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毛泽东通过对近代中国国情的分析,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长期的武装斗争成为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法宝。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对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周恩来等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召开“八七”会议,制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随后在各地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衔接,中国共产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中,强调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还强调了武装与民众的结合,即不能搞单纯的军事斗争,革命的武装必须与广大的民众相结合,要使武装成为民众的武装,民众成为武装的民众,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并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的斗争形式。开展其他各种非武装的斗争形式(诸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以及思想政治战线上的各种斗争,等等),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其他形式的斗争要围绕着武装斗争,而不能脱离武装斗争;反之,没有其他各种形式的革命斗争的配合与支持,武装斗争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共产党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形成的以学生为主,包括各阶级、阶层人民参加的大规模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成为中国革命的第二条战线。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和基本途径

毛泽东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论在中国在外国都是对的。但在同一原则下,武装夺取政权走什么道路,则基于各国条件的不同,而不应强求一致,应由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依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而定。

毛泽东在比较分析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情况后,认为中国革命不能像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那样,走合法的、不流血的议会斗争的道路,也不能像法国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那样,走先在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城市,然后进攻农村,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而只能走相反的路,即先在农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发展革命武装,积蓄革命力量,等待时机成熟时,以革命的农村包围反动统治阶级占据的城市,夺取城市,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分析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依据。

这主要是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一方面,近代中国内部没有起码的民主,外部没有民族的独立,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另一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的不平衡。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

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城市和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形成了近代中国特殊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近代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城市与乡村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中国的中心城市,不能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控制全国的经济与政治;广大的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这就为农村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使农村包围城市成为可能。

毛泽东不仅从理论上论证和分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而且还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并将其作为实现这一革命道路的基本途径。

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因为,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才能动员广大的农民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只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进行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同样,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有可靠的依托。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是紧密结合的有机体。“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的军事战略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建立一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这支军队必须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军队,它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完成共产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因此,这支军队必须置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党指挥枪”,而决不是枪指挥党,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执行打仗、做群众工作、筹款三位一体的任务,它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

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与此相一致,人民军队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军事民主,以保证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

人民战争是特指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而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进行的革命战争。

人民战争必须深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把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之上,“兵民是胜利之本”。

要取得人民战争的胜利,必须制定和执行一整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毛泽东从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点人手,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经验,提出了一整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科学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这就是: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第二,敌人的强大;第三,人民军队的弱小;第四,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第一和第四两个特点规定了人民军队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第二和第三两个特点又规定了人民军队不可能很快发展和很快战胜其敌人。这就决定了战争的持久性,决定了人民军队在战争全局上,必须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因此,积极防御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主要的作战形式则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