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从跨文化语用角度比较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作为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幽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友好,让人精神愉悦,对人们的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幽默研究主要运用三大传统幽默理论,语义脚本理论以及普通言语幽默理论。中国学者则主要从修辞学角度、认知语言学以及语用学角度对相声、小说以及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进行文本分析。而目前国内外对中英文言语幽默的比较研究较少。情景喜剧包含大量的言语幽默,是幽默的最佳载体之一。近年来,随着中美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美国情景喜剧被引进中国。《老友记》是美国最成功的情景喜剧之一,而从人物、情节设置、台词等多方面借鉴了《老友记》的中国情景喜剧《爱情公寓》近年来广受欢迎,被称为“中国版老友记”。然而受

中美文化差异影响,两剧在言语幽默方面呈现出差异。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从《爱情公寓》和《老友记》中各选取5集主题对应的对话内容作为语料,以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为基础,并结合高低文化语境理论,旨在探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点,这两部喜剧在通过违反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生成幽默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二点,高低语境文化是如何分别影响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生成的?研究发现中美情景喜剧中的大部分言语幽默是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产生的。中美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生成方式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主要是受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影响。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中美观众更好地欣赏对方的情景喜剧,同时也给予如何本土化美国优秀情景喜剧以及如何通过中国情景喜剧向国外传递

中国幽默文化以启示。

美国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2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 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5 浅析电视口译的特点及其译文质量评价 6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 7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8 论叶芝创作风格的转变 9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修辞 10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 11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2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 13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4 格莱斯合作原则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 15 Study on Dietetic Cultur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16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School 17 从翻译目的论看归化异化的互补性 18 《卖花女》中莉莎人物形象分析 19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 20 从《尼罗河上的惨案》看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魅力和价值 21 从《简爱》和《藻海无边》看罗切斯特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变化 22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 23 Contradiction of Hawthorne Reflected in the Symbols and Images in Young Goodman Brown 24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25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 26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 27 浅谈外贸英语的翻译标准 28 《吉檀迦利》中的泛神论思想 29 对《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的分析 30 《爱玛》的三个中译本中翻译策略的比较研究 31 从“老人与海”译本比较研究看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32 The Tragic Color of Tender Is the Night 33 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比分析《纯真年代》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34 从情景喜剧《老友记》浅析美国俚语的幽默效果 35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 36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 37 莎士比亚悲剧人物的海明威式英雄特征——以《哈姆雷特》与《奥赛罗》为例 38 商务英语中缩略语的翻译策略 39 《爱玛》中女性主义的双重复写——论个人意识与阶级意识的冲突 40 中英姓名的文化内涵 41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42 国际贸易往来电子邮件写作原则

中美电视剧的差异比较

中美电视剧的差异对比 我将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对比 1.production 2.broadcast 3.investment & ratings 4.Culture 5.adversting 6.types 一.Production剧集制作 (1)周期circle: 对于美国电视剧而言,“季”(season)这个概念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具体来 说,从9月中旬到第二年的4月下旬大约30多周的时间就叫“季”。不过一般 在接近年底的时候,有些电视剧会因为圣诞节或者棒球职业联赛等原因停 播一段时间,也可以称作冬歇期。一般来说,美国周播电视剧的制作周 期,实拍周期是八天,播出周期是七天。 中国的电视剧拍摄则实行的预审备案制度(standards and practices),编剧 写好剧本后,由制片方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表述 剧目主题思想、主要人物、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等内容的故事大纲,到省 广电局(厅)申报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待取得批文后,才能成立剧组, 开始拍摄,最后进行后期制作和发行。电视剧的主要购买者是各地方电视台, 电视台买到优秀的电视剧后会立刻安排,以争抢收视份额。 (2)编剧Screenwriter 地位: 在美剧中,采取的是“编剧为王”的策略,美国很多编剧兼当制片人或者助理制片人,掌握分配权,如果片子盈利以后,尤其一些很好的片子盈利空间很大,在美国编剧能分享盈利成果,而在中国,中国编剧不掌握分配权。 工作方式:任何一部美剧后面都有一个编剧团队,而在中国编剧基本上是“单干”,这让美国同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编剧素质:目前,美国编剧一般会先写好剧本的前面部分,然后剧组才开机,后面的部分则是根据拍摄进度边拍边写。而这个过程才是整个制作的最重要环节,编剧们会不断拿出自己已经写好的部分和观众座谈或者发到网上,及时得到改进意见。 而目前中国大陆的编剧一般有两种出身:一种是电影学院或者戏剧学院编剧专业毕业的专业编剧,另一种就是作家。前者因为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人生阅历以及艺术磨砺,难以肩负重任。后者,尤其是改编自己文学作品的作家都普遍有着同一种心理,认为文学创作才是自己的最爱,而影视剧的创作只是一个副业,甚至是为了谋生而不得已为之。 剧本创作:美剧通常表达人情美,生活美,英雄美。始终表达着“真善美”。并且非常懂得如何充分的给角色上色,使其性格丰富,有血有肉。剧中没有完全的坏人,也没有完全的好人。 而国内的影视剧,在人物角色塑造上,对于正面的角色性格特点基本是“高、大、全”,反面角色也缺乏设计,不能很好的从观看者的角度入手,只有当我们能够从正面角色中看到缺憾,从反面角色的悲剧命运中看出更深邃的根源时,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够流传久远。二。Broadcast播出方式 美国电视剧一般而言一周播出一集,而且除了晚间黄金时间播出一遍之外,近期将不再安排重播,这也就使得观众一旦观看上某个美剧之后,就不愿轻易放弃,所以每“季”一开

