仿真调试可以用完全的软件化,就如用P ro te us仿真软件。就是说不涉及到用真正单片机来做仿真。

而一般设计开发中都是用硬件的仿真器结合真正的单片机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做的硬件仿真。说白了就是让单片机根据编程者的意愿来执行程序中某些特定的部分,以便调试并找出单片机程序及外围电路的错误和毛病。

设计总结:

完成情况: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我们一组成员终于完成了键盘多功能按键设计的课题,主要是用AT89C51单片机实现键盘多功能按键识别器控制方案。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得到了一次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系统的锻炼。使我在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以及用汇编语言设计程序的思路技巧等方面都能向前迈了一大步,为日后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次这个单片机的课程设计我们完成的不太理想,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作品的制作让我对单片机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的应用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书本上的知识很多都是理想化后的结论,忽略了很多实际的因素,或者涉及的不全面,可在实际的应用时这些是不能被忽略的,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方的问题,这让我们无法根据书上的理论就轻易得到预想中的结果,有时结果甚至很差别很大。通过这次实践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会更加的注重实际,避免称为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课程设计贡献排序:这次课程设计从最初的规划到后来的理论设计到最后的具体制作都是我们两共同完成的,实在无法区分贡献排序。各取50%吧。

课程改革建议:我们强烈建议将这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部分合并成一门,以避免想我们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

在此感谢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参考文献:

江力蔡骏王艳春董泽芳编写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浅谈单片机系统中的按键编程

浅谈单片机系统中的按键编程 本帖被一线工人设置为精华(2009-05-09) 对于一个由单片机为核心构成的系统而言。输入通道是相当重要的。可以看到几乎每一样基于单片机的产品都有人机交互的部分。如各种仪器设备上的各种按钮和开关,以及我们手机上的键盘,MP3上的按键等等。最常见的输入部分,莫非就是按键了。对于大多数初学者而言,编写一个好的按键程序是一件颇为头疼的事情。于是乎在网上乱搜一气,程序倒是找到了不少,但是看了半天依然是不明白。或者在某某论坛上面发帖“跪求XX按键程序,大虾帮忙……”如果你偶然间进了这个论坛,又偶然看到了这个帖子,而且恰好你对按键程序的写法也不是很清楚,那么我希望你能够静静的看完这个帖子。如果你觉得对你很有帮助,那么我希望你能够在以后的日子中能够坚持到这个论坛来,一起交流学习,分享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喜悦或者一起探讨棘手的问题,这是我写这个帖子的最大的初衷了。OK,不能再说了,再说就变成水帖了。那么我们开始吧。 按键的种类很多。不过原理基本相似。下面我们以一种轻触开关为例讲解按键程序的写法。这种轻触开关大家不陌生吧^_^ 一般情况下,按键与单片机的连接如下面这幅图所示。 (图中电阻值一般去4.7k~10k之间,对于内部端口有上拉电阻的单片机则可省略此电阻) 单片机对于按键的按下与否则是通过检测相应引脚上的电平来实现的。对于上图而言,当P17引脚上面的电平为低时,则表示按键已经按下。反之,则表明按键没有按下。我们在程序中只要检测到了P17引脚上面的电平为低了,就可以判断按键按下。呵呵,简单吧。等会,您先别乐呵,话还没说完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按键按下时,P17引脚上面的波形是怎么变化的。 上图是一个理想波形图,当按键按下时,P17口的电平马上被拉低到0V了。当然理想的东西都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还是看看现实的波形图吧。 看出什么区别来了没。呵呵,只要你不是傻子我相信都能看出其中的区别。由于按键的机械特性。当按键闭合时,并不能马上保存良好的接触,而是来回弹跳。这个时间很短,我们的手根本感觉不出来。但是对于一秒钟执行百万条指令的单片机而言,这个时间是相当的长了。那么在这段抖动的时间内,单片机可能读到多次高低电平的变化。如果不加任何处理的话,就会认为已经按下,或者松开很多次了。而事实上,我们的手一直按在按键上,并没有重复按动很多次。要想能够正确的判断按键是否按下就要避开这段抖动的时间。根据一般按键的机械特点,以及按键的新旧程度等而言,这段抖动的时间一般在5MS~20MS之间。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该如何做了吧。 看看下面的这个流程图,你应该不陌生吧。 这个流程是好多教科书上的做法。可惜,误导了好多人。为什么呢。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考虑实际情况。我们根据这幅流程图来写它的代码看看。

