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2.1.1 技术内容

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优选及施工工艺的优化控制,合理掺加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采用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制成的具有良好工作性、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耐久性优异的混凝土。

(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1)水胶比(W/B)≤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不得选用立窑水泥;水泥比表面积宜小于350m2/kg,不应大于380m2/kg。

3)粗骨料的压碎值≤10%,宜采用分级供料的连续级配,吸水率<1.0%,且无潜在碱骨料反应危害。

4)采用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及高效(高性能)减水剂是配制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之一。优质矿物掺合料主要包括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掺合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对于沿海港口、滨海盐田、盐渍土地区,可添加防腐阻锈剂、防腐流变剂等。矿物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宜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粉≤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掺合料≤50%。

5)混凝土配制强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f cu,0≥f cu,k +1.645σ

式中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

; 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预拌混凝土

可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取值。

(2)耐久性设计要求

对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67进行耐久性设计,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及采取措施有:

1)抗冻害耐久性要求:a )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比;b )不同冻害地区的抗冻耐久性指数DF 或抗冻等级;c )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时,应满足单位面积剥蚀量的要求;d )处于有冻害环境的,应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3%~5%。

2)抗盐害耐久性要求:a )根据不同盐害环境确定最大水胶比;b )抗氯离子的渗透性、扩散性,宜以56d 龄期电通量或84d 氯离子迁移系数来确定。一般情况下,56d 电通量宜≤800C ,84d 氯离子迁移系数宜≤s m /105.2212-?;c )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3)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要求:a )用于硫酸盐侵蚀较为严重的环境,水泥熟料中的C 3A 不宜超过5%,宜掺加优质的掺合料并降低单位用水量;b )根据不同硫酸盐腐蚀环境,

确定最大水胶比、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等级;c)混凝土抗硫酸盐等级宜不低于KS120。

4)对于腐蚀环境中的水下灌注桩,为解决其耐久性和施工问题,宜掺入具有防腐和流变性能的矿物外加剂,如防腐流变剂等。

5)抑制碱—骨料反应有害膨胀的要求:a)混凝土中碱含量<3.0kg/m3;b)在含碱环境或高湿度条件下,应采用非碱活性骨料;c)对于重要工程,应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2.1.2 技术指标

(1)工作性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确定合适的坍落度或扩展度指标;和易性良好;坍落度经时损失满足施工要求,具有良好的充填模板和通过钢筋间隙的性能。

(2)力学及变形性能

混凝土强度等级宜≥C40;体积稳定性好,弹性模量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

(3)耐久性

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按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67、《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及上述技术内容中的耐久性技术指标进行控制;对于极端严酷环境和重大工程,宜针对性地开展耐久性专题研究。

耐久性试验方法宜采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和《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 50733规定的方法。

2.1.3 适用范围

高耐久性混凝土适用于对耐久性要求高的各类混凝土结构工程,如内陆港口与海港、地铁与隧道、滨海地区盐渍土环境工程等,包括桥梁及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以及其他严酷环境中的工程。

2.1.4 工程案例

天津地铁、杭州湾大桥、山东东营黄河公路大桥、武汉武昌火车站、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湖南洞庭湖大桥等。

浅谈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制

浅谈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制 介绍混凝土高耐久性指标和要求,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方面阐述高耐久混凝土的配制和质量控制思路。 标签:混凝土高耐久性配制 从上世纪中期以来,混凝土成为了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以往工程中都比较重视混凝土的强度而容易忽视混凝土的耐久性,但调查显示[1~5],许多国家的混凝土构筑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与破坏,严重的导致强度下降,结构破坏甚至倒塌。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替代传统混凝土结构物和建筑,改善混凝土耐久性能,延长混凝土构筑物使用寿命,研制并应用高耐久混凝土,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而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具有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混凝土高耐久性的指标和要求 1.1 考虑当地环境要素,为确保混凝土构筑物10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依据环境作用等级,确定混凝土耐久性所涉及到的抗冻、碱集料反应等的设计指标为:①混凝土56d电通量:C35~C45<1500库仑;C50<1000库仑。②混凝土的抗冻等级(56d)≥F300。③混凝土的抗裂性应通过对比试验。④混凝土首选非碱活性骨料。若使用碱活性骨料,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 1.2 高耐久性混凝土要求的原材料品质、配合比参数限值如下:①混凝土强度等级≥C35。②严格控制水泥用量:C35胶凝材料用量≥320kg/m3、≤400kg/m3,水胶比≤0.5;C40水胶比≤0.45;C50水胶比≤0.36。③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8%。④大体积混凝土避免采用高水化热水泥,优先采用双掺技术。 2 高耐久混凝土的配制思路 针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和要求,应以配合比设计为重点,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实现低水胶比和低浆体用量[6],并将单位用水量作为控制混凝土耐久性的一项首要控制手段,贯穿于混凝土生产的过程控制和施工管理。如下分别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方面阐述高耐久混凝土的配制和质量控制。 2.1 原材料优选 2.1.1 水泥。细颗粒较多的水泥,水化后在混凝土内部产生微小毛细孔,可以使有害孔隙减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但需注意水泥细度的增加对降低水灰比不利,使混凝土抗裂性下降。配置混凝土时,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对水泥技术指标的要求:除基本技术指标满足国家标准(GB175-2007)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要求外,在细度上要求水泥不宜过细。此外还控制对体积安定性有较大影响的游离石灰、三氧化硫和氧化镁的含量,以及水化速度快、水化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混凝土耐久性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的正确维 修与例行检测。就本文而言,重在从施工过程控制的方面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即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作用等级进行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选配,并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特别是混凝土养护的温度、湿度控制等。 1原材料选用 1.1水泥 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P.O42.5级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仅为粉煤灰或磨细矿碴),禁止使用其它品种水泥。品质应符合GB175-2007规定: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超过350m2/kg,碱含量不应超过0.60%,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应超过1.5%,水泥熟料中C3A的含量不宜超过8%(强腐蚀环境下不应大于5%),C4AF 含量小于7%、C3S、C2S含量宜在40%~45%之间的水泥。 1.2粗骨料 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球形、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碎石,压碎指标不大于10%,母岩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大于2,含泥量小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5%,颗粒尽量接近等径状。粗骨料粒径宜为5~20mm,且分两级储存、运输、计量,5~10mm颗粒质量占(40±5)%,10~20mm 颗粒质量占(60±5)%。选用无碱活性粗骨料(因条件所限不得不采用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为0.10~0.20%的活性骨料时,由各种原材料带入混凝土中的总碱量不应超过3.0kg/m3)。 1.3细骨料

