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个体通过感知一些基本特征来知觉客体,这些基本特征又被称为几何子,它们类似于知觉积木,可以组合起来构成客体。只要能感知到构成客体的部分几何子,我们就能识别出客体。
成分修复原则:如果我们能修复原客体的几何子,我们就能够识别该客体。
2.自下而上加工:运用先验知识
语音分割:知觉受个人言语经验的影响(P71)
艾宾浩斯:用人工实验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功能
重学节省法
节省:重学所花的时间短于最初学习所花的时间
威廉·詹姆斯:对心智的阐述并不建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而是依据他对自己心智运作过程的内省。
2.20世纪
摒弃对心智的研究
华生:行为主义学派
(1)拒绝内省
(2)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表征在物体的影响会聚在视网膜上的几毫秒内视网膜中感受器会将树的影像转化表征的形成可能涉及一种叫做特征觉察器的神经元这种神经元能对客体的特神经元活动模式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独特的神经元活动模式来描述我们看到的是树还是环境中的其他刺激如鸟鸣声等这种以神经反应模式来表征刺激的方式被称为神经编码对初级视觉区中特征觉察器的发现是确定神经编码的第一步
注: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的比较。
共同点:都认为人的信息加工系统或高级分析水平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输入的信息都要通过过滤器进行调节;注意选择都属于知觉性质的(如物理特征等);过滤器位置大致相同,处在初级和高级分析之间。正由于它们的共同点,二者可以联合起来称为“过滤器—衰减模型”。(1971年D.E.Broadbent接受了衰减的思想。)
认知心理学(完整版)
库特· 考夫卡
• 考夫卡(K. Kaffka, 1886—1941)算半个 犹太人。个子很小,身体瘦弱,瘦长的脸上一 幅严肃的样子,内向、敏感,而且极为容易动 摇。可无法解释的是,他的这些特点尽管使他 成为一个没有启发能力的讲师,可对于他的一 些女学生却极富吸引力。他在演讲台上没有一 刻的轻松,可在写字台上他却是位感到游刃有 余的刀笔手,并在桌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格式塔 心理学学术报告。 • 他出生于德国的柏林,年青时就读于柏林 大学,1909年他在斯顿夫的指导下获得哲学 博士学位。1910年,他到法兰克福,开始与 惠特海默及苛勒的长期交往。不过考夫卡在法 兰克福大学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他于1912年 就转到了德国中部的基赞大学任教,并一直在 那工作了12年。二十世纪20年代考夫卡为逃 避德国纳粹而来到美国,担任美国史密斯学院 心理学教授,一直工作至其去世。
•
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 理》一书中采纳并坚持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心物场(psycho-physical field)和同型论(isomorphism)。 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一样。观察 者知觉现实的观念称作心理场(psychological field),被知觉的 现实称作物理场(physical field)。为了说明两者的关系,可用图 1为例。这是一种人们熟知的视错觉。不论观察者对该图观看多长时 间,线条似乎都是向内盘旋直到中心。这种螺旋效应是观察者的知觉 产物,属于心理场。然而,如果观察者从A点开始,随着曲线前进360 度,就又会回运到A;螺旋线原来都是圆周,这就是物理场。 由此可见,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并不存在——对应的关系,但是 人类的心理活动却是两者结合而成的心物场,同样一把老式椅子,年 迈的母亲视作珍品,它蕴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而在时髦的儿子 眼里,如同一堆破烂,它蕴含着在女友面前陷于尴尬处境的危机。心 物场含有自我(Ego)和(environment)的两极化,这两极的每一部 分各有它自己的组织(organization)。这种组织说明,自我不是欲 望、态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环境也不是各种感觉的镶嵌。环 境又可以分为地理环境和行为环境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
了解标志认知心理学诞生的几个代表性研究工作?人物,事件,时间。
(1)标志:奈瑟于1967年出版《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指的是感觉输入的转换、简化、储存、恢复和运用的所有过程
(2)两个重要时期:20世纪80年代:认知心理学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指导思想是信息加工理论,将人脑比作电脑,认为认知活动就是信息加工过程:20世纪90年代联结主义融入认知心理学。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往往是平行的,不是顺序加工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
学派名称主要人物研究对象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 1879-1900 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意识可分解为感觉、意向、激情三种基本要素。机能主义 1890-1930 詹姆斯卡特尔杜威意识的功能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
格式塔心理学 1912-1940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意识的组织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
行为主义 1913-1940 华生斯金纳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精神分析学1900-至今弗洛伊德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人本主义 1950-至今罗杰斯马斯洛人类所独有的特殊经验人在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别认知心理学 1950-至今奈瑟西蒙皮亚杰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的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认知活动,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和意识,记忆,思维,言语,表象,知识的表征,思维,认知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等。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
出)
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
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
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
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梳理
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梳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而其中的认知心理
学则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的认
知过程,即我们如何获得、处理和利用信息以生成思考、记忆、学习
