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寺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德避暑山庄寺庙
承德避暑山庄(普陀宗乘之庙)
承德避暑山庄除了有规模宏大的宫殿、星罗棋布的湖泊和园林外,其外围还建有八座皇家寺庙,称为“外八庙”。
这些庙宇风格各异,气势恢宏,占地面积达四十多万平方米,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寺庙建筑群。
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营建溥仁寺、溥善寺,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须弥福寿之庙落成,共历时60多年。
现完整保存下来的有七座。
7月24日上午,我们游览了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和园林区,吃过中饭再驱车去游览“外八庙”。
要将八座寺庙全部游完,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的。
根据事先准备的行程,决定游一座“普陀宗乘之庙”,因这座寺庙的外观酷似拉萨布达拉宫,故俗称“小布达拉宫”。
来到庙前停车场停好车,便顺着上山坡道步行进庙参观。
山门与避暑山庄丽正门有些相似,只是门楼墙壁刷成了白色。
三个长方形门洞变为拱门,门楼为琉璃瓦
盖顶。
中间一座拱门上方镶着一块石匾,上刻满、汉、蒙、
藏四种文字,其中汉文刻的是“普陀宗乘之庙”六个楷字。
普陀,藏语音译为“布达拉”。
普陀也指普陀山,是观世音道场、佛教圣地。
相传佛界有三处普陀,一在印度,一在西藏拉萨,一在浙江定海。
此处为分道场。
中门两边各镶有一块石刻,东面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标志牌,西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牌。
有介绍说,普陀宗乘之庙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三十五年是皇帝的六十寿辰,次年是皇太后钮钴禄氏的八十寿辰,各地少数民族王公齐来祝寿。
乾隆对此非常重视,特建此庙以示纪念。
进入山门是个很大的庭院,院中古树成荫,环境肃穆。
正面花岗岩平台上立有
一座重檐歇山顶亭式建筑。
有介绍说,此为碑亭,亭内置有三通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碑文。
中间一块刻有《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记述此庙修建背景;左右两侧碑上分别刻的是《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篇碑文,记载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和清政府优抚安置的史实。
是我国民族团结的
历史见证。
走过碑亭,迎面是一幢高大的粉墙建筑,顶上置有五座瓶形宝塔,取名“五塔门”。
五塔统称喇嘛塔,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身饰佛龛和时轮
金刚咒;塔刹由相轮、承露盘、月、日、火焰组成。
五塔颜色不同,从右至左依次为黑塔、白塔、黄塔、绿塔、红塔,分别代表佛教的不同涵义。
五塔门前置有一对石象。
有介绍说,象在佛教中代表大乘教派,有普渡众生之意。
石象高2.45米,雕刻精美,富贵华丽。
象头置有宝瓶,寓意太平盛世,五谷丰登。
过了五塔门,上山道变得陡峭起来。
踏着台阶绕过两段山路,前面出现一座琉璃牌坊。
该坊为三间四柱七楼,汉式形制,飞檐斗拱,流光溢彩。
正面刻有乾隆御
题“普门应观”匾额,背面题为“莲界庄严”。
据方志记载:“凡来瞻礼者,王以下,头等台吉以上及喇嘛准入。
其余官职许在琉璃坊前瞻仰,不得入内。
”可见,琉璃牌坊为普陀
宗乘之庙建筑风格变换及瞻仰等级的界限。
过了琉璃坊,山坡上建有藏族碉房式建筑群。
其中有东罡殿、中罡殿和西罡
殿。
中罡殿平面呈长方形,碉房式高墙围成封闭院落。
墙上饰有红色梯形盲窗,院内西北最高处,建有庑殿顶小殿,内供三尊密宗护法神。
东侧为一精致小巧的木质曼陀罗。
有介绍说,中罡殿原为经堂。
西罡殿平面呈曲折形封闭院落,北房五间为二层楼,硬山布瓦顶,殿内供奉佛像、唐卡。
此殿原来也是经堂,现辟为展室。
