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演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方面的传授or参与式的教学:我们究竟需要什么?
也许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加高 效,但就长远来看却不够明 智,学生缺乏探索的能力。
也许会比较混乱,但培养科 学探究能力却是非常值得的。
“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 的东百度文库。” ——爱因斯坦
不过,一味的英式 教育也有恶果……
教学方式上,我们 需要“中庸之道!
既然是中式学校,当然除了教学,还得从升旗、早操到眼保健操照本全搬。 这些中国老师为学校带来的改变包括:​ 每周升中、英国旗+国旗下讲话,上课前加入了早操和眼保健操;​ 平常八点到八点半上课,下午三点半放学→七点钟上课,晚上七点放学;​
黑丝短款小西装→变成中式“像降落伞一样的”宽松校服;​
课堂30名学生→增至50名+选班干部;​
客观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在解决教育问题时采取科学、理性的态 度,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才能让教育改革起到积极作用,让我国教育 有更好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教育之所以领先,正是因为他们采取这种教 育管理模式。这或许是这次“中国式教学”实验对我国最有价值的启示。
以上内容均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5名中国教师在英国Bohunt学校对50名九年级学生进行四周中国 式教学,学校将在最后通过测试比较中国教师所教授的学生与这所学校 其他学生的成绩。在测试过程中有不断的状况出现,令中国老师感到些 许力不从心。实验中,50名学生被要求早上7点到校,在校12小时,还 要经历大班教学(50个人)、穿统一中式校服、晚自习、升旗、早操、 眼保健操等中国学生熟悉的东西。
标准化测试对儿童教育的最大威胁,就是摧毁个人想象和逻辑推论,严重伤害学生对各科课程的兴趣、 消解独立思考的动力。而大量错误的“标准答案”,更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以“常识”的面目植入 儿童心灵,其祸害往往延伸到数代人之后。此外,鉴于家长通常会给出自身的不同答案,而学生对此会 变得无所适从,最终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形成双重标准和双重人格。对于中国年轻一代的人格分裂现状, 标准化教育要承担重要责任。 在教育中设置年轻一代强制性标准,是教育机构无能的表现。一些教育机构或从业人员,为了降低 批阅的“劳动强度”,避免不同答案可能带来的诸多“矛盾纠纷”,而用单一标准答案来“一以蔽之”, 但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扩大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认知鸿沟,不但引发了家长的严重不满、制造出更大的 “社会纠纷”,更会对一个人发散性思维造成重大打击。 强制性标准的设置,无疑是应试教育体制的后果。高考制订排他性的单一答案,而整个应试教育体 系必然要适应这种模式,它把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捆绑起来,共同揣摩出题者的心理,猜测出题范围 和标准答案,努力迎合出题者的观点,而根本无须探求与建构自己的独立见解。正是这种荒谬制度引领 整个中国教育,把它变成以单一标准答案为轴心的考试机器。这家庞大的机器至今还在震耳欲聋地运转, 制造各种“标准化产品”,把中国送入漫长的“标准答案时代”,而它的最终结果,就是中国不再拥有 创新和创造人才,而所谓建设“创造大国”的理念,以及“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宏伟蓝图,只能是 一个无限美妙的蜃景而已。 ——摘自朱大可《必须终结“标准答案时代”》
♦一刀切vs个性化:怎样的教学标准才最佳?
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一刀切”式的标准?
1. 有违“因材施教”,不能体现对个性的尊重; 2. 无法选拔偏科但在专业领域成绩杰出的奇才怪才; 3. 给学生的兴趣、努力方向套上了无形的牢笼; 4. ……
曾看 到这 样一 篇关 于国 人为 何得 不了 诺贝 尔奖 的论 断… …
课堂轻松散漫,随意发问→强调纪律,违反纪录面壁罚站,发言要举手;​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老师课堂演示,学生不停记笔记;​ 体育课随便参加项目→体能测试,1000米和800米跑步,备战体育中考; 喜闻乐见的家长会、查水表等家校互动活动,还有墙上的标(ji)语(tang)…
然而,这部纪录片对于我们的意义并不是看大洋 彼岸的童鞋们是否“足够坚强”,而应在于……
Presentation by zsy.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
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在英国广播公司 (BBC)电视二台播放。片中“严苛”的中国教师与“捣蛋”的英国学 生相遇,引发网民对中外基础教育差异的讨论。 2009年、2012年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测试结果显示, 代表中国大陆参加的上海市中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成绩上均位列第 一,远优于英国。这一教育实验在于探索中国教育方法是不是培养人才 的最佳模式。
“ 一 刀 切 ” 式 的 标 准 有 罪 哉 !
♠挑战创新or一味服从:“标准答案”之错?
对老师——“根据答案” 解释问题、组织教学内 容——痛苦!
标准答案
对学生——平时考试、练 习中难免迎合答案、揣摩 命题者思路——痛苦!
是谁之过欤?!
对选拔考试——根据答案 选拔出的是否是真正的人 才——殆矣!
总结
纪录片称中国式教育靠的是权威、管教和残酷的竞争;而英国教学 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其实,我们无须过多探究这场“真人秀”般的电 视节目是否因为主观预设和偏见而损害了客观,也无须简单粗暴地对比 中英两种教育制度和方式哪种更好,更无须对期末成绩的胜出沾沾自喜, 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在英国已经为担心自己的学生丧失竞争力而尝试 寻找更好的教育方式时,我们是否更应该反思和借鉴,不断寻找优秀的 国际教育和本土教育优势的融合,让我们的教育、民族的未来变得更好, 而不是全盘照搬西方教育模式,或是死守“中国基础的教育是全球最好” 的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