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本文将对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感知与注意
感知是指我们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理解,其中包括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比如注
意力、期望、情感等。注意力是指我们主动选择关注某个刺激或任务,并将其与其他刺激分离开来。注意力的分配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
被动的。此外,我们的感知过程还容易受到一些偏见和误导,比如选
择性注意、认知偏差等。
二、记忆与学习
记忆是指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心理能力,它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是指短暂存储信息的能力,容量较小且时间有限。长期
记忆则是将信息永久存储并随时能够提取的能力。学习是通过吸收、
处理和组织信息来改变行为和思维的过程。学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比如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观察学习等。记忆和学习
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记忆的因素,如记忆干扰、记忆遗忘、记忆失
误等。
三、思维与解决问题
思维是指人类处理信息、产生思想和推理的心理过程。思维具有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要素。概念是对一类事物、对象或事件的心理表征,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类和归纳。判断是基于给定信息进行真伪判断或选择的心理能力。推理是在给定前提和规则下,通过逻辑推导得出结论的过程。解决问题则是我们在面临困难、障碍或目标时,采取一系列思维过程以达成目标的行为。思维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许多启发式和认知偏差,如认知失调、固定思维、心智模型等。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
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心理学。它兴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后,得到迅速的发展。
2、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飞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
3、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储存,加工和使用的。
4、开窗实验的特点: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现在发展出来的这种实验技术即称为“开窗”实验,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的形式。
5、自上而下加工:是由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假设,称作概念的驱动加工。
6、自下而上加工:是指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专项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又称作数据驱动加工。
7、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8、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种模式是什么时,将他与其他的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是人的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或智能,在人的各种活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9、模板说:1、核心思想: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袖珍副本,这些袖珍副本即称作为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做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2、基本思想:就是刺激与模板匹配,而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重叠。3、评价:能解释人的某些模式识别现象,但缺乏灵活性,人必须事先存储相应的模板,才能识别一个模式。即使附加了预加工过程,这些模板的数量仍是巨大的。模板说不能完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只能充当识别过程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整合
一:概念
1知觉: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大脑里的综合反映。
2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的加工。
3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的加工:对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的加工。
4模式: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集合而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或刺激的组合。
5模式识别:人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识别当前出现的模式(或环境刺激。
6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7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或单独的该线段。
8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
9字母优势效应:识别字母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单独的该线段。【H与N中横线和斜线。】 10句子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句子中的单词要优于识别单个的该词。
1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2双听技术:给被试两耳同时呈现一定的刺激,然后让被试再现。
13追随程序: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直耳朵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14资源限制过程: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利的进行。
15材料限制过程: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16感觉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17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
18部分报告法:只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东西的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是报告全部。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注意、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