小键盘按键识别(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小键盘按键识别

一.课题任务与要求 实验箱上有一个24键小键盘,出厂时按键接点已经按图所示连接。小键盘有8根横向引出线。实验前将8根横向引出线与PA0~PA7相连,3根纵向引出线与PB0~PB2相连,再从“I/O口地址译码器”选择一个译码器输出连接到8255的片选端,做好上述连接之后,就构成了以8255为核心的键盘输入电路要求: 在实际的自动控制系统中,键盘输入电路的作用是输入数据(0~9,A~F)或者输入控制信号(G,M,P,R,W,X,Y,S)。实现上述功能的核心程序是“按键识别”。 本实验要求设计按键识别程序,当按下小键盘上某一个键的时候,主机屏幕显示闭合键的键名,按下小键盘“R”键之后停止演示。 二.完成任务的方法或方案简介 本程序显示数字0到9,刚刚开始提出两中解决方案一是用跳转法直接显示数值,二是用查找法间接显示数值,本程序是用第一种方案,虽然程序多了些,但直观容易理解,故采纳第一种方案。 DISPLAY函数用来将BUFFER中的键值显示在数码管上。 设定A口方式0输出,B口方式0输入。 GETINPUT函数通过行值和列值查出输入的键值,并将它保存在AL中,如果输入是R,则AL赋值为FFH;如果输入非法字符,则AL赋值为0AH。 设定如果是R则退出程序. CHANGE函数用来改变BUFFER中保存的键值,将BUFFER中的键值移位,最后一位加入AL中的新键值。 CLOSEALL此函数用在退出程序时将数码管关闭. 以上是主题函数,在设计过程中还碰到了一些细节问题,例数码管的显示才用延迟20MS的办法解决,具体方案在DISPLAY函数中。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和扫描确认方式

9.3.1 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和扫描确认方式 来源:《AVR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践》M16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系马潮 当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对I/O 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也称为行列键盘,这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矩阵式键盘接口见图9-7 所示,它由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当键被按下时,其交点的行线和列线接通,相应的行线或列线上的电平发生变化,MCU 通过检测行或列线上的电平变化可以确定哪个按键被按下。 图9-7 为一个 4 x 3 的行列结构,可以构成12 个键的键盘。如果使用 4 x 4 的行列结构,就能组成一个16 键的键盘。很明显,在按键数量多的场合,矩阵键盘与独立式按键键盘相比可以节省很多的I/O 口线。 矩阵键盘不仅在连接上比单独式按键复杂,它的按键识别方法也比单独式按键复杂。在矩阵键盘的软件接口程序中,常使用的按键识别方法有行扫描法和线反转法。这两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采用循环查循的方法,反复查询按键的状态,因此会大量占用MCU 的时间,所以较好的方式也是采用状态机的方法来设计,尽量减少键盘查询过程对MCU 的占用时间。 下面以图9-7 为例,介绍采用行扫描法对矩阵键盘进行判别的思路。图9-7 中,PD0、PD1、PD2 为3 根列线,作为键盘的输入口(工作于输入方式)。PD3、PD4、PD5、PD6 为4根行线,工作于输出方式,由MCU(扫描)控制其输出的电平值。行扫描法也称为逐行扫描查询法,其按键识别的过程如下。 √将全部行线PD3-PD6 置低电平输出,然后读PD0-PD2 三根输入列线中有无低电平出现。只要有低电平出现,则说明有键按下(实际编程时,还要考虑按键的消抖)。如读到的都是高电平,则表示无键按下。 √在确认有键按下后,需要进入确定具体哪一个键闭合的过程。其思路是:依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 F I 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 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 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12.电子标签按照天线的类型不同可以划分为【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13.125KHzRFID系统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由于应答器成本低、非金属材料和水对该频率的射频具有较低的吸收率,所以125KHzRFID系统在【动物识别】、工业和民用水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二、判断题(叙述完全正确请在题前括号内填入“对”字或打上“√”符号,否则填入“错”字或打上 “╳”符号)(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30选20】 1.【对】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触角”。 2.【对】条码与RFID可以优势互补。 3.【错】IC卡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无须直接面对被识别标签。 4.【错】条码识别可读可写。 5.【对】条码识别是一次性使用的。 6.【错】生物识别成本较低。 7.【对】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8.【错】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百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9.【对】只读标签容量小,可以用做标识标签。 10.【错】可读可写标签不仅具有存储数据功能,还具有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多次对原有数据进行擦除以及重新写入数据的功能,甚至UID也可以重新写入。 11.【错】一般来讲,无源系统、有源系统均为主动式。 12.【对】低频标签可以穿透大部分物体。 13.【错】微波穿透能力最强。