桥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方案

《桥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根据施工设计图提供技术参数及资料,本工程地处多为盐碱和盐 碱水环境,其地质多为海相沉积形成,富含Cl- SO2等多种离子。工 程处于寒冷地区,雨雪天后为保证通行主要市区道路和部分公路都喷 洒化冰盐水;本工程桥梁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工程地 质勘察本场地河水、地下水及基土对混凝土存在微腐蚀性,对钢筋混 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等腐蚀性,本工程设计基准使用100年。因此 确定桥梁各部位防腐等级如下:钻孔灌注桩、墩柱、桥墩、桥台按不 低于环境作用等级C级采取防护。 二、根据混凝土防腐设计设计图依据工程施工规范标准: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IC/TB07-01-2006)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4、《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 5、《混凝土外加剂》(BG8706-2008) 6、《天津市钢筋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程》(DB/29-165-2006) 7、《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29-75JI0406)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9、《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0-2016) 10、《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016) 11、《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力学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016) 12、《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BG/T18046-2008) 13、《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BG/T1596-2005) 14、《混凝土拌合水标准》(JGJ63-2006) 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8) 1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50-2011) 三、防腐混凝土耐久性配合比选择: 充分考虑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时的指标:电通量、抗冻性、抗裂性、密实性、耐磨性、耐蚀性、抗碱-骨料反应检验满足工程要求。所以在钻孔桩配合比中掺加粉煤灰,增加混凝土流动度和易性,便于工程施工。对于墩柱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内实外光、色泽一致。预制梁或现浇箱梁掺加磨细矿渣粉降低水化热又能增加其强度。根据拌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一、原材料 1.1 水泥 1.1.1在一般情况下,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硅酸盐水泥(P.Ⅰ型、P.Ⅱ型)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型),不得使用P.SA、P.SB、P.P、P.F、P.C等种类的水泥。选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且其比表面积应小于380m2/kg。 1.l.2配制C80及其以上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5 2.5MPa的水泥。 1.1.3根据《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748-1996),对混凝土所处环境水中SO42-浓度高于20250mg/L或环境土中SO42-浓度高于30000mg/L的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形式或直接使用)中硫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GB 20472-2006)的方式解决,其他情况下建议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方法解决。具体配合比需满足本文 2.4条的规定。 1.1.4 根据《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对于水化热或绝热温升要求很低的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可以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1.1.5 由于骨料资源条件所限,不得已使用高碱活性骨料(即《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碱-骨料反应实验中,当52周的测试龄期内,膨胀率超过0.04%时,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碱活性试验快速法中,当14天膨胀率大于0.20%,引起AAR)时,可选用低碱水泥。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述评_周维

