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PPP办学模式可行性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PPP办学模式可行性探究
作者:杨清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20年第06期
摘要:高职院校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改革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是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PPP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一条新思路,对于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推动专业链深度融入产业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混合所有制;PPP办学模式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各个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高职院校顺应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改革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是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目前高职院校和企业主要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合作活动,产教融合仅停留在浅层次上,持续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混合所有制大多是指在同一经济实体中由多元投资从而产生不同的产权主体,各产权主体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从而形成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
“它的基本特点在于产权结构多元化、治理结构多样性和运行机制灵活性” [1] 。
“混合所有制高等职业院校一般是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境外资本等不同所有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共同出资办学” [2]。
混合所有制是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创新,国内各高职院校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
同时国家及各级政府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
1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混合所有制办学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效果、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适应并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混合所有制办学有效整合了校企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资源配置利用率。
混合所有制办学条件下教育资源的经营与管理、教育配套产业的投资与经营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
产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服务。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条件下,职业院校利用学校师资的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指导的优势,尝试引企入校,合力创办各种形式的教学工厂、教学公司,将产品生产线、设计室、展示厅等搬进学校,从而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更好地满足人们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求,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具备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PPP模式的概念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是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合作、研发生产并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PPP模式的相关理念与混合所有制的内涵高度契合。
以“校企合作、协同共育”为核心的PPP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一条新思路,将极大地调动社会企业团体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改革、治理与教学服务质量的共同提升。
PPP模式办学模式比较适合我国高职院校当前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
根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运营情况,学校是提供学生学习、实践的公益场所而不是面向社会生产、销售和盈利的主体,但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参考行业、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从而进行个性化培养,推行PPP办学模式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PPP模式办学的优势
3.1 多主体参与办学,实现强强联合。
PPP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引进多主体参与办学,不仅可以拓宽筹资渠道、解决办学资金来源问题,还可以协调和激发各方面力量,发挥各自优势: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规划和整体协调的作用,社会力量则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而高职院校则可以利用师资优势,以知识取胜。
各方力量相互合作,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实现强强联合。
3.2 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构建PPP办学模式,“以混合、合作的方式形成强力、活力最大释放的稳定机制”[3],能够恰到好处地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迫切面临的核心问题。
企业凭借自己的优势参与相应的学校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协商、论证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个性化人才。
政校企联合构建综合教学、培训、研发和生产能力为一体的办学实体。
盘活资源、特色办学、激发活力,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3 有力推进了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对接
PPP办学模式下,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指导职业院校对接地方优势产业,推动专业链深度融入产业链,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培养。
同时从制度构建的层面促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设,促使企业凭借其投入的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多种形式参与专业建设与管理,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连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逐步形成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地方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的全覆盖,以品牌院校为龙头、行业企业为骨干、专业为纽带的校企深度融合新格局,有力推进职业院校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
3.4 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优化
高职院校应在合作中积极吸收企业管理制度中的精髓,以市场为引导,科学决策,民主管理,高效运行。
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磋商,合力制定详细、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从制度构建的层面督促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管理和治理。
同时“职业院校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权力相互制衡、监督的机构,实行学校法人治理,從而有助于变革传统的一元化、行政化、“官僚化”的治理方式”[4]。
有助于建立校企互通互融的人才管理机制,释放人才活力。
4 PPP办学模式推行面临的问题
PPP办学模式进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时间相对较短,在各地的运行推广尚未全面展开,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制度尚不完善,仍有很多问题和难题有待解决。
4.1 思想意识方面的束缚
目前高职院校办学仍然坚持以政府主导干预的模式为主,办学主体单一,高职院校自主办学权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从而导致学校的政体管理缺乏市场导向意识。
同时PPP办学模式通常所采用股权制或董事会、制度会也对传统学校校长管理制的管理理念产生冲击。
合作办学后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企业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现有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院校教育公益性之间的冲突等都将成为深度合作的束缚。
4.2 相应的约束制度不够健全
法制社会下,PPP办学模式的大力推行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层面的制定、法规和合约等的约束和支持。
我国传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和经济领域大多使用国家法律保障和道德约束。
为了保障合作各方的利益和合作的深度、长久开展,相关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和管理制度,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也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和办法,以合约的形式明确权责关系,实现长久合作过程中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同时也应当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充分确保双方的正当利益。
4.3 长期合作伙伴选择难度大
混合所有制PPP办学模式推行的另外一大难题就是职业院校选择合作伙伴的选择范围受限。
当前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过程中,企业生活的风险很大,企业发展的不稳定也将造成职业院校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难度加大。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很多地区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的局限,职业院校很难找到适合长期合作的企业,这也为高职院校推行PPP办学模式增加了难度。
5 结语
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新模式是解决当前我国人才培养和人才供需问题的必然选择。
高等职业院校要从学校自身的发展实际出发,积极探索PPP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和实践,努力构建校企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才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多样性、个性化人才的需求。
多主体参与到职业院校办学活动中,不仅拓宽了高职院校办学的筹资渠道还有效整合了校企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资源配置利用率。
企业凭借其投入的资本、知识、技术等要素真正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管理。
政府从宏观角度综合调控,引导职业院校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合理对接地方重点产业、企业,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又快又好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为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对于职业院校有效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升治理结构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下,政府、职业院校协同企业“走出去”实现境外办学、境外校企合作办学也是PPP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目前我国已有多所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在境外合作办学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董圣足.教育领域探索混合所有制:内涵、样态及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6(03):52-56.
[2]陈春梅.近三年来我国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研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35-41.
[3]姚常珠.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PPP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12):149-151.
[4]沈霞,卢海涛.高职校企PPP办学机制的选择与构建[J].职业教育,2018(12):117.
[5]高文杰.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涵义与治理及其进路[J].教育学术月刊,2015(11):67-75.
[6]曹梦婷,方华明.公私伙伴关系:高等职业教育市場化推动下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7(2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