按键识别方法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大作业设计 学院班级: 姓名: 学号

按键识别方法 一.设计任务: 每按下一次开关SP1,计数值加1,通过AT89S51单片机的P1端口的P1.0到P1.3显示出其的二进制计数值。 二.电路原理图:

图1 三.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7/RD端口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1端口上; 2.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4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P1.0连接到L1,P1.1连接到L2,P1.2连接到L3,P1.3连接到L4上。 四.程序设计方法: 其实,作为一个按键从没有按下到按下以及释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就是说,当我们按下一个按键时,总希望某个命令只执行一次,而在按键按下的过程中,不要有干扰进来,因为,在按下的过程中,一旦有干扰过来,可能造成误触发过程,这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此在按键按下的时候

图2 要把我们手上的干扰信号以及按键的机械接触等干扰信号给滤除掉,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电容来滤除掉这些干扰信号,但实际上,会增加硬件成本及硬件电路的体积,这是我们不希望,总得有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软件滤波的方法去除这些干扰。 信号,一般情况下,一个按键按下的时候,总是在按下的时刻存在着一定的干扰信号,按下之后就基本上进入了稳定的状态。具体的一个按键从按下到释放的全过程的信号图如上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程序设计时,从按键被识别按下之后,延时5ms以上,从而避开了干扰信号区域,我们再来检测一次,看按键是否真得已经按下,若真得已经按下,这时肯定输出为低电平,若这时检测到的是高电平,证明刚才是由于干扰信号引起的误触发,CPU就认为是误触发信号而舍弃这次的按键识别过程。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由于要求每按下一次,命令被执行一次,直到下一次再按下的时候,再执行一次命令,因此从按键被识别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执行这次的命令,所以要有一个等待按键释放的过程,显然释放的过程,就是使其恢复成高电平状态。 对于按键识别的指令,我们依然选择如下指令JB BIT,REL指令是用来检测BIT是否为高电平,若BIT=1,则程序转向REL处执行程序,否则就继续向 下执行程序。或者是JNB BIT,REL指令是用来检测BIT是否为低电平,若BIT =0,则程序转向REL处执行程序,否则就继续向下执行程序。

51单片机练习题

一.闪烁灯 1.实验任务 如图4.1.1所示:在端口上接一个发光二极管L1,使L1在不停地一亮一灭,一亮一灭的时间间隔为秒。 2.电路原理图 图4.1.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端口用导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端口上。 ( 4.程序设计内容 (1)延时程序的设计方法 作为单片机的指令的执行的时间是很短,数量大微秒级,因此,我们要 求的闪烁时间间隔为秒,相对于微秒来说,相差太大,所以我们在执行 某一指令时,插入延时程序,来达到我们的要求,但这样的延时程序是 如何设计呢下面具体介绍其原理:

如图4.1.1所示的石英晶体为12MHz,因此,1个机器周期为1微秒机器周期微秒 MOV R6,#20 2个 2 D1: MOV R7,#248 2个 2 2+2×248=498 20× 】 DJNZ R7,$ 2个2×248 (498 DJNZ R6,D1 2个2×20=40 10002 因此,上面的延时程序时间为。 由以上可知,当R6=10、R7=248时,延时5ms,R6=20、R7=248时, 延时10ms,以此为基本的计时单位。如本实验要求秒=200ms,10ms×R5 =200ms,则R5=20,延时子程序如下: DELAY: MOV R5,#20 D1: MOV R6,#20 D2: MOV R7,#248 DJNZ R7,$ DJNZ R6,D2 DJNZ R5,D1 RET (2).输出控制 如图1所示,当端口输出高电平,即=1时,根据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 电性可知,这时发光二极管L1熄灭;当端口输出低电平,即=0时,发