中美大学生文化差异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差异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两国由于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的不同,大学校园文化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分析了中美大学文化帮助中美两国大学生之间的沟通、理解。 关键词:中美大学校园文化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文化差异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大学校园是社会文化的神圣殿堂,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提。大学校园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和会进程中极其重要的开始,加大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美文化在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从大学校园文化着手,分析中美两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中美文化差异,希望中美两国能够互相学习、借鉴彼此的大学校园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尽量做到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 中美大学校园文化差异基本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崇尚个人与注重集体 美国是一个文化与宗教的大熔炉,崇尚自由平等、自主独立、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正是因为美国人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式平等的,学生们可以在小组讨论中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怀疑老师的观点,与老师进行辩驳,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师生之间平等相处,课堂上随时举手发言等等。我国高校校园的价值观则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一直受到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熏陶,强调集体主义和权力差距。因此,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多数采取服从的态度,与老师和校方领导保持一致,而这种方式并不能使学生真正信服,可能会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相互理解。长此以往,不利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传承。 二、独立与依赖 美国的家庭教育文化就推崇独立与奋斗。在孩子青少年时期,他们就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兼职来赚取零花钱,到了大学,他们基本上都能够做到经济上独立,完全靠打工赚取生活费和学费。中国的每家一个孩子的政策,催生了娇生惯养的家庭教育文化,所以中国的大学生大多是父母来承担生活费和学费的。很多人认为在大学期间话费父母的钱是理所当然,因为自己还在求学阶段,精力应该全用在学习上,而父母也认为挣钱供孩子读大学是应尽的义务,自己也不忍心看到孩子因为打工而受苦受累,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过分的经济上依赖父母。 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美国素有通才教育的传统。美国大学强调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内在修养与伦理道德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在课程选择方面,以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学生自由选择。丰富的学术与文艺社团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好机会。中国大学强调专而精的教育模式,在教育中相对注重“专才”的培养。专业设置完全依托市场需求,考虑更多的是就业等现实问题。尽管这样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就业,可是却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兴趣与内在心理需求。对于一些人文选修课,学生们则采取应付的态度,使得人文科学越来越得不到重视。务实的教育理念让大学校园内兴起了英语、计算机的“考证热”。功利性的大学教育也反映了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发展

跨文化交际论文-中美dating的区别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姓名:董美辰 学号:20102237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统计学(金融与精算方向)

Thesis statement: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make a comparison about the dating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to see thei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The illustration of dating would mainly contain two parts: the actions and the thoughts and the cultural reasons and revelation will be analyzed finally. Outline: 1. Introduction 2.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dating 2. 1 Similarities 2. 2 Differences 2.2.1Behaviours 2.2.2Activities 2.2.3Purpose and Attitude 3.Reasons for different behaviors and attitud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3.1 religious and traditional values 3.2 relationship with marriage 3.3 expressing ways 4.Revelation 5. Conclusion Reference

