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生土民居建筑特色分析与发展探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生土民居建筑特色分析与发展探寻
摘要:中国西北地区属于黄土高原,生态及其脆弱。

在黄土高原上普遍存在一种建筑形式,即生土建筑。

通过对未经焙烧的原状土进行简单加工,作为建筑材料进行使用,生土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对西北地区的生土建筑更加了解,从其制作特点、生态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其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西北地区;生土民居;特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生土建筑的应用,是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的特征之一,生土建筑的材料是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

作为西北地区常见的建筑形式之一,生土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经了6000余年的历史,在黄土高原地区至今仍比较多见,常见的土坯建筑、夯土建筑及窑洞都属于生土建筑类型,反应出黄土高原地区环境特色及风土民情。

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生土建筑的应用,是人类进入到文明社会的特征之一,生土建筑的材料是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

作为西北地区常见的建筑形式之一,生土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经了6000余年的历史,在黄土高原地区至今仍比较多见,常见的土坯建筑、夯土建筑及窑洞都属于生土建筑类型,反应出黄土高原地区环境特色及风土民情。

1、生土民居建筑的特色分析
1.1制作特色
以夯土建筑为例,对生土建筑的制作工艺进行分析,对其特色进行研究。

在生土建筑中,对承重墙进行施工时,技术上主要是采用四个模板组成长方形的支撑,然后用绳子将模板捆在一起,然后在模板之间填土,并不断捶打夯实,然后取下木板,向上累加。

通常墙体的厚度在35-40cm左右,因为黄土的含水率低,孔隙率高,隔热保温效果较好。

对墙体主体夯实之后,在墙体表面抹上草泥混合的泥土抹平,保证里层黄土不被雨水冲坏。

据调查,因为黄土高原雨水稀少,表层的保护泥土一般要经过7-10年左右才进行再次粉刷。

制作土坯砖的工艺也比较简单,先将黄土填装在模具中,反复进敲打压实即可,土砖平时比较坚硬,但是遇到水之后便成为泥土。

例如某户人家的照壁,由于年久失修表面开裂,从裂缝可以看出照壁是有土坯砖垒成的,表层也抹着泥草混合泥土,对土坯砖有效的起到了保护作用。

1.2生态特色
随着能源日益匮乏,在这个低碳时代,生土建筑的优势得以彰显。

在西北地区,黄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具有透气性、渗水性、粘合性等特点。

在西北地区,建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保温防寒,湿陷性黄土与黄土资源在西北地区随处可见,成为当地最常用的建筑材料。

由于黄土天然具有含水率低、孔隙率高、隔热性好、热工性好、保温效果显著的特点,在干燥环境中尤为适用。

再者生土建筑施工方便、工艺简单,只需要进行夯实即可。

施工不需要精准性要求,
质量也容易控制。

在西北经济落后、气候干旱的条件下,其廉价性、便利性、居住舒适性及易实现性都得到人们的信任与认可,成为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建筑形式。

生土建筑的材料采用少量木料及天然泥土,不需要过多的材料、设备及能源支持。

消耗资源量低,不需要良田好土。

在大众化技术的要求下,采用大众化的材料,经过反复、广泛、长期的时间,最终形成了一种乡土建筑形式。

生土建筑的墙体厚重,能给人以稳定感和安全感,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在技术及工艺上也比较适合,使生土建筑的实用生活空间更大,房屋起于大地,与大地形成一个整体。

生土建筑所用的各种构建,也都来自于自然,如果要将房屋拆掉,泥土可以作为肥料用于农田,也可以作为新房的地基土实用;拆下来的木料可以重新进行利用,节约了资源。

生土建筑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对周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技术受限、资金匮乏、材料方便的条件下,这些优势成为生土建筑存在的必然,也是千年来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的原因。

2、生土民居建筑的发展
与生土建筑明显的优势相比,其也存在诸多缺陷:建筑强度低、采光通风受限、易受潮、卫生条件不好,简易、原始、粗陋,和现代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尤其是在建设生土建筑时,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施工效率也不高,和当今社会高效的建筑方式相差甚远。

根据相关调查,现在弃土建房的现象非常普遍,多数人将生土房屋拆掉,在原址上重新建造砖房,或者直接将土方废弃。

新建造的砖房
施工粗糙、形体简单,虽然在视觉效果上看似气派,但是居民的居住环境并未因为新房的建造而改善,新建砖房的保温隔热性能比较差。

由于砖房的建造在资源能耗及人均能耗方面都成倍的增长,投入的资金也比生土房屋高出至少两倍,黏土砖的烧制过程中也会对环境产生非常大的危害:首先,烧制黏土砖需要大量的黏贴,黏土又主要来源于耕地。

面前,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3%,且优质耕地的数量更少,存在资源紧缺的现状,黏土砖制作时,每年消耗的黏土资源达到10多亿立方,相当于毁掉三万多公顷的耕地;其次,消耗大量煤炭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烧制黏土砖消耗的煤炭达到七千多万吨;第三,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燃煤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及废气污染,对于已经贫瘠脆弱的黄土高原而言,严重威胁到生态的发展。

根据调查,目前,虽然很多人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生土房屋的舒适性要比砖房好,但是仍然坚持盖砖房,主要原因是因为老方太旧,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懂得生土房屋的制作工艺,很多的生土建筑也逐渐被遗弃,如图1。

在本质上,生土建筑与砖石混凝土建筑存在差异,有较大的差距。

对于现代生活向往的人们,已经不愿意在老旧阴暗的土房中生活了。

图1废弃的生土建筑
目前很多生土建筑,由于人们观念的改变,加之资金缺乏,都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都不去进行修缮和维护,对于其价值的利用与
发掘,也不被人们所重视。

很多人认为历史遗留下来的生土建筑代表着落后与贫穷。

生土建筑也确实需要重新组合与提升,但是不能全盘抛弃。

尽管老旧的生土建筑与现代人们的居住要求相差甚远,但是在经济落后、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应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生土建筑进行改良,改善以往阴暗抄袭、强度低、卫生条件差的缺点,并对其能耗低、可循环、经济便利、生态环保的优势加以利用,提倡在采用改进的生土建筑工艺进行施工,改变人们对生土建筑落后的观念。

结束语
对生土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传统的生土民居建筑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改进,是延续生土民居建筑的有效方法,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必要措施,也是生土民居建筑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魏洪杨,张波,李袁昊,王龙.国内外生土建筑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1(14).
[2]刘加平,谭良斌,闫增峰,杨柳.西部生土民居建筑的再生设计研究——以云南永仁彝族扶贫搬迁示范房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07(06)
[3]魏洪杨,张波,李袁昊,王龙.国内外生土建筑研究综述[j]. 价值工程. 2011(14)
[4]陆元鼎.中国民居建筑的研究与发展[a]. 世界民族建筑国际会议论文集[c]. 1997
[5]孟颖.地域文化对传统民居的影响——以西南民居与西北民居的对比为例[j]. 安徽建筑. 2006(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