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次声波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次声波及其应用

常言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但自然界有与其恰恰相反的现象。如蜜蜂采蜜时有嗡嗡的声音,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时,却很难听到声音,这是什么原因?自然界有许多我们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波就是其中之一。

一、何谓次声波

次声波又称亚声波,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范围为:10-4Hz~20Hz。在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人类可闻声波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可是现代声学研究的声的频率范围不断向高端和低端扩展。2×104~5×108的声波称为超声波,5×108Hz~1010Hz的声波称为特超声波,而1012Hz~1014hHz则是分子热运动的范畴。目前,整个声学研究的频率范围跨越1016,是物理学各分支里少有的。

二、次声波的产生

本文开头提到的蝴蝶飞舞时,由于翅膀振动的频率很低,发出的就是次声波。在自然现象中,地震、火山爆发、风暴、雷暴、磁暴、陨石落地、大气湍流等都会产生次声波。人类的活动,如核爆炸、人工爆破、火箭起飞、飞机起降、奔驰车辆的振动等也会产生相当强的次声波。另外,还可以人为制造声源——次声发生器。这种发生器的工作很像风琴管,可以具有较大的功率。

三、次声波的特点

和声波一样,次声波的传播遵循声波传播的一般规律,但由于它的频率很低,在传播时也有自己的特殊性。次声波在20℃的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4m/s。如振动频率f=10-2Hz的次声波,其波长为3.34×104m。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低,波长大,容易发生衍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很难被阻挡,经常会一绕而过,在有些情况下,哪怕是巨大的山峦也无法阻挡它的传播。

另一方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频率越高,衰减越大。次声波由于频率很低,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很小。当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几千千米时,空气对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分贝。因此,次声波可以在空气、地面等介质中传播得很远。例如一包5kg的炸药爆炸时,几千米以外就听不到爆炸声了,但由爆炸引起的次声波却能传到80km远处。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突然大爆发,产生了强爆炸波,发出了巨响。同时产生的次声波则传播得更远,居然绕地球转了3圈,历时108小时。1961年,前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

四、次声波的应用

由于次声波具有远距离传播等突出优点,它的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应充分利用其特点为人类服务,但同时也要防止它所带来的危害。

⒈科学监测方面的应用利用次声波通过大气所引起的压力波动效应,可以测量次声波。次声波的测量表明,次声波是平面波。它沿着与地球表面平行的方向传播。在强烈地震时,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有三种:纵向波、横向波和表面波,它们所激发的次声波的强度各不相同。接收这三种不同的次声波,可以推算出地震波的垂直幅度、方向和水平速度。

⒉次声波对人体的危害很强的次声波对人和动物都是有害的。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固有频率。例如,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在10Hz以下。人耳听不见的次声波,如果与人的某个器官的固有频率相同,会引起共振。因此,次声波对人的心脏、听觉、视力、语言会产生影响,强大的次声波会导致人的死亡。当次声频率和人脑固有频率(8Hz~12Hz)接近时,会引起共振,刺激人的大脑,对人的心理和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轻者感觉不适,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上恐惧不安,还会引起头痛、恶心、晕眩;严重时使人神经错乱,癫狂不止,休克昏厥,丧失思维能力。

⒊动物对次声波的感知用一些动物做实验发现,强次声波能使狗呼吸困难,使老鼠的耳膜振破,甚至使一些动物心脏破裂而死亡。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不同,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某些动物却可以听得到。

因此,大地震前由于前震产生的次声波能使狗等动物听见,而产生烦躁不安等异常现象,具此,可以预测大震将要来临。

次声波在声学范围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它不仅用于探测气象、地震、预报台风、海啸,而且也用于军事侦察。所以对次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影响和应用的研究,已导致现代声学的一个新分支的形成,这就是次声学。有人预计,近代声学不断深入到人的思维和大脑活动,很有可能,声学是人类最先突破人脑活动禁区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