美国情景喜剧电视剧概要

Introduction of Sitcom —A Genre of the US TV Series Applicant: Benjamin You Supervisor: Li Hui Faculty: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December 10, 2015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ii) 1. Comedy (1) 1.1 Definition (1) 1.2 History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Dionysiac origins, Aristophanes and Aristotle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In ancient Sanskrit drama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Shakespearean and Elizabethan comedy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 19th to early 20th century (3) 1.2.5 20th century film and television (3) 2. Situation Comedy (4) 2.1 Definition (4) 3. Three Typical American Sitcoms (5) 3.1 Friends (5) 3.2 How I Met Your Mother (6) 3.3 Modern Family (7) 4. Comparison between the American and the Chinese Comedy (7) Bibliography (9)

中美情景喜剧中人物塑造手法的比较

?10 ? 自从1994年《我爱我家》登陆电视荧屏,中国的情景喜剧已经经历了十八载的寒来暑往。在这十八年中,随着一部部优秀作品的出现,中国的情景喜剧正逐步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相比较于情景喜剧的鼻祖美国的创作来说,我国的情景喜剧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意在通过情景喜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构件:人物塑造手法,在比较中探讨中美情景喜剧创作中艺术品性的异同,希望以此促进中国情景喜剧的进一步发展。 一、欢笑总有相似处:一脉相承的“扁平人物” 正如米克?鲍斯在《只有当我开怀大笑时》中提到的那样,“这种人物的性格是一种静态的封闭结构”①,情景喜剧中的人物往往具有一种“坚定不移”的性格,他们在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中被称作“扁平人物”。这些人物有两个优点,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美国《辛菲尔德》中的克莱默,还是中国《我爱我家》中的老傅,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其性格呈单一性且一成不变,这些剧中人物日复一日的用自己性格中的某些弱点产生喜剧效应,给大家带来欢笑,这样的情形不断重复,使得观众能轻而易举的认出他们。这和情境喜剧其独特的审美目的相关联,情景喜剧要求在演出的较短时间内引人发笑,这与小说、戏剧、电影及电视等艺术形式要求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求变的人物性格来吸引观众是迥然不同的。正因为“扁平人物”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独特的形式美,所以中美情景喜剧在塑造人物时大都采取了这一类型化的艺术手法。 在“扁平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其性格中与众不同的一面被不断强化。美国情景喜剧《我爱露西》当中的露西单纯且幼稚,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总异想天开,想做大明星。在每一集中露西都是雄心勃勃的要实现自己的明星计划,或是应聘当舞蹈演员,或是参演丈夫里奇的电影。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的老傅是个有着强烈优越感的老干部形象,他年轻时参加革命,在领导的岗位上工作了大半生,现在赋闲在家,在剧中喜欢讲革命道理、小题大做、上纲上线,这是带有某一类人的特征的。 除了人物内在的性格外,其外在的形体、声音等特征也是情景喜剧中塑造扁平人物的有效艺术方式。在《辛菲尔德》中出现的四个好朋友从外貌上来看各具特点:主角辛菲尔德虽相貌一般,但神情傲慢,说话总是一板一眼,克莱默身材瘦高、行为古怪,不请自来,乔治是纽约扬基队的忠实粉丝,矮胖结实、常常歇斯底里,艾琳则美丽率直、伶牙俐齿,说话爱吐舌头。我国第一部军旅题材的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中六位战友则充分显示了“五湖四海来当兵”的特点。一口广东普通话的洪班长白胖,山东口音非常重的老高瘦高,乡音未改的河南小毛矮小伶俐,同样来自东北的三个人也是特征明显:大周黑壮,帅胡白净,小姜憨实。他们还都有自己的口头禅,洪班长的“我怎么这么聪明”,老高的“俺的亲娘哎”,小毛的“苍天啊……”,大周的“注意素质,注意素质”,帅胡的“诗在民间啊”,小姜的“班长我听你的”,此外还有陕西的闫护士长、闽南的小姚、四川的小张……这些各具形体特色的人物一方面便于观众对于他们的区分,另一方面他们的高矮胖瘦、五音杂陈使得剧情还没有展开,人物本身的喜剧效果就早已显现了。 二、笑的深度:中美情景喜剧中对人性挖掘的差异 诚然,情景喜剧在塑造人物时依据自身的艺术特质大多选择了扁平人物,但是扁平化的人物同样应该会思考、能行动,有生气、有个性,这样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的人物才是鲜活的、可信的。正如黑格尔在其巨著《美学》中曾谈到性格的刻画时所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②因此扁平人物一样可以被赋予人性的深度,他们面对抉择时也会表现出人性的挣扎与纠葛。就剧中人物所表现出的人性深度来说,中美情景喜剧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中国情景喜剧中的人物更多的是一种脸谱化的人物,在他们身上缺乏真实可信的个性魅力。如《我爱我家》中的老傅,《闲人马大姐》中的马大姐等等。如《我爱我家》中第56集“重塑自我”中和平要整容,老傅开始坚决反对,但是经过一番劝导,古板的老傅也去美了容,带起了假发套,甚至还跳起了舞。这一场景确实让人觉得好笑,但这样的“笑”是以破坏人物形象的一贯性为代价换来的。 我国情景喜剧人物形象在塑造中人性深度不够有多种 中美情景喜剧中人物塑造手法的比较 任朝科 摘要:中国的情景喜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先行者美国的情景喜剧创作比较,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本文从人物类型、对人性的挖掘、情感表现的差异三个方面对中美两国情景喜剧创作中人物的塑造手法进行了比较,以期促进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 关键词:情景喜剧;扁平人物;人性深度;情感表现 戏剧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作者:鲁鸣阅读2846次更新时间:2007-7-12 我在美国呆了14年,与其说了解了美国和过上了中产阶级的日子,不如说更了解了我自己,因为我会有意无意地用中美两种文化来看待自己。文化因素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刺激痕迹有共同的地方。我要讲的是这种相对共同的东西,即华人和美国人群体性格的比较。当然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和个性不一样,与环境的互动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同样的经历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馈。 本文提到的华人或中国人主要以大陆开放后从国内到美国的定居者为主,涵盖大陆、港台的华人和北美华侨和华裔美国人,而文中的美国人主要指占大多数的欧裔,涵盖其他种族。身为华人,我们有长处有出色的地方。我侧重讲毛病,因为我们通常都知道自己的长处,而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短处,甚至有时根本没意识到。我的用意不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陷而自卑,而是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扬长避短。 内向文化和外向文化 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生命的风景自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美国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或多或少地美国化了,但同时骨子里的中国文化的血液仍旧滚动着。我们很多人在出国前要比一般的中国老百姓对美国了解得多。可是到了美国后我们发现,在风景之外与进入其内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中国文化中成长,我们到了美国虽然会改变,但我们的性格已经定形,很多传统和过去的刺激痕迹留在我们的意识里或下意识里了,哪怕我们自己并不察觉。 文化差异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华人或中国人和美国人是群体概念,是一种刻板印象,并不代表具体的每个人。 不少人说,美国人大都比我们华人放得开,外向。这就是一个刻板印象。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和你相处的人身上有这个刻板印象,你要提醒他们,我们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呀!如果我们有美国人那种成长环境,我们中国人可能比他们还要放得开,性格大多都会外向。当然,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都极内向,那是两码事,人的性格一是天生的,即基因所决定由神经系统所操纵的,二是在成长环境中发展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跟华人姑娘结合的美国男子大都比较内向,或不是那种很阳刚外向的小伙子。是不是中国文化较内向和阴性,美国文化较外向和阳性,而比较内向的美国男子相对难以找到