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一个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延长其使 用寿命,也即耐用性(Serviceability)问题。这就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特别是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混凝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其目标就是要使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实现良性循环,尽量减少造成修补或拆除的浪费和建筑垃圾,大量利用优质的工业废弃物和矿石,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 1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的耐久性可定义为“在使用过程中经受气候变化、化学侵蚀、磨蚀等各种破坏因素的作用而能保持其使用功能 的能力”[2-3] 。一般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要求在50年以上,很多国家对桥梁、水电站大坝、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等重要结构的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在100年以上。气候条件适中的陆上建筑物,应要求混凝土在200年内安全使用。我国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应按照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分为50年和100年2个耐久性预期目标,对于重大、重要工程应按照100年寿命来设计混凝土。近几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工程的混凝土设计寿命达到100年,这些工程大都结合环境条件和特点,采取专门有效的措施,以充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耐久 性设计要求。比较著名的百年工程有三峡大坝、东海大桥、南 京地铁1号线、崇明越江通道北港桥梁、重庆朝天门大桥空心桥墩、杭州湾大桥等[4]。 但是近几十年以来,混凝土构筑物因材质劣化造成失效以至破坏崩塌的事故在国内外也是屡见不鲜,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国际上混凝土的大量使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到五六十年代达到高峰[1]。许多发达国家每年用于建筑维修的费用都超过新建的费用。 过去,除了大型水利工程外,我国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问题长期不受重视,混凝土结构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受环境作用过早破坏的实例很多,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由于许多工程设计只满足荷载要求,而没有提出耐久性的要求,使已建成的混凝土构筑物存在耐久性隐患。我国在50年代兴建的水电站大坝有很多已经成为“病坝”,我国的混凝土工程量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突飞猛进,可以预见,耐久性不佳的混凝土工程的劣化问题将会日趋严重。因此,混凝土耐久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1混凝土的耐久性破坏 混凝土耐久性涉及到混凝土性能的方方面面,是影响混凝土使用寿命的首要因素。造成混凝土耐久性不佳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1)物理破坏: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膨胀裂缝(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骨料和硬化水泥浆体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而引起),如冻融循环、除冰盐分对混凝土的剥蚀等;(2)化学破坏:由混凝土内部材料引起的碱骨料反应以及外部侵蚀性离子(Cl-)引起的诸如钢筋锈蚀、硫酸盐侵蚀(SO42-)以 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述评 周维1,朱惠英2 (1.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西南宁 530011; 2.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和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方面概述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混凝土技术发展的根 本方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与地球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发展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02X(2007)09-0077-05 Reviewofdurabil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oncrete ZHOUWei1,ZHUHuiying2 (1.GuangxiBuildingEngineeringQualityInspectionCenter,Nanning530011,Guangxi,China;2.GuangxiBuildingScienceResearch&DesignInstitute,Nanning530011,Guangxi,China) 收稿日期:2007-05-12 作者简介:周维,男,1965年生,广西柳州人,高级工程师。通迅联系 人: 朱惠英。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寿命要求一般为40~50年,有的要求上百年。而现实中,处于腐蚀环境中的混凝土远远达不到设计寿命要求,有的在15~20年就出现了钢筋锈蚀破坏,甚至不足五年就开始修复。此方面的花费是惊人的,已经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因此,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措施主要包括两大类:基本措施和补充措施。基本措施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仔细设计与施工,最大限度地提高混凝土本身的耐久性,在使用中保持低渗透性,以限制环境侵蚀介质渗透混凝土,从而预防钢筋锈蚀。 ①最大限度地改善混凝土本身性能,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许多措施中最经济合理的。 (1)结构采用耐久性设计。 (2)提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质量。 (3)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②补充措施是指:环境侵蚀作用特别严重时,或设计、施工不当,单靠上述基本措施还不能保护混凝土结构必要的耐久性时,需要另外增加的其他防护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采用耐腐蚀钢筋。 (2)对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 (3)混凝土中掺加阻锈剂。 (4)电化学保护

结构设计 1、结构选型和细部设计 频繁地干温交替会加剧钢筋锈蚀,所以在结构选型和细部设计时,应昼限制混凝土表面、接缝和密封处积水,加强排水,尽量减少受潮和溅湿的表面积。 由于环境侵蚀介质在构件棱角或突出部分可以同时从多方面侵入混凝土,而凹入部分易积存侵蚀介质、应力异常,因此从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角度出发,混凝土构件选型应力戒单薄、复杂和多棱角。预计腐蚀破坏严重的构件应便于检测、维护和更换。 2、控制裂缝 不可控制的裂缝包括混凝土塑性收缩、沉降或过载造成的裂缝,常为较宽的裂缝,应针对成因采取措施预防开裂,即使难以预料也应加以引导,使其发生于次要部位或便于处理的位置。 可控制裂缝是靠传统的结构设计知识,按结构几何尺寸与荷载可以合理预防和控制的裂缝。 七、提高海工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国内外相关科研成果和长期工程实践调研显示,当前较为成熟的提高海洋钢筋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1)高性能海工混凝土 其技术途径是采用优质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和新型高效减水剂复合,配以与之相适应的水泥和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形成低水胶比,低缺陷,高密实、高耐久的混凝土材料。高性能海工混凝土较高的抗