生物识别技术在生活中如何应用

生物识别技术在生活中如何应用 思路:根据人体特征具有人体所固有的不可复制的唯一性,这一生物密钥无法复制、失窃或被遗忘,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准确。 想法:常见的口令、IC卡、条码、磁卡或钥匙存在着丢失、遗忘、复制及被盗用等。因此采用生物“钥匙”,可以不必携带大串的钥匙,也不用费心去记或更换密码。因此把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安全方面是最安全有效的。 比如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于诸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及各种相关数字化产品。但是这些数字产品的安全加密技术及信息管理技术的可靠性和易用性越来越受到挑战。因此把生物识别的技术应用到相关的电子产品中来降低信息加密成本同时解决传统加密技术的复杂性。 在笔记本电脑中加入人脸识别把长相等特征记录于计算机,可以直接用人脸识别,同时识别软件系统能够对多人的各种特征进行差异鉴别,加强了电脑的保密和防盗措施。在个人的手机中存在这大量的信息,所以保密性是最关键的,在手机中加入指纹识别会大大提高安全性且成本较低。 在生活中还有智能锁,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也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的电子密码锁代替传统的机械式密码锁,克服了机械式密码锁密码量少、安全性能差的缺点。但成本上较高,而且密码钥匙容易丢失和忘记。而生物特征防盗锁凭借其自生自长、随身携带的“钥匙”优点突出。因此此种锁度过了性能不太稳定、价格昂贵的初始期,变得越来越实,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根据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来应用相关技术,比如在我们城市的社会保障中,随着近几年来社会保险事业的深入发展和涉及人员范围不断扩大,代领、冒领、骗保、重复参保等情况屡有出现,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所以在需要一个身份的认证也就是真实情况的录入。如果把生物识别应用的该问题中,社保的安全就会得到大大的改善。 由于社会保障工作涉及的人员数量众多,生物识别系统解决身份的验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如下: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 1.自动识别技术就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得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就是应用一定得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得【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得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得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得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得载体(标签)与对应得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得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就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得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就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得商品条码. 4.RFID技术就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得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得信息达到识别目得得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与【“数字字段”】得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得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就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就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得工作频率都就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得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就是工作在【网络】层得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与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与应用软件之间得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得接口来完成。一般读写器得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12.电子标签按照天线得类型不同可以划分为【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13.125KHz RFID系统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由于应答器成本低、非金属材料与水对该频率得射频具有较低得吸收率,所以125KHzRFID系统在【动物识别】、工业与民用水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二、判断题(叙述完全正确请在题前括号内填入“对”字或打上“√”符号,否则填入“错" 字或打上“╳”符号)(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30选20】 1.【对】自动识别技术就是物联网得“触角"。 2.【对】条码与RFID可以优势互补。 3.【错】IC卡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无须直接面对被识别标签. 4.【错】条码识别可读可写。 5.【对】条码识别就是一次性使用得。 6.【错】生物识别成本较低。 7.【对】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8.【错】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百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9.【对】只读标签容量小,可以用做标识标签. 10.【错】可读可写标签不仅具有存储数据功能,还具有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多次对原有

按键控制键盘检测原理与应用

按键控制键盘检测原理与应用 一、任务目标: 认知目标 1、 掌握按键分类及工作原理 2、 掌握IF 条件选择结构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循环结构和使用原理 4、 掌握独立按键子函数的编写原理及方法 1、独立键盘 在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往往只需要几个功能键就能满足要求, 此时,可采用独立 式按键结构。 独立式按键是直接用 I/O 口线构成的单个按键电路,其特点是每个按键单独占用一根 I/O 口线,每个按键的工作不会影响其它 I/O 口线的状态。独立式按键的典型应用如图 1.2.1 所示。 独立式按键示意图 独立式按键电路配置灵活,软件结构简单,但每个按键必须占用一根 I/O 口线,因此, 在按键较多时,I/O 口线浪费较大,不宜采用。 程序开始,检测按键是否被按下,若按下,则移动机器人启动,未被按下,继续检测。 这里将程序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延时子函数、按键子函数、主函数。 延时子函数,通过参数 t 设置延时时间;按键模块子函数需用到延时函数,对按键进行 消抖;主函数主要调用按键检测程序,实现对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程序流程图如图 1.2.2所 示 xnu Lnu Jnu L] iu lu o 1 3 4 5 6 - IL I 」 IL IL IL IL IL IL- PPPPFFPP 3 S-I