认知过程的学科。它探究人类大脑是如何接收、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并研究认知过程背后的心理机制。在理解和应用认知心理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并掌握一些重要的实
验和研究方法。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认知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
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认知心理学知识。
一、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
1. 认知心理学概述
- 研究对象和范畴
- 历史发展和学科主要理论
2. 知觉和注意力
- 感觉器官和感觉过程
- 知觉错觉和感知心理学实验
- 注意力的类型和机制
3. 记忆与遗忘
- 记忆的类型和过程
- 记忆的编码、储存和检索 - 遗忘的原因和遗忘曲线4. 语言和思维
- 语言的结构和理解
- 语言发展和失语症
- 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5. 学习与智力
- 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作用 -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 - 智力的概念和测试
二、实验和研究方法
1. 实验设计和控制
- 实验变量和操作定义
- 随机分组和对照组设计
- 双盲实验和伪装
2. 认知心理学实验常用方法
- 自报法和行为观察法
- 反应时和错误率测量
- 脑电图、眼动仪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3. 数据分析与解释
-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 统计显著性和效应大小
- 结果解释和研究的局限性
三、认知心理学的应用
1. 学习和教育
- 学习策略和记忆技巧
- 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设计
- 学习困难和认知训练
2. 病理心理学
- 认知缺陷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 语言障碍和学习障碍
- 认知康复和治疗方法
3. 决策与行为
- 认知偏差和决策误差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
01. 认知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02. 认知是人的复杂心里系统中的子系统,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由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想像.思维.言语等诸多心理能力综合起来,去获得外部世界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结构去指导自己行为的总体。
03.大脑皮层分成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04.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条件反射式后天习得的
05.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式第一信号系统(望梅止渴)
06.用语言词汇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谈虎色变)07.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08.艾宾浩斯是最早把实验法用于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
09.内部感觉:视、听、嗅、味、皮肤;外部感觉:运动、平衡、内脏。
10.刚刚能后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差别感觉阀限又叫最小差别。
11.布格尔---韦伯定律:18世纪后半期,法国物理学家布格尔初次发现光觉领域中的差别阈限现象,19世纪前半期,德国生物学家韦伯在研究重量感觉时,也发现了与布格尔所发现的同样的事实。
12.费希纳定律:德国物理学家C*费希纳在韦伯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费希纳的定律是:感觉与其刺激之对数成正比例。
S=KlogI [S 指感觉量,K 是指常数,I指刺激量]
13.视网膜上有锥状和棒状两种感光细胞,锥状细胞分布在网膜中央,特别是中央窝部分,而棒状细胞则多分布在网膜比较边缘的部位。锥状细胞对强光有较高的感受性,棒状细胞是对弱光有高度的感受性。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7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Dartmouth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年S.Paert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讲绪论
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也叫认识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认知。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含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结构主义心理学、心理主义和信息加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将人脑和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但这种类比之设计软件,而不涉及硬件。
(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认知的加工过程,实质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过程)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其实都是抽象推理)
(一)减法反应时实验
该实验方法最初由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968)提出。
实验设计为:
给被试先后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有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一信息加工过程。然后测定两种作业各自所使用的反应时,两个反应时之差便是某该信息加工过程所耗费的时间。
●A活动——RT1:(识别)时间
●C活动—— RT2:(识别+辨别)时间
●B活动—— RT3:(识别+辨别+选择)时间
●RT2 -RT1= :(辨别)时间
●RT3-RT2= (选择)时间
Posner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结果分析:
(二)“开窗”技术
“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开“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
经典实验:字母转换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大脑在进行字母转换加工时,通常经历三个加工阶段:
●对于任何形式的反应时实验,都要求被试在保证反应正确的前提下尽快做出反应。
●反应时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它表明被试在此类实验中,可有不同的速度-正确率权衡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反应。
认知心理学整理资料
认知心理学整理资料
第一章概述
1、认知的定义
Neisser的定义: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