耐久性施工方案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三期(东延伸)工程1标段芳甸路站 混凝土耐久性施工专项方案 编号: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东延伸)工程1标段芳甸路站项目部 2014年10月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三期(东延伸)工程1标段芳甸路站 混凝土耐久性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概况 (1) 2、耐久性设计要求 (1) 2.1、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 (1) 2.2、编制依据 (3) 3、耐久性混凝土管理组织构架 (4) 4、混凝土施工工序 (4) 5、施工措施 (4) 5.1、施工前准备 (4) 5.2、原材料的储存与管理 (5) 5.3、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 5.4、原材料的检测 (6) 5.5、混凝土搅拌 (8) 5.6、混凝土运输 (8) 5.7、混凝土浇筑 (9) 5.8、混凝土振捣 (10) 5.9、混凝土养护 (11) 5.10、拆模 (12) 5.11、混凝土缺陷处理 (13) 5.12、试验检测 (14)

1、概况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三期(东延伸)拱工程1标段芳甸路站位于杨高中路与芳甸路、南洋泾路路口,车站位于杨高中路上方,呈东北西南方向布置,其结构设计起讫里程为SDK45+989.400~SDK46+148.600(右线),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SDK46+072.500,车站全长162m,标准段宽32.69m 为地下二层四柱五跨12.5m 的岛式站台,车站覆土深度约2.70~3.95m。 车站标准段外包尺寸为162×36.29m,外包总长410.5m,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1592 平方米,共设3 个出入口通道和4 组风亭。其中1 号出入口结合主体结构布置,2 号出入口横跨杨高中路布置在路南侧的绿化带内,3 号出入口结合车站西北侧的单层外挂附属结构布置。本车站主体开挖深度为16.28m,西端头井开挖深度为18.2m,东端头井开挖深度17.93m。 图1、车站平面布置图 2、耐久性设计要求 2.1、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一般是指混凝土的抗烈性、护筋性、耐蚀性、耐磨性及抗碱-骨料反应等。具体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应根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等确定。 1、混凝土耐久性的一般要求:

高耐久性混凝土

高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程混凝土施工具有配合比设计难度大、施工控制要求高等特点。因此,从原材料、混凝土配置关键环节、配合比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配合比试验,并从把握原材料质量、计量、搅拌、振捣与抹面和养护等方面介绍施工控制措施。 一、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制关键环节 对高耐久性混凝土的要求很高,其所处环境及工程的特点又有许多不利因素,超出了现行的一般规范标准。耐久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采用试验-计算的方法。 二、高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对于高耐久性混凝土水泥、水、骨料、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同时符合设计要求。 2、配合比计量 经过实验室试验确定试验设计配合比。由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如下控制配合比计量措施:1)由检测机构对搅拌站的计量器具进行测试,确保测试合格,出具检测报告; 2)施工过程中派遣两名经验丰富、责任心比较强的质量检查员,进驻搅拌站,进行旁站计量,适时测试砂石子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确保计量准确,配比正确; 3)认真进行开盘鉴定,每调整一次施工配合比,必须进行一次开盘鉴定。 三、高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过程管理

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施工现场,汽车泵泵送混凝土到浇筑地点。 1、原材料控制 实际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必须与配合比设计相一致。材料进场后,按材料控制程序进行登记,并收集、保留相关资料。所有原材料做到先检后用;集料堆放场地先硬化、分仓,后堆放原材料;粗骨料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并对其检验状态进行标识;胶凝材料、外加剂储存罐采用顶部搭设遮阳棚和四周棉被包裹防晒。骨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筛洗,严格控制含泥量、级配,并用钢结构雨棚覆盖,降低集料的含水量差异和温度。 2、拌合过程控制 依据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搅拌设备系统及仪表精度。对微机控制搅拌站计量参数资料要及时分析,动态校正计量。验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测试坍落度。 混凝土搅拌工艺:细骨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第一搅拌阶段)→加水(第二搅拌阶段)→加粗骨料(第三搅拌阶段)→搅拌出料。搅拌时按上述顺序投料。每一搅拌阶段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为3min。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增加水泥和细骨料用量10%,保持水胶比不变以便搅拌机持浆。操作手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拌合时,有技术人员在搅拌站全过程值班,随时处理出现的各种情况。 3、运输及泵送过程控制 本工程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和混凝土搅拌车运输两种形式。混凝土搅拌车通过施工道路运输,要求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应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技术措施 前言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明确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混凝土耐久性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结构使用过程中的正确维修与例行检测。就本文而言,重在从施工过程控制的方面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即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作用等级进行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选配,并加强施工工艺控制,特别是混凝土养护的温度、湿度控制等。 1 原材料选用 水泥 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级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仅为粉煤灰或磨细矿碴),禁止使用其它品种水泥。品质应符合GB175-2007规定: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超过350m2/kg,碱含量不应超过%,游离氧化钙含量不应超过%,水泥熟料中C3A 的含量不宜超过8%(强腐蚀环境下不应大于5%),C4AF含量小于7%、C3S、C2S含量宜在40%~45%之间的水泥。 粗骨料 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岩、辉绿岩等球形、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碎石,压碎指标不大于10%,母岩立方体抗压强度与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之比应大于2,含泥量小于%,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5%,颗粒尽量接近等径状。粗骨料粒径宜为5~20mm,且分两级储存、运输、计量,5~10mm颗粒质量占(40±5)%,10~20mm颗粒质量占(60±5)%。选用无碱活性粗骨料(因条件所限不得不采用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为~%的活性骨料时,由各种原材料带入混凝土中的总碱量不应超过3.0kg/m3)。 细骨料 细骨料应选择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的天然中粗砂(不宜使用机制砂和山砂,严禁使用海砂),细度模数~。严格控制云母和泥土的含量,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泥块含量应不大于%,选用无碱活性细骨料(因条件所限不得不采用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为~%的活性骨料时,由各种原材料带入混凝土中的总碱量不应超过3.0kg/m3)。 矿物掺合料 适当掺用优质Ⅰ级粉煤灰、磨细矿渣、微硅粉等矿物掺合料或复合矿物掺合料,Ⅰ级粉

