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中国传统节日礼仪风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南族中国传统节日礼仪风俗

过去毛南族的人生不是以出生的时刻为起点,而是在母亲怀胎期间,人们就开始对他(她)的命运作判断。当家公家婆要知道儿媳妇身怀有孕了,便忙着找“先生”占卜、算命。毛南族人生的第二阶段的初期是临产期。孩子满三早时,家里要筹办一次“三早会”,才正式向众人宣告孩子降生。孩子出生满三天后,家里便去找算命先生,登记孩子出生的年、月、日、时,算命先生把八字写在纸条上还给主人,同时按八字给孩子算命。生下第一个孩子,取了名,等长到五、六月时,要办一次较大的喜酒,毛南语叫“肥固几”。如果是女孩,还要在三岁以下给她穿耳,是为以后戴耳环作准备。

服饰

毛南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年龄、季节用途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形成各种类型和模式,通常分为外衣(毛南语称“骨勤班”)、女衣(骨勒别),青年服装(骨勒作)、儿童服装(骨勒洁)和老人服装(骨勒老)是不一样的;根据季节与用

法区分,冬季穿的衣服称“骨年香”、夏季穿的衣服称“骨年突”;喜事、走亲访友、赶圩穿的称“骨拜板”在家做工和下地劳动穿的称“骨费工”等等,各种称谓五花八门。

女装最大的特点是镶有三道黄色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和滚边裤子,从衣领到衣襟镶有黑色花边,花边有大和小之分。大有筷头那么大,镶大条花边也费工少,缝制较容易,小条花边有火柴梗那样细小,缝制手工精细,穿起来也显得精致,美观,女裤的裤脚也镶三条黑色花边,花边大小要和上衣一样。盛装的头缠巾,发髻插银或玉衣襟挂银牌;手戴银镯或玉镯,脚穿绣花鞋,肩背精致的“顶布花”(花竹帽)。

男装称为五扣衣,也同女装一样开右襟,但不镶花边,它的特点是有五颗晶亮的铜扣,毛南语称“骨娥妮”,意即五颗扣的衣服。领扣一颗,右襟三颗,和领扣垂直相对,安在肚脐位置一颗,下面开襟,衣服口袋和女装一样,缝在右衣襟里不外露。盛装时头巾,长约八尺,从左到右有归律地缠在头上,头巾一端有布须,露出头缠黑头巾顶,毛南话叫“挂爪”,腰缠八尺长的黑色腰带,腰带两头用红、黄、蓝、白绒线镶或锯齿形的布须,缠腰时两头有颜色的布须外露,下

面穿宽筒裤子,脚穿白底黑面的布鞋。

毛南族妇女爱穿绣花鞋,有“双桥”、“猫鼻”、“云头”等三种形式,“双桥”鞋是用红、绿两种颜色在鞋面上镶两条花边,象两座石拱桥横跨河面,也象一对彩虹吸水,因而得名。“猫鼻”鞋用五色花带鞋面上构成勾头形的鞋尖,尖头活象小花猫的鼻子。“云头”鞋的鞋面绣有云藕图案,这些精致的绣花鞋通常是要赴喜宴和走亲时才穿的,平时在家穿黑色布鞋毛南人走远路、赶圩多数穿草鞋,草鞋用竹壳、竹棉和禾米草编织而成。毛南族的银器饰物给妇女儿童增添了光彩,除了银手镯外,还有耳环、银项圈、银麒麟、银环、银簪、“五子登科”帽饰、银钗、银梳等。青年妇女戴上耳环,表示已出嫁或订婚了,小孩戴银锁驱邪禳灾。

男女衣服颜色喜欢蓝青定自染的青色和蓝色,很少穿黄色和白色,只有孝服用白布缝制,忌穿白色衣服串门。服孝男女穿白衣,要进别家时,要把白衣、白巾脱于门外才能进屋,否则主家认为兆头不好。

