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精氨酸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化学合成法
利用有机合成和化学工程相结合的技术生产或制备 氨基酸的方法
精氨酸合成过程中的酶
L精 氨 酸 的 生 物 合 成 及 代 谢 控 制
谷氨酸 乙酰谷氨酸合成酶
乙酰谷氨酸激酶
乙酰谷氨酸半醛脱氢酶
乙酰鸟氨酸转氨酶
乙酰鸟氨酸酶
鸟氨酸转氨甲酰酶
精氨琥珀酸合成酶 精氨琥珀酸酶
2)氮源 无机氮优于有机氮,无机氮中硫酸铵为最好。 随着硫酸铵浓度的增加精氨酸产量显著增加,但当硫酸铵浓度 超过5%时产酸又显著下降。 从碳源和氮源上来看,我们在发酵过程中为提高精氨酸的产 量应该选择过程中流加的方式。
2、生物素对精氨酸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如果生物素过量,就大量繁殖而不产或少产酸;若生物素不足,菌体生 长不好,精氨酸产量也低。当生物素的添加量为 80μg/L时,可获得较高的 精氨酸积累量。
3、切断进一步代谢的途径
要大量积累精氨酸,需切断或减弱精氨酸进一步向下代谢的途径,使 使精氨酸不再被消耗,如选育不能以精氨酸为唯一碳源生长(即丧失 精氨酸分解能力)的突变株。
二、由突变菌株发酵生产精氨酸
用谷氨酸棒杆菌的突变株KY10577(Ile+ 、D-Sers、DArgr、ArgHxr、2-TAr ),由15%糖蜜(以葡萄糖计)积 累精氨酸25g/L。
医药领域:
1、L-精氨酸是体内合成NO的前提物质,是血管舒张因子具有 抗粥样动脉硬化、调节血压的功能;
2、L-精氨酸是临床上复方氨基酸输
液的主要成分之一,广泛用于病毒性 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3、L-精氨酸还可以提高人体生长荷 尔蒙(HGH)延缓衰老 4、L-精氨酸对几个内分泌腺具有强 有力地促进激素分泌作用 5、L-精氨酸对肿瘤诱导及发生过程 的抑制作用(L-精氨酸可能是通过促进机体对肿瘤识别和抗肿 瘤的反应来发挥作用)
L-精氨酸的生产工艺
一、L-精氨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二、L-精氨酸的生产成本、价格及利润 三、L-精氨酸的生产方法 四、L-精氨酸发酵法的研究进展 五、L-精氨酸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
六、L-精氨酸的提取、纯化
在食品领域:
1、L-精氨酸是合成蛋白质和肌酸的重要原料,是人和动物体 内的半必需氨基酸。 2、L-精氨酸-L-谷氨酸盐可以作为忌钠患者的调味品; 3、L-精氨酸可以添加到运动饮料中 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 爆发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例: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阿格里乐” 运动饮料便是含0.02%精氨酸的饮品; 日本明治乳业生产的运动饮料也是含 0.02%精氨酸的饮料 4、以 L-精氨酸为原料制备的阳 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抗菌性强, 毒性低等特点,是食品化妆品等的优良防腐剂
3、温度对精氨酸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菌体生长最适温度和发酵的温度均为(30±1)℃ 4、pH值对精氨酸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最适生长pH为中性,介于7.0~7.2之间,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不利于种子 的生长,以初始pH7.0的种子发酵积累L-精氨酸较其它条件下都好 5、溶氧量对精氨酸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在高供氧(HOS)条件下 L-精氨酸的产量31.1g/L,而在中供氧(MOS)和低 供氧(LOS)条件下的 L-精氨酸产量只分别达到 16.0 g/L 和 3 g/L 但是,在 42~84 h(发酵后期)HOS 下的 L-精氨酸合成速率下降迅速而 MOS 下的 L-精氨酸合成速率却明显比 HOS 下稳定
L精 氨 酸 的 生 物 合 成 及 代 谢 控 制
一、代谢控制育种策略
二、由突变菌株发酵生产 三、精氨酸的发酵过程调控 四、精氨酸的分离提取
1、乙酰谷氨酸合成酶;2、N乙酰谷氨酸激酶;3、N-乙酰谷 氨酸半醛脱氢酶;4、N-乙酰鸟 氨酸-δ-氨基转移酶;5、N-乙酰 谷氨酸-乙酰鸟氨酸乙酰基转移 酶;6、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 7、精氨琥珀酸合成酶;8、精 氨酰琥珀酸酶
基本原理是利用氨基酸的两性电解质的性质,当溶液 pH 值低于 氨基酸等电点时,氨基酸以阳离子形式存在,能被阳离子交换树 脂吸附;当溶液 pH 值高于氨基酸等电点时,氨基酸以阴离子形 式存在,能被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谢谢!