中美跨文化交际

Causes of Sino-US Cultural Values Diversity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a culture formation. To a large extent, human activities rely on and are limited by the environment.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creates differ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four major characteristics to Chines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large land area ranking as the third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e great population accounting for a quarter of the worlds, the most diverse terrain symbolizing by great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the most complex climate varying in all kinds. Therefore China owns inland culture combined with magnificent mountains-image and beautiful water-image, grand unification and colorful specialtie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western culture, however, are just the opposite. The ocean has become the cradle of Europe, the Americas and the Oceania, as well as Western culture. The Europe is the birthplace of Western culture. There are two majo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Europea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ne is that most of European countries border on the sea. More than four-fifths of European boundary line is bounded by the sea. Another is that the mainland terrain is mainly plain. The European average height is the lowest in the world, and the climate is mild and humid. The rich land had raised various ethnic groups who became powerful and frequently migrating and endlessly fought against others. The Westerners had to comba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urrounded by the sea and poor living conditions. They were eager to conquer the sea and nature which create the features of expansion, adventure and openness of Western culture. Historical causes of China Cultural Values A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s, agri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ulture. Ancient Chinese got together to farm on the fertile land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believe in collectivism. For very little migration, they tended to live a stable family life. Therefore, Chinese culture was established on the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al family system and treated the parents as the center. Thus, Chinese always combine the individual value with family, collectivity and even nation.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unified state and produced the initial collectivism –“Every inch of ground across the country belongs to the king. Every general commanding troop s has to serve the king.” Then Emperor Wu in the Han Dynasty carried out a policy of proscribing all non-Confucian schools of thought and espousing Confucianism as the orthodox state ideology, which made Confucianism become the core of Chinese culture. Confucianism advocates that “one must first cultivate oneself and put family in good order before he can govern the country and bring peace to the world” and stresses individual capacity of moral