耐久性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耐久性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搅拌工序、运输工序、浇筑工序、振捣工序、养护工序。 耐久混凝土施工前,事先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耐久混凝土关键工序过程施工的操作人员和记录人员。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定期或随时(雨天)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二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测定次数,并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搅拌耐久混凝土时,先向搅拌机中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外加剂,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均匀为止。上述每一投料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原材料的投放顺序及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严格执行,不无故更改,未经批准不得任意延长和缩短搅拌时间。 耐久混凝土运输设备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其运输能力与搅拌设备的搅拌能力配合适宜。确保运输设备不漏浆和不渗水。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做到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泵送施工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加强组织和调度工作,确保连续均匀供料。 浇筑前,仔细检查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保护层垫块的尺寸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工字形或锥形)有利于钢筋的定位。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视气温而调整,一般不超过25℃。对于构件最小断面尺寸在300mm以上的结构,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负温气候条件下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12℃。控制新浇混凝土

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大于20℃。 预应力混凝土梁体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 采用插入式高频振捣器时,采用垂直点振方式振捣。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不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超过30s,避免过振。振捣按规定的工艺设计路线和方式进行,防止随意加密振点和漏振及任意延长同一振点的振捣时间。 混凝土振捣完毕后,立即对暴露面混凝土进行覆盖,并及时采取适当的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对采用带模养护的混凝土结构,保证模板按接缝处混凝土不失水干燥。新浇立面混凝土振捣24~48h后且强度发展至对结构安全性无不利影响时,可略微松开模板,并浇水养护7d以上。对于具有大面积暴露面的结构,振捣结束后,立即将暴露面混凝土抹平,再用土工布、草帘等覆盖后,及时采取洒水喷雾等保湿措施养护14d以上,以减少混凝土的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过分蒸发。混凝土拆模后,迅速采用土工布、草帘等将暴露面混凝土进行覆盖,并采取切实措施,保证混凝土表面保持潮湿状态,然后再用塑料布将土工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裹完好,进一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28d以上。保护覆盖物完好无损,且彼此搭接完好,其内表面具有凝结水珠。混凝土养护期间,选择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规范的要求。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方法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方法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原材料易得、经济、便于施工、耐久、环境友好,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工程材料。所谓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要求的目标使用期限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能保证其安全性和适用性的能力;通俗来讲,也就是建(构)筑物的使用年限。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所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意义重大。 那么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作几点阐述; 一、混凝土抗渗性,指混凝土抵抗压力水渗透的能力。混凝土阻碍液体向其内部流动的能力越好,混凝土的抗渗性越好。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水和其它有害化学液体流入其内部的数量、范围等有关,因此抗渗性能高的混凝土,其耐久性就高 二、混凝土冻融破坏,当结构处于冰点以下环境时,部分混凝土内空隙中的水将结冰,产生体积膨胀,过冷的水发生迁移,形成各种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混凝土的破坏。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与混凝土内部的气孔结构和气泡含量多少密切相关。气孔越少越小,破坏作用就越小,封闭气泡越多,抗冻性就越好。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因素,除了气孔结构和含气量外,还与混凝土的饱和度、水灰比、混凝土的龄期、集料的空隙率及其间的含水率有关。 三、混凝土碳化,混凝土的碳化,是指混凝土中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起化学反应,生成中性的碳酸盐CaCO3。未碳化的混凝土

呈碱性。碳化使混凝土的碳度降低,同时,增加混凝土孔隙溶液中氢离子数量,使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减弱。当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就会使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钢筋开始生锈。钢筋锈蚀后,锈蚀产生的体积比原来膨胀,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锈蚀越严重,铁锈越多,膨胀力越大,最后导致混凝土开裂形成顺筋裂缝。裂缝的产生使水和CO2得以顺利的进入混凝土内,从而加速了碳化和钢筋的锈蚀。 四、钢筋的锈蚀,钢筋的锈蚀表现为钢筋在外部介质作用下发生电化反应,造成混凝土顺筋裂缝,从而成为腐蚀介质渗入钢筋的通道,加快结构的损坏。 根据对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就可以找出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技术途径,目前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基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掺入高效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流动性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水灰比,使混凝土的总孔隙,特别是毛细管孔隙率大幅度降低。水泥在加水搅拌后,会产生一种絮凝状结构。在这些絮凝状结构中,包裹着许多拌和水,从而降低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施工中为了保持混凝土拌和物所需的工作性,就必须在拌和时相应地增加用水量,这样就会促使水泥石结构中形成过多的孔隙。当加入减水剂的定向排列,使水泥质点表面均带有相同电荷。在电性斥力的作用下,不但使水泥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还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溶剂化水膜,同时使水泥絮凝体内的游离水释放出