程序示例: 在编写程序开始的部分,将系统头文件“STC89C52RC.H ”包含进来,对常用的变量类 型进行宏定义,规划各函数和变量,对变量进行定义和初始化,对自定义子函数进行声明并添加相应标注,程序开始部分如下 sbit IN仁P1A0; sbit IN2=P1A1; Void key(); 编写主函数,在主函数中就是调用按键检测函数。 Void mai n() { key(); } 编写key()按键检测函数,按键按下,输出低电平,通过if语句检测低电平,延时10ms 后,再次检测,若检测为高电平,则表示为机械抖动,若检测到低电平表示按键按下。 Void key() { if(IN1==0) { delay_ms(10); if(IN 仁=0) { while(IN 仁=0); IN2=~IN2 ; } } } 在上面的程序中,就只有一个检查按键扫描的函数key(),key()函数是检查有没有按键

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班级:物流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5年10月20日

目录 1、自动识别概念 (3) 2、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3) 3、自动识别技术分类 (3) 4、自动识别技术特点 (4) 5、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 (4) 5.1、条码技术 (4) 5.2、磁条(卡)技术 (4) 5.3、IC卡技术 (5) 5.4、生物识别技术 (5) 5.4.1语音识别技术 (6) 5.4.2视觉识别技术 (6) 5.4.3人脸识别技术 (6) 5.4.4指纹识别技术 (7) 5.5图像识别技术 (7) 5.6.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CR) (7) 5.7.射频识别技术(RFID) (8) 6、自动识别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8) 6.1、自动识别技术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 (8) 6.2、自动识别技术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10) 6.3、自动识别技术可提升企业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10) 7、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 (11) 8、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11) 8.1、多种识别技术的集成化应用 (12) 8.2、无线通讯相结合是未来自动识别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3) 8.3、自动识别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控制,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14) 8.4、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将继续拓宽,并向纵深发展 (15) 8.5、新的自动识别技术标准不断涌现,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16)

1、自动识别概念 自动识别系统是现代工业和商业及物流领域中,生产自动化、销售自动化、流通自动化过程中所必备的自动识别设备以及配套的自动识别软件所构成的体系。 自动识别包括:条码识读、射频识别、生物识别(人脸、语音、指纹、静脉)、图像识别、OCR光学字符识别 自动识别系统几乎覆盖了现代生活领域中的各个环节,并具有及大的发展空间。其中比较常见应用有:条形码打印设备和扫描设备,手机二维码的应用,指纹防盗锁,自动售货柜,自动投币箱,POS机等. 2、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自动识别技术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近几十年内自动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磁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射频识别、生物识别及图像识别等集计算机、光、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 3、自动识别技术分类 按照国际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标准,自动识别技术可以有两种分类方法: 1.按照采集技术进行分类,其基本特征是需要被识别物体具有特定的识别 特征载体(如标签等,仅光学字符识别例外),可以分为光存储器、磁存 储器和电存储器三种; 2.按照特征提取技术进行分类,其基本特征是根据被识别物体的本身的行 为特征来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可以分为静态特征、动态特征和属性特 征。

单片机按键识别方法之一

单片机按键识别方法之一 1.实验任务 每按下一次开关SP1,计数值加1,通过AT89S51单片机的P1端口的P1.0到P1.3显示出其的二进制计数值。 2.电路原理图 图4.8.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7/RD端口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1端口上;

