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吕国利姚飞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07期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在高等学校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就要不断地创新与思考,要深化产教融合,认识到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突破难题、创新思想。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产教融合的涵义与特点
产教融合是指生产与教育融为一体,在实训实践中授课,在教师指导教学中生产,两者相互交融与吸收。产教融合可概括为“做中学,学中做”,即实施校企合作,利用学校的资源及人才、通过对学校闲置资源的使用,生产企业所需的产品,或通过企业的技术、资金、生产条件等,在生产时融入学生学习内容,边生产边讲解,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习,企业实现效益,学生学到实践技能,校企双赢目标完美实现。产教融合这种培养人才的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产教融合的“双主体”性
产教融合过程中不断地利用企业和高校不同的环境与资源,充分吸收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合作参与,体现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双重性的特征。同时校内课堂授课与课外实训、实践相融合,让学生体验企业生活,参与企业生产,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把握大局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教学目的。
(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渐进性
高等学校教育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时候具有渐进性和逐步性,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在大一至大三一般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几乎都是在校内的统一授课,组织学生参与校内的实训、实验、模拟训练和各种大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底蕴,建立最基本的知识结构,初步形成各自的能力,最后逐步地走进企业,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企业文化。
(三)人才培养的实践性
高等学校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的逻辑主线是现场实践。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要求学生学好课堂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或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参与全国性及省级的竞赛、创新性实验大赛,以及校企合作的现场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
二、高等学校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一)专业背景及特点的约束
部分专业的学生没有找到对口的实习或工作岗位,即使找到了合作企业,也只能做操作工人,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不符,专业背景模糊导致产教融合困难,实习、实训、实验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各专业既有一定行业依托,也有综合性强、岗位模糊的,这就制约产教融合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各专业建设中的实训室和实习基地,有各自的特点和特殊性,这就导致了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受用性和局限性,很难做到资源共享,这就增加了产教融合的成本。
(二)学生的校外实习落实困难
学生课外实习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产教融合的发展与实现。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的学制几乎都是4年,即8个学期。其中大概有6-7个学期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每学期大概18个教学周,其中学生的实训、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学生的理论时长远大于实训实践和校外实习。还可能出现某门课程的实训或者实验与同时开设的其他课程起冲突,校外实训存在着实习单位经营活动和教学计划时间上的差异等。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阻力较大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实现是缓慢的、循序渐进的、是存在一定的客观现实的阻碍的。例如:各高校对高校教师的授课任务和授课学时都是有要求的,既定的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则很难再有课余时间到企业挂职学习,企业也很可能不愿意提供给教师具体的挂职岗位,企业员工可能因出差、工作忙等原因很难到高校兼职。
三、解决存在问题与障碍的措施
(一)打造适应新形势的专业群发展
高等学校教育要不断加强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合理设定专业发展方向、拟定专业发展规模、提高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及创新性、适应区域经济结构的发展。积极整合现有的各专业,形成一个新的专业群链条,培养学生专业化和技能化水平,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努力构建一个共赢的实践教学平台
加强产教融合的力度,努力营造一个共赢的实践教学平台。努力培养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的人才,把这些人才输送到企业,学校和企业完美合作,共赢发展,各取所需。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和实训基地,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而不是“打游击战”。
(三)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是实现产教融合关键环节。教师起到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和能量的作用,应该始终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方位师资培养,尤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根据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所授课程性质、研究能力来等方面,着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采取各种措施让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并合理利用寒、暑两个假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实践培训。
参考文献:
[1]王鲁.联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江苏教育.2016(8):26.
[2]安经.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难点与对策初探——基于对四川部分高校的考察[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5(5):90-92.
(作者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