认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知、注意、学习、记忆、语音、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心理活动。
2、认知心理学的来源:(框架)
内省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发生认识论、认知革命。
3、认知心理学发展趋势:P13 +核心观点
信息加工取向:大脑是一个通用符号加工系统,通过对符号的表征和加工而实现认知的功能。联结主义取向:以“心理活动像大脑”为原则,以并行分布加工和神经系统网络化结构为基本观点,将认知系统看作是简单而大量的加工单元的联结网络。
生态学取向:强调人与环境的动态交互过程。强调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历史的作用,主张在现实环境中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重视社会文化背景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的现实行为和自然发生的心理过程。
4、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
大脑认知功能模块化、意识与无意识的脑机制、学习记忆的脑机制、个体差异与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基础、多种脑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其研究方法:
事件相关电位(ERP):由于大脑不同区域在进行不同认知活动时会有不同的活动,所产生的电位变化在头皮上的强度以及分布情形也会有所不同。当呈现某种刺激时,大脑某些区域便会对这种刺激产生特定反应,此时的脑电波称为erp。
P300,反映在注意基础上的理解、判别等认知过程。(刺激呈现后300毫秒后的正波)
N400,与语义分析有关,反映大脑对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刺激呈现后400毫秒后的负波)脑成像: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原理:BOLD效应(基于神经元功能活动对局部氧耗量和脑血流影响程度不匹配可以导致局部磁场性质变化的原理)。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认知⼼理学:
从⼴义上来说,是指⼀切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等。
从狭义上来说,认知⼼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观点为特征的⼼理学,即信息加⼯⼼理学。信息加⼯
所谓的信息加⼯观点就是将⼈脑与计算机进⾏类⽐,将⼈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系统。
2、⾃下⽽上的加⼯
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通常是说先对较⼩的知觉单元进⾏分析,然后再转向较⼤的知觉单元,经过⼀系列连续阶段的加⼯⽽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上⽽下的加⼯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般知识开始的加⼯,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的所有阶段或⽔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 Navon实验,H和S 先整体后局部,⼀些视觉加⼯有着有限的深度,只有总体特征可被知觉。
整体加⼯
对于⼀个客体,先知觉整体,再由此知觉其各部分。
局部加⼯
对于⼀个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再知觉整体。
3、模式识别
当⼈们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常表现为把所知觉的模式纳⼊记忆中的相应的范畴,对它加以命名,即给刺激⼀个名称。模式是指由若⼲元素或成分按照⼀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模板说
⼈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与外部模式有着⼀⼀对应关系的模板,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外部刺激与模板进⾏⽐较,匹配程度最⾼的模板(最⼤程度重叠)即被认为与外部刺激相同,外部刺激从⽽得到识别。
完整的模板说加⼊了⾃上⽽下加⼯和预加⼯过程。但仍有明显局限——模板数量巨⼤,记忆负担沉重,模式识别缺少灵活性、呆板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整合
一:概念
1知觉: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大脑里的综合反映。
2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的加工。
3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的加工):对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的加工。
4模式: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集合而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或刺激的组合。
5模式识别:人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识别当前出现的模式(或环境刺激)。
6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7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或单独的该线段。
8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
9字母优势效应:识别字母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单独的该线段。【H与N中横线和斜线。】 10句子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句子中的单词要优于识别单个的该词。
1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2双听技术:给被试两耳同时呈现一定的刺激,然后让被试再现。
13追随程序: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直耳朵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14资源限制过程: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利的进行。
15材料限制过程: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16感觉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17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
18部分报告法:只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东西的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是报告全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
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知觉、认知和记忆等心理活动。对于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心理学的同
学来说,理解和掌握认知心理学的重点内容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将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
