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农业 2018年第3期(中)

陈 丽1,杜诗劼2,易廷辉1,陈景春1,杜 静1

(1.重庆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重庆 401121;2.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重庆 400020)

摘 要:土地是社会经济的构成要素之一,同时又是生产要素之一,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础,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以及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指出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土地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高度依赖于土地资源,我国仅以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左右的人口,堪称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1]。尽管如此,但是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尤其是耕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各种土地资源有待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一、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现状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土地资源最大、最突出的矛盾。虽然土地总量可观,但是人均占有量小,而且土地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可利用率低[2]。

(一)土地总量可观,但是人均占有量小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有960万km 2,但是人均土地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3。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土地广袤,人均耕地也仅在0.13 hm 2 以上,而且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沙漠化现象严重;中东部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不足0.13 hm 2; 东部沿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更是不足667 m 2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更是远远低于法国、俄罗斯等 国家。

(二)山地和丘陵比较多,耕地面积有限

我国土地面积大部分都处在海拔较高的地区,高原、丘陵和山地这三类土地占到国土面积的69%,盆地和平原的面积仅占31%。除去林地、草地、居民居住地、交通和水域、工矿外,可利用的耕地面积很少。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国土总面积为9.598亿hm 2,其中可利

用的耕地面积仅有1.234亿hm 2,不及国土总面积的30%。

(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虽然我国的土地资源类型丰富,土地广阔,但复杂的自然条件使我国的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是地理上分布不均衡。在秦岭、淮河的北面,旱耕地稍多;南面则主要是水稻主产区。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全年降雨量偏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区,可耕地面积稀少;中东部地区整年雨量尚可,属于湿润、半湿润气候,可耕地面积占全国总可耕地面积的90%。二是土地质量极不均衡。西北和黄土高原的绝大部分地区肥力不足,灌溉设施也比较落后,不能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平原地区则土质相对较好,适宜耕种。

二、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规模庞大,土地需求增加,土地的供应却跟不上,土地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

(一)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地、城镇居民居住用地和基础设施开发用地的需求增多,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除了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人为因素下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灾毁等因素也直接造成了我国耕地面积锐减。

在政绩压力面前,一些地方政府过分追求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府这种

不理性的“圈地运动”也是导致土地资源减少的原因之一。在财政压力面前,地方政府又将土地作为财政收入的来源,乱批土地现象频现,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现阶段,我国还存在不同的土地所有制,这种不规范的制度性因素也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二)土地质量退化,造成环境破坏近些年,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人为因素使得土地出现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的现象,造成土地质量退化,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速度逐年攀升,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加,这使得自然环境不断恶化,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地方还存在乱砍滥伐、过度开发土地的现象,人类这种无情的掠夺式开发直接导致水土大面积流失。和沙化现象一样,近些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只见增加而不见减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水土流失而冲走的土地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6甚至1/6以上。另外,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也是造成土壤污染、导致土地质量退化的原因,而土地污染又会引起其他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以上因素都易导致土壤的养分含量减少,或者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土地贫瘠化。另外,耕种方式落后,用养失调也容易导致土壤贫瘠化。

土地质量退化很难使遭受破坏的土地资源在短时间内获得恢复,再加上气我国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用的重要性

(一)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下转第51

河南农业 2018年第3期(中)

removal by the duckweed Lemna gibba: A potential method for the remediation of boron-polluted waters[J]. Water Res,2007(41):4579-4584.

[17]Sasmaz A. Transloc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boron in roots and shoots of plants grown in soil of low boron concentration in Turkey's Keban

Poplar for the phytomanagement of boron contaminated sites[J]. Environ Pollut,2007(150):225-233.

[19]Rees R,Robinson BH,Menon M,et al. Boron accumulation and toxicity in hybrid poplar (Populus nigra×euramericana)[J]. Environ Sci Technol,2011(45):

boron-salt toxicity[D]. El Paso:The University of Texas,2012.

[21]Rees R,Robinson BH,Rog CJ,et al. Boron accumulation and tolerance of hybrid poplars grown on a B-laden mixed paper mill waste landfill[J]. Sci Total Environ,2013(447):515-524.

土地资源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保护土地资源的质量,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维护,以期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1]

由于土地供应紧张,土地资源成了稀缺资源,加之许多地区环境污染加剧,各种环境问题出现,生态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有必要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尤其是要对有限的耕地资源进行保护。再者,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使用一点就少一点,破坏一点就少一点,流失一点就少一点,从这个角度出发,需要大家不遗余力地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土地资源是生态系统得以平衡的重要基础因素,生态平衡系统遭到破坏,最后必然影响到人类自身,因而有必要对土地生态环境进行切实的保护。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1976年颁布了一个用于各个国家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土地评价纲要》,这个纲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990年2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了一次

土地理论国际研讨会,研讨会上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这次会议主要分析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探讨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建议建立全球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究网。其后的两次土地理论研讨会,与会者又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的五大基本原则。《土地评价纲要》的颁布、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原则的提出,对开展土地资源保护,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是土地资源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

。因此,不能人为地割裂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而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首先,需要保证土地资源的数量,确保土地资源存在的时空延续性;其次,需要保证土地资源质量的高质化,做到使土壤品质持

续衡定;再次,需要保证土地资源结构的合理性,在合理性的前提下土地资源结构又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最后,需要注意保护土地资源的特殊附加价值,如对特殊地理景观的保护、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等,使其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在保护中得到传承。

四、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应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从更大范围、更广视角、更高层次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来协调人多地少的矛盾,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的土地政策,防止滥用土地资源的情况发生。要制定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采取有力的措施,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国家土地资源,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参考文献:

[1]邓蓉,黄漫红.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现代化农业,2009(10):29-32.

[2]马海涛.中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与利用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上接第48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