走
到这一区域,便有进入藏区的感觉。
再向前走,一座布达拉宫式样的雄伟建筑矗立在眼前。
赭红色墙面上等距离分布数十个梯形窗户,中间一排从上到下建有六个琉璃佛龛。
房顶上耸立两座汉式重檐亭榭。
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
这座建筑因通体为赭红色,故俗称“大红台”。
循着山路走到宫墙下,有座长长的“之”字形阶梯隐藏在宫墙后面。
踏着阶梯登上平台,平台上立有四
根高大的幡杆,六只硕大的铁锅(消防水缸),游客争相在平台上照相。
站到女儿墙边回望登山走过的地方,近处是琉璃坊、五塔门、碑亭,远处是避暑山庄的山林区,山顶蜿蜒的城墙历历在目。
这时才真切的感
受到承德避暑山庄范围之辽阔。
平台东侧建有一幢高大的房屋,与正面的宫墙平面成“?”字形。
两幢房屋转角处有一座砖石阶梯。
登上阶梯、穿过两道门廊就到了“大红台”的内部。
站在里
面看,整座殿宇呈“回”形布局。
外圈四面是三层、四十余间廊式楼宇。
有介绍说,此为“洛伽胜境”,隐喻此乃观音菩萨现示之地。
一层原供566尊嚓嚓佛,二层挂有一至七世达赖喇嘛画像。
藏传佛教认为达赖是观音的化身。
乾隆皇帝题名“洛伽胜境”别有深意。
“回”字的中间是一座回廊式重檐四角攒顶殿堂。
有介绍
说,这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殿,殿顶覆盖鱼鳞状的鎏金铜瓦,使用上等金叶万余两。
檐下悬挂乾隆皇帝御书“万法归一”金匾,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
乾隆皇帝曾在此殿接见土尔扈
特部首领渥巴锡等。
仰望大殿直插云端,近观楼宇环绕,紫气升腾,十分雄伟壮观。
登上三楼从上面观看殿顶鎏金铜瓦,瓦面上贴的金箔似有被刮过的痕迹。
有人说,那是在日军占领承德时期,瓦上的部分金箔被日本兵用刺刀刮走了,留下弱国之痛的伤疤。
殿宇四面有多架木梯可达屋顶。
登上“口”字形的屋顶,只见四角建有四座亭阁,南面两座为重檐歇山式四方亭,北面两座为重檐歇山式八角亭。
均为飞檐斗
拱,描金重彩,异常华丽。
在楼顶照过相,顺着楼梯走下来。
走到二楼,见一间大厅内有土尔扈特部回归资料陈列。
粗略阅读一遍,方知二百多年前蒙古族的一段悲壮历史。
土尔扈特部是我国西北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十七世纪初,因不堪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噶尔丹之父)的欺凌,明朝末年西迁至伏尔加河地区游牧。
清朝建立后,土部不断和中央政府联系。
为此,康熙曾派大臣图理琛前去探望,并带去大批礼物。
1758年,渥巴锡继承汗位。
因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部的百般欺凌,多次强征该部兵
员,使土部大批战士惨死战场。
又征派粮款,加紧政治上的控制和经济上的掠夺。
1770年,沙俄在对土耳其的战争中,又一次向土尔扈特部征兵,还要把渥巴锡的儿子押送彼得堡作人质。
忍无可忍的渥巴锡召集台吉、喇嘛等密议:“俄罗斯不兴黄教,愿依大清皇帝兴黄教之地,以安部众”,遂定于十月率土尔扈特诸部46万民众返回祖国。
途中历尽艰辛,与沙俄追剿、拦截部队进行多次激烈战斗,加上天寒地冻,戈壁干旱缺水,又遇疫病流行,人畜伤亡达30余万。
但土部民众东归心毫不动摇。
历时八
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在1771年6月回到了祖国。
乾隆皇帝十分重视土尔扈特部的归来,力排众议,肯定了土部的爱国行动,派出军队前往接应,拨出大批物资“口给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
乾隆皇帝在木兰围场接见渥巴锡一行,并用蒙语与之交谈。
回到避暑山庄后,在万树园赐宴三日,并让渥巴锡等随往参加普陀宗乘之庙的落成仪式。
乾隆寿辰之日,渥巴锡在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的颂经法会上为皇帝祝寿,为国家祈福。
之后,乾隆皇帝分封渥巴锡为汗王,其余为亲王、郡王、贝勒等爵号,以示嘉奖。
又赏赐大批绸缎、银元、珍宝等物品,并在普陀宗乘之庙立碑铭文以志其事。
这就是进山门看到的,碑亭中两块碑上所刻的内容。
明朝末年国家腐朽衰落,民众被迫迁徒。
清代康乾盛世,子民东返归顺。
可见,富国安民才是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