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主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特根据大量观察和实验结果,将婴儿自我认识的 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主体自我的发 展,后两个阶段是客体自我的发展。这一结论受到 学术界的公认。
第一阶段(5-8个月)无我状态。这一阶段的婴儿不能 区别自己与他人。
第二阶段(9-12个月)初步的主体自我。 第三阶段(12-15个月)主体自我得到明显发展。 第四阶段(15-18个月)客体自我初步发展。 第五阶段(18-24个月),客体自我形成。
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 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因为气质和 儿童的生理特点关系最直接。儿童出生时就 已经具备一定的气质特点,在整个儿童期内 常会保持相对稳定。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 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 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 型。
气质的“掩蔽现象”也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
⑶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⑷ 从片面性的评价发展到较全面的评价。
此外,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体现在自我情绪的体 验不断深化,从与生理需要密切联系的愉悦向社会性 体验发展;同时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2.幼儿性别化的发展
幼儿对自己的性别、性别角色以及与之相适 应的性别角色行为的认识,是其社会化发展 的一个重要方面。 (1)性别刻板印象
2岁左右的女孩更喜欢选择和女孩一起 玩,而不喜欢和爱打闹的男孩子玩。
3-4岁的儿童已能明确地辨别自己的性 别,对性别的知识逐渐增多。
5-7儿童开始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
3-6、7岁儿童的性别行为因性别角色 的发展会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儿童获得性别守恒不仅与认知水平的 发展有关,也与他们对性别的知识有关。 一个对3-5岁儿童的研究发现,学前儿童 有无关于生殖器的知识,对区分性别具 有显著作用。
⑶黏液质。感知觉的感受性低而对刺激的 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敏捷性较低,反 应速度迟缓,适应行为的可塑性差,情 绪兴奋性较低,有较大的内向性,外部 表现很少。
⑷抑郁质。感知觉的感受性高而对刺激物 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敏捷性低,反应速度 慢且不灵活,适应行为的可塑性差,情绪兴 奋性高而体验深,表现为明显的内向性,外 部表现不明显。
三、幼儿期个性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我意识 能够反映出儿童对自己在周围环境中所 处地位的理解,反映出幼儿评价自己实 际行动的能力和对自身内部状态的注意。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形式。幼 儿自我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 从依据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⑵ 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⑴胆汁质。感知觉的感受性低而对刺激的 耐受性高,反应性和主动性强,适应行 为的可塑性强。做事雷厉风行,情绪的 兴奋性迅速,强烈,有较大的活动外向 性,外部表现明显。
⑵多血质。感知觉的感受性低而对刺激的 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敏捷性强,反应 迅速且灵活,适应行为的可塑性强,情 绪兴奋性强,有较大的活动外向性,外 部表现明显。
二、婴儿期个性的萌芽
人的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个 人的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 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
1、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
刚出生的新生儿没有自我。在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将自己和“他人” 区别开来,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作 用。
婴儿出生的第二年,客体自我开始出现。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主题
一、个性发展概述
1、个性的界定及其结构 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
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 统。个性是一个心理特征系统,是由三个子 系统组成:
⑴ 个性倾向性系统。 ⑵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⑶ 自我意识系统。
个性结构的这些成分或要素,又因 人、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互相排 列组合,结果就产生了在个性特征上千 差万别的人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 点环境中的个性特征的变化。而心理过 程是个性产生的基础。
性别认同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绝大多数人的性别认同与生物学 意义上的性别是吻合的。因而,他们能 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能欣然地接受自 身的性的特征。如果性别认同发生障碍, 则不能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严重的则 会形成“异性癖”,
3、幼儿的气质类型
根据神经类型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及灵活性的 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分为四种 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现实 生活中,单纯的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是很少的,中 间型或混合型的人占大多数,幼儿也是如此。
2、个性特征 (1)自然性与社会性 (2)稳定性与可塑性 (3)独特性与共同性
3、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概述
个性是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 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 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是在个体的各种 心理过程、心理成分发生发展的基础上 形成的。
2岁左右,个性逐渐萌芽;
3-6岁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幼儿出 现了最初的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也出 现了一定的能力上的差异,初步形成了对 人、对事、对自己、对集体的一些比较 稳定的态度,同时出现了最初的比较明 显的心理倾向,这表明幼儿开始形成最 初的个性。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转折点,也 是个性最终形成的必要条件。
2、婴儿的气质类型
气质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 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独 特的色彩。儿童生来就具有个人的气质 特点。
心理学家把儿童的气质主要划分为三种 类型:容易型、困难型、缓慢型,不同 类型的儿童需要不同方式的抚养与教育。
就整个社会而言,人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认识 具有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这一性别刻板印象也同 样表现在幼儿期。大约两岁左右,儿童开始标示自 己及他人的性别。以后,他们便将服饰、玩具、颜 色、游戏、家务活、生活用品等与性别联系起来。
(2)性别角色
一般性别角色到18个月时就已充分发Biblioteka Baidu; 通常在18个月—3岁之间,幼儿更多地意 识到自己和他人在衣着打扮上的差异, 慢慢地了解了自己的性身份,因此其性 别行为也开始有所不同。
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 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气质 无所谓好坏,但由于它影响到儿童的全部心理 活动和行为,影响父母等对儿童的对待,如果 不加以重视,将会成为形成不良个性的因素。