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人体指纹提取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0 " + . ! + + , $ 2 . ! + + , $ " 0 . ! +
图! 介质阻挡放电指纹提取原理图
! 指纹图像的质量
[ ] " 实验表明 , 在微放电的同时, 在介质表面同时
会产生沿面放电的流光辐射, 而沿面放电的结果将 使指纹图像不清晰, 因此设法减小沿面放电的程度 是提高指纹图像质量的关键。 沿面放电的程度与所加电压的极性、 持续时间 有关, 也与放电环境的气压有关。若以一个金属球 电极代替手指, 可从理论上计算出沿面放电流光传 播的相关特性
!!!!!!!"

"
!!!!!!!"
新技术新工艺
’ ! " # $ ’( ) *+ ) & -. ) " / & $ & 01 # 2 3 ’ 45 6 ’ ) 0 0 6 ’ "8 9 # 6 4 6 " 6 & ’ %& % , 7 , :
, , &’ ( )* + , . /& 0 + 1 3 , 4 5 ’ ( )5 3 6 2
[ , ] # $
图% 正流光沿表面的传播与气压的关系 (# 4 $ + + +))
讲, 过低的电压不能产生放电,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电 压应适中; $采用较高的放电气压。但是根据气体 放电的帕邢定律, 过高的气压将使放电击穿电压增 高, 同时也使实验装置复杂。因此采用大气中的放 电是合理的; 采用脉 %从沿面放电的发展过程来看, 冲式的放电是合理的。当所加电压为脉冲电压时, 沿面放电只能在脉冲持续时间内产生传播, 当脉冲 电压的脉宽小于" 时, 随着脉冲宽度的减小, 沿面 & ’ ( 放电流光传播的范围将大幅度降低。特别当脉冲宽 度为%5 沿面放电程度将很低; 另外从安 *量级时, 全的角度出发, 采用 5 *量级脉冲宽度的电压也是必 须的, 在此脉冲宽度下, 人体无任何异样的感觉。
/ " % , 0 % % . ! + / " % , 2 ! + . ! +
表! 负极性时沿面放电的最大范围 !# 和所用时间" $ % # $ %
# ! )
# + + + 0 + + + 2 + + + ! + + + +
& 实验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的结果, 对人体指纹进行了 拍摄。实验应符合以下条件: " 放电气压的环境为 的!个大气压; #手指所加电压极性为负极性; $采 用高压 5 使所加电压脉冲幅度为 # *脉冲放电技术, 脉冲宽度为 %5 。脉冲波形为电容放电波 & $6 ), * 形。 图"是用该技术获得的人体指纹图像, 它完整、 清晰、 并且有较高的对比度, 完全可以应用于指纹的 识别系统之中。
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的新型人体指纹提取方法。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分析了影响指纹
提取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在大气中, 采用高压纳秒放电技术是指纹提取质量的保证。文中给出了作者实拍的照 片, 表明用这种技术获得的指纹图像具有图像清晰、 完整、 对比度高的特点, 可完全适用于指纹识别系统之中。
+ 结论
在大气压下, 采用高压纳秒脉冲技术, 介质阻挡 放电人体指纹的提取是完全可行的, 并可获得质量 良好的人体指纹图像。该技术为人体指纹提取方法
G I





术 参 考 文 献
= F F "年
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 ] # " $ % & % ’ ( ) ( &*# + , . / . % 0 &0 1# % & 3 4 ( $5 0 % & . ) % &6 % & $ 7 2 2 , , (=) : $ % & .9 : ( ) + 5 ( . . $ &; / 0 & % . % 0 & " < < = = > " ! < 7 8 2 2 " > ! + [ ] ? = 0 3 % )@ 0 . A + 6 % & $ $ % & .; / 0 & % . % 0 &? 0 BC 3 ( 4 % . : 7 2 8 2 D9 , , ( ) : ( ) + 5 ( . . $ &; / 0 & & % . % 0 &" < < != E" F " G G " 7 " G E F + 2 2 [ ] 翁 明, 徐伟军, 郑德修等 H 电晕放电成像机理的研 ! 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 ) : " < < I ! = " " " J 7 = ! + 图! 用介质阻挡指纹提取法获得的指纹图像 [ ] 翁 明, 徐伟军, 郑德修等H高压快速脉冲放电成像技 G 术的实验研究, 真空电子技术, ( , ) : " < < I = = > 7 = E + [ ] 翁 明H高压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照相技术研究 H >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 < < +
关键词: 指纹; 介质阻挡放电; 高压纳秒脉冲
中图分类号: , I ( ! P Q I ( " R S 文献标识码: J 文章编号: ( ) " # # Q 1 P % R S Q # # " # T 1 # # $ T 1 # R
众所周知, 指纹识别是最可靠的识别人的方法, 指纹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指纹识别 系统中, 重要的一环是指纹的提取方法。高质量指 纹图像的获得是正确进行指纹识别的保障。无论是 人工识别还是自动识别, 对指纹图像的基本要求是: 指纹的完整性、 指纹图像具有一定的灰度等级和分
7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N ; ; < ) * & 0 $ 4 + , 0 ? ? + , < O + 0 A 0 @ < ? + @C 6 ? ? + 0 ? : + 9 @ = 6 ? 0 5 + = 1 K ; A < 6 0, 6 , ; 9 0 @ ; , :> 3 A 9 0 > %
[ , ] " Q 辨率、 指纹图像应包含一定数量的特征信息 。
目前的指纹提取方法主要有两种, 即手指油墨按压 法和光学照射摄像法。在油墨法中, 存在着指纹易 被油墨弄脏而使图像易被破坏的缺点。在光学照射 摄像法中, 存在着背景光较强而使指纹图像对比度 降低的缺陷, 进而造成指纹提取装置造价昂贵。 一种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照相原理的指纹提取技 术, 是我们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的。用该方法获得的 指纹图像完全可以满足指纹识别的要求。本文就这 种指纹提取技术的原理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加以

