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颈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发表时间:2016-10-26T11:47:16.790Z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作者:韦玮方梓羽贺红英谭广萍[导读]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病理分级。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广西柳州 54500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局部晚期宫颈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课题编号Z2014391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9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的IB1-IIA2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淋巴结转移的高危险因素,生存分析不同模式下淋巴结转移的生存率。结果: 42例患者164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脉管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病理分级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82%.IB1期、IB2期、ⅡA期患者5年OS分别为92%、83%、和75%。单组淋巴结转移30例,闭孔淋巴结转移率66.7%,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14.3%。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5年OS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髂总、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OS显著低于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OS低于单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数目不同对患者的OS造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病理分级。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单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髂总及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关键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319-01 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中国现有宫颈癌患者约40万人,近年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其死亡率高达11.3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死亡率。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播散的主要途径。研究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情况的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本研究对我院妇瘤科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16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宫颈癌患者169例,年龄23~68岁,中位年龄50岁;Ⅰ期76例,Ⅱ期93例;肿瘤最大直径<4cm者112例,≥4cm者57例;鳞癌143例,腺癌16例;浸润肌层深度<1/2者99例,≥1/2者70例;有脉管侵犯者14例,无脉管侵犯者155例;分化程度1级72例,2级40例,3级57例;术前接受1-2疗程化疗者41例,均未接受任何放射治疗。

1.2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接受广泛全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后所有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依据高危因素辅助放化疗,建立随访库定期随访及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与患者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等相关(见表1)。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直径及病理分级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2.2 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 42例患者164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单组淋巴结转移30例,闭孔淋巴结转移率66.7%,25例仅有该组淋巴结转移,另3例同时有其他组淋巴结转移。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14.3%。所有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82%.IB1期、IB2期、ⅡA期患者的5年OS分别为92%、83%和75%。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5年OS为87%,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0.001);髂总、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OS为46%,显著低于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2);双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OS低于单侧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P=0.045);盆腔淋巴结转移数目不同对患者OS造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

3.讨论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主要转移途径。虽然宫颈癌FIGO分期中不包含淋巴结转移情况,但淋巴结转移与否不仅是患者预后重要因素之一,对治疗方案选择也有决定性影响。研究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情况的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一些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分期越高淋巴结转移率越高,ⅠB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6.0%~19.8%,ⅡA期淋巴结转移率为25.6%~33.0%,ⅡB期淋巴结转移率为36.1%~36.5%[1]。宫旁组织浸润深度也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肌层浸润越深则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发生宫颈全层浸润的淋巴结转移风险高5.4倍[2]。研究认为宫旁间质血管及淋巴结管丰富,癌细易沿着淋巴、血管发生转移。本文经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病理分级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分期Ⅱ期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Ⅰ期患者的1.6倍;宫颈深肌层浸润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为浅肌层浸润的3.5倍。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不同转移方式的预后。宫颈癌淋巴转移一般呈阶梯式,沿宫颈旁淋巴管先转移至闭孔、骼内及骼外等区域淋巴结,而后再转移至骼总、骸前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晚期患者可远处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或深浅腹股沟淋巴结。这个观点也指导了我们的临床工作,比如通过前哨淋巴结检测来预测淋巴结的转移。温宏武等[3]研究盆腔淋巴结转移规律,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82.9%,右侧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左侧。如果不进行系统淋巴结清扫,因重点行闭孔淋巴结切除尤其右侧。王香[4]等通过放射性核素对96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研究,术中前哨淋巴结检出率100%,86例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术后石蜡病理检查未发现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本文42例患者164枚淋巴结发生转移。单组淋巴结转移30例,闭孔淋巴结转移率66.7%,25例仅有该组淋巴结转移,另3例同时有其他组淋巴结转移。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较低14.3%,基本呈阶梯式转移。淋巴结清扫明确有否淋巴结转移作为预后价值的评价可能大于治疗价值。虽然如此,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主要的预后指标及辅助治疗的主要依据之一,了解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十分重要。同时切除大的转移淋巴结病灶,有利于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控制淋巴结复发率。早期宫颈癌术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总体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为95.4%,2年复发率为3.4%,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为67.8%,2年复发率为23.0%[5]。本文资料显示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87%,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61%,P<0.001);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虽低,但其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6% VS 68%)。系统淋巴结清扫如果不能改善预后,根据淋巴结转移规律,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是有可能的,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

参考文献

1 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06

2邓浩.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J].肿瘤预防与诊疗,2011,24(5)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