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著名企业领袖谈走下神坛的日本企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位著名企业领袖谈走下

神坛的日本企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六位中国着名企业领袖:走下“神坛”的日本企业

2003年09月28日15时41分来源:中国企业家

六名中国企业领袖向《中国企业家》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日本企业。他们分别来自汽车、软件、电子、网络、饲料、电池制造六大行业苗圩:日本企业现在的对华战略比较明智

尽管一些媒体和某些人认为日本的制造业在衰退,但是,如果从全球化的角度看,这一结论并不成立,至少是日本汽车工业就总体而言并没有出现衰退迹象。以日本汽车工业的主流企业—丰田、本田和日产等而论,仍然具有世界一流的实力和水平,在世界汽车工业许多领域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不可否认,在整个9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有所下降,其间损失了约8个百分点,但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本汽车企业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北美、欧洲及其他地区就地设厂和开办事业,到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期,多数日本汽车企业基本上都重新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其中,尤以日本汽车工业的主流企业—丰田和本田(这两家企业都没有外资参入其中)的状况最好,根据1999年对欧、美、日各大汽车公司的主要经营指标分析比较可知,丰田和本田在总资产周转次数、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每辆汽车盈利、销售成本率等方面都优于世界大汽车企业的平均值。按照2002年我们对世界16家最大的汽车公司实力综合评价结果,丰田得15分,列世界诸强榜首,本田的得分与通用相当。日产汽车公司经过与雷诺进行资本重组和改革后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就连原来情况比较严峻的三菱汽车公司,现今也已扭亏为盈。

日本汽车企业在管理、研发、质量上均有独特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不过,在我看来,日本汽车企业更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则是其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能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善于学习、勇于改革甚至否定自我的精神。实际上,无论是丰田首创的精益生产方式,还是日本汽车企业顺应全球化潮流的海外发展战略,都是在这些精神和思想支配下创造出来的,这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和国家更重要,胜过任何一种物质宝藏。像日产公司,在被雷诺控股后,由戈恩总裁主导进行一系列彻底的改革。公司上下,并没有背上过去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包袱和对从法方派来的经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欣然接受变革。

正是这种否定自我的勇气才使日产很快从困境中走出,由被动变主动。

现今,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采取的战略和策略与其自身20年前的做法和那时日本家电企业的行为方式都大为不同。80年代,日本企业进入中国仅仅是以产品占领市场而不想转让技术,更不用说与中方伙伴共同发展了。这种方针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许多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的事业发展,丢失了不少机遇,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自己让欧美厂家在中国先行了一步。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态势与20年前大相径庭,晚来者只有以新思维制定新战略才有可能进入,这就是寻找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作为合作

伙伴,使其事业本地化,在与中方伙伴追求“双赢”的前提下共同发展。目前,本田、丰田和日产等企业均采取这种做法。这是比较明智的。

刘积仁:中国企业还没走到日本企业走过的阶段

在某种意义上,我愿意跟日本60岁以上的企业管理者交流。为什么呢他走过了创业时期,走过了为别人加工代料、开拓品牌、到国外打市场、独立开拓自己的品牌时期,然后企业遇到经济危机,从危机再恢复过来,重新改革开创。通过看他这样一个过程,我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中国企业还没走到日本企业走过的那个的阶段。东软成立10年时,日本富士通的一位80岁的董事长跟我说:“刘先生,一个企业走过10年,刚刚开始知道做什么。”后来我把这话转达给东芝的人,问他们有什么体会,他们说:“我走了40年之后我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说,企业就像一个生命,在迷茫、混沌的世界里找自己的方向。10岁、20岁、40岁、60岁时对企业的感觉、所作的决策都不一样。

和东软现在打交道的有欧洲的企业、美国的企业、日本的企业。美国人的想法是他要做什么东西,要在多少时间内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决策比较快,只要把财务表格填对就行。这会造成企业的一些短期行为,造成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丑闻。他对钱比对社会更重视,企业家对金钱很热衷。日本企业比较重视人,日本的企业不像美国的企业要对投资者怎么样,而更重视两点:对社会和企业里的人,所以日本的企业很少出现裁员—当然现在也变化了。他一直在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做。企业出现了问题、甚至快不行了,他也极力地挽救,试图在里面能找到机会。你看写日本企业的书,都有很多次起死回生的经历。我觉得,欧洲的公司文化在这两者之间,欧洲对人的关照也不错,对股东也不错。

