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社会-PPT课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康社会”概念
• 在温饱的基础上, •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 达到丰衣足食
“小康社会”概念
• 它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 • 和精神生活的充实; • 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 • 与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 “小康”一词, 在《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 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 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 在中国 历史上,“小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普通老 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是指一种介于温饱与 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 足。《诗经》中讲的小康就是这个意思。
一、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及其历史进程
小康社会是我国在实现社会主 义 现代化过程中从温饱发展到 富裕的一个历史 阶段。进入小 康社会发展阶段与邓小平确立 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著名的“三 步走”发展 战略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邓小平在1987年4月 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明 确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步
2、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设计
新中国成后,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为 尽快实现中国的富强,逐步提出了“四 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 构想。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耽误,“四 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未能按期实现。 事实上,即使没有“文化大革命”的耽误,
也不可能按期实现。这主要是由中国生 产力发展水平太低和世界现代化发展基
骤:
三步走战略
, 第一步,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
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 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第三步,用30年到50年时间 ,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 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了现 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前两步,就是进入了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只是
党的十三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战 略“三步走”的概括:
•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 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 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 平;
•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 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式的四个
现代化”、“小
康”概念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现
“三步走”
代化发展战略
目标的重大调
整。邓小平在
1987年4月30明
确提出了“三步
走”实现中国现
代化的战略构想 。
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写进了大会的报告中,作为我们党和 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并且把第三步目标实现的时间进一 步确定为21世纪中叶。这样,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战略由此确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一、正确理解小康社会的现实含义。 二、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小康水平。 三、正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党 的十六大为本 世纪中叶中国经 济 发展所制定的宏伟 蓝图,也是新时期 党领导全国人民高 举邓小平理论伟大 旗帜,贯彻 “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全面进行现代 化建设的伟大宣言!
本规律决定的。
小 康 社 会 的提出
1979年,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概念。12月6日,前来中国访问的日 本首相大平正芳向邓小平提出了这个 问题。邓小平解释说:“我们的四个 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 代化的概念,而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 化’,是‘小康之家’。本世纪末,中国 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 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 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 一点的国家的水平,也还是落后的。 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 一个小康的状态。”
大同
另一层是知识分子的理想社会模式。是指一种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 会模式。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是在《礼记·礼运》一书中 得到比较系统的描绘。在这本书中,“小康”被描述为一种比“大同” 差一点的理想社会。大同,是“天下为公”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 剥削,社会文明、秩序稳定、保障健全。而小康,则要低一个层次, 是“天下为家”的社会,仍然存在私有制和等级制,“礼”是维系社会 制度的重要手段和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4、小康社会的未来发展性
小康的概念是发展的,经济学从来不对 小康下什么准确的定义的,经济学也从 来不对奢侈品下定义。20年前女同志戴 一个戒指就是小康了,要是全家游山玩 水一趟就算得上奢侈了,可是今天没谁 会提这个问题。概念变了,小康的概念 也在变。今天有一套两居室或三居室, 家里有冰箱彩电叫小康,5年以后家里有 小汽车叫小康,再过5年,就得有第二套 住宅才叫小康了。
感受百姓生活十大变迁
• 一、鼓起来的“钱袋子” :1989年底,城乡居民储蓄 存款余额刚过5000亿元。目前已超过8万亿元。
二、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2001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又分 别降到37.9%和47.7%。
三、精起来的饮食:城镇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量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145公斤, 下降到九十年代末的88公斤;农村居民则由260公斤,下降到250公斤。另一方面, 肉类、家禽、鲜蛋、水产品、植物油的消费量成倍增长。
。 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二、“小康社会”概 念
“小康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 “小康”这个概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它大致有四
层含义,即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邓小平所设计的小康社会和十六 大所规划的小康社会、以及小康社会的未来发展性。这四者既相区别 又相联系。为了比较准确、深刻地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本讲对小康的四层含义进行比较分析。
3、十六大所规划的小康社会
十六大所规划的的小康会,是一个全面的小 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 程碑。 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 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 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 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 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