混凝土耐久性对水泥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耐久性对水泥的技术要求 发表时间:2016-11-17T09:27:02.27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9月第18期作者:高树才 [导读] 通过回顾我国水泥质量的发展道路,试图探寻水泥质量变迁与混凝土耐久性劣化的关系。 潍坊市磊鑫混凝土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207 【摘要】通过回顾我国水泥质量的发展道路,试图探寻水泥质量变迁与混凝土耐久性劣化的关系。从混凝土耐久性破坏的本质,追溯分析已经提出的水泥早期强度高和细度细等影响耐久性的因素,提出水泥早期水化速率过快,和水泥碱含量高是导致混凝土耐久性劣化的两个本质因素。水泥早期强度高、细度细、C3S含量高等都是表象而非本质。化学减缩增加,早期水化热增加,开裂风险增加,皆为水泥早期水化速率过快的结果。从水泥行业技术推进的角度,提出了不显著增加环境、能源和资源代价,同时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水泥质量改进技术路线,主要内容是使用低C3A、C3S含量的熟料,采用分别粉磨工艺,生产早期水化速率低,而强度并不太低的水泥。【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水泥要求 1我国半个世纪水泥质量的变迁 以准确的数据全面回顾半个世纪水泥质量变迁,是一项繁复的工程,本研究只进行了有限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1)请启新水泥厂、华新水泥厂、牡丹江水泥厂、琉璃河水泥厂(启新水泥厂建于1889年,华新水泥厂建于1907年;牡丹江水泥厂、琉璃河水泥厂都已有70年以上的历史)前辈质量管理人员回忆过去的数据。(2)查阅笔者三十余年积累的技术资料。(3)查阅已有技术文献。(4)对水泥厂进行调查,取得近年和当前的情况。综合上述调查工作,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水泥强度、细度变化数据列于表1和图1所示。 图1显示,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水泥强度逐步升高,细度逐步变细、这与我国混凝土耐久性越来越差的情况相对应。如今新型干法水泥在通用硅酸盐水泥中的占比已经几近100。新型干法生产给水泥质量带来巨大变化。山于窑外分解窑的锻烧强度提高,使得通过提高熟料KH提高强度成为现实,意味着鲍格计算式计算的C3S提高;同时窑外分解窑采用的急烧快冷热工制度,使熟料C3S 实际含量比鲍格计算式计算值高出许多。因此,熟料的C3S实际含量由50年前的50%,提高到了目前65%-68%。山于窑外分解窑挥发性组分循环,使得熟料中包括碱在内的挥发性组分含量较过去也有显著提高。这两个因素都导致水泥早期水化速率在增加,早期强度增加。熟料的C3A含量在几十年间没有显著增加,但由于碱含量的增加,导致熟料中高活性的斜方晶系C3A含量有所增加,C3A的总体水化速率增加。 2混凝土若干技术要求辨析 半个多世纪水泥质量的变迁,碱含量的提高是由于水泥企业为了降低能耗提高窑单位容积产量,主动采用窑外分解窑技术造成的。除此之外,C3S增加、早期强度提高以及细度变细都不是水泥企业的主动行为。水泥质量向错误方向的演变,是水泥使用者不断给水泥行业以误导造成的。这种误导有一些是技术性因素,也有一些是非技术性因素。 2.1水泥强度 理查德·W·伯罗斯在分析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混凝土耐久性变差的原因时,特别强调水泥早期强度不断提高的危害。但降低水泥早期强度对于混凝土耐久性是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换言之,水泥早期强度高会导致混凝土耐久性劣化,降低水泥早期强度对混凝土耐久性有利;但危害混凝土耐久性的本质,不是水泥的早期强度高,而是水泥的早期水化速率快。如果在提高水泥早期强度的同时,不加快水泥的早期水化速率,则对混凝土耐久性没有明显危害。 水泥早期水化速率高的原因包括:(1)熟料早期水化速率(强度)高;(3)水泥中含有较多的熟料细粉(<3μm);(3)水泥中石膏的形态和数量没有得到正确的优化;(4)碱含量高。将上述关系归纳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影响水泥早期强度的因素包含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两个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几乎将水泥质量与水泥强度等同,同时又将水泥活性与水泥强度等同,认为提高水泥活性是提高水泥强度的唯一途径。而忽视了水泥强度的物理作用,忽视了通过优化水泥的粒度分布,提高水泥水化前的堆积密度,可以在显著提高水泥强度的同时降低水化速率这一重要事实。一项旨在通过优化水泥粒度分布以提高强度的试验,得到了如表2所示的试验结果。 表2数据表明,通过优化水泥粒度分布,可以在降低水泥水化热的同时,同时提高水泥早期、后期和长期强度。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方案