(2.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4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P1.0连接到L1,P1.1连接到L2,P1.2连接到L3,P1.3连接到L4上。 4.程序设计方法 (1.其实,作为一个按键从没有按下到按下以及释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就是说, 当我们按下一个按键 时,总希望某个命令只 执行一次,而在按键按 下的过程中,不要有干 扰进来,因为,在按下的过程中,一旦有干扰过来,可能造成误触发过程,这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 因此在按键按下的时候,图4.8.2 要把我们手上的干扰信号以及按键的机械接触等干扰信号给滤除掉,一般情况 下,我们可以采用电容来滤除掉这些干扰信号,但实际上,会增加硬件成本及 硬件电路的体积,这是我们不希望,总得有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 以采用软件滤波的方法去除这些干扰信号,一般情况下,一个按键按下的时候, 总是在按下的时刻存在着一定的干扰信号,按下之后就基本上进入了稳定的状 态。具体的一个按键从按下到释放的全过程的信号图如上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程序设计时,从按键被识别按下之后,延时5ms以上,从而避开了干扰信号区域,我们再来检测一次,看按键是否真得已经按下,若真得已经按下,这时肯定输出为低电平,若这时检测到的是高电平,证明刚才是由于干扰信号引起的误触发,CPU 就认为是误触发信号而舍弃这次的按键识别过程。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要求每按下一次,命令被执行一次,直到下一次再按下的时候,再执行一次命令,因此从按键被识别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执行这次的命令,所以要有一个等待按键释放的过程,显然释放的过程,就是使其恢复成高电平状态。

[整理]一键多功能按键识别.

一键多功能按键识别 1.实验任务 如图4.9.1所示,开关SP1接在P3.7/RD管脚上,在AT89S51单片机的P1端口接有四个发光二极管,上电的时候,L1接在P1.0管脚上的发光二极管在闪烁,当每一次按下开关SP1的时候,L2接在P1.1管脚上的发光二极管在闪烁,再按下开关SP1的时候,L3接在P1.2管脚上的发光二极管在闪烁,再按下开关SP1的时候,L4接在P1.3管脚上的发光二极管在闪烁,再按下开关SP1的时候,又轮到L1在闪烁了,如此轮流下去。 2.电路原理图 图4.9.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7/RD端口连接到“独立式键盘” 区域中的SP1端口上; (2.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4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 P1.0连接到L1,P1.1连接到L2,P1.2连接到L3,P1.3连接到 L4上。 4.程序设计方法 (1.设计思想由来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通过这个叫张三,那个叫李四,另外一个是王五;那是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名子,我们就很快认出,同样,对于要通过一个按键来识别每种不同的功能,我们给每个不同的功能模块用不同的ID号标识,这样,每按下一次按键,ID的值是不相同的,所以单片机就很容易识别不同功能的身份了。 (2.设计方法 从上面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L1到L4发光二极管在每个时刻的闪烁的时间是受开关SP1来控制,我们给L1到L4闪烁的时段定义出不同的ID号,当L1在闪烁时,ID=0;当L2在闪烁时,ID=1;当L3在闪烁时,ID=2;当L4在闪烁时,ID=3;很显然,只要每次按下开关K1时,分别给出不同的ID号我们就能够完成上面的任务了。下面给出有关程序设计的框图。 5.程序框图