表! , 表% 分别是计算出的正负极性时沿面放 和所用的时间" 。 电流光可传播的最大范围 !& ’ ( & ’ ( 从表中明显看出, 在正极性时, 流光传播的范围大于 负极性时流光传播的范围。同时, 随着所加电压幅 度 # 的增加, 沿面放电的辐射范围 ! 也增大。
表" 正极性时沿面放电的最大范围 !# 和所用时间" $ % # $ %
收稿日期: Q # # " 1 # % 1 Q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万方数据 S # # ! ! # " S
"
一种新型人体指纹提取方法
翁 明, 徐伟军, 郑 华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西安 ! ) " # # $ %
介绍。
= 介质阻挡放电指纹提取的原理
图"是介质阻挡放电指纹提取原理示意图。其 中"为人的手指, 其上的指纹由大量凹凸不平的指 纹图案构成; 为感光介质, 如光学摄影技术中使用 Q 的胶片、 相纸等; R为金属平板电极。当手指与金属 电极之间加上千伏级的电压脉冲后, 设法让手指以 均匀的速度向感光介质按去, 一幅较为清晰的指纹 就留在了感光纸上。其原理是当手指快要接触到感 光介质时, 大约距感光介质几十微米时, 在手指与金 属电极之间会产生气体放电。由于感光介质的存 在, 这种放电表现为介质阻挡的放电, 而不会发展成 大气中的火花放电。介质阻挡放电表现为大量的脉 冲状微放电形式, 其放电的强度与手指上指纹的脊、 谷 (即凸起和凹陷) 有关。纹脊对应指纹中的凸起 处, 它距离感光介质较近, 微放电强度较大。而纹谷
!& ! & ’ (
/ # # , 2 . ! + / # $ , 1 1 . ! +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0 + . ! + / % , $ 1 . ! +
0 , 0 . ! +
/ #
图%给出的是正极性时沿面放电流光传播过程 与气压的关系, 该图说明, 随着气压 $ 的增加, 流光 传播的所用时间", 范围 ! 反而减小。 表 " 代表的是负极性时流光传播的最大距离 和所用的时间" 与气压 $ 的关系, 它也表明 !& ’ ( & ’ ( 随着气压的增加, 流光传播的范围在减小。 从以上的研究看出, 为了减小沿面放电对指纹 图像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负极性的放电; 万方数据 但是从气体击穿的角度 #应使用较低的电压幅值,
第 0期

明等: 一种新型人体指纹提取方法
# 1
对应指纹的凹陷处, 它距离感光介质较远, 微放电强 度较小。由于微放电强度与放电中光辐射的强度相 关, 所以纹脊处有较强的光辐射, 而纹谷处光辐射较 弱。不同强度的光辐射在感光介质上曝光, 形成了 指纹的图像。
表& 负流光沿表面传播的最大距离 !# 和所用时间" $ % # $ %
!& ! & ’ (
+ , 0 2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0 + + 1 0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 % , 0 2 . ! + / % , 2 " . ! +
# ! )
# + + + 0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0 % + . ! + / 0 , 1 0 ! . ! + / 0 , + ! . ! + / 1 , " 0 % . ! +
% , $ % 1 . ! +
$ T
真 空 电 子 技 术 U J V / /* ’ W ’ V I X Y ( Z V M
Q # # "年第T期
:8 , ’ 8 ; 4 " 0 3 9 " 6 9 0 :; , < = 0 ? + , @ + A 0 ; B : + 0 A 0 @ < ? + @ C 6 ? ? + 0 ? : + 9 @ = 6 ? 0 6, 0 D< 0 ; B = 3 F 6 , 9 B + , 0 ? ? + , < 6 @ 3 + 9 + < + ; ,F 0 < = ; : + 9 + , < ? ; 1 > > E > > G , B ; ? 0 < < + , : 3 @ 0 : + , < = + 9 6 0 ? H I = 0F 0 @ = 6 , + 9 F; B < = + 9F 0 < = ; : 6 , : < = 0 B 6 @ < ; ? 9 ; B 0 B B 0 @ < 9 ; , B + , 0 ? ? + , < 3 6 A + < 6 ? 0 : + 9 @ 3 9 9 0 : H J , : < = 0 , - >> -> G E , , 6; ; : B + , 0 ? ? + , < + F 6 0 < = 0 = + = 1 K ; A < 6 0 , 6 , ; 9 0 @ ; , : 3 A 9 0 : + 9 @ = 6 ? 0 < 0 @ = , ; A ; + , 6 < F ; 9 = 0 ? 0 + 9 6 : ; < 0 : H J 9 6 , 0 L 0 ? + F 0 , < 6 A ? 0 9 3 A < > > E > > > 6, 3 F C 0 ? ; B B + , 0 ? ? + , < = ; < ; 9 6 ? 0 + K 0 , + , < = 0 6 0 ? H I = 0 = ; < ; 9 9 = ; D< = 6 < < = 0 B + , 0 ? ? + , < + F 6 0 6 @ 3 + ? 0 : C < = + 9F 0 < = ; : + 9 @ A 0 6 ? 6 , : > > > > > > G E , , 6 , : + 9 = + = 0 ? + ,@ ; , < ? 6 9 < H M ; < = 0 6 3 < = ; ? C 0 A + 0 K 0 9 < = 6 < < = + 9F 0 < = ; :D ; 3 A :C 0 6 A + 0 : + , B + , 0 ? ? + , < ? 0 @ ; , + < + ; , < 0 @ = , ; A ; H @ ; F A 0 < 0 > > >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