11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南京广州路干沿河B 片B 、C 幢高层建设工程,地点为于南京市广州路与干河沿街之间,由南京市中住房地产开发公司做为开发商。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拟通过投标承建其土建、安装及室外工程项目,工期730天,建筑用途为商业、办公、住宅高层,其中地下室3900㎡,住宅楼13500㎡(18层),办公楼22000㎡(22层)。基础转换层及竖向承重构件采用高强高性能泵送混凝土合计约2000m 3。 ⑴原材料的要求 ①水泥使用矿渣盐水泥,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水化热温升,减小温度应力。 ②选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6以上,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 ③石子选用 5~31.5连续粒级洁净碎石,含泥量控制在 1%以下。 ④外掺添加材料 a .掺入一定数量的一级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可泵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及减小混凝土的收缩; b .掺入一定数量的JM-Ⅲ减水剂,降低混凝土水灰比,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及可泵性同时起到混凝土缓凝的作用。 ⑤混凝土拌和物入模坍落度为120±20mm 。 ⑵浇筑 ①本工程基础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车运输到现场,由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的混凝土施工方案。 ⑥严格控制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要求混凝土终凝控制在10h 左右,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20±20mm 。 ⑦本工程地下室墙体混凝土采用分层分段下料、连续一次浇筑的施工方法(如下图所示),即由2个浇筑小组从一点开始,砼分层浇筑,每两组相对应向后延伸浇筑,直至同边闭合。高度超过2.0m 的墙体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入模,使混凝土从一侧开始逐渐向前推进,并在混凝土斜面上均匀布位振捣。混凝土以 500mm ~1000mm 高分层浇筑到顶,根据各施工段操作面,合理组织劳动力,做到不留施工缝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方法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方法 A.1 本附录给出的混凝土耐久性专项设计方法与原则是本规程高性能混凝土设计的补充与延伸,其目的是指导服役于超高浓度腐蚀环境、耦合侵蚀环境或超出现有标准规范规定范围的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使结构和构件在使用年限内达到所期望的性能要求。 A.2 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需明确结构和构件在指定服役环境下的性能劣化规律、耐久性极限状态以及设计使用年限。 A.3 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需要使用劣化模型,针对确定的极限状态和设计使用年限,确定与结构和构件性能劣化抗力直接相关的材料与结构参数,并且应充分考虑环境作用和性能劣化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使设计参数具有一定保证率。 A.4 结构构件性能劣化的耐久性极限状态应按正常使用下的适用性极限状态考虑,且不应损害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可修复性要求。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耐久性极限状态可分为以下三种: 1)钢筋开始锈蚀的极限状态; 2)钢筋适量锈蚀的极限状态; 3)混凝土表面轻微损伤的极限状态。 A.5 钢筋开始锈蚀的极限状态应为混凝土碳化发展到钢筋表面,或氯离子侵入混凝土内部并在钢筋表面积累的浓度达到临界浓度。重要、重大工程的混凝土结构主要构件以及使用期难以维护的混凝土构件,宜采用钢筋开始锈蚀的极限状态。对锈蚀敏感的预应力钢筋、冷加工钢筋或直径不大于6mm 的普通热轧钢筋作为受力主筋时,应以钢筋开始锈蚀作为极限状态。 A.6钢筋适量锈蚀的极限状态应为钢筋锈蚀发展导致混凝土构件表面开始出现顺筋裂缝,或钢筋截面的径向锈蚀深度达到0.1mm。混凝土结构中的可维护构件,可采用钢筋适量锈蚀的极限状态。 A.7 混凝土表面轻微损伤的极限状态应为不影响结构外观、不明显损害构件的承载力和表层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 A.8 与耐久性极限状态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具有规定的保证率,并应满足正常使用下适用性极限状态的可靠度要求。根据适用性极限状态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保证率宜为90%~95%,相应的失效概率宜为5%~10%。 A.9 混凝土耐久性定量设计的劣化模型,其有效性应经过验证并应具有可靠的工程应用。环境作用和作用效应参数应依据工程环境条件取值,性能劣化的材料抗力参数应能通过可靠的试验方法确定,劣化模型应考虑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方法对劣化规律的影响。 A.10 海洋氯化物环境,氯离子侵入混凝土内部的过程,可采用Fick 第二定律的经验扩散模型。模型所选用的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氯离子扩散系数、钢筋锈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等参数的取值应有可靠的依据。其中,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扩散系数应为其表观值,氯离子扩散系数、钢筋锈蚀的临界浓度等参数还应考虑混凝土的组成特性、混凝土构件使用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根据设计使用年限与保护层厚度,选择极限状态所对应的临界氯离子浓度和表面氯离子浓度,计算得出混凝土的氯离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2.1.1 技术内容 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优选及施工工艺的优化控制,合理掺加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采用高效(高性能)减水剂制成的具有良好工作性、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耐久性优异的混凝土。 (1)原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1)水胶比(W/B)≤0.38。 2)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泥,如硅酸盐 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不得选用立窑水泥;水泥比22/kg。,不应大于380m表面积宜小于350m /kg3)粗骨料的压碎值≤10%,宜采用分级供料的连续级配,吸水率<1.0%,且无潜在碱骨料反应危害。 4)采用优质矿物掺合料或复合掺合料及高效(高性能)减 水剂是配制高耐久性混凝土的特点之一。优质矿物掺合料主要包括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及天然沸石粉等,所用的矿物掺合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且宜达到优品级,对于沿海港口、滨海盐田、盐渍土地区,可添加防腐阻锈剂、防腐流变剂等。矿物掺合料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量宜为:硅粉≤10%,粉煤灰≤30%,矿渣粉≤50%,天然沸石粉≤10%,复合掺合料≤50%。