十种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 1. 条码 5. 电子信息交换 2. 生物测量 6. 机器视觉 3. 卡片技术7. 光学字符识别 3.1磁条卡8. 射频信息通讯 3.2光学卡片9. 射频识别 3.3智能卡10.语音识别 4. 接触记忆 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条形码是主要的自动收集技术,用来收集有关任何人物、地点或物品的资料.它的应用范围是无限的。条码被用来进行物品追踪、控制库存、记录时间和出勤、监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检进检出、分类、订单输入、文件追踪、进出控制、个人识别、送货与收货、仓库管理、路线管理、售货点作业以及包括追踪药物使用和病人收款等在内的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 条码本身不是一套系统,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识别工具它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来支持成熟的管理系统。条码使用能够逐渐地提高准确性和效率,节省开支并改进业务操作。 条码是由不同宽度的浅色和深色的部分(通常是条形)组成的图形,这些部分代表数字、字母或标点符号。将由条与空代表的信息编码的方法被称作符号法。符号法有许多种。下面列举的是一些最常使用的符号法。 通用产品码(UPC码)和它在世界范围的相似物国际物品码(EAN码)在零售业被非常广泛地使用,它们正在工业和贸易领域中被广泛地接受。UPC/EAN码是一种全数字的符号法(它只能表示数字)。 在工业、药物和政府应用中最多的是39码,它是一种字母与数字混合符号法,它具有自我检验功能,能够提供不同的长度和较高的信息安全性。它被一些工业贸易组织所接受,包括汽车工业活动组织(AIAG)、保健工业贸易通讯委员会(HIBCC)和美国国防部(DOD)。工业应用包括追踪生产过程、仓库库存,还有识别影印领域这样的特别应用。作为一种字母与数字混合符号法,39码除有数字外,还能够支持大写字母并有一些标点符号。 与39码相比,128码是一种更便捷的符号法,它能够代表整个ASCII字母系列。它提供一种特殊的“双重密度”的全数字模式并有高信息安全性能。128码正在逐渐代替39码。HIBCC 和统一编码委员会(UCC)已接受一种特殊版本的128码(UCC/EAN-128)用来进行送货箱的标记。在ANSI的送货箱标记标准中也承认UCC/EAN-128码。在需要将序号、批量号和其它有关信息输入到产品标签上的应用中使用UCC/EAN-128码的趋势有进一步的发展。两维码符号法正在跟进 两维码符号法是条码发展的下一步骤。它们比传统的条形码的密度高得多,所以能提供较高的信息完整程度。因为它们能够将更多的信息放入更小的面积内,所以它们为许多不同的应用所接受。 有两种不同的两维码符号法:重叠式条码(条码的细条重叠在一起)和矩阵式符号法(它是统一规格的黑白方块的组合,而不是不同宽度的条与空的组合)。 重叠式条码(如PDF417码、Codablock、Supercode)包括附加的版式排列信息,这样信息会总处于正确的位置中。信息量可达到1K的字母(如果计算进“连接”的符号会更高)。例如,PDF417码被用来为送货/收货标签信息编码,甚至ANSI使用它来为送货箱的标签编码,作为“纸张电子信息交换”的一部分。这种符号法被多个工业组织和许多工业公司所采

键盘矩阵的按键识别方法

在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I/O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在矩阵键盘中每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在交叉处不直接相连,而是通过一个按键相连接,这样在由N条水平线和M条垂直线最多可以有N *M 个按键,大大的减少了对于芯片I/O的占用。 键盘矩阵的按键识别方法 图1 矩阵键盘的结构 方法一行扫描法 1、判断键盘中有无键按下将全部行线P1.4-P1.7置低电平,当然P1.0-P1.3为高电平(或许芯片内部已经将这些引脚它上拉),然后检测列线的状态。只要有一列的电平为低,则表示键盘中有键被按下,而且闭合的键位于低电平线与4根行线相交叉的4个按键之中。若所有列线均为高电平,则键盘中无键按下。 2、判断闭合键所在的位置在确认有键按下后,即可进入确定具体闭合键的过程。其方法是:依次将行线置为低电平,即在置某根行线为低电平时,其它线为高电平。在确定某根行线位置为低电平后,再逐行检测各列线的电平状态。若某列为低,则该列线与置为低电平的行线交叉处的按键就是闭合的按键。 方法 二 先从P1口的高四位输出低电平,低四位输出高电平,从P1口的低四位读取键盘状态。再从P1口的低四位输出低电平,高四位输出高电平,从P1口的高四位读取键盘状态。将两次读取结果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当前按键的特征编码。 在I.MX27中keypad模块的实现

Keypad port 相关引脚说明: 在keypad模块中总共有16个引脚(8个行引脚 8个列引脚) KP_COL[7:0] 其中[5:0] 作为键盘模块的列引脚如果未使用也可以做为通常的GPIO口使用 [7:6]两引脚复用可以作为键盘模块的列引脚 7脚还可以用做串口2的UART2_CTS 引脚 6脚还可以当做串口2 的UART2_TXD脚使用 6脚有时还做为芯片内部的测试引脚 KP_ROW[5:0] 其中[5:0] 作为键盘模块的行引脚如果未使用也可以做为通常的GPIO口使用 [7:6]两引脚复用可以作为键盘模块的行引脚 7脚还可以用做串口2的UART2_RTS 引脚 6脚还可以当做串口2 的UART2_RXD脚使用 keypad port 相关的寄存器 KPCR 键盘控制寄存器