一、认知心理学概述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人们如何感知、思考、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过程。它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思维机制的方法
和理论,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感知
感知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在认知心理
学中,感知涉及到感觉、注意和知觉等方面的内容。感觉是人们通过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注意是指人们选择性地关注和集中精力于特定刺激的能力,它对感知
和认知过程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知觉是人们根据感官信息对刺激进
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它受到过去经验、认知期望和情境等因素的影响。
三、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知觉与注意是紧密相关的两个认知过程。注意的作用是选择性地关
注刺激,而知觉则是根据注意的对象对刺激进行组织和重构。注意的
特性包括选择性、分配性、容量和持续性等,这些特性影响着知觉的
过程和结果。
四、记忆
记忆是指个体获取、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能力。在认知心理学中,记
忆主要包括感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阶段。感性记忆是
指个体对刺激的直接感知和印象,短时记忆是指个体对刺激的短暂存储,长时记忆是指个体对刺激的长期存储。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受到注意、情境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
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
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
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3.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它是由主意来发动,并由注意来维持的。在没有注意的条件下,人也能进行信息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而且往往是不自觉的。
4、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记录、计算机模拟
1.反应是记录法。(相减法、因素相加法)反应时记录法:是指从刺激到反应之间的时间,即反应的潜伏时间。它不仅能推测人的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过程,而且能推测认知的内部结构,即知识的表征。
(1)相减法——唐德斯基本方法:计算复杂反应时间与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别,或者说,用复杂时间减去简单反应时间。相减法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当一种作业由一系列加工阶段组成时,应用这种方法是较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某一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可以用完成作业第一段所需时间与完成作业第二段所需时间相比较来量度,或者说,完成两段作业的时间差就是这一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2)因素相加法——斯滕伯格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时间的总和。斯滕伯格还假定,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对作业完成的时间具有独立的或相加
的效应,那么,这些因素一定影响到作业的两个不同的加工阶段,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对作业完成时间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的性质,即互相改善其效应,那么,这些因素一定影响到作业的同一加工阶段,因此,从实验因素对作业完成时间的影响,就可能把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区分开来。开窗技术是反应时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对某种认知作业的分析,可以把每种认知成分所经历的时间过程,比较直接的估计出来,因而比相减法或因素相加法显示了更大的优越性。
2.口语记录法:是指在解决问题时由被试大声的说出他是怎样思考的,然后对被试者的口述记录作出分析。
3.计算机模拟:如果计算机和人在某种作业上的操作模式具有同样或类似的功能,那么指导计算机的程序就能很好的理解人怎样完成这一作业。
二、模式识别
1、能够陈述两种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人类模式识别的特点
3、模式识别的非认知因素
4、了解特征整合理论和拓扑学理念的基本观点
1、能够陈述两种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人类模式识别的特点
3、模式识别的非认知因素
4、了解特征整合理论和拓扑学理念的基本观点
1、能够陈述两种知觉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觉的直接理论——吉布森我们周围的环境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而我们的感官的构成也使我们有能力从周围环境中提取这些信息。知觉的意义来自物体本身,而与人的经验无关。强调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
2.知觉的认知理论——赫尔姆霍兹。知觉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多层次的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觉不是由输入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当前存在的刺激与知觉者的某些内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觉即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也依赖于感知的主体。知觉者一般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事物的态度以及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
2、人类模式识别的特点
1.复杂性。人能够确认与分辨各种各样的刺激模式,从简单的线条到复杂的物体形状,从宏观的整体组织到微观的细微结构,人都能够识别的刺激模式,此数量是无法估计的。
2.适应性。人不仅能够识别各种不同的模式,而且能够在模式出现广泛变异的情况下完成模式识别的任务,对输入信息的变异或畸变具有很大的适应性。如识别不同人的字体。
3.可学习性。人通过学习可以改进和完善模式识别的能力。模式识别依赖于人的知觉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依赖于人根据已有的知识对刺激做出恰当的解释。如:儿童识字依赖于自行轮廓的分辨。
4.语言的总用。当一个人难以辨认两个相似的物体时,对物体特征的语言描述和分析,有助于对相似物体的区分。
3、模式识别的非认知因素:需要与动机的影响、价值与态度的影响、情绪的影响、人格的影响
4、了解特征整合理论——特雷斯曼
认为视觉加工过程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特征登记阶段,相当于前注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视觉系统中从光刺激模式中提取特征。特征提取的过程是一种平行的、自动化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