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校《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军校《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是对本科学员

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人文社科基础类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增强学员任职能力,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本文旨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军校学员选课要求的教学改革之路,从而满足军校学员知识体系结构、任职发展及增强其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需要。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教学改革

军校《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作为提高学员人文素养

的基础性课程,要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作用,必须着眼于近代文化知识的认知、近代文化情怀的熏陶、近代文化价值的分析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人文内涵与人文魅力,着力培养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加创新先进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满足军校教育转型需要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教学新模式。

、构建军校《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专题式教学模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作为学员的公共选修课,其

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包含了思想、文学、科技、制度、教育、

民俗、史学、哲学等范畴,目前,《中国近代文化概论》教

学在许多高校开展的时间尚短,已出版的教材较少,而且主要是立足于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的角度编写的,内容繁杂、体系谨严,逻辑性强,语言抽象,没有集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很难为理工科的学员所掌握,这同公共选修课宽泛的体系性、普及的学科知识、通俗的教材语言等特点不相适应,所以我们应该遵循《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作为一门选修课所具有的灵活性、适用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来选择整合

教学内容,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专题式教学模式,

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中国近代文学、中国

近代教育与科技、中国近代艺术、中国近代社会礼仪与风俗

五大专题,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主要学习中国近代先进思想

的内容及发展演变过程,通过梳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发

展变化使学员了解中国近代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复杂过程;

掌握中国近代先进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理

解洋务派的变易进化观和戊戌改良派的进化史观,熟练掌握

“五四”文化中的思想启蒙; 中国近代文学:了解中国近代

文学产生、发展的概况,熟练掌握各个时期重要作家及作品;

理解中国近代文学精品的意蕴和内涵,接受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加深对各个时期文学精品所表现出的时代精神和取得的艺术成就的理解,并将作品中的情感内容与自己的现实人

生相联系,增强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强化以文化软实力

提升自身战斗力的效果; 中国近代教育与科技:了解中国近

代教育的内容;掌握中国近代教育的总体特征;理解科举制度废除的背景、过程及影响;熟练掌握中国近代教育的现实意义;掌握中国近代科技的主要成就,熟练掌握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以及近代科学的基础和核心精神是什么,培养学员的科学精神,使其充分理解中西近代科技的不同,并正确看待这种不同,反对盲目自大与民族虚无主义;

中国近代艺术:了解中国近代音乐、绘画、戏剧与电影的发展历程,熟练掌握中国近代艺术取得的成就,理解近代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熟练掌

握现当代艺术对近代艺术的借鉴

中国近代社会礼仪与风俗:了解西方礼仪对中国近

代社会礼仪的影响;了解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情况;掌握近代对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追求,理解传统观念与国家命运对近代婚恋的影响。了解中国近代礼仪和风俗变迁与经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教育在改变婚恋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五大专题的设置注重对中国近代在社会、人文等方面的

文化“通识”进行梳理,拓展学员的知识面;将中国近代文化精神作为主要脉络融入课程中,培养学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远大的全球视野;在拓展学员知识面的同时,穿插大量历史史实及文化现象,寓教于乐,避免“偏、专、枯” 学员在掌握中国近代文化基本理论和基本精神的同时,充分认识中国近代文化的主要精神和实践意义。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讲授有余,研讨不足,学员只是被动地听与记,导致学员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制约了教学效果。专题式教学法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的这一不足,充分发挥“专题”的优势,它从某种程度上摆脱了教材的束缚,由教员灵活地安排教学计划,比较自由地选择研讨、案例、启发、提问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俗化,从而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员上课的积极性,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专题式教学可以主要采用研讨式

教学法,在教员的指导下,学员通过自主研究 ------- 课堂交流教员点评等环节,掌握专题知识。在专题式教学模式

学员通过搜集资料,在分析、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提

出对所研究问题的基本认识和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学员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讲授中国近代文化的表现形式方面,以培养学员审美直觉能力与分析能力,将一些基础知识交给学员自学,而把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变迁的关键点列为若干研讨题目,以点带面,以培养学员的宏观概括能力,在这种互动性较强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员

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和深化学员的知识体系。同时,在课堂上给学员提问的机会,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自学能力。

总之,专题式教学是个开放的体系,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容纳力,能够鼓励任课教员在授课中主动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弥补教学内容表达相对不足的缺陷。同时,学员也会在此教学法中感觉到尊重、新颖,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在一个师生互动的氛围下实现教学相长。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覆盖领域广,课时少,所以要设

法将学员的学习时间从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的自主学习,为此我们深入探索了“主课堂+第二课堂+网上课堂+社会课

堂”的四堂联动教学模式,主课堂基本采用研讨、启发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二课堂依托国学等俱乐部举行演讲、诗歌朗诵、礼仪大赛、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学员的课后学习实践积极性;网上课堂主要是根据教学专题择优搜集一些课本和讲义之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音像、书籍、评论文章等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媒体的演示,让中国近代文化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中,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为

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教学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社会课堂就是布置学员利用节假日到家乡或驻地观察当地的建筑、饮食、服饰、礼仪等领域保留下来的近代和地方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