毛南族对自己穿的衣服(特别是贴身衣)很珍视,叫作“本身”,汉意是“灵魂”,因此自己穿的衣服不乱丢,怕别人拿去灵魂,带来病灾。妇女忌袒胸露乳。

村落

毛南族多同族、同姓聚居在一起,很少和外族、外姓杂居。山区村落比较分散,六七户为一村者颇多;平地村落多为十多户至数十户,大的村也有百余户的。平地村寨相距较近,有二三里内为一村的,也有四五里一村的。山区村寨则相距较远,有十里乃至数十里内为一村的。村寨内的房屋亦零星分散,各房族自成一栋,一般相邻不相连。

建筑

毛南族的房屋称“干栏石楼”,多是泥墙瓦顶,少数为砖墙瓦顶,屋基多用精制的石料砌成,正门的楼梯也用长条的石料砌成登门台阶,坚固而壮观。房前一侧建有用石砌成或竹、木架成的晒台,供纳凉和晒衣物用。过去,贫穷者多住低矮的泥墙茅屋,富裕者才住砖墙瓦房。改革开放后,毛南族逐步走上了劳动致富之路,砖瓦房已成为普通住房,多为三间一幢,也有六七间为一幢的,小部分甚至建成水泥砖混小洋房。毛南族的堂屋多用木板间架成小阁,做成神龛,上写天神灵位,神龛下面还设有专用供奉祖先的灵台。

婚俗

毛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新中国成立前也有富家男子纳妾之例。可与壮、

汉等民族通婚。传统认为同姓皆兄妹,一般同姓不婚。但是由于谭姓人口众多,在附近乡村与他姓通婚日显困难的情况下,于是改同姓不婚为同姓除五代直系亲属不婚外,其他不受限制,一些小姓仍然奉行同姓不婚的习俗。毛南族对娘家人很敬重,在婚姻问题上,舅舅的地位高于父亲,外甥和外甥女的婚嫁往往首先要征求舅舅的意见。传统婚姻仪式一般有几个主要过程:踩门,即女方上男方家认亲;结婚典礼,在男方家宴请宾客;发棉,新婚媳妇回娘家小住几天,再由夫家接回,然后才算正式过门。现在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日渐增多。

毛南人恋爱自由,但婚姻不自主,婚姻常由媒人牵线搭桥。

毛南人的婚礼既繁又别致,是别有一番风趣的。毛南族的婚礼分为“女婚礼”和“男婚礼”两种。“女婚礼”规模较小,送的彩礼不很多,称序也比较简单,是平常农家办的婚礼。“男婚礼”规模较大,送的礼品名目繁多,迎亲队伍也比较庞大,它除了包含“女婚礼”的全部程序外,还有许多讲排场、讲阔气的场面,是钱财富裕的大户人家才办得起。

“男婚礼”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吉日前夕,花轿、彩礼等物已准备齐,迎亲人马都集中到新郎家。吉日清晨,迎亲的人们用过早餐,便按事先分配好的角

色,各自挑着彩礼,在炮竹声中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在新娘家,庭前摆起一张“迎亲桌”,用红毯覆盖,桌上有烟、茶、槟榔等。一位通识毛南礼仪的迎宾者站在桌边等候,当迎亲队伍来到时,迎宾者便笑脸相迎。迎亲的人在新娘家吃过午饭,正午时刻,在新娘家庭院举行折被仪式。由新娘家两位子女双全的姑嫂伯娘来折被,一边折被,一边由女歌师唱“欢折棉”(折被歌)。新娘梳妆打扮后就上香叩拜祖宗,并唱起“出门下阶歌”即“出嫁歌”。唱罢,新娘与父母兄弟姐妹依依惜别。新郎家迎亲的人们便抬起“岗棉”和其他还礼品回去了。在新郎家,吃完晚饭,接着又摆一桌特殊的宴席,一直闹到通宵。第二天清早,新郎的叔伯便轮流设宴招待新娘、伴娘及随新娘来的母亲、姑嫂和女歌师。这一天中午,在新郎家的厅堂里举行开被仪式。开被结束,新娘和伴娘们吃过午餐后便一起回娘家,在新娘回家后第三天,新郎家原来接新娘的姐或妹又带一些礼物到新娘家请新娘回来。但第二天新娘又回娘家,直到怀孕快生孩子了才长久安居夫家。新娘的这一段来来往往,毛南族叫“走媳妇路”。一般人认为“走媳妇路”是原始、落后的习俗,所以后来,“走媳妇路”习俗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人生礼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