主要参考文献:
L_精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代谢调控的初步研究(殷树昌) 精氨酸产生菌的代谢机制及选育进展(伊廷存、袁建国) 钝齿棒杆菌产精氨酸关键酶分析(陈雪岚,许正宏,陶文沂) L - 精氨酸发酵研究进展(王霞 , 陶文沂 ,孙志浩 ,许正宏) L_精氨酸发酵条件研究(刘建成) L-精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王霞,许正宏,敖宗华,孙志浩,陶文沂) L一精氨酸的制备(马勇、庄建新、章元炳)
源自文库
一、精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策略
1、解除菌体自身的反馈抑制
精氨酸的生物合成受自身的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采用抗反馈调节 突变株来解除该反馈调节,使精氨酸得以积累。选育营养缺陷的回复 突变株也可以解除该反馈调节,如选育有N-乙酰谷胺酸激酶缺陷的回 复突变株。
2、增加前体物的合成
由代谢图可知,谷氨酸是精氨酸的生物合成的前体,因此,选育氟 乙酸、氟柠檬酸、重氮丝氨酸、酮基丙二酸、缬氨霉素等敏感突变株, 可以增加精氨酸前体的合成,从而有利于精氨酸产量的提高。
味之素和协和生产的药用级氨基酸约140,000元/吨。 国内 无菌级精氨酸的价格约为300,000元/吨。 如果一个年产 500吨 ~ 1000吨 L-精氨酸生产厂,最低限 度的产品毛利润约为 500 ~ 1,000万
生产法方法:
目前,L-精氨酸的制备方法有五种:直接发酵法、添 加前体发酵法、酶法、蛋白质水解提取法和化学合成 法 1、直接发酵法 借助微生物自身的合成能力,对菌株诱变处理,选 育出各种营养缺陷型及抗氨基酸结构类似物的变异株, 以解除代谢调节中的反馈抑制与阻遏,达到过量合成 某种氨基酸的目的 2、添加前体发酵法 除了使用葡萄糖做碳源、能源来发酵外,在添加 特异的的前提物质(如:精氨酰琥珀酸)
四、精氨酸的分离纯化
1、 特殊沉淀法
特殊沉淀法是采用某些有机或无机试剂与相应氨基酸形成不溶性 衍生物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沉淀剂有苯甲醛
2、电渗析法 例如工业上从胱氨酸母液中提取 L-精氨酸时,向含有精氨酸的 原理:在中性条件下,酸性氨基酸是阴离子,碱性氨基酸是阳离 蛋白水解中和液中加入沉淀剂,使精氨酸与沉淀剂生成溶解度 子,中性氨基酸离子净电荷为零,在静电电场作用下,酸性氨基 很小的复合物(苯甲基精氨酸)而沉淀,实现精氨酸与其他氨 酸向阳极运动,碱性氨基酸向阴极运动,中性氨基酸仍停留在淡 基酸的分离。 化池中,初步实现分离;然后再将碱性氨基酸通过活性炭处理, 精氨酸被吸附,而赖氨酸不被吸附,达到分离与纯化的目的 3、离子交换法
酶2为N-乙酰谷胺酸激酶、酶4为N-乙酰鸟氨酸-6-氨甲基转移酶、酶5为N-乙酰 谷氨酸-乙酰鸟氨酸乙酰基转移酶、酶6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为营养缺陷 型、“+”为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型、“s”为敏感性、“r”为抗性
三、发酵过程控制
1、培养基对精氨酸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1)碳源
以葡萄糖、蔗糖为碳源时,精氨酸的产量较高,浓度为105g/L 的时候产酸量最高。
发酵法生产 L-精氨酸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