生物识别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2015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调查研究与 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2707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617325761.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27075←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传真: Email: 网上阅读:_YiYaoBaoJian/75/ShengWuShiBieJiShuFaZhanXianZhuangFenXiQianJingY 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2015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在多年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 团队对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 监测的数据库,对生物识别技术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2015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前景预判,挖掘生物识别技术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生物识别技术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第一章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发展背景概述 1.1 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综述 1.1.1 生物识别技术的定义 1.1.2 生物识别技术的必要性 1.1.3 生物识别技术的分类 1.1.4 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势 1.2 生物识别技术行业政策环境

自动识别技术 (1)

自动识别技术 课程报告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所属课程:RFID原理与应用 日期:2014.9.14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继涌现出多种自动识别输入技术,包含了自动识别,数据采集和移动计算三个方面的技术应用,这对计算机技术的扩大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雷达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射频识别技术应运而生,为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十年左右的试验研究探索阶段,到20世纪70-80年代左右,自动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如火如荼,也加速了自动识别技术的测试。并相继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但由于自动识别技术标准相当混乱,一直无法扩大规模生产。直到2000年后,随着自动识别产品种类的增加,标准化问题逐渐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不断扩大,自动识别技术才得以广泛应用。 近几十年自动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技术、磁条磁卡技术、IC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射频技术、声音识别及视觉识别等集计算机、光、磁、物理、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而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分为:光符号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生物计量识别技术、IC卡技术、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服装生产线和物流系统的管理和应用,大型会议人员通道系统,智能货架的管理,医药物流系统的管理和应用等;此外自动识别技术也应用于人类的各种研究,如枪弹痕迹自动识别,心电信号,机器视觉的农田害虫的快速检测与识别,无线信号调制等等。

51单片机C语言实验及实践教程_8.按键识别方法之一

51单片机C语言实验及实践教程_8.按键识别方法之一 发布: 2009-4-04 12:57 | 作者: 孙青安 | 查看: 88次 1.实验任务 I/O并行口直接驱动LED显示 每按下一次开关SP1,计数值加1,通过AT89S51单片机的P1端口的P1.0到P1.3显示出其的二进制计数值。 2.电路原理图 图4.8.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7/RD端 口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1端口上; (2.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4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P1.0连接到 L1,P1.1连接到L2,P1.2连接到L3,P1.3连接到L4上。 4.程序设计方法 (1.其实,作为一个按键从没有按下到按下以及释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就是说,当我们按下一个按键时,总希望某个命令只执行一次,而 在按键按下的过程中,不要有干扰进来,因为,在按下的过程中, 一旦有干扰过来,可能造成误触发过程,这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 此在按键按下的时候,图4.8.2 要把我们手上的干扰信号以及按键的机械接触等干扰信号给滤除 掉,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电容来滤除掉这些干扰信号,但实际 上,会增加硬件成本及硬件电路的体积,这是我们不希望,总得有个 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软件滤波的方法去除这些干扰 信号,一般情况下,一个按键按下的时候,总是在按下的时刻存在着 一定的干扰信号,按下之后就基本上进入了稳定的状态。具体的一个 按键从按下到释放的全过程的信号图如上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程序设计时,从按键被识别按下之后,延时5ms 以上,从而避开了干扰信号区域,我们再来检测一次,看按键是否真得已经按下,若真得已经按下,这时肯定输出为低电平,若这时检测到的是高电平,证明刚才是由于干扰信号引起的误触发,CPU就认为是误触发信号而舍弃这次的按键识别过程。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要求每按下一次,命令被执行一次,直到下一次再按下的时候,再执行一次命令,因此从按键被识别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执行这次的命令,所以要有一个等待按键释放的过程,显然释放的过程,就是使其恢复成高电平状态。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 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 接口】。 12.电子标签按照天线的类型不同可以划分为【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13.125KHz RFID系统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由于应答器成本低、非金属材料和水对该频率的射频具有较低的吸收率,所以125KHz RFID系统在【动物识别】、工业和民用水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二、判断题(叙述完全正确请在题前括号内填入“对”字或打上“√”符号,否则填入“错” 字或打上“╳”符号)(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30选20】 1.【对】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触角”。 2.【对】条码与RFID可以优势互补。 3.【错】IC卡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无须直接面对被识别标签。 4.【错】条码识别可读可写。 5.【对】条码识别是一次性使用的。 6.【错】生物识别成本较低。 7.【对】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8.【错】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百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9.【对】只读标签容量小,可以用做标识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