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热点主题素材之“尊重与平等”(素材+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磅】2018高考热点主题素材之“尊重与平等”(素材+范文)选题理由

“尊重与平等”是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文明社会的理性追求。只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一点”即立德树人,“四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依法治国与创新精神。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尊重与平等属于公民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的范畴。该主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基本上都有涉及,如2015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题“小男孩请公交车司机等他妈妈”,表现出对弱势群体的理解与尊重;2016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评价他人的生活”,暗含尊重他人的号召;2017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24小时书店”,更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

命题方向

(一)尊重与平等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

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彼此相互尊重。要清楚,人与人之间本质上都是平等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阅历、身份、地位等因素,就不尊重对方。只要你真心地对待对方,从心里尊重对方,对方就会用真诚和真心来回报你。

(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都需要尊重与平等。

各国体量有大小、国力有强弱、发展有先后,但都是国际社会平

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各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对于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我们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人对自然也要树立起尊重与平等的观念,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只有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坚持平等与尊重,我们才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要将尊重与平等落实在方方面面,拒绝歧视。

歧视,一个在现代社会中非常敏感的词语,不论是性别歧视、地域歧视,还是种族歧视,都是不平等的体现。每个个体都是独立存在的,拥有自由意志,我们没有权利将人分成三六九等,贴上标签,也就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人。具体来说要做到: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合理合法的选择,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人的人格。

高分论点

平等和尊重能换来信任

追求尊重与平等是件知易行难的事

人格上的平等与尊重是最高层次的爱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与平等要看对象也要有度

平等就业是应聘者的权利

教育孩子要尊重其天性,顺其自然

建设美丽中国,亟须平等与尊重

夺分论据(素材)

爱的基础是尊重与平等

我们平等地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列夫·托尔斯泰

用交流战胜偏见

偏见往往来自无知,纠正偏见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意见市场流通起来,让意见与意见较量,去赢得多数人的理性。

——柴静

男女平等

男女同为天地之菁英,同有无量之盛德大业,平等相均。

——谭嗣同

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

——叔本华

真正的仁爱是尊重与平等

施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

——刘墉

人与动物都拥有平等生存权

每一种动物都值得我们尊重,我们都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

——《动物史记·2017年:同一个星球上,我们该如何共处》

留学生万字长文痛斥父母,决裂背后谁对谁错?

1月,一篇北大毕业的美国留学生写下的万字长文在网上热传。文章作者王猛(化名)在文中“控诉”父母对他的伤害: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事物都严格按父母的喜好和审美来置办;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数次求助,都没得到家人支持……父母的过度关爱、肆意操控,导致自己在心理和生活上遭遇一系列问题。王猛还将自己的万字长文发给一些朋友及同学,希望给已是或即将为人父母的他们一些参考。

仅通过一篇文章,我们无法对事实做出全面且准确的判断。但这篇万字长文引发广泛关注,甚至促使不少网友在父母和孩子间选边站,其背后彰显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思考。

无论是王猛讲的肆意操控,还是过度关爱,其深层次问题皆源于代际冲突。想要解决这一冲突,需要家长与子女双方的努力。作为父母,多一些对教育方式的反思,培养循序渐进的耐心,用引导代替教训,尝试理解子女所处的时代环境,尊重子女的意愿;作为子女,在成长的积淀中尝试理解父母的心情,原谅父爱母爱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包容时代在他们身上刻下的烙印……探索超越代际并基于共情的沟通方式,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足以给一个家庭带来和谐的亲子关系。

一得

亲情固然是可能存在“结”的,但不存在解不开的“结”。解决代际

冲突最重要的是父母与子女彼此尊重,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话,多些理解和沟通。

“羞辱式逼捐”激发不出正能量

1月下旬,媒体报道,在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朝阳学校,有一名学生家长不幸患了重病,师生们纷纷给这名学生家长捐款。但有学生家长反映老师强迫学生捐款,不捐款的学生还被拍照发到了家长群。群截图显示:10名学生站在讲台上,有的低着头,两手背在后面;有的不敢直视下面的同学。有几位家长随即在群里对老师的做法提出了异议,却反被老师教育了一番。事件曝光后,该校校长对该老师进行了批评教育,该老师已向学生家长道歉,并取得了原谅。

学生没经济能力,让学生捐款,说白了就是让他们的家长捐款。将不捐款的学生拉到讲台上拍照示众,并发到家长群里,一来会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二来也是对未捐款学生家长的公然冒犯。为人师表者这么做,更不应该:作为老师,如果不懂得尊重学生,又如何教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患病家长固然值得同情,需要帮扶,可该校生源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普遍比较困难。让少数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长,也加入捐款行善行列中,这不是在逼捐吗?要让人捐款,也要看他人有无能力,尤其是经济能力。

一得

捐与不捐、捐多捐少,都是个人权利,只有先尊重不捐款者的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