浅析美国情景喜剧的对话幽默——以《生活大爆炸》的对话为例

A Study of Humorous Dialogues in American Sitcoms —— A Case Study of 2 Broke Girls 浅析美国情景喜剧的对话幽默——以《破产姐妹》的对 话为例 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s first proposed by Grice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for the analysis of discourse in linguistics which includes four criteria - the maxim of Quality, the maxim of Quantity, the maxim of Relevance and the maxim of Manner. At present, many scholars have turned to study the humor effect in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on principle in the actual dialogues. 2 Broke Girls is a famous American sitcom and a wealth of humorous dialogues in the play are deeply loved by the audiences. The paper takes the classic dialogues in American sitcom 2 Broke Girls for example and the cooperation principle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o explore the discourse humor of the play. Through this study, it is hoped that people could have a better appreci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is melodrama. Keywords: humor; sitcom; conversation; Cooperative Principle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

关于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差异的对比 ——英语(师范)11101班李万景 摘要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高等教育由于其独特的社会 背景形成了多元化的高校文化体系。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与欧美高校文化的核心 差异,强调可供我国大学吸收与借鉴的因素和有价值的文化成果。结合国情,为 我国建设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大学校园文化谏言献策。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 欧美文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要进步,要创新就要不断地学习,并及时引入鲜活的元素使大学教育工作时刻保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可否认的是欧美高校校园文化就为我国高等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1、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为主体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生活的总和。狭义地讲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德育活动、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生活的思想行为表现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其产生与学校的产生是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作用。因而建设合理的、科学的大学校园文化既是新时期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由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不同,中外校园文化建设各有特点。欧美国家中美国教育发展十分迅速,充分发育的市场经济体系,兼容并

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浅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时间:2014-05-23 来源:未知作者:8029 点击: 8875 次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着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使交流能顺利进行。本文论述了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分析了导致中美文化差异的渊源。旨在说明:了解中美两种文化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东西方文化,更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儒家思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石投资副总经理王玲:迎来更可靠的5000点 我们对2016年股市充满了信心,牛市将再现。不仅如此,曾经给人们带来伤痛的5000点,或许会再次被突破,只是这次,我们迎来的可能是更加牢靠的5000点,而不是危机四伏的5000点。 首先,2016年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整体来说经济会有一个企稳复苏的迹象;其次,资金面和政策面。目前政府还是把股市像10年前的房市一样提到非常高的地位。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供给侧改革,需要资本市场强有力支持,种种中央的信号表明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2016年还是非常大的。 我们建议围绕供给侧改革或者十三五掘金,其中梳理三条主线,就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消费。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2016年结构化明显 整个的市场风险已经得到相当的释放,从机会上来讲,支持市场的一些重要基本面的因素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前瞻性的看,2016年可能这个市场将会表现出愈益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因为系统性的机会,短期内不大可能再发生,市场将更多的表现出这种慢牛行情的可能性更大。 尚雅投资董事长石波:资产荒的时代还会延续 资产荒的时代还会延续,因为利率在降低,对收益率优良的资产越来越稀缺,2016年股市仍然是一个平衡,区间在3000点到4000点。从布局来看,2016年要关注新股热和并购热,行业方面,新兴产业的市值我们认为2020年会超越传统产业,其中看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美丽产业。 菁英时代副总裁罗志鹏:2016年市场更为理性

