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冬季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一、查苗补种,疏苗补缺。小麦出苗期应及时进行查苗补种,对行内有10厘米以上缺苗断垄的地段,在1~2叶前用同一品种浸种催芽,开沟带水补种。补种应在出苗后5天内完成,最迟不超过三叶期。零星缺苗地段,可在三叶期以后疏密移栽补缺。移栽麦苗应具有2~3个分蘖,移栽时覆土以“上不压心,下不露白”为宜,并及时浇水保证成活。对播种过密出现的固堆苗,应及时进行疏苗。
二、中耕镇压。小麦冬季一般应中耕1~2次。弱苗应在冬前及时进行浅中耕,起到保墒增温,促苗生长的作用。冬前群体过大、发生旺长的麦田,应采取深中耕,通过切断部分根系,达到控制分蘖滋生的目的。冬灌后一般要及时中耕或采取镇压措施,防止小麦冬前旺长。
三、巧施冬肥。施用冬肥要因苗制宜,冬肥用量不宜过大。已施足化肥,或土壤肥力较高,群体正常,麦苗生长健壮的麦田,不追冬肥。施肥不足,或土壤肥力较低,苗情较差的麦田应每亩追施尿素5千克~10千克,底肥未施磷肥的地块,还应追施磷肥。
四、适时浇好越冬水。浇越冬水时间早晚,主要看墒情、气温和苗情。小麦播种时,墒情较足,但冬前降雨量较少,临近越冬期麦田墒情不足。一般应在日平均气温3℃~5℃(12月上旬)浇越冬水。可在日均气温5℃左右开始浇越冬水,3℃时结束。播种时底墒不足,播后一直无雨,小麦分蘖期就发生了旱情。这种情况下为实现壮苗越冬,可在小麦分蘖期(11月上中旬)浇越冬水。播种时底墒不足,抢墒播种,在出苗期就出现了旱情。可在出苗期结合查苗补种立即浇越冬水,以塌实土壤,防止秸秆悬空和冬季冻死麦苗。浇越冬水以当天渗完为宜,一般每亩灌水量30立方米~40立方米,禁止大水漫灌。对晚播弱苗,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不宜浇越冬水。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促根增蘖。冬灌后要及时中耕松土。
五、防除杂草。麦田杂草在田间萌发出土的高峰期一般以冬前为
主,少部分在次年返青期出现一次小高峰。冬前麦田杂草刚出土时抗药性差,一次施药基本控制全生育期的杂草危害,而且施药早、施药间隔期长、除草剂残留少,对后茬作物影响小。以播娘蒿、猪殃殃、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在小麦分蘖期(11月中下旬,杂草3~5叶期),每亩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克,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10克,加水30千克,均匀喷雾。防除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可在杂草2~4叶期,每亩用6.9%骠马乳油40毫升~50毫升,加水30千克喷雾。苯磺隆与骠马混用可一次施药同时防除麦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
六、防治病虫害。小麦冬前常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是根、茎部病害和地下害虫。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发生重的地块,每亩可用20%三唑酮乳油50克~75克,加水40千克~50千克喷雾。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0倍液顺垄浇灌。
七、防御小麦冬季冻害。冻害发生的天气因素是寒潮,即冷空气大规模入侵使24小时内温度下降10℃以上,最低温度在5℃以下的灾害天气。冻害一般发生在已拔节的麦田。弱春性品种更易遭受冻害。防御小麦冬季冻害可采取培育冬前壮苗,增强麦苗自身抗冻能力,或在低温之前进行覆盖、熏烟、冬灌等措施。小麦发生冻害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及时追施氮肥,促进小分蘖生长。对主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要分次追施氮肥。第一次在田间解冻后,每亩开沟追施尿素10千克,缺磷的地块可用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第二次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拔节水,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
(冯岩河南省封丘县农技中心)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