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
一、课题名称:
中小学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李镇西的成长分析
二、申请人:
孙有福,男,1972年8月生,心理学学士,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讲师。自1997年入职以来,共有8篇论文公开发表于《大众心理学》、《教学与管理》、《中小学教师培训》、《健康心理教育理论》等刊物,坚持每年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交流思想和成果。先后参与和主持的两项市级课题均顺利并获奖。
三、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一方面,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中小学教师素质急需提高,有关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需求激增;另一方面,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现有素质尚不完善,教师成长的理论和实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二者的矛盾分析便是本课题产生的主要背景。
1、中小学教师素质争需提高,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倍受关注和重视。
根据2001年9月教育部透露,全国中小学教师人数以达1000多万,基本适应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求。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平台,教师的培养重点由数量的扩张转移到素质的提高上来成为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国民对优质教育需求旺盛、教育事业本身追求改革和发展(包括目前正在推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今天,可以说教师的素质问题已经成了不少学校发展的瓶颈。1999年6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5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的老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或基本保证”。
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的国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然而,“新的教育思想,即使在科学的范围内得赞同,在实践中也不能立即变为现实而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少学校已经意识到教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传统的理解总是把学校的仅仅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不够。这导致有的老师从教数十载,其专业发展水平还只停留在入职后的初期水平。传统学校,在教师中心、师道尊严背后,掩盖着的是对教师发展的漠视或遗忘。
上具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教育质量差强人意的现状不断探索与改革,最后作出了以教师职业专业化来促进教学专业化,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有高质量的发取向。而教育质量改善的最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教师的发展问题在今天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我国也不例外,一方面着手于教师培养体制的改革和优化,一方面致力于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升。
1986年美国卡耐基教育促进会和霍姆斯协会针对美国教师地位低下和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而先后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和《明天的教师》报告。报告认为一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地位,二要建立起与这一专业性职业相应的衡量标准。该建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美国各界的认可和拥护,教学专业化很快便在美国形成一场强有力的改革运动,并迅速波及到其他国家,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教师专业化热潮。
2、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需要完善和实践化
有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到今天就形成了教师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也多体现在这些成长阶段划分的理论中。其研究的核心就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探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关于专业发展阶段内涵、教师专业化实现途径的研究三个方面。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著名的教师发展阶段理论有美国教师培养研究学者福勒(Fuller,1969)提出的教师关注阶段论、美国学者卡茨(Katz,1972)提出的教师发展时期论、美国学者伯顿(Burden,1979)等提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美国教师发展领域的杰出研究者费斯勒(Fessler,1985)提出的教师生涯循环论、美国学者司德菲(Steffy,1989)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学者休伯曼于1993年提出的教师职业周期主题模式、学者利用伍德提出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加拿大学者提出的教师职业成熟五阶段论、美国Berliner(1988)提出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等。还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费斯勒(Fessler)和美国学者格拉特霍恩(Glatthorm)等是著名的教师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者,对教师在职业成长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严格的考察和叙述,成为了教师肆展理论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阶段论不足是阶段化和模式化后,虽然呈现了教师成长的一些规律,它对教师的培养者有价值,而实践中的中小学教师看着这些教师成长的理论并不能明白如何实现自己的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应涵盖三个范畴: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才能的成长和专业情意的健全。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专业才能包括娴熟的教育技能和良好的教学能力;专业情意包括远大的专业理想、高尚的专业情操和优秀的人格特性。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巳经深入而完善,对于教师素质随时代变化不同的研究也有着较好的敏感性。
有关教师专业化实现途径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可能。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把它认为是一个必要条件。为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与职前教育相衔接的继续教育体系,保证教师有不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教师发展学校,被认为是为教师提供专业训练与专业发展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大体制创新。这方面,我们的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困难更大,我们的继续教育体制与业务工作均需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才可以为中小学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
3、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于教师成长的研究无非要回答三个问题,即教师是怎么的?教师的成长要发展什么东西?如何实现这种成长和发展?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我在上边也做了简介,那么本研究与以往的这些研究有什么不同呢?或者说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呢?
首先,本研究认为以往的教师成长阶段论已经很完整,它以大量的教师为对象,进行调查和统计,也包括一些什么事叙事性的研究后,作出了成长阶段的划分,并指出了每个阶段的教师有什么特征等。但实践中的中小学教师更关心的是我如何居为更出色、更优秀的教师?看着这些阶段理论他们并不能够找到自己成长的措施和方法,所以笔者决定放弃从纵向的角度来研究教师的成长历程,放弃从教师培养者的角度来研究教师的成长历程,而是从横向的角度,通过一个成功教师的个案分析,从教师内在成长本身,找出教师成长的一些基本作用因素后,再来考察其成长历程,而且这种考察的重点是看在这个历程中这些基本因素的互相作用情况在如何成就一个教师?简而言之就是要研究教师发展的基本作用因素及其作用历程。这将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参照和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