美国情景喜剧的典型手法

美国情景喜剧的典型手法 通过对《老友记》等美国情景喜剧的观察,发现这种语言类节目有一些类似手法,使得观众笑语不断,流连忘返。那么,什么是情景喜剧? 首先,这些作品都是短篇幅,每集20-23分钟左右,容易让人乐在其中而又不会有疲劳感。25分钟以内,基本上就是一个人注意力连续高度集中的时间长度(番茄时间)。举个例子,一次性看完一部1小时50分钟的中长篇幅电影,人可能会容易感到疲惫找点其他的乐子,但是连看五集《老友记》则不会有那么明显的疲惫感,觉得时间过得比较快,而且还仍然可以保持新鲜感、乐趣继续观看下去。 其次,基本以每集为单位,集与集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弱。抓住数个主题进行叙述,基本上5-6个人会被分成同时进行的2-3个故事。比如A和B一起去看电影,C和D去参加舞会,而E和F又可能是去美术馆看展览。每集的活动较多,主题得到的关注较大且偏向于情景剧。虽然一季中的长线故事上,每个角色在逐渐经历着不同的生活,但观众随时可以切入进去开始观看而不会感到作品有一种排斥性。这种每集情景剧般的独立剧情,即便让一个从来没看过《老友记》的人能够坐下来就很快的融入到故事中去并笑得东倒西歪。

这种通俗喜剧连续剧在手法上通常有以下五个特点: 1. 社会认同 施加社会认同效应是这些影视作品最为明显的手法。只有20分钟的电视剧除了每集独立的情景主题以外,设计人群笑声进行附极大的增强了喜剧效果和观众的代入感。这种群众笑声的社会认同效应在内容“浅薄”的情景喜剧上作用尤其突出。2010年之前,受到《老友记》模式的影响,一批类似的话语喜剧连续剧的作品应运而生,《家有儿女》是成功的模仿案例之一。在这些作品中,那些没有配备人群笑声和有配备人群笑声的喜剧效果形成天壤之别。前者如同看一部无声电影,无味,无趣,甚至有点无聊。《武林外传》和《龙门客栈》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这两部剧的首先不属于短篇,游戏规则就不会一样。其次这两部剧的叙事方式甚至有点类似于普通的连续剧,更加看重整体故事的联系。 2. 故事背景 制片方通过选取不同的题材、故事背景来制造差异。《老友记》的主角们是25-32岁的都市白领,主要的剧情围绕年轻人未婚前的自由生活展开。后续发展出来的《老爸老妈的罗曼史》选题于两对情侣之间的故事,情侣的互动成了重点。而最新的《生活大爆炸》则是取材于一帮高智商天才们的生活,这样的题材跟前面的通俗人群取景有很大的不同,许多主题都是新的,比如核物理学,量子理论,弦理论。剧本对白的设计是否让观众明白这些高深的知识当然不是关键,但是通过这些天才利用深奥的知识进行碰撞,结合生活中的性、财富话题和人的典型心理学行为(喜好、社会认同、承诺一致等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爱情公寓》由韦正导演,由一帮年轻演员担纲主演。故事围绕一栋叫做“爱情公寓”的普通出租式青年公寓展开。讲叙了公寓内四男三女之间所发生的形形色色搞笑、离奇、浪漫、感人的故事。本剧在叙事上采用创新的多线并进,试图打破传统中国情景喜剧单线式模式。播出后即以轻松幽默的氛围、时尚潮流的形象、温馨浪漫的基调引发收视热潮,成为当年最关注的电视剧之一。 《老友记》是美国NBC电视台于1994年开始推出的电视情景喜剧,也叫《六人行》,至2004年完结篇止。一共播出十季,共约200集。戏巾的六个“老友”住在纽约市区的公寓中,他们之间的友情、爱情和事业是整部戏的主线。六个年轻人浓缩了美国青年人的特点,再现了美国当代社会巾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行为。接下来我们对两部剧进行比较 1、剧情模式 情景喜剧的共有剧情模式是:每一集自成体系,且波澜都会在结尾归于平淡。《爱情公寓》借鉴《老友记》,每一集的剧情有一定的联系,用主人公的感情线串联,比如《爱情公寓》中曾小贤和胡一菲,展博和林宛瑜的感情。这样使观众既可以抓住剧情主线,又可以观赏每一集主题明确的故事 2、人物设置 《爱情公寓》在人物设置上借鉴了《老友记》,除了关谷神奇以外,其他人物都是照搬自《老友记》,不同的是将人物中国化了,并且夸大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很好的喜剧效果,但却缺少了《老友记》的深度,尤其在人物思想的刻画上。 曾小贤对应《老友记》中的Chandle,继承了Chandle敢说不敢做的懦弱性格。曾小贤软弱,善良,有点自卑却表现得非常自信,这使得这一角色像普通中国人一样有血有肉。相比于chandle,曾小贤这一角色更为成功。 胡一菲对应《老友记》中Monica,继承了Monica的专横霸道。Monica是个完美主义者,有洁癖有强迫症,凡事追求不出差错。不同的是,Monica的性格形成有详细的交代,而《爱情公寓》没有做到这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败笔。故事强行告诉观众胡一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胡一菲的弟弟展博对应《老友记》中的Monica的哥哥Ross,继承了Ross那种高学识的书呆子气质。同样,展博也是Ross的升级版,更加书呆子气,更加不懂