1、1971 年,Masahiko Kisumi 选育的枯草芽孢杆菌的精氨 酸氧肟酸抗性(ArgHxR)突变株能积累 4.5g/L 的 L-精氨酸 2、1972 年,Nakayama以野生型谷氨酸棒杆菌 KY10025 为 出发菌,经 NTG 多次逐级诱变,选育了异亮氨酸缺陷、D-丝 氨酸敏感、D-精氨酸和 L-精氨酸氧肟酸盐双重抗性变异株, 可积累 L-精氨酸 19.6g/L 3、1988 年,Hirao 和 Nakano 等对 L-精氨酸产生菌嗜乙酸 棒状杆菌 MC-13 中分离出一株 L-精氨酸高产菌 SC-190。此 菌可稳定培养 250 小时,产酸为 60g/L 4、1991 年,Anima 等对谷氨酸棒杆菌进行 NTG 处理具有 D-丝氨酸敏感、D-精氨酸、精氨酸氧肟酸、6-氮尿嘧啶和乙基 半胱氨酸多重抗性的菌株,产酸66g/L,每升发酵液经离子交 换柱可获得 52.8g 精氨酸粗结晶 5、目前· · · · · · (没查到)
发酵成本:2,9000元/吨 (包含主要原料:葡萄糖,玉米桨 等); 动力成本: 1,2000元/吨 (包括水、电、汽等); 后提取成本:2,000元/吨 ; 例:食品级L-精氨酸(最低端的产品)成本在50,000元/吨 以内。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由毛发水解法生产精氨酸销售价格约为 61,000元/吨,在2008年食品级L-精氨酸价格曾经为80,000 元/吨。
二、国内 1、1988 年,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龚建华等以谷氨酸产生 菌钝齿棒状杆菌AS1.542 为出发菌株,经 NTG 多次逐级诱变, 获得了一株能够积累 L-精氨酸的菌株 971.1发酵培养 96h,产 酸最高达 34g/L 2、2005 年,钱和等以谷氨酸棒杆菌ATCC13861 为诱变出发 菌株,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逐级诱变处理和选育,获得一株能 够积累 L-精氨酸的菌株 UN100-12在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硫 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直接发酵 4d,产酸可达 16.6g/L,并 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3、2006 年,许正宏、窦文芳和陶文沂等钝齿棒状杆菌YD8 为出发菌株,通过选育脯氨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采用亚 硝基胍诱变处理和选育,获得一株能够积累 L-精氨酸的菌株 YDM403,产酸水平可达 29.4g/L 4、目前我国 L-精氨酸产量在 30 g/L~40 g/L
L_精氨酸的制备及提取研究(郝刚)
离子交换法从发酵液中提取L-精氨酸(张义萍、张伟国、郝刚) L-精氨酸菌种选育及优化方法(王学辉)
3、酶法 利用微生物中特定的酶作为催化剂,使底物经过酶 催化生成所需的产品 4、蛋白质水解提取法 以毛发、血粉及废蚕丝等蛋白质为原料,通过酸、 碱或酶水解成多种氨基酸混合物,经分离纯化获得各 种氨基酸
谷氨酸棒杆菌精氨酸生产菌和精氨酸生物合成调节机制的解除 酶活性(相对值) 酶2的反馈抑 L-Arg产 菌株 遗传特性 酶2 酶4 酶5 酶6 制敏感性 量/(g/L) KY10025 1.0 1.0 1.0 一 敏感性 0.0 KY10150 Ile一 一 一 1.0 一 0.0 DSS-8 D-Sers 19.9 4.6 4.1 11.5 敏感性 1.5 KY10479 D-Argr 19.1 一 一 一 抗性 6.8 KY10480 ArgHxr 18.2 一 一 抗性 16.6 KY10508 Ile+ 18.2 一 一 一 抗性 19.9 KY10577 2-Tar 18.7 7.0 6.9 19.3 抗性 2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