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
馆藏的数字化能将使用计算机终端查阅图书全文成为现实,是实现图书资源信息化的一项有力措施,其意义十分深远。

但目前我国的馆藏数字化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通过鉴定等手段使馆藏数字化更好地在我国的各级图书馆中运用,并且发挥它的优势。

标签: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议
一、馆藏数字化的概念及优势
1.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的概念
所谓的馆藏数字化是一方面指通过购买电子文献,下载网络资源等方式获取数字化文献信息,增强馆藏文献的数字化程度;另一方面是指在图书馆内部将非数字化文献数字化。

馆藏数字化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管理而提出,主要在馆藏图书数量具有一定规模,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又较好的省、市一级国家综合图书馆,以及一些发达地区区、县一级图书馆进行。

2.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的优势
2.1馆藏的数字化能够很好地保存古籍善本等重要、珍贵文献
古籍善本等特殊文献,既具有罕见的史料价值,又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其中有些孤本、珍本,纸张已经变质变脆,而作为文献资料的古籍不可避免地要供人阅读。

而古籍善本数字化以后,读者可以通过光盘或者网络浏览阅读善本,可以任意查找珍本书籍,避免了直接翻阅古籍的诸多不便,从而解决了古籍善本保存和使用的矛盾。

2.2目录便于检索、可以执行搜索
馆藏数字化的同时检索目录也完成了数字化。

想要读取某一种书籍,直接在分类中寻找即可。

同时电子文献还拥有更为强大的关键字搜索功能,比如在寻找某一类资料时,只需要输入关键字,也可寻找到很多有益的书籍。

这样在满足用户对文献的多种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线陈列,充分地向读者介绍馆藏,使读者充分地了解馆藏,以提高馆藏的利用率。

2.3对于使用的限制条件更低
纸质文献在使用时需要考虑防水、防火、防盗等限制条件,使用的地点、时间都有限制性,特别是一些珍贵的文献条件甚至达到了苛刻的标准。

而电子文献不存在此问题,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网络登录就可以随意浏览,这大大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和空间。

馆藏数据的数字化对降低文献使用的限制条件有着重
大的意义。

二、我国图书馆馆藏数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电子文献的易修改性使文献容易失去本来面目
电子文献由于便于修改等原因,难以去伪存真,容易使人们对其原始性失去信任。

同样的一部文献,其电子版可能存在不同的格式,页面、段落、字体、排版等都有可能不同,而且数字化期间的不慎操作可能会导致出现错字别字,甚至前后文不照,段落错误等现象。

目前在不同的图书馆、使用不同的数字化软件以及不同的数字化手段造成了电子文献格式往往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格式之间的文献数据难以相互转换转,即使是同一个软件,经过计算机系统的几代更新后,原有的格式或许也已无法兼容使用,因此在漫长的保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进行一些修改和更新,在这个过程中也造成内容的变动,资料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被部分遗失,也可能遭人恶意或善意的修改,从而造成内容的失真。

2.数字化文献的“质量”缺乏保障
馆藏的数字化不是馆藏文献的简单拷贝,而是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

并且实体馆藏从经过数字化处理到能够以数字方式利用,特别是远程利用,其中包含较高的制作和运营成本,因此要求提供利用的数字化馆藏具有相当的“质量”,也就是说被提供的数字化馆藏不能停留在原始和粗框状态。

而当前我国图书馆馆藏的数字化由于还处在初级阶段,能够将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图书馆已经是相当先进,很少有图书馆在进行馆藏数字化时再去考虑文献的质量问题,文献的筛选、整合、制作等环节更是欠缺,使得我国的数字化文献质量普遍不高,读者在阅读时还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检索挑选,才能找到好的文献,有些读者甚至更愿意选择传统馆藏。

三、发展我国图书馆馆藏数字化建议
1.增强电子馆藏的修改难度,禁止随意变更
真实可信地保存电子馆藏就是保证用户眼前的馆藏资源是用户所需要的,传统纸质文献的内容具有不可变更、不可复制的特点,所以真实地保存文献对于纸质文献而言是其优势之一。

但对于电子馆藏而言,在经过长期保存后,能达到这些要求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应当应建立电子馆藏归档的权威机构,让电子馆藏保存在令人信任的存储基地,防范未授权变更,尽可能地使每个拷贝再现电子馆藏的初始状况。

2.进行馆藏数字化鉴定,提高数字化文献“质量”
为了解决提供利用的数字化馆藏的“质量”问题,馆藏在进行数字化之前进行鉴定十分必要。

与此同时,公开和通过网络远程提供利用的数字化馆藏,要求其内容必须是适合向社会公开的,因此在馆藏进行数字化前进行鉴定也是必然之
题。

进行馆藏数字化鉴定,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2.1有效性原则,即作为数字化范围的馆藏馆藏,应该是在见证历史、传承文化方面具有普遍而长久利用价值的,是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信息资源。

馆藏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可取代性),是与馆藏数量相关联的质量上的要求。

记录立档单位基本历史面貌和主要职能活动的馆藏总是这一全宗中较有价值的部分,因而应该作为馆藏馆藏数字化的基本内容。

馆藏数字化应该优先考虑正本或定稿,一般不采用非正式文本,并剔除重复性档。

2.2共享性原则,即作为数字化范围的馆藏馆藏,应该是可以“通过公众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而为社会共享的,也就是可以实现传统馆藏资源向网络信息资源转化的。

作为数字化范围的馆藏馆藏,首先,馆藏的语言文字是可解读的,即无论是外文还是少数民族文字、古文字都应该是可翻译的;馆藏的文本技术配制条件是可转换的,不仅是指在不同技术配制条件下形成的机读档可以进行数字化转换,而且包括不同时期形成的音频、视频馆藏也可以进行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换;馆藏的内容是可公开的,因此,加强馆藏馆藏的开放鉴定(解密划控)工作,应该成为数字化工作的基础与前提;馆藏的信息是可检索的,即作为数字化的馆藏馆藏,不仅应该是经过系统化整理的,而且是建立了能与全文数字化信息钩链检索的档级机读目录的。

2.3系统性原则,即作为数字化范围的馆藏馆藏,应该具有来源上的多元性、时间上的连续性、形式上的完整性、内容(结构)上的多样性。

馆藏来源的多元性,是指不仅有来自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馆藏,而且有来自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馆藏。

馆藏形成时间的连续性,是指作为历史记录和社会记忆的馆藏馆藏应该尽可能避免时间上的空白和断层现象。

馆藏形式的完整性,是指除了馆藏馆藏中的重复件和非正式文本之外,应确保档有机体的完整性和字迹、图像、音频、视频材料的清晰度。

馆藏内容(结构)的多样性,是指能集聚多领域、多层面、多门类馆藏信息资源的特色、形成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优势,为满足网络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提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培忠等.网络快讯[J].国外社会科学,2002,(1).
[2]卢共平.论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发展.图书馆建设,2000 (4):58-59,75.
[3]刘颖.谈如何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6):44-45.
[4]常青.提高数字馆藏利用率的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1):53-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