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与启示

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与启示

【摘要】中美两国由于政治制度、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不同,校园文化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分析中美校园文化差异并寻求其文化根源,有助于中美两国学生之间沟通、理解。此外,我们应立足于本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积极吸收美国校园文化中的精华,为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美国校园文化中国校园文化文化差异文化根源启示 对中美校园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及文化根源,有助于增进中美两国学生的互相理解与沟通。同时,美国是一个发达的、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其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其独到之处,可以为我国的高等院校校园建设和教育工作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社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在大学校园的折射和反映。因此它必然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倾向保持一致的同时,又对社会的主流文化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 广义的校园文化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第一,物质文化形态,即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如校园地理环境,建筑群布局,艺术文化设施等。第二,制度文化形态,即以社会关系反映出来的文化。如学校的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等。第三,观念文化,即以理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形态。如办学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校风,学风等。第四,心态文化,即内隐于师生中的无形的深层文化形态,如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方式、审美情趣等。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广义校园文化的外显形式,如校园思潮,校园教育,校园生活,校园文化制度,校园文化设施,校风学风等。按其功能还可以简略划分为思想修养型、学术智能型、艺术美育型三个系列,或三个系列的综合。 二、中美校园文化差异 (一)校园建筑的差异。中国的大学校园通常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高高的围墙将学校与外界隔离开来,学校的一切活动几乎都在封闭的围墙内进行。而美国大学一般没有围墙,是所谓的“无边际大学”、“无围墙大学”,是开放性学校。学校与其他领地的分界似乎根本不存在,但实际上美国人的心中存在着无形的分界线。 这种差异和中西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的院墙文化自古就有而且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于用围墙来保护群体或家庭的领地及利益。围墙是中国民族文化趋于封闭、向心、内敛与含蓄的文化心理的表现,而这种心理又与中国人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出世哲学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分不开。另外,院墙文化实际上是对群体隐私的一种维护,中国人一般遵循内部开放,对外封闭的原则,对外界采取封闭防范的态度。而美国人的房子,包括学校、政府机构等,都是以房屋为中心,四周向外敞开,有的虽然修建篱笆,但也是一些低矮的栅栏,给人以对外开放的感觉。美国人性格外向、直率,崇尚自由和竞争、爱冒险。这种敞开的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的交往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以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例如,英语中的Blue Room ,如果不了解这是指美国白宫中总统接见至亲好友的那个粉刷成天蓝色的房间,你就不可能准确地把它翻译成“内客厅”。这种由于不了解对方文化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误解与损失,简直不胜枚举。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两国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 一、中美文化的差异 1.中国文化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方文明,形成了神秘而古朴的东方文化。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深深植根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国文化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由善到美,带有浓厚的人化色彩的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刚健有为的进取观,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崇礼重德的伦理观。其特点是相对内敛、温和、沉稳。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认为,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出来的。个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别人和社会负责。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应该作出必要的牺牲以保全集体利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尤其是在人与人交往时都必然要受到各自的地位和角色的制约,否则就是失礼。例如,晚辈见到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时要主动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交谈时,职位高或年长者常是谈话的主导一方,另一方则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谦卑举止。 2.美国文化 而相对历时较短的美国文化,是一个受到众多文化影响的多元文化,其文化特性受到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殖民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其他众多移民文化的影响。早期的清教主义思想居统治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本土宗教萌发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要素。美国社会是比较开放的社会,其国民热切希望实现个人奋斗目标,亦即“美国梦”的文化特性也非常显著。 此外,美国文化特性中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美国人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在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