如果我要做长期投资的行为,我特别愿意找日本企业合作,他能够和你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如果你要把一个东西卖向全世界,你得找美国公司,它有特别强的销售或者表演的能力,在市场上创造一种品牌和形象。如果你想把两者都考虑到的话,欧洲公司是不错的。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在不同区域面临不同的需求,哪种伙伴都得找,根据自己的战略构成一个格局。

上海某企业家:不能因为经济有泡沫就说日企的管理理念过时了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向日本企业学习第一,无论从地理环境的接近性上、东方文化的亲近性上,日本企业在中国都有优势,中国人的很多东西,西方人是不能一下子适应和摸索出规律的。这光从技术文件上就能看出差异。比如我们早年和美国企业合作,要求对方提供技术文件,美国工程师就是拿着笔在纸上划拉划拉,告诉你这个就是技术文件了。日本企业怎么做呢日本人给你准备好一册一册的技术文件,内容翔实、线条清楚。日本人给你提供的是“钥匙工程”,拿到他们的技术文件,马上就能上线开始做。第二,家电类产品方面,日本是世界之首,作为上广电这样的企业,管理、技术当然要从日本学习。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西方对华意识中还有歧视的因素,比较隔膜,日本人对中国就要了解得多了,这也造成早年日本企业影响中国比较便利。

比起中国企业,日本人和日本企业最大的优点就是认真,中国人比起日本人差得远了。比如上海索尼的合资公司,我让他们的管理人员来给我们集团上课,他们要准备好久,非常详细,来上课之前还会在合资公司里先预演一遍。我们谁能做到

如果真要拿20年前的日本企业和现在的日本企业对比,比较明显的一点变化是日本企业现在的合资门槛低多了,现在他们来中国是为了寻求发展、寻求出路,以前只是想来赚笔钱、捞一笔而已。但是不能说日本的经济出现了泡沫,它的那些管理经验就过时了,松下幸之助的管理理念难道过时了这个因果关系可不存在。

但是情况也有变化。比如我,这几年去美国去欧洲去得多了,去日本的次数变少了。上次日本民主党的党魁到上海考察,参观上海索尼和我们公司,他就问我:你是不是对日本不感兴趣了为什么不大去日本了我说我不是不去日本,只是次数少了。我做家电类的产品当然还要多往日本跑,但是同时我们不能满足于仅仅做家电,也在发展通讯、装备类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欧美企业的优势。我当然得去欧洲去美国。

新一代的日本企业家多数是从欧美留学回来的,就像盛田昭夫当年把儿女放到美国长大那样,他们是比较欧美化的。(该企业家为上海某大型企业集团董事长)

马云:如果我们能服务好日本的客户,就能服务好全世界的客户

在我三年前第一次去日本之前,我对日本的了解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思想中可能有很多片面东西,去了之后发现自己不了解日本,觉得日本企业应该是中国企业最应该学习的国家之一,日本企业经营管理介于东西之间,既有西方企业的战略眼光和严谨的流程管理,又有东方文化和思想。日本企业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是中国企业最应该学的东西。但是我们中国很多企业只学习“招数”,没有学习“法”,学习日本企业的管理要先从学习他的经营理念开始。

日本企业最近十年处于低谷也是蛮正常的,任何国家不可以无止境地增长,在工业时代,日本企业是以流程管理为重,但是过度管理以后,企业的开拓性就会受到限制。我认为今天的日本是99度,离100度差了一度,日本的创新还是很强,还在不断在烧,现在就差这一度,烧开了还是很厉害,你看日本的卡通和游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所以我不觉得日本企业现在差在哪里,只不过和以前比没有那么高速地成长,十年以后它一定会又再起来。日本企业的一个问题在于管理层老龄化程度比较高,我在日本见到的大部分企业高层都是五六十岁,都是论资排辈升上来的,他们有两种心态,一是他以前犯过的错误他不敢再犯,二是他从来没做过的不敢做,求稳为主。从我几次访问日本,并与各方面人士进行交谈的印象来看,日本企业总是坐在那里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我看不出这两年日本企业在这方面有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就像凿冰一样。

我印象最深的日本企业家一个是索尼的出井伸之,他认为企业是一个生态环境的理念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个人很厉害,但是索尼太大了,做任何变革都不太容易,出井伸之未来能不能迎接挑战,还得看外部环境。我佩服的另一个日本企业家是三洋的创始人井植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