)混凝土配制强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5. ≥f+1.645σf cu,k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式中 cu,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f k,cuσ——强度标准差,无统计数据时,预拌混凝土可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取值。 (2)耐久性设计要求 对处于严酷环境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工程所处环 境条件,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67进行 耐久性设计,考虑的环境劣化因素及采取措施有: 1)抗冻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冻害地区确定最大水胶 比;b)不同冻害地区的抗冻耐久性指数DF或抗冻等级;c) 受除冰盐冻融循环作用时,应满足单位面积剥蚀量的要求; d)处于有冻害环境的,应掺入引气剂,引气量应达到3%~5%。 2)抗盐害耐久性要求:a)根据不同盐害环境确定最大水胶 比;b)抗氯离子的渗透性、扩散性,宜以56d龄期电通量 或84d氯离子迁移系数来确定。一般情况下,56d电通量宜 ≤800C,84d氯离子迁移系数宜≤;c)混凝2?12s.25?10/m土表面 裂缝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3)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要求:a)用于硫酸盐侵蚀较为严重 的环境,水泥熟料中的CA不宜超过5%,宜掺加优质3)根 据不同硫酸盐腐蚀环境,b的掺合料并降低单位用水量;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在土建工程中,商品混凝土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近百年来,商品混凝土强度不断的提高成为它主要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使用50MPa以上的高强商品混凝土。有些远见卓识的专家考虑到某些工程的需要, 在提出高强度的同时,也提出耐久性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尤其是近5年,在很多重要工程中都成功地采用高性能商品混凝土。 高性能商品混凝土具有丰富的技术内容,尽管同业对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彼此均认为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基本特征是按耐久性进行设计, 保证拌和物易于浇筑和密实成型,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由温度和收缩产生的裂缝,硬化后有足够的强度,内部孔隙结构合理而有低渗透性和高抗化学侵蚀。 基于上述特点,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成为我国近期商品混凝土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核心是保证耐久性。耐久性对工程量浩大的商品混凝土工程来说意义非常重要,若耐久性不足,将会产生极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未来社会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美国的商品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总价值约为6万亿美元,每年所需维修费或重建费约为3千亿美元。美国50万座公路桥梁中20万座已有损坏,平均每年有150-200座桥梁部分或完全坍塌,寿命不足20年;美国共建有商品混凝土水坝3000座,平均寿命30年,其中32%的水坝年久失修;而对二战前后兴建的商品混凝土工程,在使用30-50年后进行加固维修所投入的费用,约占建设总投资的40%-50%以上。回看中国,我国50年代所建设的商品混凝土工程已使用40余年。如果平均寿命按30-50年计,那么在今后的10-30年间,为了维修这些建国以来所建的基础设施,耗资必将是极其

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方案

混凝土施工方案 1?范围 本方案囊括了满足铁路客运专线工程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 技术要求,施工控制要点等。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客运专线新建桥梁、隧道、涵洞、轨道、路基支挡等结构混凝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 3?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 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一般是指混凝土的抗烈性、护筋性、耐蚀性、耐磨性及抗碱-骨料反应等。具体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应根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等确定。 3.1混凝土耐久性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的电通量: 32 混凝土应进行抗裂形对比试验。

3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规定。 34混凝土的抗碱-骨料反应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最大碱含量 (1).骨料的碱一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或碱一碳酸盐反应岩石柱膨胀率应小于0.10%; (2)当骨料的碱一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 %时,混凝土碱含量应满足上表的规定;当骨料的碱一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 0.20?0.30 %时,除了要满足上表的规定外,还应在混凝土中掺加具有明显抑制效能的矿物掺合料和复合外加剂,并经试验证明其有效。 4?混凝土的施工工序:

5?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步骤: 5.1施工前的准备 5.1.1混凝土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完成原材料的选定、复检工作,并应充分考虑试验周期和可能出现的原材料变化,尽早完成混凝 土配合比工作的选定工作。 5.1.2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浇筑,以便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的适应性进行检验,对有代表性的混凝土结构内部混凝土温升过程进行测定,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5.2原材料的储存与管理 521混凝土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